书城宗教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19780700000020

第20章 华枝春满悟人生(5)

当你存心去找幸福的时候,往往找不到,惟有让自己活在“现在”,全神贯注于周围的事物,幸福便会不请自来。

滴水佛音

1、灵祐禅师灵祐,沩仰宗创始人。出生于公元771年,俗姓赵,福州长溪(今福建省霞浦县)人,十五岁在家乡从建善寺法常律师出家,二十岁披剃,三年后在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先学律,后又研究大小乘经论。据宋《高僧传》记载,他曾到过天台山国清寺,遇到寒山、拾得二人,寒山启示他“千山万水,遇潭即止,获无价宝,账济诸子”。此后不久即参拜百丈怀海,成为入室弟子。后去沩山,艰苦创业,在当地信众的协助下,修建了同庆寺,成为接纳学人的道场。当时相国裴休,常登山问道。公元853年,灵祐圆寂,世寿八十有三,敕谥大圆禅师。

2、《碧岩录》又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圆悟老人碧岩录》、《圆悟碧岩录》、《碧岩集》,共十卷,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禅宗全书》第八十九册。《碧岩录》是禅宗最具代表性的公案评唱集,属四家评唱语录之一。这本书是佛果圆悟于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年~1117年)住持湖南澧州夹山灵泉禅院的时候,根据雪窦重显(980~1052)的《颂古百则》,加以评唱,又经过他的门人编集而成的。

在心田植满美好的香花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人间的烦恼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没什么可怨的了,把东风都要怨一下。其实花落水流红,就是暮春境界,有什么可怨恨的呢?所谓闲愁万种,愁的是什么呢?

乍一看我们有那么多忧愁的理由,细细想想,所谓的忧愁不过是自寻烦恼。即使是研习佛法的僧侣,在开悟前也会被这些虚幻不实的烦恼所迷惑。

白云守端禅师在方会禅师门下参禅,几年内都无法开悟,方会禅师怜念他迟迟找不到入手处。

白云守端禅师在方会禅师门下参禅,几年内都无法开悟,方会禅师怜念他迟迟找不到入手处。

一天,方会禅师借着机会,在禅寺前的广场上和白云守端禅师闲谈。

方会禅师问:“你还记得你的师傅是怎么开悟的吗?”

白云守端回答:“我的师傅是因为有一天跌了一跤才开悟的。悟道以后,他说了一首偈语‘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方会禅师听完以后,故意发出嘲弄的笑声,径直而去,留下白云守端愣在当场,心想:“难道我说错了吗?为什么老师嘲笑我呢?”

白云守端始终放不下方会禅师的笑声,几日来,饭也无心吃,睡梦中也经常会无端惊醒。他实在忍受不了,就前往请求老师明示。

方会禅师听他诉说了几日来的苦恼,意味深长地说:“你看过庙前那些表演猴把戏的小丑吗?小丑使出浑身解数,只是为了博取观众一笑。我那天对你一笑,你不但不喜欢,反而不思茶饭,梦寐难安。像你对外境这么认真的人,连一个表演猴把戏的小丑都不如,如何参透无心无相的禅呢?”

随随便便的一个微笑,都能成为忧愁的理由,我们岂不是要被堆积如山的烦忧所压垮?

不要太在乎生活里的是是非非。弘一法师在为丰子恺皈依开示时说:“要试图放宽心量,包容世间的丑恶。人家赞美我,我心生欢喜心,但不为欢喜激动;也许这欢乐之后,便是悲伤。人家辱骂我,我不加辩白,让时间去考验对方……”

歌手朴树写了一首歌叫《傻子才悲伤》:“咖啡真苦蜜糖好甜我从来不拒绝所有滋味hey总有残缺我还是觉得完美或许短暂或许苦堪生活本该这样喜怒无常”。坦然接受生活的悲喜苦乐,只要生活中时刻充满阳光,又怎会有阴霾肆虐的机会?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享受生命的美好。有个小故事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一天傍晚,一位学僧在寺庙的树下里静坐,突然闻到柔和的晚风里夹杂着一阵一阵的花香。这些花香使学僧非常感动,从黄昏静坐到深夜舍不得离开。

寺庙隔壁就是一个繁华似锦的花园,为什么平时闻不到花香呢?平常有风吹着花香的时候,由于心绪波动,不一定能闻到花香。当心静下来的时候,又不一定有风吹来,所以也嗅不以花香。然而在这个黄昏,阿难的心情特别的宁静,又恰逢是花朵竞相绽放的春天,还有柔柔的春风缓缓吹送——在这么多原因的配合下,学僧闻到了有生以来最美妙的花香。

在静谧的时光里,花香如和缓的流水围绕着学僧,流过他的身心,然后流向不可知的远方。在这无边的宁静中,学僧的心也随花香飘动起来,他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草木都是开花的时候才会香,有没有不开花就会香的草木呢?花朵送香都限制在一个短暂的因缘,有没有四季芬芳不败的花朵呢?花朵的妙香飘得再远也有一个范围,有没有弥漫世界的香气呢?所有的花香都是顺风飘送,有没有在逆风中也能飘送的香呢?……

学僧沉溺于这些问题中,竟然接下来的几天都无法静心。

有一天,学僧又坐在花香中出神,方丈走过他静坐的地方,就问他:"你的心绪波动,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学僧就把自己苦思而难解的问题请教了方丈。

方丈开示说:“守戒律的人,不一定要开花结果才有芬芳,即使没有智慧之花,也会有芳香。有禅定的心,就不必要在因缘里寻找芬芳,他的内心永远保持喜悦的花香。智慧开花的人,他的芬芳会弥漫整个世界,不会被时节范围所限制。一个透过内在开展戒、定、慧的品质的人,即使在逆境里也可以飘送人格的芬芳呀!”

学僧听了,垂手肃立,感动不己。

方丈和蔼地说:"修行的人不只要闻花园的花香,也要在自己的内心开花——有德行的香。这样,不管他居住在城市或山林,所有的人都会闻到他的花香!”

我们活在世上,每一刻都有无限可能,每一刻都有无限美好。只要心中春风荡漾,人生的哪一刻不是春意盎然?只要在心田栽下美丽的花朵,人生的哪一天不在最美好的花季?烦恼、忧愁都是落于镜上的微尘,轻轻拂拭,心境便可光洁如新。

古人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说多么形象!人们每天都忙忙碌碌,各种各样的烦恼层出不穷,永不停息,愁工作、愁财富、愁子女,甚至有时候顾影自怜……总之,每天都在不安和烦恼中度过,一个烦恼过去,下一个烦恼又来了。不要为心灵装满无用的烦恼,尝试在心田种满美好的香花。当娇美的花朵填满了你的心,烦恼自然就被驱逐出境了。

滴水佛音

1、无缝门

有个和尚向祖灯禅师问禅:“有一道无缝铁门,请师父为我开启。”

祖灯禅师说:“你且进前三步,我跟你说。”

和尚向前走三步。

祖灯禅师微笑着说:“这不是开了吗?”

2、十八罗汉应当是十六罗汉,据经典说,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盘。十八罗汉在我国流传过程中误传为十八罗汉。

(1)宾度罗跋罗堕阇,坐鹿罗汉:曾乘鹿入皇宫劝喻国王学佛修行。

(2)迦诺迦伐蹉,欢喜罗汉: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辩家。

(3)迦诺迦跋厘堕阇,举钵罗汉:是一位托钵化缘的行者。

(4)苏频陀,托塔罗汉:他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5)诺矩罗,静坐罗汉:又为大力罗汉,因过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无穷。

(6)跋陀罗,过江罗汉:过江似蜻蜓点水。

(7)迦理迦,骑象罗汉:本是一名驯象师。

(8)伐阇罗弗多罗,笑狮罗汉:原为猎人,因学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9)戍博迦,开心罗汉: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

(10)半托迦,探手罗汉:因打坐完常只手举起伸懒腰,而得此名。

(11)罗怙罗,沉思罗汉: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12)那伽犀那,挖耳罗汉: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故称挖耳罗汉。

(13)因揭陀,布袋罗汉:常背一布袋笑口常开。

(14)伐那婆斯,芭蕉罗汉: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用功。

(15)阿氏多,长眉罗汉:传说出生时就有两道长眉。

(16)注荼半托迦。看门罗汉:为人尽忠职守。

(17)降龙罗汉:庆友尊者,传说曾降伏恶龙。

(18)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曾降伏过猛虎。

求全是妄想,缺憾才是真

民国才女张爱玲曾经提到人生有三件憾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鲥鱼细嫩鲜美,海棠娇美非常,《红楼梦》更是一唱三叹的绝品——这些美好的东西,偏偏都是不完美的。

完美,唯有完整无缺,才能达到极致之美。多少年来,完美一直为人所孜孜追求,遗憾的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听谁说过已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弘一法师出身豪富,沉醉艺术,享受过佳公子的风流,探尝过大法师的滋味,在世俗人眼中其人生不可谓不完美。可他自己却从没有这种“完美”的感觉。他花甲之年在一次讲演中感慨道:“……啊!再过一个多月,我的年纪要到六十了。像我出家以来,既然是无惭无愧,埋头造恶,所以到现在所做的事,大半支离破碎,不能圆满,这个也是分所当然。……”

佛说,我们这个世界是“婆娑世界”,这个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是不圆满的,因此,人要正视自己的不圆满,不要过度追求圆满。

在《百喻经》中,有这样一则可笑而发人深省的故事。

有一位先生娶了一个体态婀娜、面貌娟秀的太太,两人恩恩爱爱,是人人称羡的神仙美眷。这个太太眉清目秀,性情温和,美中不足的是长了个酒糟鼻子。柳眉、凤眼、樱桃小口,瓜子脸蛋上却长了个酒糟鼻子,好像失职的艺术家,对于一件原本足以称傲于世间的艺术精品,少雕刻了几刀,显得非常突兀、怪异。

这位丈夫对于太太的鼻子终日耿耿于怀。一日出外经商,行经贩卖奴隶的市场,宽阔的广场上,四周人声沸腾,争相吆喝出价,抢购奴隶。广场中央站了一个身材单薄、瘦小清癯的女孩子,正以一双汪汪的泪眼,怯生生地环顾着这群如狼似虎,决定她一生命运的大男人。

这位丈夫仔细端详女孩子的容貌,突然间,他被深深地吸引了。好极了!这个女孩子的脸上长着一个端端正正的鼻子,于是,他不计一切,买下她!

这位丈夫以高价买下了长着端正鼻子的女孩子,兴高采烈地带着女孩子日夜兼程地赶回家,想给心爱的妻子一个惊喜。到了家中,把女孩子安顿好之后,他以刀子割下女孩子漂亮的鼻子,拿着血淋淋而温热的鼻子,大声疾呼:“太太!快出来哟!看我给你买回来最宝贵的礼物!”

“什么样贵重的礼物,让你如此大呼小叫的?”太太疑惑不解地应声走出来。

“喏,你看!我为你买了个端正美丽的鼻子,你戴上试试。”

丈夫说完,突然抽出怀中锋锐的利刃,一刀朝太太的酒糟鼻子砍去。霎时太太的鼻梁血流如注,酒糟鼻子掉落在地上,丈夫赶忙用双手把端正的鼻子嵌贴在伤口处。但是无论他怎样努力,那个漂亮的鼻子始终无法粘在妻子的鼻梁上。

可怜的妻子非但得不到端正而美丽的鼻子,还失掉了自己那虽然丑陋但是货真价实的酒糟鼻子。而那位糊涂丈夫的愚昧无知,更是可怜又可叹。

佛学里把这个世界叫做“婆娑世界”,译成中文的意思便是能容您许多缺陷的世界。现实中的人生,永远都是缺憾的,如果没有缺憾就不能称其为“人世间”。

最辉煌的人生,也会有阴影陪衬。虽然不够完美,但却异常精彩,人生也正是因为这许多的缺憾才使得未来有了无限的转机、无限的可能性。生命就像是一首高低起伏的乐章,高低错落才会显得生动而鲜活。

其实人生的缺陷和不圆满也是一种美。试想,如果维纳斯雕像找回了双臂,得失去多少揣摩的空间和想象的韵味?同样,太过一帆风顺、太过于完美的人生,反而会令我们感到索然无味,因而不懂得珍惜。

人生剧本不可能完美,但是可以完整。当你感到了缺憾,你就体验到了人生五味,你便拥有了完整人生——从缺憾中领略的完美人生。

滴水佛音

1、《百喻经》《百喻经》,曾被译为《百句譬喻经》,四卷(或作五卷),是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这部作品由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写,南朝萧齐天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翻译。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

《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其一是为了整数而言,其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共一百篇。该作品全文两万余字,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作为引子,第二步通过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

2、如何辨别香之好坏

(1)外观表面是否均匀,未染色,取时不掉香粉,不沾手,立香脚细而直。

(2)点燃后产生香之味清雅耐闻,不刺眼,不刺鼻,香味渗透力与持久性强。

(3)好香必须是以天然香料研磨制成,不含任何化学物品,有益健康。

执虚为实,曾无觉日

人生如春梦,执着为哪般

苏东坡曾写过这样两句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人世中一切事、一切物都在不断变幻,没有一刻停留。万物有生有灭,不会为何人何事停滞不前。

如果谁能真正体会到事如春梦了无痕,那就不会生出这样那样的烦恼了。所谓繁华,大半是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觥筹交错、衣帽光鲜、熙熙攘攘的背后往往透出的是一丝丝的苍凉。愚人却总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一如孩子贪恋糖衣药片上那薄薄的一层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