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清华给青少年讲述的人生智慧
19780000000026

第26章 让每一小步都具有新的高度(2)

梁启超的家教

梁启超小的时候与祖父梁维清经常睡在一起,梁维清总是给他讲一些豪杰哲人的故事,又喜欢列举宋明两朝仁人志士的事迹,使得幼小的梁启超对志士豪杰充满了羡慕之情。“祖父每携请孙入庙,指点而示之曰:‘此来泰昌弃官子母也,此岳武穆出师北征也’,岁以为常。高祖毅轩之墓在崖门,每年祭扫必以开往。”梁启超对亡国掌故的熟悉可以追溯至此,梁启超的民族思想、国家思想,特别是他的爱国精神也正是溯源于此。

梁启超后来在《我之为童子时》一文中说:“我家之教,凡百罪过,皆可饶恕,谁说谎话,斯不饶恕。我六岁时,不记因何事,忽说谎一句……不久即为我母发觉。时我父方在省城应试也。晚饭后,我母传我至卧房,严加盘诘。我母温良之德,全乡皆知。今忽见其盛怒之状,几不复认识为吾母矣。当时被我母翻伏在膝前,力鞭十数。”这段受鞭笞的经历成了梁启超生命中珍贵的记忆,同时对梁启超思想品格的形成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梁启超和祖父梁维清在一起生活了十九年,他们同食同住同读诗书。他不但深得祖父的疼爱,还从祖父那里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梁启超性格中的勤奋、俭朴、自信、自尊,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很多都是从祖父身上学到的。

点石成金: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确实,一个人在家庭中受到的濡染和影响绝不少于在学校中受到的正规教育。要想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家长必须要有自觉的教育意识,并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钱钟书狂的艺术

因为才高一世,所以也往往容易自负自许,相当地“狂”。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说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个“狂人”之一,钱钟书的狂,狂在才气,狂得汪洋恣肆,很像古代的庄子。他的堂弟曾说过,钱钟书少年时就狂得惊人,从小就不愿说赞扬别人的话,倒批评、挖苦、调侃过不少人,说话既刻薄,又俏皮,这脾气一直没有改。这些被他批评的人中有的是他的同学友人,有的还是他的师长、前辈,像朱自清、周作人、冯友兰、赵万里、吴宓,甚至还包括他的父亲钱基博在内。上大学时他就敢挑剔博学的父亲的学问,断定父亲的学问“还不完备”。大学快毕业时,清华挽留他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硕士学位,他曾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都狂到这种地步了!

他架子相当大,不愿拜访别人,更不拜访名人,他曾引杜于皇的话说:“即使司马迁、韩愈住隔壁,也恕不奉访!”也难怪当年他父亲写信命他拜访章士钊,他也懒得理会,无动于衷,后来看到章氏《柳文指要》,他还为当年没有遵父命而感到庆幸呢!钱钟书狂者的风度中却又表现出狷者的性格,他狂得直率、自然、可爱、可敬而又可亲。

其实,人们往往忽视了钱钟书性格中很重要的另一面,那就是谦虚、谨慎,并不以自己的博学才华而故步自封,沾沾自喜。他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格,尤其在学问上。他的《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皇皇巨著,可谓尽善尽美了,但他并不满意,并不引以为自豪自傲。他说他对《谈艺录》“壮悔滋深”,对《围城》“不很满意”,对《宋诗选注》“实在很不满意,想付之一炬”,因此他对这些已经写成的著作不厌其烦地修正、补订,逐渐地自我完善。他对自己著作中每个字、每句话,每一条中、外引文都要逐处地查找核对,从不轻易放过,人们很难在他的书中挑出错误来,戏称他为“文正公”,他却自谦为“文改公”,尤其是越到晚年,立论越谨严、越认真,成果越大,也越谦虚——这才是一位真正的大学者最令人肃然起敬的可贵的精神品格。

点石成金:

像钱钟书这样“狂妄”的人自有他“狂”的资本,那便是他过人的才华。他的“狂”并不是一味的轻狂,而是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他对卓越的追求,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对一些伪知识、假学问予以无情地抨击。相反,他在真理和学问面前永远都是那样地谦逊,这种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让人由衷地尊重。

让每个人的价值都闪闪发光

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时,教师来源于全国各地,各人的经历和特长,以及脾气性格都不相同。有的擅长设计,有的专攻历史,有的爱好外文,有的长于画画;有人脾气温顺,有人却耿直怪癖。梁思成不拘一格,尊重并发挥各人所长。

有一位教美术的教授,精通业务,但脾气倔直,见到他不满意的人和事就要直言批评,不留情面,不管你是学者还是长者,是领导还是教授,因此得罪过不少人。聘请不聘请这样的一位教授来清华工作?梁思成公开宣布:“只要他工作好,我让他三分。”1950年,梁思成组织建筑系教师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得到全国政协的正式通过,但就是这位教授感到还不满意。他认为图案上的天安门及齿轮、麦穗的轮廓线条软而无力,没有表现出中国雕刻刚劲有力的传统风格,因此他专门写信给政府要求修改。梁思成不但不反对,反而还支持他这样做,政府也接受了他修改的建议。由于梁思成有这种知人善任、求同存异的胸怀,工作很快得到开展。

梁思成在学术上也是平等待人,当他听到教师和助手们在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包括反对他的看法的意见时,总是很高兴地与大家一起讨论。新中国成立后,他领导一些教师编写中国古代建筑史教材,每星期都要在他家里讨论一两次。讨论中经常有许多争论:为什么中国建筑长期都是木结构而没有发展石结构?为什么中国建筑的屋顶是曲线的?明、清时期的建筑结构比唐、宋时期进步还是退步?对于这些问题,他每次都以极大的兴趣和同志们一起切磋。从古到今,纵横类比,以渊博的知识论证他的观点,而且他从不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

点石成金:

与人交流和讨论是取得个人进步的重要方法,但是保证交流的质量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尊重他人的意见。只有抱着这样的心理,才能静下心来体会他人意见中的合理之处和自身意见中的偏颇之处,这种冷静的思索更有利于吸收他人优点和长处,从而更好地完善自我。

智慧拓展:

一、方法导航

超越自我的方法:

1.想要超越自我,首先必须全面地认识自我。对自己进行一番细致的审视,这样才能明确哪些地方已经做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不要回避自身的缺点,而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正。

3.不断为自己确立有挑战性的目标,每迎接一次挑战,就会有一定程度的进步,坚持下来,你必定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联系现实

你的目标是什么?

1.请为你这个学期的学习制定一个目标,并把它写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制定?

2.请再为你的将来制定一个大体的目标,并把它写下来。你打算怎么去实现它?

三、潜能训练

1.下棋挖潜能

下棋是一种富有趣味性、科学性的脑力活动,能有效地开发青少年的潜能。棋局变化多端,又遵循一定的规律,要求青少年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否则一着不慎便满盘皆输。下棋时两军对垒,可训练人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要想取胜,还必须讲究战略战术。因此,下棋被称为“智慧的体操”。

你可以邀请同学们进行象棋、五子棋、黑白棋、跳棋、军旗、围棋等比赛,选出各项冠军。

提高下棋水平的方法有很多:

(1)实践。从下棋中摸索提高下棋的水平,也就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2)复盘。下完一局棋后,总有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要及时总结。

(3)观摩。看看其他高手的棋路,每步棋都要开动脑筋猜想该怎么对弈,将自己的设想与高手的实际弈法对照、分析。

(4)分析残局。残局子少但并不简单,多分析、研究残局的弈法,对提高棋艺有很大帮助。

能力导航:下棋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只有这样,才能悟出棋局中的奥秘,提高棋艺水平。

2.数字作画

用10个数字来作画,简单、有趣,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和潜能。

先将0放大画出一个圆圈(这便构成人的脸部);然后在圈的顶部画出三个1(头发);在圈两侧各画一个3(耳朵);在圈内1/3处画两个卧着的1(眉毛);眉毛下面两个0,0内各画一个1(眼);圈中部画一个7(鼻);鼻下画两个卧着的3,再在两个3之间画一个卧着的1(嘴),一幅简单的人头像便完成了。这只是一种画法,若能将10个数巧妙地排列组合,还能画出趣味无穷、形态各异的头像来。如头发可用3、0、7等数,鼻子可用6、8等数,嘴可用2、3、7等数……画人如此,画物也是如此。

动动手,看你还能画出哪些“大作”。

能力导航:多开动脑筋,多动笔练习,找出被画物与数字的相似点,进行纵横比较,例如:2像一只鹅,3像一只耳朵,4像小房子,5像一杆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