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中国牛市80年
19779300000007

第7章 政策因素推动中国向长牛市进军(1)

牛市需求的政策因素

牛市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政策因素。社会环境的长期稳定和连年利好的重大事件,是长牛市牢固的政治保证。最近几年是重大利好政治因素频频亮相的历史阶段,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刺激中国经济增长,中共十七大、新中国成立60周年确保社会稳定,因此,连年利好的诸多因素对股票市场的长期上升通道具有保护作用。在牛市中,我们需要以下政策方面的支持。

1.市场准入

我国股票市场还处于不太成熟的发展阶段,有关部门为了防范股票市场的风险,对进入股票市场的投资主体有着严格的规定,一些不符合规定的资金不能进入股票市场。但是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不断成熟,有关部门会逐步开放股票市场,使其投资主体越来越多,为股票市场提供新的增量资金,扩大股票市场的资金供应量。1999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上市公司等三类企业可以直接进入股票市场和允许保险公司的部分保险资金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政策,给市场带来了大量的增量资金,极大地扩大了股票市场的需求。开放式基金的不断推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繁荣具有很大的影响。开放式基金同时也为部分居民存款提供了间接入市的便捷途径,加大了证券市场的潜在需求力度。

2.利率变动状况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对投资者选择投资工具时有很大的影响。利率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利率调整会影响投资者投资股票市场的意愿。一般说来,提高利率会抑制投资者投资股票的意愿,减少投资者进入股票市场的资金量;而降低利率会提升投资者投资股票的意愿,增加投资者进入股票市场的资金量。但是,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四次提高利率,并没有阻止我国投资者投资股票市场的意愿,大量银行存款还是往股市搬家。

3.证券公司的增资扩股及融资渠道的拓宽

证券行业作为一项高风险的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点。有关部门为了进一步提升证券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大力扶持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增资扩股,使得证券公司的自身资金实力得到明显的增强。此外,有关部门允许证券公司进入资金拆借市场并可以进行股票质押贷款的政策拓宽了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证券公司资金实力的增强,有助于增加股票市场中资金的供应量。

4.银证合作的前景

1994年7月1日生效的《商业银行法》和1999年7月1日生效的《证券法》确立了中国现阶段银行、证券、保险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体制。分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管理机构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虽然中国目前选择的是分业经营的模式,但分业不等于不合作。有关部门提出在坚持分业经营的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中间业务,鼓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创新和相互代理,从而拓展银行和证券在目前分业体制下的合作范围。例如,利用银行营业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储户可以在银行的柜台上进行证券代理服务,这可以扩大投资者队伍,增加股票市场的资金供应量。同时,在分业经营的体制下,全资拥有或控股一些包括银行、证券、保险、金融服务等公司以及非金融性实体等附属机构或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如光大集团、中信集团等),其银证合作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银证合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银行资金会通过各种渠道逐步间接地进入股票市场,股票市场的资金供应量会随之增加。

5.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

我国将逐步开放资本市场,允许设立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还将借鉴国际经验积极研究引进合格的外国机构投资者的政策,允许外资逐步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这些政策措施将逐步增加股票市场的资金供应量。

以上的条件都长期利好中国的A股市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策的引导下中国将向长牛市进军。

【股市箴言】

在宏观面的利好下,政策面频吹暖风是促使牛市强势上涨的直接动力,市场中长期牛市的政策环境已经确定。

管理层鼓励红筹股回归,中国股市正在走向国际化

面对日趋疯狂的A股市场,近期红筹股回归进程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流动性过剩所造成的股市狂飙,有一种观点就是给A股增加供给,优质红筹股的回归不仅符合管理层控制流动性的目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目前内地市场的投机性。

红筹股这一概念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香港股票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有时被称为红色中国,相应的,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把在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那些带有中国内地概念的股票称为红筹股。红筹公司多数在香港上市,也有一些选择在美国上市。2006年,一大批在内地注册、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实现了A股回归,但至今仍未有一家红筹公司在A股市场发行上市。

继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国资委鼓励红筹公司回归A股市场后,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透露,红筹公司比较好的回归方式就是直接发行A股。尚福林认为,如果采用存托凭证(CDR)方式可能涉及的问题会更多,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所以他倾向于以简单的方式直接发行A股。

专业人士认为,这些迹象表明,这一次将不再是纸上谈兵,管理层已经有了明确的计划,证监会正在草拟的相关法规,促使红筹公司加速回归A股。

2007年8月23日,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说,8月10日,中石油召开了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开发行A股的议案。公司决定发行不超过40亿股A股,占中石油总股数2.18%。目前,公司在A股发行工作上的一切程序都已经完成,现正在报监管部门审核。在核准之后,公司会按照程序、把握节奏发行和上市。

无独有偶,中国建设银行A股发行方案2007年8月23日也在临时股东大会上获高票通过。建行此前董事会公告称,待股东批准后,将向有关监管部门申请,在上证所发行不超过90亿股A股。

根据建行8月23日公告,一旦经监管部门批准,建行最多可发行A股为90亿股,占建行全部股份的3.85%。按照8月23日收盘价5.86港元计算,建行在A股募集资本总额将超过500亿元。这个规模将超过中行并接近工行的水平。

建行相关人士表示,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充实资本金,以提高资本充足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红筹股回归渐行渐近,有关红筹股回归是否存在制度及法律障碍等问题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股权分置改革这一根本性的制度变革完成,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顽疾已经被根除,红筹股回归已经不存在制度方面的障碍了。

针对境外注册的红筹股回A股上市的法律障碍问题,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明确表示,“目前这件事没有什么法律障碍,时机也很成熟。”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基本排除了发行CDR曲线回归的方案。这么看来,管理层对红筹股公司回归A股已是胸有成竹。

瑞士银行董事总经理兼投资银行中国区主席蔡洪平认为,在法律方面,内地和香港两地的监管机构要签订一个框架性的监管协议和备忘录,要有些创新。因为红筹公司是境外注册的公司,应该把它们和境外华资企业以及纯粹的外资企业区分开来。其信息披露应该同步,分红也要一视同仁。

此外,大家还比较关心资金募集问题。红筹公司在海外注册,主账户也在境外,无法直接以境外账户募集人民币资金,若允许其以内地子公司账户募集资金,又存在资金使用方面的控制风险,股东也未必同意。未来将有望允许红筹公司开设A股人民币资金账户。

据相关统计,在工行、中行等大盘蓝筹国企A股上市以前,仅中移动一家的利润,就相当于整个A股市场1000多家上市公司的利润之和。所以,当前管理层吸引红筹股回归的出发点之一,就是希望红筹股提升A股市场的投资规模,特别是投资价值,帮助A股市场止跌回升,扩大规模。而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市场根本改变、中国经济旺盛的发展势头和工行等H股回归热潮的良好效应,也进一步促使红筹国企不甘人后,跃跃欲试。

西南证券分析师周兴政认为,现在许多红筹公司市值较大,而且都被列入恒指成分股,它们将来在上证指数中的比重一定不低,沪指与恒指间将有更多的牵制和联动。尤其是红筹股公司多为大市值公司,在恒生指数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此类公司的回归以及越来越多的H股加入恒生指数,未来上证指数和恒生指数之间将拥有更多的传递两地市场股价变动信息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