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细节
19778100000008

第8章 帮小公主摆脱女性弱点的束缚(4)

为了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少吃苦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做的是要精心设计一个有益的教育环境,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吃些苦头,培养她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有了这样的准备,孩子才可能在以后少吃苦。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和安逸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一个可以使人在忧患中奋起,不断走向成功,一个只能播种平庸。

40岁得子的一对农民夫妇对女儿非常宠爱,女儿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从小便爱发脾气,做事却毛毛糙糙。

女儿上学了,从来也不知道爱惜衣服,回家时不是弄脏了衣服,便是把书包忘在田里,回家后就只知道哭鼻子。母亲即使每天跟在她身后,也没有办法。

一天,父亲拿着铁锹,在儿子回家的必经路上挖了很多坑,又在坑上搭起一座座独木桥。孩子回家时,走到桥边,不知所措。

田野里没有人,只有风从树林中吹过,孩子想哭,却不知道哭给谁听。没有后路,孩子只好小心翼翼地走上桥,她胆战心惊地走过一座座独木桥后,学会了认真对待小桥。

回家后,孩子得意洋洋地告诉父母今天的经历。母亲不理解,父亲解释说:“她走在平坦的大路上,当然不会注意脚下,现在路途艰险,她自然会集中精神走好路了。”

孩子因为走过了一条艰难的路而变得认真起来。

人生就是一条大路,如果我们的路途太平坦,那么就不免会左顾右盼,忘了注意脚下的路,如果有挫折在脚下,那么孩子们会因挫折而变得坚强、成熟起来。心理学家常常会接待这样的母亲,她们被自己的孩子伤透了心。心理学家发现,这些母亲的共同之处是:如果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母亲们便不会再给孩子买有鞋带的鞋子;如果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母亲们就不再让孩子走近洗碗池。

这样的孩子永远也学不会系鞋带,学不会洗碗。她们长大后遇到困难也会想办法绕开,她们没有学会克服困难。有时候,父母们真的需要咬咬牙,放手让孩子去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最后的决定由女孩完成

许多父母中觉得自己的女儿还小,不管什么事情都会帮她做好决定,尤其对相对羸弱的女孩来说,父母认为那是一种爱。

其实不然,爱默生曾说,“你要教你的孩子走路,但是,应由孩子自己去学走路。”把孩子看成是一个自立的人,使其能自行决定自己的行动,并且实行自己的决定。

家长要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给孩子自主的机会,充分调动孩子自身的积极性。

谢军是享誉世界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曾获得过多项世界冠军。很多人羡慕她的辉煌成就,但很少有人知道她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完全是因为父母给了她自主的机会。

1982年,12岁的谢军小学即将毕业,但她却面临了两难境地:是升重点中学还是学棋,在这个分岔口谢军举棋不定。

小学6年中,谢军曾有7个学期被评为三好生,这样品学兼优的孩子谁见谁要,学校当然要保送她上重点中学。

但是,国际象棋的黑白格同样牵引着谢军和她的一家人。在这个节骨眼,母亲的一席话给了谢军莫大的勇气,让年纪小小的她学会了自主,学会了对自己负责。

母亲叫来了谢军,用商量的语气说:“谢军,抬起头来,看着母亲的眼睛。你很喜欢下棋,是不是?”

这是母亲对女儿选择道路的提问,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女儿将来命运的提问。

家庭是民主的,对孩子采取了审慎的商量的办法,充分尊重女儿的意见和选择。

谢军目光坚毅、严肃地看着母亲的眼睛,坚定地说出七个字:“我还是喜欢学棋。”

听到女儿的话后,母亲同意了她的选择,同时又严肃地说:“很好,不过你要记住,下棋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你做出了这个重要的选择,今后你就应该负起一个棋手应有的责任。”

一个12岁的女孩很难懂得和理解这段话,但却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正是母亲的这段话,使谢军受益一辈子。假如当初没有这段话,或者是父母包办决定女儿的前途,都不会有今天的谢军,也不会有中国这位国际象棋“皇后”。

孩子虽然还小,但总有一天他要走向社会。现在不培养他自我判断、自主决定的能力,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完满解决,一旦孩子离开父母,没有人为她做这一切,而她自己又没有这种能力怎么办?他那时该去依靠谁呢?

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有什么启发作用呢?作为父母又应该从中悟出些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像故事中的谢军的母亲一样,孩子的事情让她自己决定,父母自己只提出参考意见,即不要让孩子一味地跟从父母的决定,应让孩子用自己的意志取舍或选择事物,令其有自我决定的机会,并在决定事物的过程中,培养出肩负责任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另外,独立性与自律性,也可从中培养。

几乎没有几个父母是有意识地损伤孩子的自信心,或损伤她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但不幸的是这种无意识的伤害俯首皆是。

由于这个原因我们要有意识避免过分保护,给孩子机会让她独立决定自己的事情。

让孩子学会如何作决定。当然,在培养孩子自己做主的能力时,也应注意:

第一,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选择,如“你想穿什么颜色的毛衣?”孩子可能会提出家中没有的东西,若父母不能顺从时,反而会使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而应该问,“你想穿这件绿毛衣,还是那件红毛衣?”

第二,不能让孩子选择有害、不安全的事,因为孩子不知什么有危险。例如,冬天一定要穿棉衣,这没有选择余地,必须执行,但可给些其他的选择:“这棉衣由爸爸给你穿?还是妈妈帮你穿?”而不能说:“要不要穿棉衣。”

第三,孩子做决定时,不要给很大压力。如果孩子的决定不太合理、恰当,大人可给些提醒。如果孩子作决定后,遇到挫折,产生了失败感,父母也要给予帮助。孩子作决定的机会不可太多,以免给她太大压力。

第四,根据孩子的愿望,运用大人的经验和知识,帮助孩子做一些决定。这是大人与小孩共同做出的决定,是帮助孩子作决定的好方式。如“要下雨了,在图书馆里避雨比操场上好些”,这是大人进入孩子的选择中去。在判断正确与错误的选择时可说:“我们已答应某某去展览馆,不遵守诺言是错误的。”应该让孩子知道作决定就是要其负责任。

让孩子知道,只要尽力而为做出比较合适的决定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十全十美。但如果强调可以随意作决定,可犯错误,孩子就会随随便便地作决定。该让她知道作决定的后果,从而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判断能力。

如果孩子坚持穿裙子去操场玩,结果不小心弄破了皮肤,你不应说,“瞧,我叫你穿裤子对吗”,而应说,“你想一想,如果我们下次再来操场玩,我们怎么保护好自己呢”。

随着孩子长大,经验增多,作决定的能力与技巧会渐渐提高。这时,父母要舍得对女孩放手。让女孩学着自己去生活,让她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找到自我。并且在她有困难的情况下要她依靠自己的才干与能力解决。多给女孩思考的机会,培养女孩独立思考能力。

在父女关系中,父亲应该鼓励女儿进行独立的思考。研究表明,那些在成长中经过父亲培养独立思想的女孩往往在工作中做得更好,并且成长为充满自信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