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至上,得意失意皆从容
对于“得意忘形”,人们往往很容易理解,其实,人世间还存在一种情况——“失意忘形”。其意思也不难理解,就是说有的人本来很好,富贵得意,对任何事情都处理得很好;然而一旦失意,却连人也不愿意见,自卑、烦恼接踵而至,完全变了一个人。
一个人,如果真的能够学会放下,就是佛的境界,就会无为无不为,逍遥人间。
禅宗经常用一句话:放下,就是丢掉了。做了好事马上须要丢掉,这是菩萨道;相反的,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丢掉。有些人说,好事我可以丢掉,就是痛苦丢不掉啊!
实际上,好事跟痛苦是一体的两面而已,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假使说,好事他能够真丢开的话,痛苦一样可以丢开,所以痛苦也是一个很好的测验。如果一个人碰到烦恼、痛苦、逆境的时侯丢不开,说他碰到好事能丢得开,那是不可能的。
儒家经常告诫人,不要得意忘形,这是很难做到的。一个人发了财,有了地位,有了年龄,或者有了学问,自然气势就很高,得意就忘形了:所以人做到得意不忘形很难。但是以我的经验还发现另一面,有许多人是失意忘形。这种人可以在功名富贵的时侯,修养蛮好,而一到了没有功名富贵的时侯,就都完了,都变了;自己都觉得自己矮了,都小了,于是变成失意忘形。
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学佛了。真正学佛法,并不是叫你崇拜偶像,并不是叫你迷信,而应无所住而行布施,这才是解脱。是大解脱,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辜鸿铭先生说,一个人如果能受得了寂寞与平淡才是真正的修养到家,得意不忘形,失意更不忘形。
有一个阿拉伯富翁,在一次大生意中亏光了所有的钱,并且欠下了债,他卖掉房子、汽车,总算还清债务。
此刻,他孤独一人,无儿无女,穷困潦倒,唯有一只心爱的猎狗和一本书与他相依为命。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他来到一座荒僻的村庄,找到一个避风的茅棚。他看到里面有一盏油灯,于是用身上仅存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油灯,拿出书来准备读书。但是一阵风忽然把灯吹熄了,四周立刻漆黑一片。这位孤独的老人陷入了黑暗之中,对人生感到痛彻的绝望,他甚至想到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立在身边的猎狗给了他一丝慰藉,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沉沉睡去。
第二天醒来,他忽然发现心爱的猎狗也被人杀死在门外。抚摸着这只相依为命的猎狗,他突然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世间再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于是,他最后扫视了一眼周围的一切。这时,他发现整个村庄都沉寂在一片可怕的寂静之中。他不由急步向前,啊,太可怕了,尸体,到处是尸体,一片狼藉。显然,这个村庄昨夜遭到了匪徒的洗劫,整个村庄一个活口也没留下来。
看到这可怕的场面,老人不由心念急转:啊!我是这里唯一幸存的人,我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此时,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得四周一片光亮,老人欣慰地想,我是这个世界里唯一的幸存者,我没有理由不珍惜自己。虽然我失去了心爱的猎狗,但是,我得到了生命,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
老人怀着坚定的信念,迎着灿烂的太阳又出发。
故事中的老人,在失意甚至绝望的状态下,重新寻回了希望,赶走了悲伤。这不能不说是他人生中的又一大转折。联想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遇到失意或悲伤的事情时,一样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如果你的演讲、你的演唱、你的书本和你的文章没有获得成功;如果你曾经尴尬;如果你曾经失足;如果你被诽谤和谩骂,请不要耿耿于怀。对这些事念念不忘,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占据你的快乐时光。抛弃它们吧!把它们彻底赶出你的心灵。如果你曾经因为鲁莽而犯过错误;如果你被人咒骂;如果你的声誉遭到了毁坏,不要以为你会永远得不到清白——勇敢地走出失败的阴影吧!
让那担忧和焦虑、沉重和自私远离你;更要避免与愚蠢、虚假、错误、虚荣和肤浅为伍;还要勇敢地抵制使你失败的恶习和使你堕落的念头。这时,你会惊奇地发现,人生旅途中是多么地轻松、自由,你是多么自信!
走出阴影,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不管过去的一切多么痛苦、多么顽固,把它们抛到九霄云外。不要让担忧、恐惧、焦虑和遗憾消耗你的精力。要主宰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沮丧的面容、苦闷的表情、恐惧的思想和焦虑的态度是你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是你不能控制环境的表现。它们是你的敌人,要把它们抛到九霄云外。面对得意和失意,都能从容面对,这样才是达到了一种境界。
逍遥自在,死亡就是一次“快乐旅行”
面对生命,圣贤之辈没有觉得活很痛快,也没有认为死很痛苦,生死已不存在于心中。 “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活着是寄宿,死了是回家。明白了生死交替的道理,就懂得了生死。生命如同夜荷花,开放收拢,不过如此。
下面是一则关于庄子和骷髅的寓言故事:
庄子到楚国去,途中见到一个骷髅,枯骨突露呈现出原形。庄子用马鞭从侧旁敲了敲。于是问道:“先生是贪求生命、失却真理,因而成了这样呢?抑或你遇上了亡国的大事,遭受到刀斧的砍杀,因而成了这样呢?抑或有了不好的行为,担心给父母、妻儿子女留下耻辱、羞愧而死成了这样呢?抑或你遭受寒冷与饥饿的灾祸而成了这样呢?抑或你享尽天年而死去成了这样呢?”
庄子说罢,拿过骷髅,用作枕头而睡去。
到了半夜,骷髅给庄子显梦说:“你先前谈话的情况真像一个善于辩论的人。看你所说的那些话,全属于活人的拘累,人死了就没有上述的忧患了。你愿意听听人死后的有关情况和道理吗?”
庄子说:“好。”
骷髅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管辖;也没有四季的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长久看做是时令的流逝,即使南面为王的快乐,也不可能超过。”
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命的神来恢复你的形体,为你重新长出骨肉肌肤,返回到你的父母、妻子儿女、左右邻里和朋友故交中去,你希望这样做吗?”
骷髅皱眉蹙额,深感忧虑地说:“我怎么能抛弃南面称王的快乐而再次经历人世的劳苦呢?”
相传六祖慧能禅师弥留之际,众弟子痛哭,依依不舍,大家都将他视为再生父母。六祖气若游丝地说:“你们不用伤心难过,我另有去处。”
“另有去处”这四个字,发人深省。慧能把死当作换了一段新的旅程,这想法不但豁达、开朗,而且把生命在时间、空间的价值继续延伸,远远胜过有些人虽然活着、却只有华美装饰的躯壳、而无真我的风采!
禅的哲学注重真我,所谓真我就是人的精神,也是天地之正气。真我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之所本。人类的文化宝藏,哲学、科学、宗教、教育和任何思想情感,等等,其实都是由无数真我的延续、不断地累积而成的。这些真我,数千年迄今,其实都是活生生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造福于人类,这些真我并没有死去。
禅宗有关超越生死的看法,很值得今天还看不透人生、想不通生活或贪生怕死的人参考借鉴。
禅宗重来去自在,生死也有如来去。参透这一玄机,我们就不必天天再为生老病死而恐惧不安,或对于家庭亲朋甚至世间的虚华富贵有所舍不得,至少可以活得开心一点、快乐一些。
有朋友移民到国外去,虽然可能这一辈子再也没有见面的可能了,我们却还高高兴兴地为他们饯行送别,并预祝他们走好。死亡同样是再也不能见面了,为什么不把它想成是“另有去处”而坦然接受呢?别忘了生死自有天命啊!
有生必有死,有得必有失,生死是人生必经的旅程,不要把死看做是个终结,也可以同慧能一样,走向“另一个去处”。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命的收与放,本质都是一样的。面对生死,悠然自得,便是真正懂得了生命。正如丘吉尔谈及死亡,他说,酒吧关门的时候我就离开。
用一种超脱、达观的态度去面对死亡,把死亡当作一次快乐旅行,就能减轻生的压力,活得逍遥自在。
好好活着,生如夏花一般灿烂
天地造化赋予人一个生命的形体,让我们劳碌度过一生,到了生命的最后才让人休息,而死亡就是最后的安顿,这就是人一生的描述。善待自己生的人,也一定会善待自己的死。
“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这是一个重要的结论。生命是虚无而又短暂的,它在于一呼一吸之间,如流水般消逝,永远不复回。一个人只有真正认清了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方向,善于好好地活着,才能将生命演绎得无比灿烂、无比美丽,才是真正懂得善待死亡的人。
生命究竟是什么?
有一天,如来佛祖把弟子们叫到法堂前,问道:“你们说说,你们天天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
“世尊,这是为了滋养身体,保全生命啊。”弟子们几乎不假思索。
“那么,肉体生命到底能维持多久?”佛祖接着问。
“有情众生的生命平均起来大约有几十年吧。”一个弟子迫不及待地回答。
“你并没有明白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佛祖听后摇摇头说。
另外一个弟子想了想又说:“人的生命在春夏秋冬之间,春夏萌发,秋冬凋零。”
佛祖还是笑着摇了摇头:“你觉察到了生命的短暂,但只是看到生命的表象而已。”
“世尊,我想起来了,人的生命在于饮食间,所以才要托钵乞食呀!”又一个弟子一脸欣喜地答道。
“不对,不对。人活着不只是为了乞食呀!”佛祖又加以否定。
弟子们面面相觑,一脸茫然,又都在思索另外的答案。这时一个烧火的小弟子怯生生地说道:“依我看,人的生命恐怕是在一呼一吸之间吧!”佛祖听后连连点头微笑。
故事中各位弟子的不同回答反映了不同的人性侧面。人是惜命的,希望生命能够长久,故而历史上那么多的帝王将相苦练长生之道,但却无法改变生命是短暂的这一事实;人是有贪欲的又是有惰性的,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的“鸟为食亡”的悲剧发生;而人又是争上游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只争朝夕”,从不松懈。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通常,它要花费五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尤其让人们惋叹的是,这种极难长成的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工夫,它便随母株一起香销玉殒。
小花的生长和蝉的生命历程惊人的相似。它们只是大自然万千家族中极为弱小的一员,可是,它们却以其独特的生命方式向世人昭告:生命一次,美丽一次。
生命之旅,无论短如小花,还是长如人类,都应当珍惜这仅有一次的生存权利,让生命更精彩。我们理应在有限的时间里,绽放生命的花朵。生死是人生的一个大学问。一个真正善其身的人,能够主宰自己的生命,所以才能够善其死。
她是一个年轻的护士,很多时间都是在病房里度过,病人床头的花开花谢让她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有时候,她甚至觉得病人床头大朵绽放的花仿佛浑然不知死亡的存在,冰冷的花蕊就像一只只嘲弄的眼睛。因此,她一点也不喜欢花。
一天,病房里一个新来的男孩送给她一盆花,她竟然没有拒绝。也许是为了他的稚气、孩子一般的笑容,也许是怕伤害对方的心。从搬进来的第一天起,她就知道他再没有机会离开这间病房了。
那次,他趁她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溜达到外面玩了,回来的时候正好碰见了她。他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站在她面前,低着头一声不吭。到了傍晚,她的桌上多了一盆三色堇,紫、黄、红,斑斓交错,像蝴蝶展翅,又像一张顽皮的鬼脸,旁边还附上一张小条子:“想知道你不高兴的样子像什么吗?”她忍俊不禁。第二天她又收到了他送的一盆太阳花,小小圆圆的红花,每一朵都是一个灿烂的微笑:“想知道你笑的样子像什么吗?”
后来,他带她到附近的小花店闲逛,她这才惊奇地知道,世上居然有这么多种花,玫瑰深红,康乃馨粉黄,马蹄莲幼弱婉转,郁金香艳异咄咄,栀子香得动人魂,而七里香更是摄人心魄。她也惊奇于他谈起花时燃烧的眼睛,仿佛在那里面燃烧着生命的光芒。
他问:“你爱花吗?”
“花是无情的,不懂得生命的可贵。”
他微笑着告诉她:“懂得花的人,才会明白花的可敬。”
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她远远看见他在住院部的花园里站呆了,她刚要喊一声,他听到了脚步,急切回身,食指掩唇:“嘘——”
那是一株矮矮的灌木,缀满红色灯笼的小花,此时每一朵花囊都在爆裂,无数花籽向四周飞溅,仿佛一场密集的流星雨。他们默默地站着,见证了一种生命最辉煌的历程。
第二天,他送给她一个花盆,盆里只有满满的黑土。他微笑着说:“我把昨天捡回来的花籽种在盆里了,一个月后就会开花。”
三天后,深夜,他床头的急救铃声突然响起。她第一时间冲到病人的身边,在家属的眼泪中,她知道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始终保持奇异的清醒,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像刚刚展翅便遭遇风雪的花朵,渐渐冻凝成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