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星云大师开释人生
19776100000002

第2章 序 轻叩禅门,观似海佛法(1)

薪火传灯,星云大师的弘法岁月

大彻大悟很难,但每天有一点小小的开悟是可能的,我每天都在努力,要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断用心去开悟。

——星云大师

不论是酷暑天柔风清凉的晨间,还是寒冬里风雪相伴的清晨,每次早课讽诵《楞严咒》读到“愿将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一句时,年纪尚幼的小沙弥都会在心中暗暗发愿:“将来,我一定要把全部的身心奉献于弘法利生。”

世事蹉跎成白首,六十年甲子轮回间,当年的小沙弥早已成为受人尊敬的佛学大师。他就是佛光山的开创者星云法师,他为弟子信徒推崇备至,但法师为人依旧谦和低调。他的每一场演讲都吸引了很多人,虽不至夹道欢迎,但众人虔心求教的场面也蔚为壮观。

从一个食不果腹、六年间只穿两身衣服、鞋子破了拿纸垫的小沙弥,成长为屹立在两千多年悠悠佛教历史长河中一座丰碑,他把“人间佛教”的火种洒满了五洲大地。媒体评论说:“如今的星云大师,不只属于佛光山,不只属于台湾,不只属于中国,已经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宝藏。”

星云大师俗姓李,名国深,法名悟彻,号今觉,1927年他出生在江苏省江都县,12岁时在宜兴大觉寺出家,随志开上人修行。

1941年,他受具足戒,并入栖霞律学院攻读。

1945年,他入焦山佛学院修学,并于1947年毕业后返回大觉寺担任监院,兼任当地白塔小学校长,并任《怒涛》月刊主编。

1948年,他出任南京华藏寺住持。

1949年春,星云大师前往台湾,初驻锡中坜圆光寺,并于次年开始主编《人生杂志》。

1952年,他到宜兰雷音寺,成立念佛会、弘法会、歌咏队等组织,奠定了以后弘法事业的基础。

1955年,他在高雄创建高雄佛教堂,两年以后在台北创办了佛教文化服务处。

1962年,他任《觉世旬刊》发行人,并在高雄创建寿山寺,设立寿山佛学院。

1967年5月16日,他在高雄大树乡麻竹园山地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的宗旨,开始致力于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并融古汇今,手拟规章制度,将佛教带往现代化的新里程。

从12岁出家,到如今已是古稀之年,六十年佛门生活让星云大师拥有了慈悲的心肠、平和的心态、积极的人生观。他教化宏广,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出家弟子千余人,信众更是多达百万。他一生弘扬佛教,倡导“欢喜与融合、同体与共生、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圆满与自在”等观念。

“大彻大悟很难,但每天有一点小小的开悟是可能的,我每天都在努力,要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断用心去开悟。”星云大师这样说,他从大陆到台湾,从宜兰雷音寺到高雄佛光山寺,他积聚众人的愿力,遍弘佛法于五大洲。当年的一个平凡和尚,如今成就了不凡的志业。

一路走来,荆棘遍地,有快乐亦有痛苦,有喜悦也有忧愁,晴天朗日、雨天滴水,都成为一路走来不曾错过的美丽风景。他将佛法的真谛一点一滴地向世人普及,他把佛门的慈悲与智慧之光洒向所有路人。星云法师曾说:“我只想尽一点心力,不妄想,不僭越,只想慢慢把弘法利生的事业做起来,直到现在,也从来没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我只想像爬楼梯一样,一步步往上爬,而非一步登天。”

世事绝无偶然,星云大师之所以能成为佛学大师,正得益于他那平和质朴的性格和勤奋不懈的态度。他倾尽心力,所行所思皆为弘法利生,指导世人离苦得乐。星云大师这一世云水岁月,已然成为后人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佛光山:以虚空包容万有

虚空才能容万物,茶杯空了才能装茶,口袋空了才能放得下钱。

——星云大师

佛光山本是一座荒山,短短数十年间,星云大师与座下弟子一起将其建成了中外闻名的佛教圣地,成为中国台湾地区最大的佛教道场,也成为星云大师弘扬其“人间佛教”理想的宝地。

在佛光山大佛城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现象:佛殿里既有密宗佛像,又有显宗佛像。一般来说,佛教的派系之别是明显的,依照不同的标准,或分显密,或分南北,或分汉藏。但星云大师向来不认同这种分门别派,一则他认为这会削弱佛教本身的影响力,再则他认为佛教诸法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诸法自性平等一如,就像世间生命原本并无善恶、美丑、高下、贵贱的分别。

所以,星云大师在弘法之初就立下了“解在一切佛法,行在禅净双修”的原则,并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将佛光山建成了八宗兼弘的道场——“显密要融合,禅净要融合,南北传佛教要融合,在家出家要融合”。事实上,这其中渗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包容。

八宗佛法之所以能在佛光山融合在一起,就是因为星云大师倡导“包容”。虚空能够包容万物,这也正是佛教中“真空妙有”的真谛所在。

星云大师与凤凰卫视的总裁刘长乐先生曾就“包容”一词做过多次探讨。在讨论中,星云大师对“包容”的妙处做了这般解释:

人的心,是高山、海洋所不能比的,所谓“心如虚空”,就是放下顽强固执的己见,解除心中的框框,把心放空,让心柔软,这样我们才能包容万物、洞察世间,达到真正心中万有,有人有我、有事有物、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随心通达,运用自如。

正是放下了个人对佛教宗派的执著,星云大师才能将八宗精髓融会贯通;正是放下了个人的顽固己见,星云大师才能率众建立起佛光圣地。在佛教中,“包容”一词所对应的正是“空”字,星云大师说:“空是因缘,是正见,是般若,是不二法门。空的无限,就如数字的‘0’,你把它放在1的后面,它就是10;放在100的后面,它就变成了1000。”把自己放空了,竟然就拥有了无限多的可能。

在禅宗的观念中,空与有并非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宇宙万物,因为虚空含纳包容,所以能拥有日月星河的环绕;因为高山不拣择沙石草木,所以成其崇峻伟大。

星云大师常说,佛光山之所以能建立起来,就在于他坚持“不要”,最后反而“不要而有”。

大师为人淡泊,平时但凡有稿费或者信徒的捐赠,他很少会像其他人一样存入银行,而是会把这些钱全都花出去,或建寺庙,或建学校,或添置法器,或布施给有需要的人。他说:“我认为个人可以不要,但是大众要,要给大众。”

就这样,星云大师不仅建起了佛光山的庙宇,更使佛光山的精神深入人心。

出家人要“以无为有,以不要而有”,这是星云大师修行的心得,更是裨益他人的教诲。佛光山成于“空”,致力于包容万法、普度众生,这其中的点点滴滴都会对他人有所启发。

佛法没有知识产权

佛法没有本位主义,没有知识产权,知识不能私藏,应该和大家分享。

——星云大师

“师父,我是您在XX监狱弘法时的皈依弟子!”在火车上,一个陌生的青年给星云大师让座时对他说。

在几十年的弘法岁月里,星云大师受到过不同的礼遇,从政府官员到商场大亨,从佛教宗师到社会大众,他接受过极高规格的款待,也吃过穷人家简单的斋饭,而这一次火车上的偶遇最令法师动容。

初入佛门,星云大师就立誓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弘法事业,在他看来,佛法是帮助众生脱离苦海,获得解脱的一剂良药。

佛教发源于印度,汉代传入中国。两千年来,佛教的智慧之光始终照耀着苦海众生,古往今来的得道高僧,从来没有人把从佛法当中参悟的真理和启示当做私人财产,他们秉承佛陀的心愿,用佛法教导他人、利益众生。

“真理是每个人平等共有的,佛陀恨不得每一个人都早点开悟。”正是揣着这样的想法,星云大师艰难地创建了佛光山、教育僧人徒众,并在全球广设道场、弘扬人间佛教。星云大师将佛门传统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了起来,厘定仪制,有破有立,将佛法与生活的喜怒哀乐一脉贯通,“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自己的信仰,即使是信佛之人,也往往把佛教当成保险业,希望佛陀像神明一样廉价地给予我们保佑。而星云大师倡导的人间佛教,则是希望用佛陀的开释教化作为改善人生的准绳,用佛法来净化思想,让佛法作为生活的依据,使众生过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弘法多年,星云大师已有万千信徒,佛光山的影响也可谓深远,但他却说:“我没有一张桌子,没有一处房产。佛光山不是我的,是大众的。大众有了,我也有了,我就很高兴。”大师说,没有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佛法当然更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它属于每一个虔心向佛的人,就连那些对佛教怀有抵触情绪的人其实也会受到佛法的泽被。

最令星云大师感到欣慰的是,那些曾经跟随他吃苦修行的年轻人,如今大都有了美好的前途,这对他来说是就是一种收获。所以,多年以来,只要有人邀请他去讲佛法,无论路途多远,无论自己多忙,星云大师一定会欣然前往,对他来说,这是在播种佛法的种子,终有一日它们会绽开菩提花果。

在弘法的过程中,星云大师坚持认为:“佛法没有本位主义,没有知识产权,知识不能私藏,应该和大家分享。”“大家”包括世间众人,即使是常受人诟病、为人指责的狱中囚犯,也有参悟佛法的权利。

一大早,寺院门口就吵闹不休,玄素禅师前去询问,了解到原来是一个屠夫想要进寺烧香拜佛,但是寺里的僧人嫌他满手血腥,不肯让他进殿,于是双方发生了争执。玄素禅师看到这个情景,立刻阻止了众僧人。

他问道:“为何事在这里吵闹?”

旁边的僧人说道:“这个屠夫每天杀猪宰牛,双手沾满了血腥与罪孽,怎么能让他破坏佛门的清净呢?”

旁边的人也附和道:“每天晚上,他家里就会传来猪狗牛羊的哀叫声,听得人心烦,让人无法入睡,像他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到这里来呢?”

玄素禅师说道:“你们这样说就不对了,他身为屠夫,为了生计被迫屠宰生灵,一定于心不安,有很多罪需要忏悔。佛门为十方善人而开,也为度化十方恶人而开。”

屠夫满面感激,来到禅师面前说:“方丈慈悲,我杀孽太重,于心不安,所以想要请方丈和各位法师到我家里去,我准备在家里办斋供养各位,以安慰我不安的心。我们全家斋戒沐浴三日,恳请各位光临寒舍,助我完成这个心愿。”

众人听了他的话,摇头不止。玄素禅师却用微笑化解了,他说道:“在佛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只要与佛有缘,就可度他,佛门慈悲,不会舍弃任何人。”

屠夫也好,显贵也罢;刽子手也好,慈善家也罢,在佛陀眼里皆是平等,都有权利侍佛学法,哪里分谁聪明、谁愚钝、谁善良、谁凶恶呢?

将无私的佛法传播给所有人,让佛法的光芒照耀到每个角落,才会出现星云大师所期待的幸福世界——一个共生共荣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好、我好、大家一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