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养生一点通
19775900000045

第45章 如何让疾病对你“敬而远之”(6)

4疝气:俗称“小肠串气”,表现为阴囊肿大、小腹冷痛,喜温,面色苍白,睾丸胀痛,步行或用力时较为明显,平卧或休息时略为减轻,或经医院确诊为“疝”者。

方药:小茴香、柴胡各10克,荔枝核32克,青皮、赤芍各8克,延胡、川楝子(炒香)、川厚朴各12克,橘核20克,昆布15克(先洗去盐分),蜜枣3枚。

用法:加水煎成400毫升,每日分2次温服,可连服3~5剂。

360中药滋阴上品——麦冬

麦冬性甘寒质润,有滋阴之功,既善于清养肺胃之阴,又可清心经之热,是一味滋清兼备的补益良药。常用量为 10~15克。亦可入丸、散,或熬膏,或泡茶饮服。

传统医学认为,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多用去心麦冬,清心除烦多用连心麦冬。但麦冬性寒,如因脾胃虚寒而见有腹泻便溏、舌苔白腻、消化不良者及外感风寒咳嗽者均不宜应用。

1治疗肠燥便秘:麦冬15克、生地15克、玄参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2治疗暑天汗出虚脱:麦冬10克、人参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

3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及改善心功能均有一定作用。

4治疗鼻出血:麦冬15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天1剂。对鼻出血且血色鲜红者有治疗作用。

5夏日防中暑:取鲜芦根100克(或干品30克)、麦冬20克煎汤代茶饮,对夏日炎炎人体大量出汗所造成头晕、烦闷和胃肠不适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6治疗尿路感染:麦冬15克、牛奶200克、白糖30克。先将麦冬洗净,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用武火烧沸,文火煎熬20分钟,用纱布滤去麦冬不用。然后将牛奶烧沸,同麦冬药液混匀,加入白糖烧沸即成。每日2次服用,每次100克。具有滋阴清热、利尿消肿的作用。

7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体虚者:鸡蛋5个,枸杞、花生米、瘦猪肉各30克,麦冬10克,盐、湿淀粉、味精各适量。先将花生米煎脆,枸杞洗净,入沸水中略氽一下。麦冬洗净,入沸水中煮熟,切成碎末,瘦猪肉切丁,鸡蛋打在碗内,加盐少许打匀,隔水蒸熟,冷却后将蛋切成粒状。然后锅置旺火上,放花生油,把瘦猪肉丁炒熟,再倒进蛋粒、枸杞、麦冬碎末,炒匀,放盐少许及湿淀粉勾芡。最后放味精适量,脆花生米铺在上面即成。佐餐食。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健康人也能食用。

361收敛固涩生津止渴的乌梅

乌梅入药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功能: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与之相对应,应用于以下四个方面:

1肺虚久咳:咳嗽与肺脏关系最为密切。肺脏虚弱可引起患者咳嗽长期不愈,往往出现干咳少痰或无痰的情况。乌梅味酸,善于收敛耗散的肺气,故对于肺虚久咳具有敛肺止咳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咳嗽初期不宜应用乌梅,只有肺脏虚弱引起的长期咳嗽才是乌梅的用武之地。

2久泻久痢:泄泻和痢疾的病位在于大肠。乌梅不仅能收敛肺气,还能收敛大肠。对于长期泻痢,正气衰弱的患者,可借乌梅酸涩之性,起到涩肠止泻的作用。此外,久泻久痢的患者因体内的津液长期从肠道损失,故往往还会伴有阴液亏损,出现诸如口干、舌红而瘦,少苔甚至无苔的情况。乌梅既可以涩肠止泻,防止津液进一步损失,又可以生津止渴,补充人体的阴液,可收一石二鸟之效。但同咳嗽一样,泻痢初期有邪者一般不宜应用乌梅。

3蛔厥腹痛 :蛔厥是指因蛔虫引起的剧烈腹痛,甚至呕吐、四肢厥冷的病症。蛔虫具有钻孔的习性,当蛔虫钻入胆道时,往往会形成蛔厥。此时患者腹痛剧烈,当务之急是使蛔虫减少活动并退出胆道。乌梅味极酸,具有安蛔止痛的功效,可解除蛔厥腹痛。当然,在蛔虫安定,疼痛解除后,还需另外使用驱虫药。

4津伤口渴:当人体津液不足时,会出现口渴多饮的症状,中医称之为津伤口渴。暑邪容易耗伤人体的津液,故这种情况多见于炎热的夏季。民间有夏天食用酸梅汤的习惯,这正是利用了乌梅生津止渴的功效。此外,津伤口渴又多见于糖尿病患者,故对于糖尿病伴有口渴多饮症状者,用药遣方时也可加入乌梅。

362利水健脾薏苡仁,药食兼可用

薏苡仁性甘,微寒,无毒。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等功效,常用于久病体虚及病后恢复期,是老人儿童较好的药用食物。

下面介绍三种常用的薏苡仁食用方法:

1.百合薏米粥:将薏苡仁50克、百合15克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至薏米热烂,加入蜂蜜调匀,出锅即成。

此粥甜香热糯,略有清香味,常吃可健脾益胃,泽肤祛斑,可用于治疗妇女面部雀斑、痤疮、湿疹等症,对青春少女美容有益。

2.山药薏苡仁粥:取山药、薏苡仁各30克,莲子肉15克,大枣10枚,小米50克,白糖少许。将山药切细,莲子去芯,红枣去核。淘洗干净后与小米共煮成粥,粥煮熟后加白糖调匀即成。

空腹食用,每日2次。此粥可以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差,腹胀便溏,肢体无力,老年浮肿,妇女带下症。大便秘结者忌食。

3.珠玉二宝粥:先将山药、薏苡仁捣成粗粒,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置灶上,用火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煮好的粥内,搅匀溶化即成。将柿霜加入已煮好的粥内,即可食用。

此粥可滋养脾肺,止咳祛痰,适用于脾肺气虚,饮食懒进,虚劳咳嗽等症。

但应注意的是,大便干燥者,滑精、精液不足、小便多者与孕妇等人群不宜服用。除治腹泻用炒薏米外,其他均用生薏米入药。

363哪些中药有安胎的作用

用中药安胎,是比较安全的做法,但是必须选择正规的中医师开立的药方,上面须有详细的成分说明,这样服用才能放心。那么,哪些中药具有安胎的作用呢?

紫苏:性微温,味甘、辛,具有解表发汗、宽胸利膈、顺气安胎之功。适用于妊娠期风寒感冒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胸胁胀满、恶心呕吐等症,常与陈皮、砂仁等配伍。

黄芩: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之功。适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配伍。也可治疗妊娠期湿热泻痢、黄疸及肺热咳嗽、高热、热毒炽盛之出血、疮疡肿毒等。

砂仁:性温,味辛,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适用于妊娠初期胃气上逆所致之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常炒熟研末单用或配苏叶、藿香、黄芩、白术、当归等一同使用。

艾叶:性温,味苦、辛,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之功。适用于下元虚寒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及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症,常与香附、当归、小茴香、川续断、桑寄生等同用。

白术: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和中安胎之功。适用于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可配陈皮、茯苓、党参、生姜等使用。还广泛用于怀胎蕴热(配黄芩、栀子、白芍等)及血虚(配当归、白芍、生地等)、肾虚(配桑寄生、续断、山药、山萸肉等)所致的胎动不安。

杜仲:性温,味甘,具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适用于肝肾亏虚,下元虚冷之胎动不安、妊娠下血、习惯性流产等,可配续断(共研末)、枣肉为丸服,或配续断、菟丝子、阿胶等煎服。

阿胶:性平,味甘,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安胎之功。适用于冲任不固或阴血亏虚之胎动不安、崩漏下血,可配生地黄、艾叶等,还用于治疗妇女月经过多、产后便秘等。

364治疗头痛的妙药——天麻

1天麻煮鸡蛋可治疗头痛目眩。

做法:鲜天麻60克,鸡蛋3个,水1000克。先将鲜天麻切片放锅内加水煮30分钟后,打入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

用法:每日一次食,或隔日一次也可。

2天麻、枸杞煮猪脑对脑震荡后遗症所导致的头昏头痛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做法:鲜天麻100克,枸杞子15克,猪脑2副。将鲜天麻片、枸杞子加水文火煎1小时,放入洗净的猪脑煮熟后食用。

用法:每日一次食,或隔日一次也可。

3天麻鸭子具有滋阴潜阳,平肝息风的功效。适用于阴虚阳亢,妊娠先兆流产,伴目眩头晕,耳鸣头痛,口苦咽干等症。

做法:鲜天麻100克,生地30克,水母鸭1只(约500克)。将鸭宰杀,去毛及内脏,与洗净切片之天麻,生地共炖至鸭料熟,加食盐、味精等调味。

用法:食肉饮汤。

4天麻肉片汤可滋补潜阳,平肝息风。适用于肝阳上亢或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等症,现多用于高血压、耳源性眩晕等。

做法:天麻猪肉各适量。天麻切薄片待用;肉切片做汤,加入鲜天麻片60克共煮。

用法:药、汤俱食。

365如何服用汤药能减少苦味

一般来讲,汤药都很苦,而加糖又会影响药效,试用以下方法可以减少汤药的苦味:

控制温度:药液温度冷却至20~36摄氏度之间,易快速服下,且感觉不太苦。因为正常人口腔内的温度为362~372摄氏度,当汤药温度与口腔温度相近时,味觉神经的感觉最灵敏,此时喝汤药感觉味道最苦;当汤药的温度高于38摄氏度、或低于36摄氏度时,味觉神经不太灵敏,苦味就会减弱。不过,汤药高于38摄氏度有可能会烫伤口腔黏膜,因此20~36摄氏度之间是最好的选择。

掌握位置:舌头上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根,因此喝药时应尽量避免舌根过多地接触药液;服用较苦的药丸时,也应将药放在舌尖,然后用温开水迅速送服。

喝药速度:喝药的速度越快,受苦味的影响越小。喝汤药时最好使用吞饮法,饮满一口后快速吞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而顺势咽下。

凉水漱口:喝药后立刻用凉水漱口,然后喝适量温开水。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必要时可嚼一块口香糖。

适当添加调味品:在一些补益类汤药中加入大枣或甘草可减轻汤液苦味,还可以增强补益作用。但是在有海藻、大戟、芫花的方子中不宜加甘草。在晾凉的药汤中加一勺蜂蜜也可以减轻苦味,但是腹泻和糖尿病患者不适宜。如果服汤药时出现了恶心、呕吐现象,可在喝汤药前喝少量生姜汁或嚼服2~3片生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