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边学边用经络养生妙法
19775100000024

第24章 万病不求人,自己就是最好的药师佛(2)

但是,不管什么类型的高血压患者,都要好好地利用我们人体自身快速降血压的三个关键补位——太冲、太溪和曲池。因为,不管是什么证型,肝阳上亢或者肝肾阴虚,都是肝肾两脏的问题,前者是实证为主,后者主要是肝肾阴虚。肝五行属木,主藏血,性升发,肾属水,水生木,肝木如果没有肾水的滋润,它就升发太过,血管的压力会加大,血压就会升高;如果肾水充足的话,就可以以柔克刚,把肝的那份“刚性”给中和一下,血管也会变得相对柔韧,血管弹性变好了,就能大大减少心脑血管发病的几率。

太冲穴可以疏肝理气,平肝降逆,不让肝气升发太过;肾经上的太溪穴补肾阴就是给“肝木”浇水;大肠经上的曲池穴可以扑灭火气,降压效果最好。如果坚持每天按揉这3个穴位3~5分钟,每次不低于200下,两个月就会有效果。

另外,用中药泡脚也是比较简易有效的降压方法:取钩藤30克剪碎,放到盆里煮,不要大火,10分钟以后端下,稍微凉一点的时候加一点冰片,然后把双脚放进去,泡20分钟。长期坚持,就会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

在饮食上,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戒掉一切寒凉的食物,多吃补肾补肝的食品。平时保持心情舒畅、豁达,也能让心经、心包经畅通,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总之,高血压是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精心调养的病,患者本人一定要多加注意。

这样按摩将感冒赶跑

谁都得过感冒,轻者鼻子不通气,流鼻涕,头痛;重则怕冷,发烧,全身没劲。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气候剧变时,人体卫外功能不能适应,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由于发病率高,有可能并发其他疾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推拿按摩不仅能预防感冒,还有治疗感冒的功效。

用左手中指在右手掌心,即“劳宫穴”用劲摩擦,直到自己觉得发烫,就把中指按在左边鼻翼的下方,即“下迎香穴”,反复3~4次。然后再用右手中指在左手“劳宫穴”摩擦发烫后,按在右边鼻翼的下方,同样次数。

如患重感冒,用上述方法疗效欠佳,可按摩脚心即“涌泉穴”,两三天即可治愈。这是因为人的脚部经脉密集,两脚的穴位占全身穴位数的1/10。现代医学认为,脚心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保温力差,且与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黏膜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所以脚心受了寒暖,就会因反射而引起上呼吸道局部温度降升和抵抗力减弱或增强,对感冒有直接作用。

按摩脚心时可取坐式,左(右)脚置放在右(左)膝上,一手紧贴脚心,推力由轻渐重,持续按摩2~3分钟,两脚交替,重复2~3次。这不仅能治感冒,还能预防,甚至可以增强记忆力,使头脑清晰。

预防感冒,可按摩“人中穴”和“风府穴”。“人中穴”又称“水沟穴”,位于鼻唇沟上中三分之一交界处,是常用的急救穴;“风府穴”在枕骨末上隆凹陷处,为风寒入侵的门户,又为治疗感冒或伤寒的要穴,两穴均属督脉弦,督脉主一身之阳。祖国医学的“阳气”就是指人体的正气,包括现代医学的免疫力、抵抗力等。使用本法,可以扶助正气,抵御风寒,起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作用。每次脱衣前或起床穿衣前,或是从室内到室外前摩擦这两个穴位,在局部产生了生物电,加速了血液循环,增强了人体抵抗力。

另外,每天早晨洗脸时,捧冷水于鼻孔处,轻轻吸入,旋即喷出,反复3~4次,坚持半个月,对特别容易感冒的患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三穴齐攻治疗胃下垂

每次饭后总觉得胃胀胃痛,或者反胃、烧心、有下坠感。时间一长,就更不想吃东西,常常几天都不大便。这些都是胃下垂的典型症状。

祖国医学虽无“胃下垂”病名的记载,但认为此病是由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造成的。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脾主运化,以升为和。两者一纳一运,一升一降,互相配合,在心肺的作用下,将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由于禀赋不足、机体素弱、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可导致胃下垂和其他脏器下垂。

因此,治疗此病的最好方法就是补中气,在人体经络系统中,足三里、脾俞、胃俞是补中气的特效之穴。我们知道,足三里是胃经上的要穴,脾俞则是补脾的要穴,胃俞虽属足太阳膀胱经,却是胃的背俞穴,具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功效。所以,治疗胃下垂从这三个穴位上找出路是最好不过了。

具体操作方法:每天要坚持按揉足三里至少两次,每次不低于3分钟,两侧都要进行,力量由轻到重,一定要按到有酸、胀、疼的感觉才行。两侧脾俞、胃俞则用拔罐的方法,每天晚饭后半小时给脾俞和胃俞同时拔罐,每次不少于10分钟。这样三穴齐攻,坚持三个月,胃下垂就能有根本性的好转。

胃下垂还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补中益气丸是针对病因治疗的,所以吃这个药是不会错的。

内脏下垂还要在生活中各个方面注意调养。首先,饮食一定要清淡,少吃生冷油腻的东西;注意休息,不能工作或者活动时间太长,本来脾气就虚弱了,一定要给它休养恢复的机会和时间;如果是产妇,一定要注意多休息,不要劳累。

当遇到小腿抽筋,点压承山穴就可缓解

生活中,不少人经常会突然出现小腿抽筋,别小看这小腿抽筋,厉害时,还真让人难受,动弹不得。发生在小腿和脚趾的肌肉痉挛最常见,发作时疼痛难忍,尤其是半夜抽筋时往往把人痛醒,有好长时间不能止痛,且影响睡眠。此时如果采取中医的点穴法,还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就是点按“承山穴”。

承山穴是位于人体小腿后面,腓肠肌两肌腹之间的凹陷顶端,左右小腿各一穴。“承”指承接,“山”指山路,其所处位置形如山谷,因而得名。承山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有疏通经络、散热通积的功效。对治疗痔疮、肛裂、下肢疼痛麻木、肩周炎、无器质性病变的便秘都有很好的疗效。

这个穴位找起来也比较方便,顺着小腿后面往下推,肌肉变薄处或者感觉到一个尖儿的地方就是。在进行点按时小腿会感到酸胀或者疼,但点完之后效果很好。

具体操作方法:当发生小腿抽筋时,患者首先选好椅子取轻松的坐姿,自己或请他人帮忙,以大拇指稍用力点按住患腿的承山穴,用力要深沉,力达肌肤深层,接着按顺、反时针方向旋转揉按各60圈,然后,大拇指在承山穴的直线上下擦动数下,令局部皮肤有热感,最后,以手掌(虚掌)拍打小腿部位,使小腿部位的肌肉松弛。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后,小腿转筋症状即可消失。

按揉风府和手三里,颈椎病也可“手到病除”

现在,患颈椎病的人群正在大幅度增加,而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长时间低头看书、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最容易得颈椎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脖子后面的肌肉发硬、发僵,颈肩疼痛,而且头晕恶心,手指麻木,腿软无力。

我们的身体比世上任何机器都要精密,而且要求各方面都要平衡,才能保持正常健康的运转状态。这包括肌肉、骨骼、筋脉、经脉等各方面的平衡,各方面平衡了,才能保证身体整体上的阴阳平衡,才能保证经脉上气血通畅。颈椎病的出现主要就是肌肉和骨骼的失衡,所以只要好好调解这两部分的平衡,所有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揉督脉上的风府、手大肠经的手三里。

风府很好找,顺着脖子后正中线上的颈椎向上摸,到头骨时有一个凹陷,这就是风府。用拇指的指腹顶住穴位,向上用力按200下,然后开始转头,正反方向分别旋转5圈。

手三里在曲池的下两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并起来的宽度。曲池的位置也很好找:把胳膊屈曲90°,掌心向下,肘尖和肘关节内侧的横纹的中点。

按揉手三里的时候要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指腹从里向外拨,有酸胀或胀疼的感觉为度。这对颈椎病造成的手指麻效果很好。

需要强调的是,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脖子可以扳响,所以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来回扳几下,听着响声好像很舒服似的。其实这是不对的,经常这样就会造成颈椎关节松弛,颈椎边上的韧带也会变松弛。

不管有没有颈椎病,平时都要注意两点:

1、睡觉时枕头要高低适当。枕枕头的目的是睡觉时让脖子上的肌肉放松,所以正确的枕法是垫在脖子下面,而不是把脖子空出来。枕头的高度一般10厘米就行了,身体比较胖的适当高一些。2、颈部不能受凉。包括食物的寒凉和外来的风寒,因为一受凉肌肉就会发紧,而且凉邪会向里传,颈部的平衡就会变得很脆弱,稍不注意就会得病,一定要注意。

点揉承山和涌泉,小腿就永远不会静脉曲张

小腿静脉曲张,俗称“浮脚筋”,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长期久坐或久立造成的,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造成静脉曲张。像老师、外科医师、护士、发型师、专柜小姐、厨师、餐厅服务员等需长时间站立的职业都是静脉曲张的高危人群。

中医认为,小腿静脉曲张是长期血液淤积堵塞膀胱经造成的,因此,在治疗时也要有长期的打算,循序渐进,一点一点把经络打通才能最终把病治好。

在人体经络系统中,治疗小腿静脉曲张的首选学位当然非承山和涌泉莫属了。

承山穴我们在讲小腿抽筋的治疗方法时已经介绍过了,要治疗小腿静脉曲张就要每天坚持点揉两侧承山穴,没有四季和具体时间的限制,但是一定要坚持,欲速则不达,所以首先要打消追求速效的念头。

涌泉穴我们也很熟悉了,就在人的足底,按揉时一定要握拳,用指间关节点,这样才有力量。

具体操作方法:每天用热水泡脚20分钟,然后点按两侧涌泉穴,每穴3分钟,一定要产生胀痛感为度,然后趴在床上,让家人从脚踝开始沿着小腿后面往上推,要有一定的力度,要用掌根,推的时候要让被推者感到一种酸胀感,单方向反复做15次。然后再点按双侧承山穴3分钟。

为配合治疗,每天要慢步一会儿,以不感觉累为度。

另外,走路、游泳、脚踏车等较缓和的运动,除能改善循环外,还能降低新的静脉曲张发生的速率。在饮食方面,应多吃高纤、低脂饮食及加强维他命C、E的补充。

在日常生活方面,则应控制体重,避免服用避孕药、避免穿著过紧的衣物及高跟鞋、跷二郎腿及避免久坐或久站。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脚垫起来大约10厘米高,有利于血液的回流。抽烟会使得血压升高及动、静脉受损,静脉曲张的病人应立即戒烟。

骨质疏松症——按压内关、内渊和合谷

当人们正竭力应对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顽疾时,又一种危害程度并不比之逊色的疾病也在悄然袭来,这就是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的骨质疏松症。之所以说它“无声无息”,是因为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隐匿性病变,有骨痛症状者不足60%,又常常与退化性骨关节炎的疼痛发生混淆,很容易被忽视。

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现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在美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人数已超过心肌梗死、脑卒中和乳腺癌的总和。我国每年有三万人股骨骨折,其中20%的病患会死亡,其主要的原因,就是骨质疏松症所致。

中医把骨质疏松症归属“骨痿、骨枯、骨痹”范畴,认为其发病机理为肾虚及脾虚,故针对病机而采用补肾壮骨、益气健脾的治疗法则。

按摩选穴:

经穴:内关、太渊、合谷等。

反射区:肾、生殖腺、输尿管、膀胱、肺、甲状旁腺、垂体、甲状腺、肝、脾、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各区、脊椎各区等。

反应点:心点、肺点、肾点、肝点、脾点、大肠点、小肠点、命门点、腰脊点等。

全息穴:心肺穴、肝胆穴、脾胃穴、肾穴等。

建议您按揉上述选穴各50~100次。要坚持手部按摩每天1次,不要间断。

在饮食上,应多吃些含钙、磷、维生素及蛋白质丰富的食品。注意低盐饮食、戒烟、限酒、少喝咖啡、戒浓茶。

加强运动,尤其强调多到户外锻炼,以达到调节全身代谢状态、改善骨骼血液循环、缓解骨质疏松症状的作用。太极拳非常有利于病人的自身功能锻炼,特别适合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另外,还要正确对待疾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心胸开阔,心情愉快,性格开朗,对治疗都有较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