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美不过诗经
19772800000014

第14章 附录 概说诗经

《诗经》概述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理有据者,不过不很重要。至于《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直至春秋中叶,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时,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

成书过程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

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的说法:

王官采诗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

孔子删诗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

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体例分类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现存篇目

国风

国风是《诗经》中的前160篇,收各诸侯国民歌(“风”)。

章次 章名 注释 所含目次

01 周南 东周王朝直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的洛阳、偃师、巩县、温县、沁阳、济源、孟津一带地方)内受到“南音”影响的民歌。 001-011

02 召南 召国及其南部之民歌。 012-025

03 邶风 邶国民歌。 026-044

04 鄘风 鄘国民歌。 045-054

05 卫风 卫国民歌。 055-064

06 王风 王,是“王畿”的简称,即东周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和周南不同,王风所含的是东周国当地的固有音乐。 065-074

07 郑风 郑国民歌。 075-095

08 齐风 齐国民歌。 096-106

09 魏风 魏国民歌。 107-113

10 唐风 唐国民歌。 114-125

11 秦风 秦国民歌。 126-135

12 陈风 陈国民歌。 136-145

13 桧风 桧国民歌。 146-149

14 曹风 曹国民歌。 150-153

15 豳风 豳国民歌。 154-160

小雅

小雅是《诗经》中的第161到第234篇诗歌的章目总称,共71首。《小雅》多为朝廷公卿大夫等在较私人场合的作品。

章次 章名 注释 所含目次

01 鹿鸣之什 161-170

02 白华之什 170-175

03 彤弓之什 175-185

04 祈父之什 185-195

05 小旻之什 195-205

06 北山之什 205-215

07 桑扈之什 215-225

08 都人士之什 225-234

注:《南陔》、《白华》、《华黍》三篇今佚,仅余篇名。本部分另有其他分法:鹿鸣之什、南有嘉鱼之什、鸿雁之什、节南山之什、谷风之什、甫田之什、鱼藻之什。

大雅

大雅是《诗经》中的第235到第265篇诗歌的章目总称,共31首。《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多歌颂周王室祖先,主要用于较为严肃的场合。

章次 章名 题解 所含目次

01 文王之什 235-244

02 生民之什 245-254

03 荡之什 255-265

颂是《诗经》最后40篇诗歌的章目总称。

章次 章名 题解 所含目次

01 周颂 西周王朝的颂歌。据考证,为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时代近一百年间(约前1046—约前977年)的作品。 266-296

01a -清庙之什 266-275

01b -臣工之什 276-285

01c -闵予小子之什 286-296

02 鲁颂 《鲁颂》是春秋时代作品,产生于春秋鲁国首都山东曲阜一带地区,是鲁国的宫廷音乐。 297-300

03 商颂 传说为商朝的礼乐。前三篇的创作时期较早,为祭祀礼乐。后两篇歌颂宋襄公(前650—前637年在位)伐楚国胜利,皆分章,产生的时间较晚。据魏源、皮锡瑞、王先谦、王国维等考证,本章实际上即《宋颂》,是春秋时代的作品,产生于宋国首都河南商丘地带。陆侃如、冯沅君所著《诗史》说《商颂》“一仿《周颂》,一仿《二雅》”。 301-305

毛诗序

西汉初年,传授诗经的主要有四家。一是鲁国人申公,一是齐国人辕固,一是燕国人韩婴。但是这三家著作除《韩诗外传》,都已不存。另外一家就是毛诗。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现存的毛诗每篇都有一个题解,叫做“小序”。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现在一般都认为解说文字除少数几篇可信以外,大部分都不可信。但是毛诗序对后人的影响非常大。古人做诗、写文章用典都爱用里面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