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法总比困难多(修订版)
19772300000003

第3章 坚定信念,方法总比困难多(2)

下面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的人。

一天,工程师梅斯塔尔打猎回家,他发现自己衣服上挂着一些牛蒡草的子实。在显微镜下,他发现每一个子实都环绕着许多小钩,正是这些小钩使牛蒡子头挂在衣服上掉不下去。

受此启发,他突发奇想:如果在布条上也安上相似的小钩,不就可以用作扣带了吗!他花了八年的时间把这个设想变成原始的产品:两条尼龙带,一条上布满成千上万个小钩,而另一条则是更为细小的丝绒。

当两条尼龙带合在一起的,就迅速成为一条实用的扣带。这项发明之所以叫尼龙搭(Velcm),是因为它取自两个法语单词,一个是天鹅绒(Velour),一个是钩针编织品(Crochet)。

梅斯塔尔并没有停留于将牛蒡草的子实从衣服上摘下来,而是从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它会挂在衣服上掉不下去呢?继续观察,明白了为什么,也就为下一步的发明做了准备。每一天的工作,常常会给我们提供很多发现的机会,就看我们能不能练就一双慧眼,善于观察,还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头脑,将发现的问题转为实用的创造。

在通常情况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是一种创新,而解决问题只是一种执行力。不管是企业还是员工,在没有问题时就去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地寻求改进,只才能把握住工作中的每一次机遇,创造出新的价值点。

2003年,云南白药集团股份公司决定跨界进入日化用品领域。面对云南白药集团股份公司的这一惊人举措,宝洁、联合利华根本没有将它放在眼里。一个是百年老字号的中国中药制造商,一个是市场处于饱和的日化用品,两者之间怎么可能联系在一起?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公司要在饱和的日化用品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确实不容易。它将面临的挑战有:如何在牙膏中添加白药的有效成分?如何与宝洁、联合利华等跨国巨头争夺市场的份额?如何取得消费者的信赖?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2004年,云南白药牙膏正式上市,半年内创造了200万元的销售额,次年销售额达8000万元,此后连年实现翻倍增长。

目前,在国内城市,云南白药牙膏的销售额已位居第三,仅次于高露洁和佳洁士,成功抢占了日化用品的市场份额。

广大消费者对云南白药牙膏产生如此奇妙的反应,让宝洁、联合利华等知名企业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云南白药牙膏取得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它抓住近几年该行业领先对手在市面上销售的一些牙膏、洗面奶等日化用品屡次曝出安全问题的空当,在牙膏中添加了中国传统中草药成分,满足了消费者潜意识里对安全的渴望。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句话含义深刻。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发现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一个人具有某方面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但真正要想获得一定的成就,还必须具备捕捉问题的能力。只有能发现问题,才能够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提升问题的发现力,将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善于找问题,需要培养一颗关注细节、寻求突破的“心”。在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够将自己的思维从“Know How”转换到“Know Why”,从知道“怎么样”到知道“为什么”,随时从不寻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能够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我们就会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

难题就是课题,压力就是动力

在企业的成长以及我们的工作过程中,时时处处隐藏着难题和压力。于是,我们都不喜欢工作中难题出现的情形:推销员面临诘难的客户;经理人碰到头痛的下属;业务不畅;产品受阻;管理乏味;人心涣散……难题带给我们压力,也是最不受我们欢迎的事情。

然而,难题与发展又是并存的,两者互为条件,相互影响。松下幸之助说:“危机和良机本质上是一样的,只要你改变观念,重新评估,趁机下手,危机就会变成良机。”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在同时面对问题和机遇的矛盾中成长起来的。

所以,难题和压力,可以是负担,也可以成为课题和动力,关键在于转化。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难题,并非没有解决规律可寻。如果看过社会学家们的调查问卷,70%的人,都可能有相似的难题和压力状况。

正是因为有了难题的存在,才能促进企业不断取得成绩。相反,没有问题恐怕就是最大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和压力,企业也就少了一份前进的动力。

小米手机一直尝试用“用互联网的方式做手机业务”。雷军团队,很清楚自己的产品,并不完善,消费者更是挑剔和善变。但六十万手机“发烧友”,通过网络参与手机系统的开发,至今已经对安卓系统做了一百多项改进。

立足于客户,研发了“米聊”,一款跨手机平台、跨运营商的免费社交聊天软件,包括提供语音聊天、发送图片和手写涂鸦等功能。

最终,小米手机颠覆传统销售模式,只在互联网上销售,依靠“米粉”与“米聊”的口碑相传,小米手机快速冲破了300万部的大关。

的确,麻烦、难题、缺陷、缺点、不满、失败、挫折、抱怨、不方便……这些难题,的确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是,这些来自顾客的反馈对企业家来说,就是发掘市场的绝好机会。

出现一个问题,也意味着出现了一个完善自己的机会;没有问题,就如同没有引爆的地雷一样隐藏着危险。我们抱怨工作太重、任务太大、难题太多,都毫无用处。关键是如何去面对现实,如何去把这些问题解决掉,让压力变成动力。主动去思考如何解决难题。

难题可能会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也会为企业提供一次超越竞争对手的机遇。难题的存在,通常意味着事态发展过程中的不足,而且这种不足会随着事态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改变。而且是问题越多,机遇越多;问题越大,机遇也就越大。

美国百事可乐公司是国际著名的大公司,但就是在公司事业如日中天、表面上企业不存在任何问题的时候,总经理韦瑟鲁普却开始担心汽水市场将会走下坡路,同业之间的竞争也会变得更加激烈。

因为韦瑟鲁普知道,不存在难题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如果不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百事公司的员工们相信,只有拆散这部金钱机器,并重新把它建立起来,百事公司才不至于走向衰亡。

于是,韦瑟鲁普制造了一场危机。韦瑟鲁普和销售部经理重新设计了工作方法,规定了工作任务,要求公司年收入增长率必须达到15%,否则百事可乐公司将不复存在。

这一要求可能有些危言耸听,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及由此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最终,韦瑟鲁普完成其在公司生涯中一次最艰巨的行动,即被他称为“末日管理”的战略。

然而,这种为企业制造问题的方法,却充分运用了各类资产,使公司的现有设备等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减少了资金的占用,使得资产的循环周转顺畅起来,一些日常管理的节奏也快速起来,公司的经济效益不断地获得提高,事业也蒸蒸日上了。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认为,不安于现状,并努力寻找企业自身发展的瓶颈和难题,是企业面对外部竞争的内在能力。一家优秀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赢得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不断地给自己找问题。任何一家企业如果没有问题,就很难再取得突破,这样的企业是注定没有前途的。

诚如心理学家们所指出的那样,每一个难题就是最好的科研课题,动力就源于压力。善于发现工作上的难点,多思考,多想办法,充分的做好每一份工作。以转换的思维,积极应对,难题常常成为成功的突破口,甚至事业的新开端。

事实上,如果一家企业安于良好的现状,不能够发现和挖掘运作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会缺乏创新能力,甚至失去长久发展的未来。企业只有充分发挥预见性——积极地去寻找难题,发现潜在的难题,把难题变为研究的课题,把难题带来的压力变为前行的动力,才能主动赢得发展的机会。

第二节不解决问题,企业请你来做什么

工作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

工作的本质是什么?

如果去问一位销售人员,他可能会说每天跑市场、签合同、下单、出单、收单、催款、为客户服务等,他认为这就是他的工作;

如果去问一位产品开发部的经理,可能会说负责公司品牌的定位、负责工作人员的培训、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制定工作任务等。

当然,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是另外的工作,他的工作内容又会不一样。但是,在这些不同的工作内容的背后,有一个相通的因素:那就是遇到问题。区别在于,有时问题能顺利解决,有时却困难重重。

比如,有时候会觉得客户太难伺候,太不讲信用;有时会嫌研发部门没有把产品设计得更有竞争力,有时抱怨老板规定的任务指标太高了……于是,在问题面前,抱怨在所难免,甚至有些人会想到放弃,准备换一份工作。可是,即使换了一份工作,依然会有问题和困难出现。

实际上,在我们的工作中,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才是一种常态。管理专家说:“工作,就是凭借人的经验、能力、智慧,凭借人的干劲、钻劲、韧劲,去克服困难,解决那些妨碍我们实现目标的问题。这就是工作的实质。”

一个人的工作,从表面上看是完成工作所赋予的特定任务。但是,从根本上看,是解决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

这样,我们不难得出最后的结论,工作的本质:就是不断遭遇问题、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这一本质出发,作为公司的员工,就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

工作中有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才不正常;

很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他们习惯了逃避问题;

只要下决心去解决,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

只有面对问题,才能激发潜藏的力量,唤醒我们沉睡的智慧;

卓越者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不怕解决问题。

然而,面对工作当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有些员工会有这样两种错误的心态和表现。一种是逃避问题,找借口、拖延、投机取巧等;另一种是畏惧问题,害怕、消极等。

逃避问题的人,是因为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不自信,这种不自信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确没有能力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自己有能力也不想解决;畏惧问题的人,是因为害怕自己解决不了问题,或者害怕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出现失误,给领导带来不好的印象。

当然,在问题面前,也有很多喜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员工,他们把发现问题当成一种避免更大问题发生的良药,而且把解决问题当成了一种寻求更好发展的契机。这样,从对待问题的态度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以及对企业的价值和忠诚度。

那么,我们如何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呢?

1.有正确的态度。我们要了解解决问题是一种态度而非技巧,我们要相信能够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2.关注于方法。要将90%的注意力放在寻找解决方案上,而非问题本身。不要问一些让头脑不停打转的问题,例如,“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我为什么这么倒霉”之类。

3.落实到行动。方法固然好,没有行动就没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执行力起到关键的作用,善于行动的人,才会将解决问题进一步落实在行动上。

问一问自己“我能为公司做什么”

在美国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中曾说过的一句话:“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同样,在工作上,也可以引用“不要问公司能为我做些什么——而问我能为公司做些什么”。

公司就像一部机器,每个员工都是一个零件,都有自己的岗位。对于整部机器而言,每个零件都很重要,缺一不可。要成为公司的一名合格、优秀的员工,我们每一天都要回顾自己的工作,并且应该扪心自问:“我是否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智慧?是否完成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我能为公司做些什么?”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客厅中一架巨大的挂钟滴答滴答地响着。某一个晚上,突然出现一阵啜泣声,于是客厅里的家具到处寻找声音的来源,原来是秒针在饮泣。

秒针哭着说:“我的命真苦,每当我转一圈时,长针才走一步;我转60圈时,短针才走5步。一天我必须要转1440圈,一星期有7天,一年有365天……我如此瘦弱,却必须分分秒秒地转下去,我实在是不堪重负。”

旁边的台灯安慰它说:“不要过多地去想其他的事情,你只需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在你的岗位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你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也会变得轻松愉快。”

优秀的员工,是最擅长为公司解决问题的员工。无论在工作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只要是自己分内的工作,就应当尽力把它做好。再小的事、最不起眼的小角色,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为公司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工作中,不要用谴责的眼光,而应用同情或者是负责任的眼光去看待同事、老板甚至是公司。问题不在于别人没有干什么或者别人应该干什么,问题在于我们自己选择对情况作出什么样的反应,我们能够为公司做些什么、并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