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在词、赋、书法上都有极大成就。
饮食作为苏轼养生思想的重要方面,源于苏轼在当时博得了“美食家”的美誉。他经过亲身实践,把饮食与养生相结合,总结出了一套宝贵的饮食养生理论,对后世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是苏轼饮食养生的一个方面,他认为人吃东西既要解饿,又要达到养生的目的,饿了就吃,但不能吃得过饱。俗话说“过犹不及”,饿极了会生病,过饱了也会生病。所以苏轼主张合理进食,要注意节食。
1慎起居,节饮食
苏轼认为“慎起居,节饮食”是养生的基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节制饮食、五味调和的观点,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也说:“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现代的科学家也非常重视饮食与健康的研究,提出了“限食长寿”的理论。研究表明,人体摄入的能量越大,器官组织的工作量越大,产生的活性氧越多,老化的进程也就越快。限制热量的摄入,也就是节制饮食,可以增强抗氧化酶基因的活力,维持体内活性氧的平衡,延缓器官组织的衰老。这就是节制饮食的科学性。
2合理的饮食习惯
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当下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饮食走向“快餐化”,凑合和应付成了就餐的标准。同时,社会交际的增多又使许多人在宴席间疲于奔命,胡吃海塞,虐待自己的肠胃,健康也就渐行渐远。所以苏轼说的“已饥方食,未饱先止”对今天的人来说非常有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严格的自律性。在这一点上,苏轼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3超强的饮食自律性
苏轼为人有很强的自律性,不仅体现在其为人处世上,在饮食上更是如此。他曾在《节饮食说》说:“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量,我及量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元丰六年八月二十七日书。”他以这些文字来督促自己注意饮食,达到食养的目的。
他不仅为自己规定饮食的标准,还规定了待客的标准。他去赴宴时也按照自己的标准,“及量乃止”。
饮食是健康的基础,连仕途坎坷,时常颠沛流离的苏东坡都能精心打理自己的饮食,我们更要注意饮食要有理有节。
李东垣:脾胃大师给你饮食忠告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杲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体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李东垣是个养脾胃的大家,他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他的脾胃养生论中有一套饮食理论一直影响着后人。
他认为饮食劳倦则伤脾,又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他提倡饮食不能过饱,否则会伤及脾胃。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饮食过饱,不仅会使消化系统长期负荷过度,导致内脏器官过早衰老和免疫力下降,而且过剩的热量还会引起体内脂肪沉积,引发“富贵病”和“文明病”。人的进食方式应该像“羊吃草”那样,饿了就吃点,每次吃不多,胃肠总保持不饥、不饿、不饱的状态。我国著名营养学家李瑞芬教授总结的秘诀是:“一日多餐,餐餐不饱,饿了就吃,吃得很少。”只有这样,人才能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另外,李东垣特别强调人要多吃五谷杂粮,尤其是豆类,他曾说过:“白粥、粳米、绿豆、小豆之类,皆淡渗利小便。”现代医学认为,五谷杂粮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帮助肠道蠕动、排除毒素、预防便秘。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吃五谷杂粮要以新鲜者为好,一方面新鲜粗粮营养物质含量较丰富,另一方面新鲜粗粮不易被黄曲霉素污染。久置的粗粮易霉变,不但不能防癌,而且其中的黄曲霉素还有可能诱发肝癌。
李东垣还告诫人们饮食不要过咸,他说:“忌大咸,助火邪而泻肾水真阴,及大辛味,蒜、五辣、醋、大料物、干姜之类,皆伤元气。”清淡饮食似乎大家都知道,但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清淡饮食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应该多样化,主食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经常吃奶类、豆类和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满足人体基本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再提倡清淡少盐,对脂肪和食盐的摄入量加以控制,才能真正促进健康。
最后,李东垣提醒人们不要喝太多的酒,他说:“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现代医学认为,长期嗜酒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胃炎、胆囊炎,甚至导致人的智力下降,因此,还是少喝为妙。
梁漱溟:看素食者如何均衡营养
梁漱溟,蒙古族,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学者,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1988年于北京病逝,享年95岁。其实,梁老近百岁高龄,与他科学饮食养生密不可分。
首先,梁老几乎每天都要吃水果,对蔬菜甚至到了青菜不可少、逢薯必啖、逢豆必吃的地步。科学研究表明:弱碱是人体必需的化学成分之一,而水果和蔬菜都属于弱碱性食物。水果富含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钙、铁、锌、硒等人体所需的各种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蔬菜也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素,两者对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和癌症等有很好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吃水果裨益很多,但摄入同样需要掌握度,一般每天吃1~2个水果比较好,其中可以有一个是柑橘类。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因水果富含果糖,大量摄入会加重病情,所以一定要加以控制。
其次,除水果蔬菜外,梁老也很注重饮食的合理搭配与营养的均衡性。尽管梁老七十多年始终保持不食荤,但是他常食大豆、豌豆等豆制品以替代荤食提供的营养。大豆不仅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还含有异黄酮等5种抗癌物质,能预防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等疾病;豌豆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等,性味甘平,有和中下气、利小便、解疮毒的功效;扁豆除了含蛋白质、钙、磷、铁、硫胺素,还含有维生素B、维生素C及烟酸等,不仅可增强免疫力、预防癌症,还具有健脾和中、祛湿止渴的功能。日常生活中,常食豆类,可增加纤维的吸收,减少体内脂肪,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患病的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扁豆等豆类一定要彻底煮熟、炒熟再食用,以破坏其中所含的毒素。
最后,梁老还非常喜欢喝粥、饮茶。粥不仅能将米、粟、杂粮等物本身所固有的精华自内而外地分解、融合,供人体吸收,还具有止泻、发汗、恢复体力之功效。而茶含有鞣酸,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一些微量元素,还具有防癌、抗癌等功效。
此外,梁老很喜欢读书、写作,从而解除烦闷,养心健脑;他在晚年一直保持着有规律的生活,起居有常。这些都对他的长寿大有裨益,也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温家宝总理:饮食12字诀
温家宝总理到基层视察的时候,对饭菜质量的要求很简单:“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乎乎。”“这十二个字虽然简单、简朴,但很科学。”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如是说。诚如范志红教授所言,虽然温家宝总理这十二个字重在要求饮食不要铺张浪费,力求简点,却在无意中和养生理念不谋而合。
1“清清淡淡”=少油少盐。
在21世纪的中国,肥胖人群剧增。肥胖、高血压等发病率逐年增高,日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油盐摄入过量是诱发肥胖和高血压的高危险因素。为了预防这些疾病,保证自身的健康,人们平时的饮食应“清清淡淡”,配以适量的食盐外,还应少吃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及含钠的加工食品等。
2“汤汤水水”=降低食物的能量密度
吃一点点就会带来大量能量的食物,就是所谓的高能量密度的食物。水是不含有能量的,水分大的食物能量密度比较低,如蔬菜含有90%以上的水,水果的水分含量也接近90%。米粥中含水量超过90%,米饭含水量为70%左右,而馒头含水量为55%左右。显然,喝些“汤汤水水”的粥,要比全部吃馒头、米饭所获得的能量少。
此外,在用餐之前和用餐中补充一些水分很重要,这有利于让吞咽后的食物吸水膨胀,增强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中枢,降低人的食欲,有效预防肥胖。
3“热热乎乎”=指温度适中
“热热乎乎”以使肠胃感觉舒适为标准。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老人的食物要温热一些,使肠胃感觉舒适。食物过烫或过凉都不利于人体的健康,食用过烫的食物会损害消化道,而过凉的食物同样会妨碍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