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19772100000099

第99章 平淡是灵魂的真味

【藏经阁】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了庵清欲禅师

走过了险峻的高山和坎坷的洼地,我们才觉得平坦道路的悠然自得;喝过了咖啡的苦和果汁的甜,我们才发现最解渴的是清澈的纯净水;经历了辉煌和落魄,我们才知道平淡是生活的真谛。

生活是一条河,虽有扬波万里、豪情万丈时,但最终都会归于水波不兴、平平淡淡。人生的平淡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人们常说“绚烂至极归于平淡”,平淡就是所有波涛汹涌过后的一种人生常态。人们不可能一辈子都在惊涛骇浪中搏斗,平淡的幸福才是人们最终的心灵归宿。

平淡是一盆葱郁的吊兰,它在阳台上潜滋暗长,舒枝展叶,悄悄地把绿色的宁静铺满你的心田;平淡也一杯清爽的茉莉花茶,清新的气味在平和中缓慢散开,层层开释的花瓣扩散出一波又一波的清香,让人们细细品味其中的悠长;平淡是一首清淡闲远的诗,朗诵之间,让心灵浸染上一股清新宁静,不为世俗所扰。

老僧的一位老友来拜访他,等待吃饭的时候,老友只看他配一道咸菜,便不忍地问他:“你光吃这咸菜,难道不会太咸吗?”“咸有咸的味道。”老僧笑着回答道。

吃完饭后,老僧倒了一杯白开水,慢慢悠悠地坐在院子里喝,老友看到后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么平淡的开水?”老僧依然笑着说:“开水虽淡,可是淡也有淡的味道。”

咸菜的咸与白开水的淡就像我们在人生中遇到的不同情境与事件一样。在无力做出选择的情况下,我们不如学会适应和享受。虽然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我们需要品尝各种滋味,体验各种心境,但是有高潮和低潮,有咸有淡,才是圆满的结局。

咸在人生中体现为我们强烈的信念、剧烈的痛苦、彻骨的孤独、炽热的情感、沉醉的痴迷、狂热的爱恋等,而淡就是细心的关怀、欣赏的生活、伟大的平凡、适当的沉默、温和的知足等。

人们一旦超越了咸与淡,那么就能真正品味到咸菜的好滋味与白水的真清甜,这也就是平淡的最高境界。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做到宽容以待,推己及人、和而不同,那么很多的纷扰就会迎刃而解,人生就会变得简单而美好。

平淡不是平庸,也不是懦弱,而是洗尽铅华之后的自我认定与归属,并给自我认定与归属以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同平淡地还是人们幸福与快乐的起源与根基。星云大师告诉我们:“假如能够心平,就能光大心的功能,就能产生心中的净美”。

在人世间,如果我们能够心如止水,沉稳恬静,那么就能拥有一份平淡的心境,不拘泥于人言是非,不沉迷于功名利禄,脱离尘世的喧嚣之境,视悲欢荣辱如过眼烟云,不为权势所羁绊,不为物欲所拖累,以一颗平常的心直面人生,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追求人格的独立和灵魂的自由。金圣叹在《临江仙》中说:“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句词讲的就是要以平淡的态度来面对人生。

有一句名言叫做“心底无私天地宽”。私欲多了,就会目光短浅;私欲少了,就会使我们的心胸更加开阔,人生更加豁达。

春秋时齐大夫晏婴聪颖机智,学问渊博,能言善辩,是经邦治国的社稷重臣。这样一个位高功大的人,在生活中却力行节俭,过着非常朴素的生活。他的开明和才智、节俭和自我奉献的精神,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他生于社会礼崩乐坏之际,当时,社会中一些贵族肆意淫乱,腐败污秽。在这种崇侈糜烂畅行的环境下,要洁身自好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对于晏婴这样手握大权、身居高位的人来说更为不易。但晏婴对自己的信念毫不动摇,坚持严格自律。当了宰相后,他仍住在自家的老房子里,连齐王都认为这与他的“级别”太不相符,极力要划给他一片地以修造高门大屋,晏婴却坚决不更宅。作为齐国的重臣,他在衣、食、住、行上都持俭自律。

晏婴这种在声色犬马的混浊世界中洁身自好、力行节俭的行为,连写《史记》的司马迁也被感动了。在为晏婴立传之后,他由衷地感叹:“假令晏婴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淡泊名利不求奢华,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决然的本性能使一个人更加真实地面对自己,也更加坦荡地面对世界,拥有一颗平静淡然的心,我们的内心和生活也会变得简单纯净。

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为人为文都追求“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在《病榻杂记》中他用通达的文字讲述了自己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老人欣欣然如孩童:“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之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平淡是最动人的本色,是不需要加以修饰与装点的。会享受平淡的人,灵魂才会散发出迷人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