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19772100000097

第97章 善恶各有报,要多种善因

【藏经阁】

若佛子,常行慈心,生乐因已……亦能使一切众生,得慈乐果。非实,非善恶果。解空体性三昧。

——《梵网经》

总是以一颗慈善之心来行好事、做好人,上天必定不会亏待你;而自私自利、包藏祸害他人之心的人,终究会尝到自己种下的恶果,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

星云大师说:“因果是由万法因缘所起的“因力”操纵,由诸法摄受所成之“因相”主使,有其超然独立的特性。”人可以改变天意,但不能改变天理,也就是不能改变因果。因分果分,是不可妄加厘测的。

因果报应作为佛法教义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佛法的精华所在。在中国,《易经》中很早就有了这种思想,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而孟子在与邹穆公对话时,也曾引用曾子的“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这也是因果报应的观念。

因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关于因果之缘的古今轶事,也不胜枚举。

春秋时期,秦穆公在岐山的一个王室牧场饲养着各种名马。有一天,几匹马跑掉了,管理牧场的牧官大为惊恐,因为一旦大王知道此事,定遭斩首。牧官四处寻找,结果在山下附近的村庄找到了部分疑似马骨的骨头。他心想马一定是被这些农民吃掉了,大为愤怒,于是把这个村庄的三百个农民全部判以死刑,并交给穆公。

牧官怕秦穆公发怒,于是带这些农民向穆公报告,说他们把王室牧场里的名马吃掉了,因此才判他们死刑。穆公听了不但不怒,还免除了他们的死刑,让他们高兴地回家了。

几年后,秦穆公与晋惠公交战,陷入绝境。士兵被敌军包围,眼看快被消灭,穆公自己也性命堪忧。这时,敌军的一角开始崩裂,一群骑马的士兵冲了进来,靠近秦穆公的军队协助战斗,这些人非常勇猛,只见晋军节节败退,最后只得全部撤走,穆公终于脱离了险境。到达安全地点后,穆公向这些勇敢善战的士兵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并问他们是哪里的队伍。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以前那群被赦免死罪的农民”。

佛语有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因果即此理也,一念之善救人救己,人生就是如此。

星云大师指出,追前因,才能逐后果,不执著于世俗的成果,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诸事求因,便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怨天尤人;关注结果,无论好坏,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果之间不只是简单的报应关系,而且是一种对责任的深化。

一个人在其漫长的一生中所走的每一步,都为明天埋下了伏笔。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如同我们撒下的一粒种子,在时光的滋润下,那些种子会慢慢生根、发芽、开花,最终结出果实。我们自己所种下的因,遇到适合的条件就会产生一个结果。正像星云大师所言:“世界上什么人都可能辜负我们,唯有因果是不会辜负我们的。过去的恶因恶果今生可以改变它,就是未来的善因善果也可以通过今生的修持而获得,因此我们要及早种下善因,为来年结成甘美的果实而准备。”因此,因果自有定,做人不执著,不落偏,不自私,不占有,为而无为,所得与所想,虽常不一致,但皆由人制造。

20世纪30年代,当战争从欧洲横扫世界时,一位犹太传教士的一个微笑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这位传教士居住在一个僻静的乡村里,每天清晨,他都会到乡间的小路上散散步。他是一个非常开朗的人,虽然当地的居民对传教士、对犹太人尤其冷漠,但是无论见到谁,他都会热情地打个招呼,“嗨,早安”,同时报以真诚的微笑。

在他常常碰到的人中,有一个年轻的叫米勒的农民。他为人孤僻,很少与别人说话,但无论他表现得多么冷漠,甚至有几分不耐烦的情绪,传教士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热情,每次见到他都会热情地问好。终于有一天,当两个人再次在乡间的小路上遇到时,米勒脱下自己的帽子,微微弯下腰,也向传教士说了一声“早安”。

几年后,纳粹党上台执政时,集中了村中所有的人,要将其中的“危险分子”送往集中营。全村人依次从纳粹军官的前面走过,然后被分到左右两侧,被分到左侧的人只有死路一条,而被分往右侧的人还有生还的微小希望。

很快,传教士被两名士兵带到了指挥官前面。他绝望地抬起头,与指挥官的目光相遇时,他习惯性地露出微笑,说道:“早安,米勒先生。”

此时的米勒已经成为纳粹军队的高级指挥官,他表情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低声地回应道:“早安。”

最后,传教士以及他的家人都被分到了右侧的队伍。

某些时候,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微笑或者一句温暖的问候,就可以改变人的命运。那些温暖和热情,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将善意的种子种在了他人的心田。

我们种什么种子,自然会结出什么果子。善得善果,恶得恶果。当你送给别人花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自己;当你拿起泥巴想抛向别人的时候,首先弄脏的是自己的手。时时怀好心,做好事,因为善良也会使我们自己得到快乐和心安。多为自己种下善因吧,要相信善良的种子最终会绽放出幸福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