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19772100000072

第72章 放下名利,得自在和解脱

【藏经阁】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

名利即使再诱人,可当它成为一种负担时,也就变成了人生的障碍和累赘。快意的人生不需要太多名利装饰,有一颗宁静淡泊的心足已。

人生的烦恼多种多样,但大体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欲望,二是外在的名利,它们诱惑着人们,也烦扰着人们。

如何面对名利,星云大师的观点是“从‘不要’当中去拥有更宽广的精神境界”。这与庄子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写道:“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即来去随缘,而不是执著地求取,贪念不断。

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他走过千山万水,却始终未能寻找到快乐一天,富翁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休息,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可为何我没有快乐呢?”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着汗水:“快乐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着那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怕被别人暗算,整天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于是,富翁将把珠宝换成钱币,用来接济穷人,专做善事,慈悲为怀。善行滋润了他的心灵,他也得到了快乐。

放下就是快乐,若学会“物来而应,过去不留”,适当放下,这不仅是一种洒脱,更是参透万物后的一种平和。只有放下那些过于沉重的名利,才能得到心灵的放松。当某件东西带给你的只有无尽的烦恼和忧愁,各种各样的负担如山一般压在你的心上,使你不能自由呼吸,那么最明智的办法就是舍弃它。

老街上有一位卖铁锅、斧头的老人。他的经营方式非常特别: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无论你什么时候从老街经过,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手里是一个半导体,身旁是一把紫砂壶。

他的生意不好不坏,每天的收入正好够他喝茶和吃饭。他年岁已高,不再贪恋钱财,因此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从老街经过,偶然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把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端起那把壶仔细地打量着。

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3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里,一件在中国台湾地区某博物院里,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商人端着那个壶,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用这把壶喝水。

壶虽没卖,但商人走后,老铁匠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60年,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可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一时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常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古董茶壶后,都蜂拥而至,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宝贝,有的开始向他借钱,甚至有人晚上来推他的门,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

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元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附近店铺中的人和左邻右舍,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后来,老铁匠一直卖铁锅、斧头,据说他活过了百岁。

老铁匠打破了名利钱财对内心的束缚,重新获得了生活和心灵的宁静。所以后来他得以继续自在地生活,获得长寿。

对待名利得失,有的人执著不放,有的人则泰然处之。执著不放者,为名利得失所困扰,终日不得解脱;泰然处之者,心境豁达,放松自如。

如果我们跳出个人名利的泥沼,就会觉得自身的渺小,而那些功名利禄在这时也便如过眼云烟般不那么重要了,这时的心境也会豁然开朗起来。那些豁达开朗的人,自然不会为名利所困扰。如果我们陷于名利的囹圄,则会对身边平凡的快乐视而不见,漫不经心,以致让它从自己的身边悄悄溜走,而对那遥不可及的快乐却梦寐以求,其结果必定是平添烦恼而无所获。所以,对待那些不实际的名利欲望,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心的超脱和宁静。

人生在世,要想不被名利打败,不为名利所害,就要勇于超脱,懂得放下。星云大师说:“放下才能自在,才能解脱。”对于一般人来说,放下就意味着克服现实中的一些障碍,求得身心的均衡。如果学会放下,就能把现实中的“芥蒂”与“人生价值”放在历史的天平上称量,就能把灵魂升至现实的上方,得到内心的宁静。而内心的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的浮躁,过滤出浅薄粗率等人性的杂质,还可以避免许多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

让我们抛开名利,安之若素,温和从容地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