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19772100000067

第67章 不必过分执著于得失

【藏经阁】

然彼如来藏清净心本无有生起,只是众生虚妄分别、虚妄执著;一切能取及所取,与大海中之波浪毫无二致。

——《楞伽经》

人在一生中都会不断地得到和失去。你若只忙着追忆丢失的东西,往往就会错过更多当前已有的幸福。得失乃人生常事,过分看重只会让自己背负的东西越来越沉重。得失不必长挂于心。

杜甫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章可以流芳百世,成败得失只有自己知道。成败得失与烦恼快乐时时伴随着我们,不论得意失意,我们都应当以乐观的心态来对待,在得意之时保持淡然的心态,在失意之时保持坦然的心态。只有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生活,我们才能活出不一样的境界。

人生的得与失,有时只在一念之间。如果心里存有太多妄想,就会迷失了真心,而生出烦恼。摆正自己的意念,抛开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才能活得洒脱自在。我们应该用双手和心灵去增加人生的价值和内涵,使自身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更加富有和充实。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说山里有一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辛苦经营下,终于盖了一间木屋。有一天他外出办事,房子起火了,邻居们纷纷帮忙救火,但是当时风势较大,根本救不下,大家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木屋被烧毁。

樵夫回来看到这种情况后,他一一谢过大家的帮忙,然后自己拿着一根棍子,在灰烬中翻找,邻居们以为他是在找什么金银珠宝,就都在旁边默默地看着他。可最后,邻居们看到他手里只是拿着一柄砍柴的刀。他笑着说:“只要有这柄柴刀,我还可以建造一间更好的木屋。”邻居们为他乐观的精神所感动。在大家的帮助下,没有多久,樵夫便又建起了一间小木屋。

樵夫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故事中的樵夫知道,自己的房子被烧了,这已经是回避不了的客观现实,必须面对;同时他也知道,悲伤无济于事,此时自己再伤心也不可能变出一间房子来,而可以用来再造房屋的柴刀才是重要的。正因为樵夫有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决心,他才能对生活重新充满希望。在生活中我们同样应当如此,在经历过一些失败和坎坷后,只有乐观面对,心怀“有失必有得”的态度,让自己快乐起来,尽快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哲人说人生如车,其载重量有限,超负荷运行将使人生走向反面。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我们只有学会会辩证地看待人生、看待得失,减去人生过重的负担,学会放下,才能获得轻松自在的心灵。过于看重得失,就会让人生不堪重负,苦不堪言。

美国开国之父华盛顿,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届满,全国“劝进”之声四起时坚持卸任,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失去”。他失去了所谓的权位,却换来了更多的“得”,那就是良好的制度,人民的爱戴和自己内心的清明。

人要有所得,也必然会有所失,只有当你看淡得失,愿意舍弃一些东西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得到更多。若是过分地看重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因为欲望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就将错失生命中那些更为重要的事情和更美的风景。

有一个小和尚问老和尚:“都说僧人是皈依佛门,四大皆空,讲究一种虚静。那么我们来世上一遭,究竟为了什么呢?”

“为了自己的心呀!”老和尚开导小和尚说,“世界上属于我们的太多太多了,自由的身心,超脱的意念,以及蓝天白云,还有美不胜收的山山水水。”

老和尚看小和尚一脸困惑的样子,于是又详细补充说:“当一个人四大皆空时,这世间的一切都是他的了。梦游四海、思度五岳,那么人生还有什么不可企及的呢?”

小和尚听完后似懂非懂地说:“那尘世间的人不也拥有这些东西吗?”

老和尚说:“不是那样的,尘世间有钱的人,他们心中只会想拥有更多的钱;有宅第的人,心中只会想有更多的宅第;有权势的人,心中只会想拥有更多的权势……他们在拥有某项事物的同时,也失去了这项事物之外的所有事物。”

小和尚听完后,若有所顿悟地点了点头。

星云大师云:“世事无常,诸相皆空。如果我们能有一颗平常心,世间的一切,有也好,无也好,都会被看做是镜花水月。有,我们固然可以生活无忧;无,我们也可以心灵自在。所以,我们要深入体会无垠、无边、无量。”是得是失,关键在于人们如何把握自己的内心,把握自己的人生。如果能够淡看得失,人生就会更有意义,我们的品格就会更有厚度,快乐就会更加丰满,我们的心灵就将处于人生的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