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19772100000062

第62章 不要让“我以为”成为习惯

【藏经阁】

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

——《楞严经》

如果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着“我以为”的声音,那么每个人都无法和他人达成共鸣,也无法彼此和谐相处。别让“我以为”成为习惯,更不要让它成为一种借口。

很多人总是习惯在说话的时候加上“我以为”这样一个口头禅,意在表示自己原来所持的观点和想法。然而事情真的都如我们自己所以为的那样吗?

在宋国与齐国结下了仇怨的时候,宋王害怕齐国前来攻城,于是就召人来修筑武苑。这个时候歌手癸也在征召之列,他在工地边干活边唱歌。当筑墙的人听到癸的歌声时,就会整天卖力工作也不会感到疲倦,这让工程进度大为超前。于是宋王召见癸并加以赏赐。癸感恩后对宋王说:“我的歌唱技巧是老师射稽教的,射稽的歌声比我更好听。”宋王听后立刻又把射稽召来,请他在工地上唱歌,以激励士气。让宋王意外的是,射稽唱歌时筑墙的人并不觉得减轻疲累。于是宋王对癸说:“你说射稽的歌唱得比你好,我怎么没看见效果。”癸回答:“王啊,您不能为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我唱歌时筑墙的人一天只能筑四板,而我的老师唱歌时进度却是一天八板;我唱歌时,所筑的墙的硬度能让长矛戳进五寸;而我的老师唱歌时所筑的墙,长矛只能戳进二寸……”宋王恍然大悟,自言自语道:“我以为年轻的学生会比老师更有效率。”

“以为”这个词,从根源上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心态,你在随意地说出你以为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告诉别人你刚才是没有经过思考,而是单凭自己的直觉来思考、办事的,这对别人是一种不尊重,会使人产生一种事事都以你自己为中心的感觉。上面故事中,国君的“我以为”还比较好说,臣子自然会唯唯诺诺,可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呢?如果你在生活中事事“我以为”,那么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下次你再这么说,人家可能就不会再听你说的是什么,即使你说的是对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又何苦呢?

“以为”是人们主观上的想法或者看法。因此,经常说这个词语的人有些比较偏向于理想主义。他们总觉得世事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或者实现。曾经有人说过:“幻想是美丽的,可现实是残酷的。”因此,总是“以为”的人们会挣扎在梦里梦外的边缘上,因为“理想”得不到实现而经常会顿感失措、困惑、矛盾、焦虑……

所以在我们对事实不了解时,不要以自我为标准来判断是非黑白。让我们把“以为”这个有色眼镜摘下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理性地观察和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那样错误和失败的概率将会大大减少。

“我以为”有时还会变成一种借口、一句推脱之辞。例如不小心把廉价的物品高价买进,这个时候你就会说:“我以为那是个牌子货。”如果晚上没有关门,小偷进来把东西偷走了,那么,家人彼此相互怨怪“我以为你会关门”;如果丈夫早上起来急于要上班,但是没有早餐吃,那么他会对爱人说:“我以为你会煮饭呢。”当你说“我以为”,当你认为你是在减轻或者推卸自己的责任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往自己的脸上扇了一个耳光。

当然,很多人可能没有想过,很多事情的成功、美好,也需要一种“我以为”:。“我以为你们都不在家,所以把饭菜煮好了”,“我以为你没带雨伞,所以来接你”……这时候,“我以为”会让人出乎意料地欢喜。

所以,在说“我以为”的时候要考虑到这句话的结果。星云大师给我们的建议是:“‘我以为’有时可以用在得当的地方,有时候则会有反效果。所以,奉劝世人在讲话时要字斟句酌,如‘我以为’这句话,千万要三思而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