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19772100000043

第43章 “求大同,存小异”的君子之道

【藏经阁】

常生、常住、常灭,世法相续,流转无量,而能现无量形身色心等业,入诸六道,一切事同,空同无生,我同无物,而分身散形故,入同法三昧。

——《梵网经》

千百年来,“君子之道”一直是我们值得提倡并且继续发扬的。这里的“君子”是懂得求同存异的君子,是保持自己风骨,又用宽容面对世界的君子,是不同流合污,又尊崇和谐大同的智慧的君子。

“君子”是为世人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指面对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貌恶者不讳之,长则尊之,幼则庇之,强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关于“君子之道”,我们的历史文化中有过众多定义,其中之一,便是要“求大同,存小异”不能离群独居。

每到秋天,当你见到雁群为过冬而朝南方飞去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它们为何以人字队形飞行呢?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都是成群的大雁,没有单只的大雁呢?

其实这是有道理的。当以人字队形南迁时,每一只鸟展翅拍打时,其他的鸟立刻跟进,整个鸟群就渐渐抬升。借着这一队形,每只鸟至少增加了71%的飞升能力。这让它们可以更快、更轻易地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因为他们此时可以凭借彼此的冲劲、助力而向前行进。当一只大雁脱队时,它会立刻感到独自飞行时的迟缓、拖拉与吃力,所以很快又回到队形中,继续利用前一只鸟制造的助力,同时给后面的鸟提供助力。当领队的鸟疲倦了,它会退到侧翼,另一只大雁则接替它在队形的最前端飞行。飞行在后的大雁会利用叫声鼓励前面的同伴保持整体的速度。

每只大雁都担负着各自的责任,又有着共同的方向和目的。如果每只大雁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没有章法地乱飞,那么只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它们很难顺利地到达目的地。这就是大雁的“和众”之道。

就如大雁一样,人也是群居的动物,大雁的处众方法就是要与众“和”,也就是要“求大同”并且各自担负不同的责任与使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的和谐进步。星云大师指出,离群而独居是很难在社会上生存立足的。没有了自己的特质,生命也会失去本应有的价值。

而“君子之道”,就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和大家打成一片,在对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又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苟同于对方;相反,小人则习惯于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和谐友善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同一个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是极为正常的。真正的朋友会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而求得共识,即使统一不了思想也不至于伤了和气。真正的君子之交并不是寻求时时处处保持一致,而是在问题和矛盾发生时包容对方的独立见解,同时不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敢于直言,做到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君子处世之道,是求大同而存小异。这里的“大同”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千篇一律,而是指在追求道义的基础上谋取普遍的团结与长期的和谐,既要有不同的地方又不能相互冲突,要共生共长。这是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同时也是我们处世的行为准则,亦是人类各种文明能够协调发展的根本原因。

君子处众能够求“大同”而存“小异”,要有容人的雅量和坚持己见、担负己任的操守。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更容易。

星云大师对君子和小人的解释是:“君子者,谦下处众,因此所到之处,都是一团和气;小人者,仗势欺人,所以身置何地,均为乌烟瘴气。”

做君子是要有胸怀的,除此之外还要有坚持原则的精神。一个胸怀宽阔的人,就善于与人沟通,与人交流,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同时也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做人不仅要有君子的洒脱,更要学会君子清醒独立、克己包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