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19772100000033

第33章 不因嫉妒而拒绝因缘

【藏经阁】

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经》

嫉妒是一种软弱的傲慢,也是一种对他人抵触的自卑。把嫉妒转化为一种敬佩,一种虚心学习的上进,会使我们成为出色的人。

星云大师曾说:“和人相处共事,看到别人有一点长处,要生起恭敬心,当自己不如、自己不能、自己不知、自己做不到时,更要心存恭敬,欢喜赞叹。”有些人处处自我防卫,甚至摆起架子,凡事都拒绝,拒绝人情,拒绝因缘。之所以拒绝是因为能力、慈悲、道德不够,一个人如果经常拒绝因缘,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一切。

星云大师指出:“欲望是第一海,愚痴是第一暗;嗔忌是第一怨,嫉妒是第一障。”嫉妒阻碍我们和他人和谐共处的心理障碍,蒙蔽我们的双眼,使我们无法肯定自己,也丧失了欣赏别人的能力;嫉妒会使我们失去内在的双腿,在人间路上没有支柱,寸步难行;嫉妒是一把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容易误伤自己;嫉妒是自己的敌人,也是他人的敌人。对有能力的人要怀有一颗敬佩之心,而不是嫉妒;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而不是心怀不服,拒绝他人。

股票交易商巴鲁克曾经说过:“不要祈求别人遭遇灾难,最好的办法是不断自我超越。记住,一旦你将眼光只放在别人的身上,祈求别人遭遇灾难,也就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害怕别人超越自己。”别人的优秀并不妨碍自己的前进,相反,有时它还能带来巨大的动力。

从前有两只老鹰,一只飞得很快,一只飞得比较慢。就因为这样后者非常嫉妒前者。有一次,飞得较慢的那只鹰对猎人说:“前面那只飞快的老鹰请你用箭去射死它。”?猎人同意,但提出要拔一根它的羽毛去射的要求。

“好!”老鹰觉得值得就欣然答应了。可是第一次并未射中,于是拔了第二根毛,然而,还是没射中。就这样,一根根拔下去,一枝枝射出去,直到它自己都飞不起来了,猎人大笑着把它提去美餐了一顿。

嫉妒别人是对自己的折磨,在打击别人的同时,也损害了自己。

嫉妒犹如毒素,往往让人走火入魔。培根说:“嫉妒会使人得到短暂的快感,也能使不幸更辛酸。”亚里士多德曾在雅典吕克昂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在那段时间里,亚里士多德常与学生们一道探讨人生的真谛。有一次,他的一位学生问:“为什么心怀嫉妒的人总是心情沮丧呢?”亚里士多德听完后,沉思了一下回答道:“因为折磨他的不仅有他自身的挫折,还有别人的成功。”

古人说:“无德者必会嫉妒有德人。”一个人的心灵如果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得养料,就要找别人的缺点作为养料,而别人的缺点就是自己心理安慰的一个平衡点。容易嫉妒的人往往是看到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优点而心怀嫉恨,因此他只能用摧毁别人幸福的办法来安慰自己,让自己得到短暂的快乐。当一个人自身缺乏某种美德的时候,他就会设法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以求实现其心理平衡。

那些虚荣心强的人,看到别人总是强过自己,也会为此产生嫉妒心。比如,在职场上,部门同事之间当有人被提升的时候,就容易引起嫉妒,因为别人由于某种优秀表现而得到提升,就等于映衬出了其他人在这方面的无能,就会刺伤他们的心。

有时嫉妒者对别人惨败的兴奋往往要胜过对自己成功的喜悦,对别人优胜的愤怒往往强过对自己失败的难过,而设计陷害他人的人最终必掉进自己设计的陷阱里。

对别人产生了嫉妒并不可怕,只要能够正视嫉妒,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就可以将嫉妒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容易嫉妒的人不妨借嫉妒心理的强烈意识去奋发努力,让自己升华这种嫉妒之情,学会把嫉妒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化消极为积极,这样自己也会逐渐强大起来。

一个能够克制自己嫉妒之心的人,往往能够用宽容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和别人。他们不拒绝比他强的人,而是汲取别人的优势来充实自己。

我们应控制住自己的嫉妒心,合理转移嫉妒情绪,学会包容,在对自己宽容的同时学会善待别人,学会与别人一起分享喜悦,这样人与人之间相处才会越来越和谐,生活才会越来越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