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19772100000017

第17章 做一个抱愚守拙的“笨小孩”

【藏经阁】

智者不着有着无,而起大悲之心。一切诸法如梦如幻,迷离于心意意识。智者不着有着无,而起大悲之心。世间一切常如梦幻,远离于恒常与断灭。

——《楞伽经》

真正的聪明不是每时每刻表现出的能说会道、出类拔萃。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也是一种聪明,是一种更深厚的智慧。这种智慧是不露锋芒,是韬光养晦,是沉默隐忍,更是圆融通达。

大多时候,人们对“笨”和“聪明”的制定标准总会依附于他们生活中的表现,如把事情计划得周密,运作得漂亮,有着非凡的判断力和口才,有着灵活的头脑和过人的心计……这样的人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聪明人;还有一些人,在别人看来属于天生笨拙者,在平日吃亏,和人接触挨挤对,不善言谈,不懂得人情世故,人们对比起来,会认为后者的做法并不可取。但是,这样的“笨”的背后,其实是大智若愚的低调,是勤劳守拙、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

这样的人不会太敏感,在工作中会干好本职,不攀权附势,不随波逐流;这样的人不苛刻,待人宽厚、亲切、和蔼、友善;这样的人真诚、可爱、可亲。这些所谓的“笨人”宽心,豁达,性情宽厚,懂得留情,生活上也往往快乐、潇洒、自在。

从前,在一座寺庙中有一个和尚,从小就出家,很笨但很勤劳。每天天不亮,他就去担水、打扫,做过早课后就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日所需的日常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就这样,他过了10年。

有一天,他和其他小和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发现别的小和尚都过得很清闲,只有他一个人整天在忙忙碌碌。别的小和尚偶然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而且也比较近,买的东西也都是比较轻便的。10年来住持一直让他去寺后的市镇,要翻越两座山,道路崎岖难走,回来时肩上还要背着沉重的米或者油等很重的东西。小和尚很奇怪,他就去问住持:“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每天都干个不停呢?”住持没有回答,只是微笑。

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回来时,发现住持正在等着他。住持把他带到前门,自己就在那里坐下读经,让小和尚在旁边等着。

太阳快要下山了,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当他们看到住持时,一下愣住了。住持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那么近,又那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几个小和尚面面相觑,说:“住持,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了这个时候。10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

住持又问站在自己身旁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翻山越岭,山路崎岖,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因为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地走,反而走得又稳又快。10年了,我已经养成了习惯,再累也不觉得累了。”

住持听了他这一番话,就笑了,说:“道路平坦了,人不会那么专心。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几个月后,寺里忽然严格考核所有的和尚,从体力到毅力,从经书到悟性,面面俱到。小和尚因为有了10年的磨炼,脱颖而出,被选拔出来去完成一项特殊的使命。在其他和尚们羡慕和钦佩的目光中,小和尚坚毅地走出了寺门。

一颗笨却厚道的人拥有踏实稳重的心志。在奋斗的路上,这样的“笨小孩”永远是脚踏实地的,老天也会偏爱这样的“笨小孩”。

这样的“笨”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笨,而是大智若愚。他从来不会想得很复杂。而聪明人对任何人都设防,怕被人算计,怕自己吃亏上当。当有些人对笨人使坏时,笨人也不会计较,相反,他们会回报以真诚。笨人与人相交踏实而厚道,他们信奉君子之交淡如水,把名利看得很淡,他们不会耍手段,不会去诋毁别人,更不会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星云大师说:“邪知邪见,似是而非,使人沉沦;正知正见,明心见性,使人自在。”一个人的思想单纯,不计较,不争抢,会认认真真地做好该做的任何事,不计得失。他们会因为常年的小事积累出大的成绩,慢慢有大的成就。而有的聪明人则不同,在事情没做之前会先考虑得失,凡是对自己不利的就不干,凡不显功的事也不去涉足,就这样年年等着有好事给自己做,等着大事让自己发挥,结果好事别人做完了,大事也都化成了小事,他却一事无成。

少点心眼,多点真情;少说些假话,多行些善事;少玩点,多学点;少散漫点,多专心点。我们要学得“笨”一点,用豁达、厚道来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那么,我们会有一个豁达的人生,一份快乐安宁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