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优秀孩子成功8步
19772000000009

第9章 成功八步(2)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艾德的人,在14岁时因小儿麻痹症头部以下瘫痪,必须靠轮椅才能行动。白天,他必须使用一个呼吸设备,否则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晚上他则有赖“铁肺”。得病之后,他曾几次差点丧命!

艾德并没有让自己沉浸在泪水和哀怨之中,相反,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帮助有相同病症的患者。他决定改变大众的看法,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怜悯残障人士而应切实地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在他十余年的努力下,社会终于注意到了残疾人的权利。如今,美国各个公共场所都设有轮椅专用的上下斜道,有残疾人专用的停车位,有帮助残疾人行动的扶手,这其中都有艾德的功劳。艾德是第一个患有颈部以下瘫痪而从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毕业的高才生,随后他担任加州州政府复建部门的主管,是第一位担任公职的严重残疾者。

艾德完全可以选择感伤,也可以选择默默无闻地生活,或者在别人的同情下得到终生照料,谁也不会因此而说什么。但是艾德把握住了选择的力量,他认为肢体上的不便并不能限制他的发展,而他要做的就是结束这样的不便,竭尽全力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因此,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别无选择,就算在最坏的情况下,一个最好的选择,也能将你的人生扭转,就像艾德一样。

在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扬名世界的墓碑。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

许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这篇碑文时都感慨不已。当年轻的曼德拉看到这篇碑文时,顿时有醍醐灌顶之感,觉得从中找到了改变南非甚至整个世界的金钥匙。回到南非后,这个志向远大、原本赞同以暴抗暴来填平种族歧视鸿沟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和处世风格,他从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家庭和亲朋好友着手,历经几十年,终于改变了他的国家。

真的,要想撬起世界,它的最佳支点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的心灵。

著名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段经典对白是无数硬汉的座右铭: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翻译成中文是:“不是忙着生存,就是忙着死亡。”选择坚强生活,还是选择消极地等待死亡,这一切由我们自己决定。

医学上凭借意志来战胜病魔的事例数不胜数,仅仅是一个选择,却能解决科学都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的选择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生活中的你尝试过做选择吗?在学习和游戏之间、在交友和树敌之间、在谦逊和逆反之间,你又是否感受到了选择的巨大力量?当你轻视自己的选择权,它就真的无足轻重;当你重视自己的选择时,它又会变得举足轻重。用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的话来说,无论你认为自己能还是不能,你都是对的。既然如此,为何不选择认为自己能呢?

你可以选择立即行动,也可以选择马上放弃,但你更可以选择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这样的选择完全在你的掌控之中。

让我们记住罗伯特·舒勒的话:“如果我成功了,那只是因为我做到了。”

梦想的人生,是自我状态的结果

工作之余,我最大的喜好就是读书。这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梦想的人生,是自我状态(怀着什么样的感情)的结果。对此,我深表赞同。

的确是这样,一个人能否达到目标,取决于自己的状态。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对你产生的影响,就属于状态问题。比如说,回家路上你的钱包丢了,面对这件事情,你有怎样的反应?是憎恨小偷,因为这事连续几天情绪低落,还是当时郁闷一阵子,事情过去之后就不会再烦恼了?

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简而言之,人生中所有一切都可以看做是自我状态导致的结果。

假如你中考没有考好,没有进入理想的高中,这件事会对你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你又会采取什么行动应对呢?……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取决于你的状态。

如果你性格软弱,就会心神不宁,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甚至会认为人生中再也看不到希望。于是你很可能会心灰意冷,不再努力,说不定从此还会破罐子破摔,再也不肯认真学习。最糟糕的是,你可能会因此而选择结束生命。

如果你性格坚韧,自信心十足,那么你不会因为这一次的失利而自暴自弃,不会因为这次的失利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你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如既往地用功学习。

很多时候,许多不同事情都是相似的,不同的只是我们的状态。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快乐、幸福的生活,都希望远离令人沮丧的事情。但是,事实上,很多事情都无法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的一生都要受制于环境,我们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感情或状态,你怎样认定自己的感情或状态,你身上所发生事情的结果往往就会怎样。

有的人遇到不好的事情就会心情低落,郁郁寡欢,遇到好的事情则又扬扬得意,忘乎所以。拥有这种思维的人,都是在盼望好事发生的期待中过日子。如果没有好事发生,就会认为自己是个不幸的人。于是,这种人的生活只能在幸与不幸之间跌宕起伏,情绪如同坐过山车一样。

在《拆掉思维的墙》一书中,有一个出租车司机的例子:

有一次我坐飞机回北京,晚上12点才到北京3号航站楼。我在冰天雪地中终于等到出租车,把包往里面一扔就钻了进去。司机师傅很紧张:“到哪儿?”我说:“中关村。”

司机师傅挺开心,说:“中关村还行,我昨天大半夜排队20分钟才拉了一个活,一问去哪儿?望京!我今天一直郁闷来着。”

我问师傅:“如果我家在南五环,你还不得高兴坏了。”

师傅笑:“那可不。”

我对师傅说:“你身上是不是有一个按钮,一个写着开心,一个写着不开心?上来去望京的人就按一下不开心,您就郁闷一天;上来中关村的人就按一下开心,您就开心一天?”

司机师傅说:“有点意思。”

如果你是司机师傅,你身上会有什么按钮?

你自己身上有按钮吗?别人对你做些什么,会按到你身上的不开心按钮吗?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随时都可能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碰到不讲理的人,这个时候,你是否会像那个司机师傅一样,由别人来掌控你的情绪和状态呢?

生活中,很多人将自己情绪和状态的决定权交给了别人,总是习惯把痛苦和快乐建立在外界的基础之上,外界的变化决定着他们的情绪和状态,而且这样的人容易把成功说成是运气问题。

“那个家伙真幸运啊。”

“不行的人干什么都不行。”

“她生来就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成功是理所当然的。”

诸如此类的说法,其实都是在为自己没有成功找借口。

另外,也有一部分人,他们自己掌控着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他们遵循这样的思维方式:不论外界怎样,我都有能力对自己的状况负责。这种人总能找到当下更好的方法,因为他们明白,不管外界怎样,下一步的生活都是他们自己的!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们都会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勇敢面对,并善加利用。如果这样的人被扔到连食物都没有的热带丛林,两个月之后,当地的一切就会被这个人所掌控,关键原因在哪里?就在于“状态”不同。因为成功者总是能让自己维持在可以做出有效决断的状态。

成功,意味着时刻处于最佳状态

生活中我们经常遭遇打击,对此如何反应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你一定曾考试失利、竞选失败等,这时,你会怎么办呢?

先别着急回答,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威廉是一个农场主,这年秋天,眼看就要进入收获季节,突然飓风来袭,农作物全部被毁。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威廉陷入了困境,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威廉就从悲痛中醒悟过来。他站在田野上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生来赤条条,死时赤裸裸。上天把给予我的又拿了回去,我自己种庄稼的日子到此结束。从今以后,我要把焦点转移到为别人种庄稼上。”

为了偿还银行的贷款,威廉把农场转让出去,并且成立了新的公司,然后从外国进口食品。不到5年时间,公司就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所赚的钱足够他下半辈子无忧无虑地生活。于是,威廉选择了退休,然后和妻子一起周游世界,并且专注于志愿者活动。

遭遇挫折,如果你能具有威廉这样积极主动的思考方式,是不是就不那么可怕了?

其实,对命运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你身上所发生的事情,而是你对事情的反应以及你做出的选择。

现在,请拿出你的最佳状态,怀着自信,从容地坐下,并让自己的脸上带着笑容。希望你能明白,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其原因的,最伟大的成功往往孕育在最困难的环境和土壤中。

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事让自己获得成长。不管发生了什么,无论多么严重,为了能够做出有效决断,都需要管理好自己的状态。

成功,并不意味着只有好事发生,而是不管发生了什么,都能选择最佳的应对之策。

下面这首诗,摘自伯迪亚·纳尔逊的《我的人行道有个洞》,它讲述了一个人怎样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

我走在街道上。

有个深洞在人行道旁,

我掉进了深洞。

我迷失……我彷徨,

这不是我的错。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回到地面上。

我走在街道上。

有个深洞在人行道旁,

我没看见——我假装。

我再次掉进了深洞。

我无法相信竟到达同一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我仍然花了很长时间才回到地面上。

我走在街道上。

有个深洞在人行道旁,

我看见它在那里。

我又掉进了洞,这是习惯的力量。

我知道我在何方,

我张开双眼——这是我的错。

我很快就回到地面上。

我走在街道上。

有个深洞在人行道旁。

我绕过它走向前方。

我走在另一条街道上。

实际上,你也能对自己的生活负责,通过强化自己的主动心态避开地面的深洞。这是个突破性的习惯,它给你带来的好处将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不成功的人总是拖延做决断

“学校要举行运动会了,你报名不?”体育委员问小光。

“我还没想好呢。”

“还想什么呢,你弹跳力那么好,全校恐怕没几个人跳高能超过你。”

“我再想想吧,我怕自己发挥不好,万一失败多丢脸啊。”

最终,犹豫再三,小光还是没有报名。结果,运动会上,平时名不见经传的小李获得了跳高冠军,但是平时小李的成绩比小光的差了很多,小光后悔莫及。

由于迟迟没能做决断,小光失去了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其实,生活中像小光这样的人并不少见。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女子去拜访一位著名的哲学家。

她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与坏分别列出,最后发现好坏均等,实在不知该如何抉择。于是,他陷入苦恼中,无论他找出什么新的理由,都只能徒增选择的困难。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在面临选择而无法取舍时,应选择自己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应该和那个女子结婚。

哲学家来到那个女子的家中,对她的父亲说:“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决定娶她为妻!”女子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10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妈了。”

哲学家听后几乎崩溃,抑郁成疾。临死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注解: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人生只有一次,有些选择要尽早做出,否则,等待我们的就只有后悔这颗苦果。生活中,如果你在做决断时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那么,属于你的只有永远的失败。

那些能够迅速做出决定的人从来都不怕犯错误。而且,不管他犯过多少错误,与那些懦夫和犹豫不决的人比较,他仍然是一个胜者。那些怕犯错误而裹足不前的人,那些害怕变化和风险而犹豫、彷徨的人,永远都无法到达胜利的彼岸,永远都无法摘取胜利的硕果。

有人曾对成功人士和未成功人士之间的差异进行过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前者主动做出争取成功的决断且坚持到底,后者则迟迟难以做出决断而且经常变更,并害怕采取具体行动。

布莱恩·特雷西说过:“做出错误的决断,也比最终不做决断强。”理由很简单,即使是错误的决断,也会引发人的行动。如果结果出来后能够验证决断是错误的,那么就有机会做出更好的决断。但如果一个人难以下定决心做出决断,那就会永远停留在做决断的阶段,而不会有所行动,那么一切必然还是老样子。没有勇气做决断的人,其人生终究会失败。

为了实现梦想,你必须尽快做出决断。因为只有做出决断,你才能获得学习的机会,你才会采取行动,这样才能为成功奠定基础。

与其犹豫不决,不如给自己加油

“我小的时候曾想当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但现在我不知道能不能实现……”

“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芭蕾,但我不知道要不要一直学下去……”

犹豫在很多青少年身上随处可见,如果哪天你把一天的大小思考记录一下,你会惊讶地发现,犹豫耗掉了你很多时间,在犹豫不决中,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被浪费了。其实,犹豫就是纵容惰性,如果形成习惯,它最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目标,形成办事拖拉的作风。

成功者为了打败拖延这个敌人,往往会给自己制定一张严密又紧凑的工作计划表,然后坚决地执行。

人们问富兰克林:“你一天怎么能做那么多事呢?”

“您看看我的时间表就知道了。”富兰克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