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话,他们崇高而伟大;他们的名字刻在史册中,万代流芳。
有一些事,他们真实而伟大;他们镌刻在人们心中,熠熠闪光。
有一些人,他们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心中,永世难忘。
文章的结尾很出彩,它使用了散意化的排比段形式,简短而整齐的句式加强了文章的气势,起到了升华文章主旨的效果。另外,文章用具有武侠气息的小标题将几个片断融合在一起,气势磅礴,独具匠心。
卒章显志
幸福原来是包容和珍惜
佚名
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幸福,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能拥有一颗没有斑点的珍珠那该多好啊,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不断地削掉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那个人痛心不已,从此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若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啊。”
每想到这个故事,就会使我想起另一件事。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傍晚都要去看田野的景致,经常会看到一对头发斑白的老人,依偎在路边的一条长椅上眺望远方。他俩总是静静地坐着,脸上始终挂着一种祥和的微笑,宛如神态安详的雕塑。
有一天,我好奇地走到他俩近前,轻声地招呼道:“你们也喜欢看田野吗?”
老人微笑着朝我点头示意,然后抬手指了指身旁的老伴。此时,我才发觉他原来是一位聋哑人,而他的妻子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盲人。蓦然,我为自己刚才的失言而感到后悔。然而,在两位老人脸上却找不到一丝不悦。相反,她用一种极其温和、坦诚的语气说:“是啊,我们老两口经常来‘看’田野的——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吧?其实,只要彼此心灵之间不存在残疾,我们仍旧是两个正常的人啊。”
两位老人神情上没有留下半点的自卑、遗憾,唯有幸福、自足的笑容在脉脉地向外流淌。真正的幸福,其实不是刻意去剔除对方身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瑕疵,而是要把握好自己手里的那一颗实实在在的珍珠,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弦上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这是一篇结尾卒章显志的佳作。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巧发议论,画龙点“理”。全文以记叙为主,议论为辅,文章最后结尾的议论是建立在前文记叙的基础上的。三言两语的议论,起到了揭示主旨的作用。二是,巧用矛盾,凸显主旨。作者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一正一反,两相比较,观点自明,主旨自显。
首尾圆合
唠叨
张中正
唠叨是我每天都能听到的音乐。
清晨,闹钟的“丁零零”声刚刚响起,妈妈就开始唠叨了。“快点起床,六点了,再不起床就迟到了。路上车多,骑车要小心……”每天她都不厌其烦地唠叨个不停。于是,我闭着眼睛也要强打精神回答她的话,起不来,也得抓紧时间穿衣服,妈妈的唠叨,真烦人!可是若没有它,我又怎么会每天都准时到校呢?
上午,刚走进教室,还未来得及坐下,班主任就唠叨开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同学们,加油啊!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回家一定要认真复习。”每时每刻她都不忘给我们敲响警钟,她的唠叨使我班蒸蒸日上。
每天的数学课上,只要一有空闲,老师一定会用她的三寸不烂之舌滔滔不绝地与我们讨论数学学习问题:“做作业要细心,要一丝不苟。每天的数学作业的等号、分数线要用尺画,否则就要重写……”在她的唠叨下,我班的数学成绩大有提高。
外语老师MissZhao当然也不甘示弱,她那张能言善辩的嘴,谈天论地的口才绝不亚于其余的任课老师。“英语学习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每天回家都得花30分钟SpeakEnglish,英语单词一定要天天读天天背,否则一定通不过词汇量这一关。”她总是这样教我们学习英语的方法,让我们学以致用。
傍晚,刚拿起碗筷,爸爸又开始唠叨了:“手洗了吗?蔬菜多吃点,千万别挑食……”爸爸的唠叨就像一道道几何习题,总是那么严肃,让你马虎不得,每件事都不得不按爸爸的唠叨去办。爸爸的唠叨使我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临睡前半小时,本来是我一天中最难得的闲暇,可也是父母“唠叨广播台”的黄金时段,父母总是问我学校的情况,还常嘱咐我:“要把班级工作做好。要搞好人际关系。不要太自私,凡事要想到别人……”父母的唠叨真是无孔不入啊!
我在唠叨声中长大。老师的唠叨是我爱听的旋律,父母的唠叨是我最爱听的节奏。唠叨中有老师和父母殷切的希望,唠叨中融进了老师和父母深切的关爱。
唠叨是伴我健康成长的音乐。
这是一篇首尾圆合的文章。文章以“唠叨是每天必享的音乐”开头,中间紧扣“唠叨”二字,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叙述自己一天中听到的“唠叨”。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再次点明唠叨是我成长的音乐,并进一步点明,唠叨是“我”健康成长的音乐。既呼应了开头,又在开头的基础上深化了主题,使得文章严丝合缝,浑然一体。
三、精品结尾素材库
素材1
我被警醒了,鼓足勇气,为了心中的信念大步向前进发吧,要把自己索取的变成最美好的献出,蕴涵着菊香的空中传来了海子的歌声:
走在路上,放声歌唱,
大风刮过山冈,
前面是无边的天空……
这菊香与歌声渗透了我的心底,直到永远。
(选自河南中考满分作文《梅花香自苦寒来》)
创意点评:
这个结尾引用著名诗人海子的诗句,既点明了主旨,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氛围,又发人深省,具有无穷的韵味。
素材2
诚信,又回来了……不再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而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希望你不再离去,永远留在这个温暖如春的世界!
(选自佚名《似曾相识燕归来》)
创意点评:
本段结尾作者巧妙地借用了晏殊《浣溪沙》中的名句,三言两语地表达出了对诚信的呼唤,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了“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素材3
(开头)高山有它刚毅不屈的性格,流水有它空灵透彻的表情……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欣赏的美丽。当我对那些形形色色的红男绿女、那些不可预测的钩心斗角感到困惑时,是生活借我一双慧眼,教我学会了欣赏,欣赏那最朴实、最真的风景。
(结尾)在生活中学会欣赏,你会发现从前云翳的天空不再阴霾,乏味的生活也闪现光彩。让我们斩断人生幽谷中的荆棘,去欣赏那一片姹紫嫣红的春天吧!
(选自2006年山东青岛中考满分作文《在生活中学会欣赏》)
创意点评:
这篇文章在开头部分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在结尾的时候以优美的语言发出呼唤,不仅首尾呼应,而且主题鲜明。另外,结尾景物的描写更是增添了文章的韵味。
素材4
意气,成就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意气,谱写生命的华丽与壮美;
意气,铸就心灵的自信与乐观。
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
将意气的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
将意气的剑,在生命中磨亮,披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
(选自佚名《谈意气》)
创意点评:
这个结尾使用两个联排句,热情地讴歌了意气,吹响了发挥意气的号角,很富有鼓动性和战斗性。
素材5
悲伤是一种情感,哀悼是一种力量。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哀悼逝者,我们昂首前行!
让我们共同燃起心灵之烛,祝福灾区,祝福四川,祝福中国!
5月19日,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
(选自2008年南充中考满分作文《这一天,让我铭记》)
创意点评:
本结尾短促有力,它表达出在悲伤中继续前行的坚定决心以及对灾区人民和祖国的美好祝愿。最后一句再一次点明主题,将这个特殊的日子深深刻入每个人的脑海之中。
第十节绣口锦心,文采飞扬
一、语言表达技巧点拨
语言是写文章的基本材料,是文章的要素之一。它像一个生命体的细胞那样重要。一切正确积极的主旨、巧妙精彩的构思全靠语言来表达。对于服装来说,语言是布料;对于建筑物来说,语言是建材;对于写作来说,没有语言,一切都要落空。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文章的魅力往往就体现在语言上。你的语言越精彩,越有创意,你的作文就越有魅力,越能吸引读者。因此,我们要重视锤炼自己的语言,让优美而富有创意的语言,成为作文的一大亮点。
语言的创意主要体现在生动、形象与华美,或深刻、睿智,富有哲理,或幽默风趣,或简洁、凝练。
那么,我们该如何打造自己的创意语言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技巧来帮助大家。
技法1:寓庄于谐
寓庄于谐就是使用幽默。作文中幽默的语言,会给人一种新鲜感,令读者忍俊不禁。好的幽默语言不仅是开个玩笑,更是辅助表达情感的有力手段。比如一些反语的运用,有时是作者的无奈,自我解嘲;有时是强有力的武器,可以尖锐地击垮敌人。例如:
“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同学”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我在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时,就坐在了“最后一排”。
暑假前的一次考试,我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名次是飞流直下三千尺。遥远的岭南啊,顿时成了我的“后花园”,可我却没有苏东坡的豪放洒脱,吟不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妙句。当老师宣布这消息时,顿时有一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两眼昏花,头晕耳鸣,真的快要支撑不住了。
(2006年上海市中考满分作文《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这是一篇散发着灵气的诙谐、幽默的考场佳作,选材巧妙,语言有文采。如“‘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同学“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本来“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等词语是用来写自然气候的;“避而远之、心向往之”是文言语句,这样反常使用增加了幽默感,表达了作者对教师将最后一排视为安排捣蛋和落后同学位置的揶揄、不满,这是一种委婉的批评。
让语言产生幽默,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采用“大词小用”、“褒词贬用”、“行语移用”、“成语活用”等法,可以让文章充满幽默情趣。
2.将行业用语巧妙地“移植”、“嫁接”,同样能制造幽默效果。
3.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凭借词义的牵连,翻造新词,或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也会产生幽默感。
技法2:修辞辉映
修辞之于语言,犹如华美服饰之于人。作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把读者引入一个美妙的境界。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反映作者运用语言的高超技巧,彰显作者的才华。如:
篱笆修筑竖三桩,暖流涌动感心房。感恩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存在的,我们感恩是因为曾经获得和索取——父母的爱、朋友的情、师长的教导……曾经有一股清泉,润泽心田;曾经有一阵和风,唤醒希望;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在你困苦时,把手伸给了你。这份帮助,也许是送来千金,也许只是投来一个小小的眼神,但都足以让我们心生温暖,渡过难关。感动,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在心田里发芽。在心的指引下,我们感恩。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感恩图报,也许在心灵接受到爱的信息时只产生谢意,那么,何不把它化为行动——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温暖的肩膀,都行。感恩于朋友,梁山好汉两肋插刀;感恩于他人,武子岳父结草衔环;感恩于人民,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以行动感恩,青史留美名。一万次的空想都不及一次行动,再大的谢意也比不上实质性的帮助。感恩是心头的一张邮票,唯有用行动去传递,才是真实而美丽的。
(2005年武汉市中考满分作文《感恩的心》)
这两段文字运用于比喻、排比、对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使人感到生动形象、语言优美。“感恩于朋友,梁山好汉两肋插刀;感恩于他人,武子岳父结草衔环;感恩于人民,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组排比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感恩的不同形式,又使语气自然流畅,很有气势。
技法3:渗入反思
反思性语言多指带有表明作者观点和见解的议论性语言,它能给读者以思想的反刍,让读者领悟到言辞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运用此种语言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助思考特别是反思这一手段,通过引用名言,分析说理,提出疑问,发表见解,通过生活现象体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本质和哲理。
反思性语言多为议论的表达方式,要注意通过使用蕴涵哲理的句子的来达到增加文采的目的。
技法4:化用诗词名句
古典诗文从形式上看,句子简练,节奏感强,有很强的音乐性,从内容上看则蕴涵着深刻的意义,在作文中巧妙运用它们,不但会使作文言简意赅,还会为作文的语言增色不少,使作文高雅而有韵味。
需要注意的是,化用诗句名句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建立在对原文语言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它们可以构成文章的一个个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体现出作者平时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可以使文章文采飞扬,灵气显现,富有底蕴,体现学以致用的表达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