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别笑,我是高分创意作文(高中生越写越聪明的作文宝典)
19771000000028

第28章 创意考场直通车(1)

第一节命题作文

一、名师解题指导

1命题作文介绍

命题作文就是我们依据所给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写出符合题意,内容表达具体、充分的文章。写作时只能按照要求题目写作,不能另取题目。

近几年,在经历了话题作文“风起云涌”,材料作文“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潮流之后,命题作文这种最原始的作文方式也开始“重出江湖”。从最近三年的全国高考作文趋势来看,它抢回了自己的位子,与材料作文平分秋色。

命题作文类型

纵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作文,其命题方式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1)词语式标题

词语式标题是由一个词语或一个概念组成,如《见证》、《熟悉》、《习惯》、《尝试》、《让步》等。这种标题本身就是题眼。因在审题立意时一定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

(2)短语式标题

短语式标题是以一个偏正、并列、动宾等结构的短语形式出现,这类文题限制性更多,审题立意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如《心灵的选择》,作出某种选择不是题眼,面对选择时,经过怎样的心路历程和感情挫折,才是立意的重点。如《在自然中生活》、《品味时尚》、《踮起脚尖》、《留给明天》、《举手投足之间》等标题。

(3)句子式标题

句子式标题即短短的一句话标明一个观点,如《不要轻易说不》、《带着感动出发》、《近墨者未必黑》、《今年花胜去年红》等。这样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立意的中心,只需要把着眼点放在如何搜寻好材料,如何构思布局等方面即可。

(4)关系式标题

关系式标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构成,概念之间有着某种明显的或隐性的关系。面对这类文题,首先要认清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树木·森林·气候》,“树木”决定“森林”,“森林”影响“气候”,“气候”反过来又影响“树木”和“森林”,三者互为因果。因此,确定这个文题的立意重点有两种:一是谈三者因果关系,一是以其中某一概念为主,兼及其他,如结合现实,重点论述“树木”(个体)对“森林”(集体)和“气候”(社会)的影响。

(5)喻体式标题

喻体式标题是把喻体具象化,给人留下更多的空白,考生可随心所欲去发挥。如《肩膀》、《季节》、《我想握住你的手》等。例如《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如果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例如,责任、道义、协作等。

此外,最近高考命题作文又出现了一种新形式,就是先给一段材料,而后给出命题。这与话题作文极为类似,应该说是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结合。碰到这样的作文,一定要看清楚要求,切不可混淆。例如,2009年山东高考做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这道命题作文就是典型的嫁接式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解题指导

(1)审题要准

在审题时,尤其要注意审好文体。如2005年北京卷,以《说安》为题,要求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如果没有限定文体,那么,考生最好写自己平时最拿手的文体。例如2005年高考重庆卷要求以《自嘲》为题写作,假如你擅长写记叙文,你不妨写一个善于自嘲的人的幽默故事;假如你擅长议论,你不妨学学鲁迅先生的自嘲本领,鞭辟入里地挖掘自嘲背后的无奈等。

如果未明确规定文体的,要审其隐含信息。带有“论”、“谈”、“说”一类字眼的,显然是议论文;带有“……记”字眼的,显然是记叙文体。

在审题时,还要审好立意。命题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弄懂题目的含义。含义弄懂了,立意就有了方向性。审立意一般可按照这样的思维来思考:分析题目的字面含义——分析题目语法结构——分析题目关键词语——挖掘其言外之意。如辽宁卷《今年花胜去年红》,“胜”就是“胜过”、“超过”的意思,它实际上隐含着今天与昨天的对比。暗示着今天对明天的展望,而一个“胜”字,很直接地告诉我们:世事变幻,无论昨天和今天情况如何,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在立意方面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内容健康、充实,积极向上;二要立意力求新奇而深刻。

(2)材料要新

命题作文的选材很重要,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要求:

①真实

有些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喜欢随意编造。结果由于思路不成熟,往往漏洞百出,给阅卷老师一种虚假的感觉。你所选择的材料最好来自真实的生活之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流露出真情实感。

②典型

尽量选取那些有代表性,能够以一当十的材料,这样文章才具有说服力。典型的材料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我们在平时要多关心时政要闻,处处留心生活的点点滴滴。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掘出“金子”。

③新颖

选材最忌讳“雷同”。总有那么一群考生,选择最常见又相同的题材,并且按照常规思路组织材料。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丝毫没有新意可言,千篇一律,缺少创意。在选材方面要牢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心我奇”。只有达到这个程度,文章才会脱颖而出。

(3)立意要奇

审好立意是写作文很重要的一方面,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可是立意平平,仍然不能算是好文章,这里有几点关于立意创新的建议,你可以尝试一下:

①换个角度看问题

你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对于那些传统观点提出疑问。也许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正面思考,而很少从反面或侧面来思考问题。例如,我们总是去赞美“愚公”的勤劳、执著,我们简单地从课本里认识历史上的一些人物,结果,我们的作文总是有太多的相似。为什么不从一个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呢?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会在作文上创新一次。

②转换角色写文章

在写作文时,我们总喜欢让“人”做叙述的主体,但有时也不妨让动物、植物等做一次叙述主体,新意自然呈现。例如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千里驴》中,就是以一头驴作为叙述者来作文的。

③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是写作成功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二、创意真题实战

考题1:2009年山东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满分佳作欣赏:

见证

山东某考生

当我坐在清凉的教室认真作答试卷时,父亲正在烈日下收麦。谨愿此文化成一片树荫,环绕在父亲头上,表达女儿的不忍与感激。

——题记

金灿灿的麦田见证了你的辛勤,灰白的头发见证了你的付出,幸福的家庭见证了你的努力。父亲,让一切的一切见证你平凡中的伟大。

伤痕见证你的坚强。永远忘不了你跪拜邻居请罪时的那一幕。这是你的伤痕,我们都知道。母亲的疯病又犯了,失手打了邻居,人家吵着上吊自杀,我们急得不知所措。你沉默许久后带我上邻居家磕头道歉,我愣了,一个经常教育我人穷志不短、男儿膝下有黄金的父亲下了这个决策。当我们跪下时,全屋子的人都震惊了,而我的心在滴血,我看到七尺男儿沉下的头,我听到那微微的一声叹息。但我更看到你的大义,你的坚强。

泪水见证了你的温柔。从未见过你的泪水,你的脸上只有坚毅、严肃和岁月折磨的刮痕。那次见证了你的泪水,大而晶莹。我们送母亲去住院,条件差、秩序乱的医院让母亲暴躁。我一边拉着母亲的手一边默默地流泪,终于护士带走了你我之间的母亲,我看见你拉着母亲的手挣扎了一下,眼里全是不舍、担心。终于在大门关闭的一刹,我看见有泪水从你眼眶里流出,大而晶莹,折射着温柔、不舍的情感。

沉默见证你的孝义。母亲的疯病让爷爷奶奶对我们不满。面对脾气暴躁的爷爷你低下了头,他又在训斥你,训斥你不听他的话,要你跟母亲离婚。你每次都用沉默来回答爷爷的训斥。那次爷爷出了事,叔叔大伯都在指责他,你仍旧沉默,默默地借了钱给爷爷弥补过失。我看到爷爷看你的背影时那份歉意、爱怜。我看到了爷爷眼神中的感动,爷爷也开始关心母亲。我看到你用孝义填满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父亲,岁月见证了你的坚强、温柔、孝义,岁月见证了你平凡中的伟大。麦子熟了,见证你的付出,汗水的付出。高考的捷报就要来了,见证你的付出,心血的付出。

创意点评:

本文属于宽泛意义上的记叙文,不是一个完整的情节,而是用几个细节描绘“见证”,见证父辈身上的坚强、温柔、孝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见证

山东某考生

18年,荏苒而过。

岁月如镜。

母亲见证了我的成长,我见证了母亲的衰老。

——题记

高考前在家里整理相册,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张我小时候的照片。“妈,你快看!”妈妈放下手中切菜的刀,揩了揩衣袖,拿过照片端详了半天,竟像个孩子般笑了:“飞,你看,那时你妈我……真年轻啊……”

我再仔细一看,那时的我,似乎只有一两岁的光景,母亲也只是三十出头,抱着胖乎乎的我,满足地笑着——像现在的笑容一样,只是——只是母亲毕竟老了很多啊,我噙住眼中的泪。

18年,母亲见证了我的成长。

照片中那个胖乎乎的孩子被年轻的母亲送进了托儿所,牵进了小学——后来,母亲不再年轻,牵也牵不住我了,就只能望着我一个人走进中学。

在那些近乎幼稚却锋芒毕露的年龄,自以为伟大到了可以跨马扬鞭去拯救世界,却在一次次坠落马下摔得遍体鳞伤之后,黯然地走回家。唯一可以欣喜的是,母亲每次都在家中,翘首企盼着儿子的归来。母亲是我伤心时最灵验的止痛药,那糅合着牛奶香气、苹果味的关切,支撑着我一路走来,并勇敢地走下去。

直至后来,在母亲每一次谈及幼时的我或幼稚,或狼狈,或令人捧腹的往事时,我全然忘记。可是母亲对我成长的一切都铭记得如此清晰,她注视着她的儿子从照片上胖乎乎的儿童,长成如今她只能踮起脚尖来仰望的青年,一度咿呀学语的童子如今也懂得体贴母亲了——18年,母亲见证了我的成长,每一幕我成长的往事,都沉浸在母亲的脑海中,每一次打捞,都泛着昨日美好回忆的粼粼波光。

18年,我见证了母亲的衰老。

那时的母亲,是多么年轻呀!富有生命力的躯体毅然扛起家里的重担。可后来,她的儿子长高了,她自己却矮下去了——母亲的背已经弯了。是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吗?是被儿子的成长累弯了吗?记得初中不住校的时候,每晚回家我都会悄悄窥着母亲的白发以及那被岁月的风霜刀剑侵蚀的皱纹。母亲着实老了,18年,已经长大的我见证了母亲的衰老,也渐渐地懂得,母亲的白发和皱纹,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

“想什么呢?”母亲还在笑着,皱纹也笑开了。“哦,没什么。”我转过脸,拭去眼中的泪,“妈,咱们再照张相吧!”

“咔嚓!”照片中的母亲与儿子又笑在了一起,这次换成儿子抱着母亲!

我把照片小心翼翼地放在相册中,让它见证母亲与我。

创意点评:

本文巧于构思,长于抒情,通过“看照片引发母爱的见证”这一具体事件,真实地抒发了母子之间真挚而温暖的情感。首尾圆和,始于照片,结于照片,很见功夫。

见证

山东某考生

一支笔便是一把匕首,一个字便是一枝无花的蔷薇。历史的车轮需要靠一切有志之士来推进,你便是用你的一杆瘦笔来见证这古老民族文化的发展,精神面貌的改进。跨越历史的屏障,我来读你那“雨的精魂”,你的《狂人日记》、《彷徨》,你的《且介亭杂文》、《朝花夕拾》。

是你吗?透过历史的雾霭,我看到你那双大手,召唤着我和你一同去见证那个时代。我便跟在你后面,借你的光辉看到满地呻吟的“病夫”,看到一个个僵硬的面孔,一双双木讷的眼睛。你记录着一切,同时也在心底沉吟着,我似乎感触到了你心底传来的一阵阵低吼和愤怒。你按捺着,轻声道:“愚民的专制使人们变成死相。”“哦?”我不解。你并未回头,只是自顾自地答着:“一个真正的人要敢哭,敢想,敢说,击退了这可诅咒的时代!”从你身上,我看到一个见证者的神圣职责:不仅仅是见证,更要指点时代的弊病,助推历史车轮的前进。

你让我想起萧乾,一个新闻记者,同样用笔来记录现实,却也不忘倾注自己对历史、民族的强烈情感。所以唐师曾说,他的作品不是仅有一天的寿命,而是永远。你又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