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别笑,我是高分创意作文(高中生越写越聪明的作文宝典)
19771000000024

第24章 捕捉创意的灵光(23)

二、创意满分作文大讲堂

1.聚集社会风尚

傻根

广东某考生

“他什么都不懂。”这是村里的女人们对傻根评价最多的一句话。

傻根很傻,自从在城里念完书回来就变傻了。看,现在他又在田里劝他爹别往庄稼上喷农药,还说什么农药喷多了,植物害虫就会产生抗药性,还会污染到附近河流水源什么的。这不是很傻吗?谁都知道,有害虫就要喷农药呀,连村里3岁的娃娃都知道。傻根变傻了。

还有,邻居家的三愣子结婚时,本来开开心心地摆完喜宴,第二天就准备下田干活,可是傻根又跑过去,非得拦住三愣子,要他带着他的老婆去登记,领那个啥结婚证什么的,折腾了半天。俺村里的人历来结婚办喜事,只需父母同意,再摆几桌酒席,叫上村子里的人吃一顿就可以了,什么登记、结婚证,那些岂不是多此一举?傻根变傻了。

傻根他叔说要办个啥鱼塘,然后在鱼塘边上再盖个猪窝,说是要用猪粪来喂鱼,那样鱼长得快。正要开工动土的时候,傻根又跑了过来,嘴里胡说什么要是这样的话,鱼的体内就会有很多寄生菌,人吃了对健康有害,很容易得病什么的,后来被他叔叔狠狠骂了一顿。可不是吗?几十年来,谁家的鱼塘不是这样养过来的?不但养的鱼又大又肥,而且一举两得,谁敢说这个方法不好。傻根变得越来越傻了。

最可恨的是,去年哪个县上造纸厂的厂长说准备到俺村旁边建一个大型的厂子,那样多好呀。附近几个村就数俺村里穷,建下厂子后,那就不用愁了,到厂里打工总比干农活强呀!可在动工之际,那可恶的傻根又冒了出来,说什么造纸厂污染大,建在村子旁边,会影响附近村民的饮用水什么的,还会使庄稼死亡。后来,竟带来了土地局和两个负责水资源检测的专家,硬是把来建厂的人赶走了。这不是断了俺们村子里的财路吗?好不容易等来这么一个财神爷,就这样没了,为此,村子里不少人在暗地里骂傻根真的很傻。

傻根终于要走了。听说城里的学校开学了,他要回去继续上学。他走的那天,只有家里人去送他。远远的几个妇女瞧了瞧村口,说:“以后我保准不让自己的儿子到城里去上学,真是越学越傻了……”仿佛挺自豪的。

傻根真的很傻吗?

创意点评:

《天下无贼》曾经红极一时,“傻根”自然成为大家追捧的影星,本文以热点人物“傻根”为主人公,自然吸引众人眼球。当然,本文有自己更高明之处:暗扣主题。全文没有出现一个“常识”,却通过“傻根”这个人物,多处挑战人们在生活中“常识缺乏”的劣根性,使主题得以体现。考生通过傻根这个人物的几件小事,突出其在村民心中的“傻”,借此表达真正的“傻子”其实是这些不懂常识的村民,立意之深得以凸显。

2.强烈责任意识

这也是一种危机

福建某考生

某日,跟同学一起到某书店看书。一进门,看到琳琅满目的书堆得甚是拥挤。上前细看,发现书有三类:一为“百家系列”,二为文学名著,三为励志图书。看到这种情形,同学赞道:“真好,有这么多书看啊!”而我却感到这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危机!

感到悲哀的不是书少,也不是书贵,而是“文学”泛滥的危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日益繁荣,文坛也随之被激活,却产生了文学泛滥的现象。

如今,书店的书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但大多数的书是为了迎合人们一些“特殊胃口”,如“戏说历史”、“正说野史”、“皇宫艳史”等一些书籍充斥着书店。还有一些什么励志图书,在打造一种如花似雾的成功学,使人们追求不知何在的虚无缥缈的成功。更可怕的是一些所谓的“文学名著解读”,用一些莫名其妙的眼光和手法把名著中的一些人物戏剧化、丑恶化,改变人们心中的名著形象。凡此种种现象,可以称之为“文学泛滥”。看似繁荣的文坛在名和利的驱使之下,产生的是文化泛滥、主流缺失、缺少精神的现象。

这样的一种现象不能不说是当今文坛的一种危机。因为商业利益和功名利禄的驱使,我们的作家们“产量”越来越高,竞相“放卫星”,为迎合人们的“快餐”需求和好奇心理,写一些没有精神、缺乏引导人们健康向上品格的书籍,使文坛看似繁荣,实则荒芜!

回想古人求学作文的姿态,不禁汗颜。杜甫一叹“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所以他的诗字字真金,首首真情。古人吟诗作赋,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更有甚者则“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是何等的认真、踏实、谦虚之态啊!我想,我国古代为什么会留下如此丰富的文学瑰宝,这和古人求学作文的态度是分不开的。记得秦朝相国吕不韦有这么一个故事:他主持《吕氏春秋》修撰之时,曾将书简持于市中,能改一字者赏五十金,世人皆叹。由此可见古人之态。

面对当今的文化危机,我们只有放下架子,认真反省,好好总结,然后以求真务实之态,追求真善美,做好求实作文的工作,引领人们、社会遵从真善美,追求真善美,让社会更真、更善、更美!

走进书店时,别以为书越多越好,其实,这也是一种危机……

创意点评:

本文在选材方面并不新颖,难能可贵的是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者能够从表面琳琅满目的图书中,看到当今文坛潜在的危机,尖锐地指出:“我们的作家们‘产量’越来越高,竞相‘放卫星’,迎合人们的‘快餐’需求和好奇心理,写一些没有多大价值,只为消遣的图书。使文坛看似繁荣,实则荒芜!”好一个义正词严,痛快淋漓!

逆道而思

这也是一种问题

福建某考生

有瑕疵的才是真实的。

——题记

曾几何时,我们见过这样一则广告:画面上有绿油油的草地,草地上一头奶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旁边说着“提取优质原乳……”画面转到厚重的灰白世界,在运作中的流水生产线上,一罐罐铁盒生产了出来,旁白说着“无菌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管理,上千道检测程序……”画面转向一个个似乎很先进的设备,最后画面转为一个个母亲幸福的笑脸。旁白说:“××牌婴幼儿奶粉,国家免检产品,妈妈们最好的选择!”广告到此为止。

所有的节目都会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到最后,因此“国家免检”就被放在广告的最后。

诚然,要获得这一称号实属不易,只有十分优秀的产品才能获得国家信任,允以免检。所以,免检产品都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没有问题,这也是一种问题。

有人说过一句话:“干一行,毁一行。”当获得了国家的信任后,为了利益,他们抛弃了良知。

好一个“国家免检”!好一个“妈妈们最好的选择”!当数以百万计的妈妈们兴高采烈地买下这些奶粉时,阴霾便笼罩在她们的头顶。若干年后,越来越多幼儿肾结石的病例发生,心力交瘁的母亲们终于发现头顶上的阴霾了,上面骇然写着两个字:三鹿。

当专业人士指出三聚氰氨绝不可能通过检验的时候,母亲们愤怒了:什么1000道检验程序!什么国家免检!她们的怒吼也无法使她们的子女恢复健康。名叫“三鹿”的乳白色的阴霾连成一片,笼罩着整个中国。

“我们究竟该吃什么?国家免检产品?名牌?哼……”一个母亲冷笑着说道,一滴眼泪滑落。

没有问题也是一种问题,在这场奶粉风波中,小品牌和国外品牌基本没有被波及,正是因为他们不“免检”。

在获得了免检称号后,得到的是无上的荣誉和群众的信任,同时也得到了犯罪的便利和事成后更为丰富的利润。我们已经无力质问:“这些老总们难道没有自己的孩子吗?”但在这场风波过后,我们实在应该思考一下。

所谓乐极生悲,爬得越高摔得越惨,没有问题所造成的问题,比曾经存在过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来得严重。我们希望听到的是“我们还存在不足,我们会改进”,而不是“我们没有问题,请放心”。俗语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这个道理我们宁愿不懂。虚伪的完美令我们胆寒,有瑕疵的东西我们反而能接受。

近日,国家取消了食品类免检制度。我仿佛听见一声叹息,哀怨而悠长,令人动容……

创意点评:

一般学生在写文章时,往往运用顺向思维,而本文作者将文章的立意定为“‘没有问题’也是一种问题”,从社会的“常态”中发现“非常态”。面对震惊国人的“三鹿奶粉”事件,考生反思其过去的一系列宣传中“没有问题”的假象、“国家免检”的幌子,揭露它谎言背后所隐藏的更大危机——祸国殃民。

考生能够选取一个恰当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众所周知的“三鹿奶粉”事件,立意新颖,论述深刻,具有独特见解。

4.演绎生活智慧

小常识,大智慧

广东某考生

所谓常识,即平常人都拥有的知识,正如我们所知,四季更迭,昼夜交替。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极少有人从常识中悟得为人处世的智慧。其实,小小的常识也蕴涵着大大的智慧。

常识给予我们为人的智慧,让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众所周知,孝顺父母是一种常识,我们都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从管仲“贪生怕死”,顾念家中年迈父母,到岳飞孝顺父母,我们已耳濡目染了不少此类事例,这常识告诉我们,做人要常怀感恩之情。若常怀感恩之情,即使遭遇挫折,面临困境,我们依然能保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念。保护环境是一种常识,然而,谁能想象,当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是人类自己的眼泪时,世界会如何?我们都知道要保护环境,谁又知道那之中所承担的是对社会的责任,是对人类的责任。保护环境中折射出的应是一种责任感,让我们用双肩扛起责任。

常识给予我们处世的智慧。我们知道蚂蚁是一种群居动物,当一只工蚁寻得猎物时,便联合团队,齐心协力地扛起比自己大得多的猎物。这不正启发我们: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谓的“独善其身”已俨然不可行,时代要求我们有团队意识,能在临危时为他人伸出援手,在共苦中互相鼓励,在甘甜时也掬一捧清甜的成功之泉为他人抚去心灵之创伤。煮水时,“沸水不响,响水不沸”,教会我们做人要耐得住寂寞,运筹帷幄;蜜蜂采花蜜的圆圈舞告诉我们沟通是桥梁,迎接了一个又一个人心的港湾……庆幸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常识中,让我无时无刻不拥有从常识之花中汲取处世智慧的机会。

常识易知而难行,践行常识,需要不懈的努力。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终。倘若口中挂有“常识”二字,却不懂付诸实践,常识便成了空的躯壳,凸现不了它对人生的价值。人类发展史中,从原始猿人钻木取火,我们认识了火——闪耀光芒的热源:从战国时代发明的司南,认识了铁——有磁性的物体;从霍金的研究中获知那不可测的宇宙中,有一个具有无比威力的黑洞。倘若不用火煮食烧木,不用铁铸铁建房,不用黑洞了解宇宙奥秘,社会难以发展,人类前进的脚步也将停滞不前。虽知“百行孝为先”,虽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在实践过程中,唯有坚持不懈,努力践行,方可展望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朋友,常识给予我们为人的智慧,馈赠我们以处世的哲理,当太阳的光华为月所侵蚀时,当小草褪去淡黄的外衣换上嫩绿新装时,你是否正在凝思这小小的常识中蕴涵的大大智慧呢?

创意点评:

作者以“小常识,大智慧”作为标题,很好地折射出了他的观点: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入手,剖析其蕴涵的深刻道理以及体现的智慧,鞭辟入里。从行文来看,开篇考生就提出了“小小的常识也蕴涵着大大的智慧”的观点,然后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深入论述,小常识蕴涵着大智慧,我们应当如何从中进行挖掘,才能掘出智慧的“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