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诀:缘督以为经
道家哲学十分重视养生之道,《庄子·内篇》中有一章《养生主》,就是专门讲养生之道的。
养生有没有诀窍呢?当然有,在《养生主》的开篇,庄子就提出了他的养生诀:“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缘就是顺着、遵循的意思。督,是中道、正道的意思,在中医奇经八脉理论中督脉便是指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所以“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意思。“经”是常理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
确实,四季更替,寒暑分明,人们在这样一种变化莫测的大环境中生活,为了更好地保持健康的体魄,少生病或不生病,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
中医学在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中,处处强调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称“天人相应”,告诫人们“要顺四时而适寒温”。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受四季气候变化的影响,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样影响着人体,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九窍、皮肉筋骨血脉等的功能活动与季节变化息息相关。人们顺应自然界养生就能健康少病长寿,反之则可能患病死亡。
对于养生,人们各有各的看法,但也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时候,许多长寿者都认为养生不必有过多的禁忌,以顺乎自然为好。
北大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九十多岁高龄时,仍然身体硬朗、思维敏捷。有人问及他的长寿秘诀时,季老的回答是:“我的秘诀就是没有秘诀,或者不要秘诀。心里没有负担,胃口自然就好,吃进去的东西就能很好地消化,再辅以腿勤、手勤、脑勤,自然就百病不生了。”
相对于季老的秘诀,时下人们的养生之道、长寿秘诀可谓五花八门,有的甚至互相对立,让人无所适从。
有这样一则笑话:
一个记者听说某地有位长寿老人,便赶去采访。老人向其介绍自己的长寿秘诀说:“一辈子不吃肉,不喝酒。”记者如获至宝,于是认真地记录。恰在此时,忽然从屋子里传出叫骂声,记者忙问是怎么回事。老人不好意思地解释:“因为接受您的采访,耽误了给我父亲买肉打酒,他老人家发脾气了……”
《庄子·让王》篇中,也有这样一个类似的故事:
中山国有一个公子叫牟,还有个贤士叫瞻子。
有一次,公子牟问瞻子:“我人虽然远离朝廷,过着隐居的生活,可心里老是惦念着朝廷的荣华富贵,应该怎么办呢?”
瞻子说:“您应该看重生命,如果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就不会太在意功名利禄。”
公子牟叹了口气,说:“我很明白这个道理,然而不能控制住自己,难呀。”
瞻子说:“如果实在无法约束自己,那就不要勉强,由着它去好了,这样至少精神就不会痛苦了!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还要强撑着,这是遭受双重的损伤,受到这样伤害的人是不会长寿的。” ·
确实如此,人体的差异性很大,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养生之道和长寿秘诀。所以,对待养生问题不要有那么多的顾虑,人为地制定很多条条框框,听到别人怎么办自己也效法,只需要记住庄子的养生诀“缘督以为经”,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让自己能时刻保持精神愉快,乐观豁达,吃得香,睡得香,按春夏秋冬四时规律指导衣食住行,无论做什么都能够心平气和、从容处之。这样焉有不长寿之理?
补好身心的短板
在《庄子·达生》篇中,庄子提到一个非常善于养生的人叫祝肾。有一次,周威公见到祝肾的朋友田开之,就向他请教祝肾的养生之道。田开之却说:“我只懂得拿起扫帚打扫门庭,对于祝肾的养生之道,我能知道多少呢?”
周威公依然不依不饶地问:“先生不必谦虚,因为我确实很想听听这方面的道理。”田开之被他纠缠得没办法,只好告诉周威公:“我听祝肾说过,养生这东西就跟赶羊一样,看到谁落后了,就上前抽一鞭子让它赶上去。”
田开之打完这个比方,看到周威公一脸迷惑的样子,便又给周威公讲了一个故事来解释。
鲁国有个叫单豹的人,活得跟神仙一样逍遥,远离尘世住在仙境一般的山洞里,每天喝着山里流出来的清澈的山泉水,与世无争,自由自在,所以到了七十岁的时候依然是一副婴儿般的容貌,简直快要成仙了。可是这样一个人,最后的结果却是被老虎吃了。
还有一个叫张毅的人,是个显赫的权贵,出门都有随从护着,别说老虎,恐龙都别想吃了他。这个张毅每天都到其他显贵家里,吃香的喝辣的,拿十全大补汤、养生药酒当饮料喝,人参、鹿茸、何首乌当饭吃,可这样一个人只活到四十岁便死于内热。所谓内热,就是当人过度劳累、饮食失宜等情况下,导致的“虚火”过旺。
讲完这个故事,田开之评价道:“单豹注重内心世界的修养却被老虎吞食了身体,正是不注意‘养身’的缘故;而张毅注重身体的调养却被‘虚火’侵扰了他的内心世界,这正是不注意‘养心’的缘故,这两个人都不是能够鞭策落后而取其适宜的人。”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辆精密的车,应该由身体和心灵两大部件组成,只有这两个部件完好无损才能正常行驶,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身心健康。过去,常常有人狭隘地理解健康的概念,以为只要身体强健无病无痛就是健康,所以,只注重膳食、运动、调息这些身体层面的养生技巧,却忽视了对心理的保养。当然,也有一些人过分注重心灵层面的健康,为了某些心理上的原因节食、偏食、运动过量,这就像田开之故事中的单豹,也是不可取的。
在这两大部件下,我们的身体还有许多小零件,这些零件同样是缺一不可的,比如有些人身体很强壮,却总是饮酒无度伤了肝,再比如有些人心灵善良富有同情心,但内心深处也有深深的自卑……这样的情况,都算不上是完全的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就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提出了十六项标准,前九项是身体健康的标志,而后七项则是心理健康的标志,达到这些标准,才算是真正的身心健康: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的繁重工作;
2.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3.身体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4.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5.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6.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和眼睑不发炎;
7.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且无出血现象;
8.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9.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10.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挑剔所要做的事;
11.有良好的自我意识,保持自尊、自信;
12.坦然面对现实,既有理想,又善于面对生活中的缺陷和挫折;
13.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承认别人,限制自己;能接纳别人,包括别人的短处;
14.有较强的情绪控制力,能保持情绪稳定与心理平衡,对外界的刺激反应适度,行为协调;
15.处世乐观,满怀希望,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
16.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有经久一致的人生哲学。
如果把身心的健康比做羊群,这十六项标准就等于是羊群中的十六只羊,正如田开之引用祝肾的话所说:“养生,就是哪一只羊落后了,就用鞭子赶一赶。”总之,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部分落下。
事实上,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木桶,能够容纳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太上忘情,不以好恶伤身
在庄子和惠子之间曾有过这样一段辩论:
惠子问庄子:“人一定要无情吗?”
庄子说:“是的。”
惠子说:“人若无情,怎么还能算人?既然人之被称为人,怎么能够无情?”
庄子辩解说:“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意思是,我所说的无情,是不要让自己的喜好厌恶等情绪伤害自己的身体,要顺应自然,不刻意养生就能实现养生的效果啊。
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对于个体情绪都不主张恣意宣泄,都主张要“忘情”。
“太上忘情”四个字出自《世说新语·伤逝》中的“王戎丧儿万子”一节:王戎的小儿子万子死了,山简去探望他。看到王戎悲伤过度,山简就说:“一个怀抱中的婴儿罢了,怎么能悲痛到这个地步!”王戎说:“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山简很敬佩他的话,更加为他悲痛。
王戎提出的“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可以看做是魏晋名士的精神写照,但是,凡事都应有一个度,喜怒哀乐这样的情感一旦过度,很容易伤身。
《世说新语》中还有一则关于王戎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