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是非常柔软的,等人死了之后,就硬邦邦的了。万物也是如此,草木活着的时候都很柔软,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所以,强硬是死亡的随从,而柔弱是生命的迹象。士兵太横了会打败仗,树木太硬了会被折断。
这个类比实在是太幽默了,也只有老子这样的智者才能洞察这样的哲理。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守柔不争,很多事物都是在狂妄、嚣张、追逐的强硬中消逝灭亡的。
春秋末年,当年的“超级大国”晋国已经衰落,政权被韩、赵、魏、范氏、智氏、中行氏六大家族垄断,其中,智氏的智伯势力最大,野心也最大。
赵家的赵襄子一直和智伯不和,智伯早就瞧着赵襄子不顺眼,想找个碴儿吞并赵氏。有一次,智伯和几个公卿大夫喝酒,正好赵襄子也在,智伯看着赵襄子越看越来气,挥手对着他的脑袋就是一巴掌。赵襄子大怒,手按住剑柄,用力之大,指头都发白了。
但是,他很快克制住自己,松开握住剑柄的手,拿起酒杯,笑着说:“智大夫喝多了。”
之后,等他起身上厕所的时候,赵家的家臣纷纷围住他,个个义愤填膺,要冲进去杀掉智伯。赵襄子却摆摆手,说:“我不过挨了一巴掌,这又算得了什么? 现在还不是跟智伯硬碰硬的时候!”
后来,智伯灭掉了六卿中的中行氏和范氏,接着又向魏、韩、赵三家挑衅,智伯联合另两家攻打赵氏,把赵襄子牢牢地困在晋阳城中,一围就是三年。
最后,智伯引晋水入晋阳,水淹城池,赵襄子顿时陷入窘迫的境地。
于是,智伯亲自摆酒宴,宴请韩、魏两家的将军,同视水势。饮酒间,智伯喜形于色,远远地指着晋阳城,语气强硬地说:“晋阳城马上快完了,我今天才知道原来水也可以用来亡国!晋国之内,表里山河,汾水、浍水、晋水、绛水,都是巨大的水系,你们都把这些河流当做天堑,在我看来,全是我用来破城的工具罢了!”
听了这番“豪言壮语”,魏氏偷偷瞄了韩氏一眼,都不说话。
宴席结束后,智伯手下的谋臣疵跟智伯说:“主公,韩、魏二家肯定会造反的。”智伯很奇怪:“你怎么会知道的?”疵回答说:“主公刚才说水不足恃,如果晋水可以灌晋阳,那么汾水可以冲了安邑,绛水也可以冲破平阳的城防!你说这两家大夫能不顾虑吗?”
果然,智伯这番强横的言论引起了魏氏和韩氏的戒心,于是暗中与赵襄子结为同盟,里应外合,杀掉了智伯,用他的头颅做饮具。
智伯可能至死也不明白,可以强大,但不能强横,过于强横就意味着灭亡。生活中也是如此,柔弱是胜利者的象征,而强横从来只留给失败者。遗憾的是,很多人在遭受失败之后仍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勇于不敢才是真勇敢
一个强大的人应该是怎样的?毫无疑问,他应该是个有勇力的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在困难或者强权面前畏畏缩缩的人,是绝对强大不到哪里去的。
但是,有勇力的人就一定是强大的人吗?不见得。
老子曾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老子认为,所谓勇敢,还应该包括勇敢地表现自己的不敢,如果只是一味勇敢,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不得其死然”。
有一次,南宫适跟孔子说:“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孔子听了,不说话,等南宫适走了才说:“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夸赞南宫适是一个懂得道理的君子。
南宫适提到了四个人,羿、奡、禹、稷,前两个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勇士。羿是上古时代的传说人物,也可能和历史上夏朝的诸侯有穷后羿是同一个人。据说他非常善于射箭,而且无所畏惧,曾经射杀过猰、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这六大危害人间的怪物,而且还射伤黄河之神河伯的一只眼睛。他勇猛无双,有点类似于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但是,羿的下场很惨,是被自己的臣子蓬蒙用棍子打死的。奡也是夏朝的一名勇士,据说可以扛着战船在陆地上行走,但是,他最后也是横死沙场。
而禹和稷不过是两个懂得耕田的人,最后却成为天下之主。所以,南宫适认为,有勇力的人,反倒不如那些老实耕田的人,这番话得到了孔子的认同。
确实,历史上那些勇猛惊人的人,大多难以得到善终。
战国时,秦武王手下有两个猛士:任鄙和孟贲,而秦武王本人也是一个好勇斗狠的猛士。秦武王四年,秦国攻占了韩国重镇宜阳,秦武王非常高兴,带着一班勇士来到洛阳,表面上是朝见周天子。
在洛阳的太庙,秦武王看到了传说中的九鼎。这九鼎是大禹收天下贡金铸造的,代表着天下九州的权柄。
秦武王挨个观赏这九鼎,发现其中一个鼎上铸着一个“雍”字,秦武王说:“这就是我们雍州的鼎了,我要把它带回咸阳。”旁边周朝的接待员一听急了,忙说:“这些鼎都有千钧之重,还从来没人能把它们举起移动过呢。”
这句话激起秦武王的斗勇之心,回头跟任鄙、孟贲说:“你们两位能把鼎举起来吗?”任鄙胆大心细,忙说:“我只能举起百钧重的东西,这千钧大鼎,我举不动。”孟贲却不识好歹,说:“我来试试!”说完,举步上前,抱住大鼎,暴喝一声“起!”把大鼎举起半尺高,由于用力过猛,眼眶都裂开了。
秦武王一向以勇力自恃,一看孟贲能举,岂能服输?于是也跃跃欲试。任鄙连忙进谏说:“陛下万乘之躯,不可轻易做这种事情!”秦武王哪里肯听,大步上前,使出浑身力气,也把那鼎举起半尺。好勇斗狠的秦武王为了胜过孟贲,想举着鼎走上几步,谁知刚一迈步,却气力不济,手一滑,鼎掉了下来,正好砸在了自己的脚上,生生压碎了骨头。众人连忙把秦武王扶回会馆,但是秦武王伤势严重,疼痛难忍,挨到半夜,气绝身亡。
后来,秦武王灵柩被运回秦国,继任的秦王追究责任,孟贲被诛灭全家,任鄙因为当时劝谏,升任汉中太守。
勇力绝人的秦武王和孟贲就这样惨死,反倒是推托举不起鼎的任鄙获得了奖赏,这就是所谓的“勇不足恃”。勇力过人的人,往往难以善终,因为他们太信任自己的勇力。
一天,孔子又和往常一样,夸奖颜回。子路听了,有点嫉妒,于是就问孔子:“老师,如果让你跟着军队去打仗,你会带着谁去?”然后得意扬扬地等着孔子回答。子路心想:以自己的勇猛,老师不带我带谁?谁知孔子回了一句:“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说,敢上山打老虎,敢下河打蛟龙的人,我是不喜欢和他在一起的。我喜欢的人,第一要有谋略,第二要懂得害怕。因为懂得害怕的人才知道小心谨慎,才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
人活着应该有所畏惧,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可抗拒的力量,有许多不可违背的原则,一个人如果无所畏惧,什么都不怕,那就会无所不为,若是这个无所畏惧的人又恰好勇力绝伦,那这绝对不会是一件好事。
《易经·乾卦》有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一个人总得有所敬畏,有敬畏,才会谨慎行事。那种对任何事物、任何规则都“无知无畏”乃至“大无畏”的勇,只会把人引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有实力,才有守弱的气度
守弱、谦虚、低调……都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跟任何人生哲理一样,说起来越是容易的事情,真正做起来往往越难。“守柔之道”绝不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只要一弱再弱,谦卑再谦卑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如果守柔之道是这么容易的事,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弱者了,因为弱者守弱全都转化为强者了——这明显和常理不符。
老子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清清楚楚地交代,守柔之道,核心不在于柔,而在于“守”:“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意思是,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微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
这里,老子准确地告诉我们守柔之道的前提:表面上的柔弱,一定要以实际上的强大为根基。如果没有实际上的强大,那就不是守柔,只能叫做软弱可欺。
明代有一个军官叫做张嘉言,在任广州司理参军时,遇到了一桩棘手的案子。
当时,由于总督和总兵之间的个人矛盾,广州的军队发生了哗变。他们知道张嘉言是朝廷信任的官员,就围到张嘉言的大堂之下。面对来势汹汹的乱军,张嘉言神色安然自若,命令手下人传五六个知情者到堂上,说明事情的真相。士兵们全都蜂拥而入,张嘉言当即将他们全都喝下堂去,大声地说:“人多嘴杂,一片吵闹声,我无法听清楚你们说些什么。”士兵们这才退下。张嘉言便听这六个知情者详详细细地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一次哗变虽然是由于总督和总兵之间的矛盾,但由头是总督削减军饷引起的。了解了这件事情之后,张嘉言并没有发怒,而是耐心地讲道理,好生调解说:“这件事我也听说过。你们全都不出海巡逻,这也难怪上司要削减你们的军粮。你们要想不减也可以,不过那对你们也并没有什么好处。上司从今以后会让你们和参将、游击的士兵一样每年轮换着出海巡逻,你们难道能不去吗?如果去了,那么你们也会同他们一样,军粮会因此而被减掉。你们费尽心机争取到的东西还是拿不到手,要发给那些来替换你们的参将、游击的部下,既然如此,你们何不稍微减少一点军粮,至少免了出海巡逻的劳顿呢?你们再认真地考虑一下吧!”
听了张嘉言这一番温和但是有理有据的话,这六个人无言以对,只能一个劲地磕头叫道:“求老爷转告上司,多多宽大体恤。”张嘉言问:“你们叫什么名字?”那些人个个面面相觑,不敢答话。张嘉言便耐心地开导道:“你们不说姓名,如果上司来找我问:‘是谁禀告你的?’我怎么回答呢?你们不妨各报姓名,我自有道理。”这六个人只好各自报了自己的姓名,张嘉言一一记下。然后,张嘉言对他们说:“你们回去转告士兵们,这件事我自会处置,劝他们不要闹了。如果他们还要继续闹事,你们六个人的姓名都在我这儿,上司定会将你们全部斩首。”
张嘉言软硬兼施,这六个人听了连连点头称是地退了下去。后来,虽然总兵部下的士兵依然被扣除了军粮饷钱,但士兵们再也没有闹事。这件事情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面对哗变张嘉言既没有摆出官架子也没有用刑具来强势压人,因为他知道他面对的都是些兵油子,强硬的态度很可能让这些人铤而走险,于是,他采用了温和的方法,跟哗变的士兵讲道理,晓之以利害。
但是,常言道“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明朝士兵的军纪涣散是出了名的,他们凭什么听张嘉言讲道理呢?原因就在于张嘉言虽然表面温和,背后却有着强硬的实力。那些士兵知道自己惹不起,同时又看到张嘉言给他们讲了道理又留了面子,自然也就顺势下台阶了。
所以,尽管老子说“弱者道之用”,但守柔的智慧绝不仅仅在于柔弱,没有强大实力支持的守柔,便只是空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