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最妙趣横生的社会心理学
19768900000040

第40章 为什么我们要过春节——社会心理学与文化(3)

4.恢复期。这一阶段留学生开始知道如何处理周边的人与事,接受和学习他人的行为模式和从新的角度来看事情。这时你会更了解异国的社会和文化,感觉自己的能力在增加,自信心在慢慢恢复,学业开始上路,在各种场合开始比较自在,也能有效地工作和面对问题了。到这时候,可以说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就算基本结束了。

面对必须经历的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留学生要学会调整自己,以渡难关,因此无论你是出国留学还是到一个陌生城市,都要学会自己调节和适应。首先,要鼓励自己别人都转变过来了,你也是有能力、有长处的人,同样会度过困难时期;其次,要自我反省,常问自己的期望在这个新的地方合不合理,如不太合理,就赶快加以修正;再次,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了解当地人的行为和价值观,与我们之前的价值观加以比较,避免用错误的标准衡量新事物,比如你到了沙特阿拉伯,就不能用中国传统的标准来衡量当地的条例;第四,不要退缩,不要孤立自己,埋在书堆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主动地接触当地社会,多结交朋友;第五,要加强语言能力,语言是沟通和了解异地文化的基础,特别是在外国,要与老师、同学和当地朋友多接触,不了解或不知道,就要不耻下问;最后,要积极寻求帮助,当遇到困难,应向朋友、老师、国际学生顾问或学校其他服务单位寻求帮助,不要怕张口。另外,在经受文化震撼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身体健康,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

文化震撼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惊慌。当你逐渐熟悉周围环境,逐渐适应新环境中人的生活态度之后,就会恢复正常。总体来看,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是一种逐渐熟悉与习惯新文化,从觉得不适应到较为适应的过程。这一过程会长达数月,也可能长达数年,往往会让人经历一番痛苦。但这种痛苦同样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谁在和我们一起读《论语》——文化共同体

13岁的孩子最近迷上了韩剧,日剧,她在看了韩版和日版的《原来是美男》后,问了老妈一个问题:“妈妈,日本人和韩国人和我们一样用筷子吃饭,可是美国都用餐叉,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呀?”妈妈表扬了孩子的好学,她告诉一脸迷惑的孩子:“因为我们和日韩是在同一个文化圈内呀,而美国则属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圈。”看着孩子还是似懂非懂,妈妈又继续解释道:“你们现在的课文中有《论语》,所讲的儒家文化对日韩同样影响深远。”

妈妈给孩子的解释很对,确切地说,生活和文化的相似,是源于我们的文化共同体。

共同体是指社会中存在的、基于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共同特征而组成的各种层次的团体、组织,既包括小规模的社区自发组织,也可指更高层次上的政治组织,还可指国家和民族这一最高层次的总体。而文化社会学有一个观点,即认为文化是人们适应环境的结果,因此不同的地域共同体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造就了自己的文化,从而造成了文化的地域性差异。现在有人倡导中日韩三国建立一个东亚共同体,就是建立在中日韩三国同属儒家文化圈、汉字文化圈、筷子文化圈这一共同文化基础上。早在3世纪以后,中国周围逐渐出现一系列依附于中国的国家,形成多个国家环绕一个中心大国的特殊文明古国格局。这些国家在吸收甚至是照搬中国制度文明的基础上走向成熟,靠引进中国文化并使之本土化来建构本国文化,结果是在9世纪前造就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处于东亚文化圈核心区的几个国家,在9世纪以前已经成为文化共同体。

但是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明的进入,东亚文化共同体呈现出瓦解的态势,中日韩三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向西方学习,而彼此之间的联系也不再紧密。不过近年来东亚出现了重建文化共同体的迹象,其中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汉字使用的发展。日本近来计划新增191个常用汉字以方便民众阅读和书写,韩国一些专家建议在中小学恢复汉字教育等,都是中日韩三国努力恢复文化共同体的一种努力。

语言是文化共同体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遗传密码,是文化传承的载体。瑞士哲学家布克哈特曾说:“高居每个文化巅峰之上的是一部精神的杰作——语言文字。”很多学者指出欧盟的建立,其基础就是欧洲各国的文字多起源于拉丁文字并且有着共同的基督教文化。所以东亚文化共同体的建立,汉字的共同使用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有助于唤起东亚民众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情感和价值认同。

文化共同体一般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这种共同体的各成员原本就分享着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如欧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等;第二类是由人们主动建立形成的,这种共同体的各成员合力弥补文化差异、寻找文化共性,比如东盟。而中日韩的东亚文化共同体属于第一类,历史渊源非常深,这也是现在重建东亚文化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一个文化共同体一般会有一个核心国家,这个国家作为“领头羊”使得共同体内部具有凝聚力和影响力。比如欧盟的雏形就是德国与法国结成的联盟,而德法作为欧洲大陆的大国在历史上一直都处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来看东亚文化共同体,中国是东亚文化的“母国”,也是东亚文明的“核心”。许多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指出中国的发展与其说是中国崛起,不如说是中国复兴,而中国复兴不仅是东亚各国因经济、政治、文化等密切交流的需要也是了解中国文化和回归本国传统的必要,更促使东亚文化重拾自信并推动着东亚文化的复兴与融合。

每一个文化共同体的建立,其共同文化的核心就是相同或相近的精神信仰和文化价值观。东亚同属儒家文化圈,而儒家文化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种原生性文化之一。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对日本和韩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圈”。儒家文化虽然产生于中国,但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畴成为了“东亚儒家”,形成了以“东亚儒家”为核心的世界“儒家文化圈”。

儒家文化的思想非常丰富,其中儒家的“和谐”思想对于历史上东亚文化圈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是儒家最高的价值标准,同时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儒家强调的“和”的思想是一种“中和”与“适度”的状态,由此而引出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而不流”等有关社会互动、社会关系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文化共同体的建立乃至当今的国际关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和而不同”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也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中日韩三国在文化上的差异性是客观事实,而且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价值观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而建立东亚文化共同体,儒家的“和谐”思想非常重要。

总之一个共同体的形成不论是历史自然发展的结果还是出于某种目的人为构建的结果,对于全球化日益发展、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当今世界来说,共同体的建立都是一个值得提倡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共同体建立的基础是相近的文化,而共同体稳定发展的保障仍然是文化的共同进步。“和谐”应该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本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