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确是再婚家庭的一个敏感“雷区”。很多人在再婚时已有自己和前配偶生的孩子,这些儿女常常成为引发再婚家庭矛盾的敏感点。对于那些刚一进入新的家庭就要准备给别人的孩子当后妈、后爸的人来说,心理不轻松是人之常情。和继子女关系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再婚后的婚姻生活,也影响到再婚者的社会形象。但是这个问题也并非没有解决之道,通过感情投资,建立起孩子对你的信任感,便可以建立比较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传统的观念里,再次开始一段婚姻并获得幸福绝非一件易事。因为再婚,不再是在白纸上描画,它不但被过去的经历所影响,而且掺杂着情感、亲子、财产等各种复杂的关系。因此,人们往往认为,再婚家庭要比初婚家庭更为脆弱,更容易破裂。
然而再婚真的是易碎品吗?再婚家庭真的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吗?
这其实还是要看婚后夫妻双方去如何经营。在再婚家庭中,也有不少人鉴于上一段婚姻的痛苦经历,因此十分珍惜再婚夫妻之间的感情,虽然各自的收入有限,但是和谐的夫妻生活使双方感受到了再次成家的温暖。再婚的人当中,经历过一次婚姻磨砺的人,幼稚的会变得成熟;浮躁的会变得沉稳;脆弱的会变得坚强;脾气暴躁的,磨掉了火性;不擅和他人相处的,变得随和;甚至原来以自我为中心的,也变得擅为他人着想。
53岁的王萍讲述了她再婚7年的经历:“我和前夫曾是中专同学,他是个‘霹雳火’脾气的人,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对我张口就骂、抬手就打,34岁的时候,我不堪忍受他的打骂,提出了离婚。我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在单位工作一直很出色。再婚的时候我已经退休了,老伴是一名高级工程师。退休后我不愿待在家里,就和他商量考个注册会计师。他不但没有阻挠,而且还鼓励我。从1996年到1998年,我足足考了三年,后来在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找到了工作。上班之余,我还有很多业余活动,爬山、下象棋、参加合唱团。所有的活动,我的老伴都特别支持我,理解我,他真的令我很感动。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变老,心却随着变化的生活年轻了。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幸福的再婚生活。”
婚姻中的问题并不能归咎为再婚,初婚家庭也可能遇到这些问题。其实,人们在初婚中遇到的烦恼,再婚者也都要遇到——日常起居、锅碗瓢盆,生活中的平凡和琐碎、夫妇间因为性格的差异产生的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说,再婚家庭的不稳定性是在人们的想象中被夸大了。
美国的一项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再婚者离婚,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少些,绝大多数(74%)处于完整的第二次婚姻中,只有9%处于第三次或更多次的完整婚姻中,其余17%是那些因配偶去世或离婚致使其第二次婚姻完结。
现代人之所以在婚姻关系濒临破裂时,较多地倾向于用离婚来解决矛盾,而不选择传统社会中忍耐、凑合的态度,这与现代人在婚姻关系中更注重感情满足、更注重个性化是分不开的。而离婚后,把再婚作为主要的调节方式,是社会走向现代化所出现的积极产物。
被诅咒的“七年之痒”——厌倦心理
七年之痒,是指人们婚姻到了第七年可能会因婚姻生活的平淡无奇,感到生活无聊乏味,而对婚姻产生倦怠的心理现象。“痒”即不舒服之意,是对婚姻的一种考验。这个考验是感情的转折点,一旦成功,感情便能朝向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则可能二人矛盾加深,最终可能导致感情解体、劳燕分飞。
结婚久了,新鲜感丧失。从充满浪漫的恋爱到实实在在的婚姻,在平淡的朝夕相处中,彼此太熟悉了,恋爱时掩饰的缺点或双方在理念上的不同此时都已经充分地暴露出来。于是,情感的“疲惫”或厌倦使婚姻进入了“瓶颈”,如果无法选择有效的方法通过这一“瓶颈”,婚姻就会面临终结。
桂姐和他老公的爱情是平淡的,起码在别人眼里是这样的。桂姐是一名高中老师,他是一名大学老师,在别人的介绍下,两人相亲了。相亲的过程也是那么的普通,同去的熟人都叽叽喳喳讲个不停,他们俩低着头坐着,等待对方先开口说话,一直等了10多分钟,饮料都喝完了还是没有说一句话。后来,他们就这样分头回家了,不过还是给彼此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桂姐觉得他憨厚老实,人也算本分。他认为桂姐文静,与他性格应该合得来。后来,他们又约会了几次,两个人话都很少,就在校园里安静地走来走去。
恋爱半年左右的时间,他们结婚了。平淡的爱情里,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浪漫的玫瑰,甚至连甜言蜜语都没有。求婚算是他们恋爱中最浪漫的情节了,他第一次给桂姐送了一束玫瑰,桂姐被感动哭了,就这样他们的婚姻生活开始了。应该说,桂姐是结婚后才开始真正了解老公的。尽管他不爱说话,人却非常体贴,很会照顾人。和他在一起,很有安全感。再加上他教授中文,身上散发着一种文人特有的忧郁气质。婚后,他们生下一个儿子,生活一直都过得非常平静。
当走过第七个年头的时候,传说中的“七年之痒”真的不期而至了。那时候,两个人因为太过熟悉所以常常会忽略彼此。有段时间,他们都特别忙碌,他忙着评职称,辅导学生写论文;桂姐既要照顾高三毕业班,又要接送儿子,每天忙得像个陀螺。危机便是在这种忙碌的生活中悄悄产生的。不可否认,步入中年的老公比以前更有魅力,他幽默的讲课方式更是赢得了不少女学生的青睐。某天,桂姐偶然在他的手机上发现几条信息,语气暧昧,发送者是青青。凭着桂姐对老公的了解,桂姐知道,这个信息很可疑,因为老公一般不会在自己的手机上随便存别人的号码。
聪明的桂姐并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兴师问罪。而是从那以后每天抽出时间来陪老公散步。散步时桂姐假装漫不经心地与他谈起某个同事因为出轨而离婚、离婚后孩子没人照顾等事情,随后挽着他的手臂说:“很多同事都羡慕我们,我也觉得很幸福,感谢你和孩子!”听完桂姐的一番话,老公挽紧了她的手臂。从那以后,即使再忙,桂姐也会抽出时间和老公交流。在特别的日子,桂姐还会给老公写信,常常让他感动得一塌糊涂。经过桂姐的一番努力,他们不仅平安地度过了“七年之痒”,而且感情比以前更加深厚了。
爱情和婚姻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是娇艳美丽的但同时也是脆弱的,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经营。经营得当,你就能够尽享婚姻爱情之花的甜蜜;如果疏于管理,自然就会败落。
婚姻是一种承诺。当有情人牵手走过婚礼殿堂,从此有了家,有了固定的另一半,彼此能否共同迎接逐渐趋于平淡甚至是日复一日的生活呢?有人这样描述感情世界的心态轨迹“热恋—婚姻—无趣—疲惫—逃离”。又有多少人能熬过七年之痒?能不能靠着创意让七年之内不那么平淡,而顺利渡过七年之痒的危机?下面就提供了一些夫妻双方可供参考的建议,希望夫妻们能够好好利用这些理念原则,像享受爱情一样享受自己的婚姻生活。
奉献理念——不要挑剔对方,不要希冀重新塑造对方。而应常常自问:“我能够给对方带来什么,无忧的物质生活,充实的精神食粮,安全感、幸福感?”日常生活中发自内心地为对方做些什么,哪怕是最小的事情,一个拥抱,一个笑容,一个亲吻,都让对方体会到温情。
留下空间——许多婚姻在束缚与反束缚中走向灭亡,于是许多人提出要给对方留有空间。其实应该先给自己留有空间,保持正常的朋友圈子,不要将婚姻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在交往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不断调整自己,经营好婚姻。
调整期待——过高的期待会与现实形成反差,造成双方的压力。配偶不一定是你结识的异性中最好的最优秀的,但可能是最适合你的,这就足够了。
选择离婚——离婚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可怕。如果双方都理智地认为这是个错误的婚姻,离婚或许是最明智的选择。而离婚之后仍不能好好地反思自己,依然不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的话,那才真正可怕。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第一次离婚之后,对于结婚和离婚都不太重视了,他们的婚姻进入了不稳定状态,整个人生出现了巨大的扭曲。
夫妻相处,日常工作,人际交往,产生审美疲劳很正常,会厌倦也很正常。但人不能将不喜欢的东西全扔掉,就像人一辈子都在照镜子,镜中的人不也看厌倦了么,而且那张脸慢慢老去,光鲜不再,也要换掉么。如果你把你的爱人,你的工作,与你相处的人都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那么,即便厌倦了,你仍然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努力克服厌倦心理。
丈夫出轨为何还要原谅——伴侣之爱
秦汉年间,都尉王生率王家军在西域与沙匪激战中救回一个绝色女子,并带回江都王府。不料,这个女子是“九霄美狐”小唯披着人皮变过来的,每日食人心。小唯因王家军首领王生勇猛英俊,对其萌生爱意,并不停用妖术诱惑王生,想取代王生妻子佩蓉的地位。
佩蓉起初不在意,后来她痛苦地发现王生已经对那个楚楚可怜的小唯难以自拔。小唯逼佩蓉喝下毒药,佩蓉瞬间白发,变成丑陋模样。王生终于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佩蓉,而小唯只是他生命中的过客。王生痛不欲生,和自己钟爱的妻子佩蓉相拥而死。当一切结束,死而复生之后,佩蓉原谅了王生的出轨,两人平静地生活下去。
这就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改编的电影《画皮》。佩蓉对王生的不离不弃就是伴侣之爱。她的感情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最后化为温暖和包容,平静且持久。
生活中也会遇到这种事。老公有了外遇,累了或者受挫了,想重回老婆的身边,老婆念着多年的感情,孩子又这么大了,选择原谅并强迫自己忘记这些不愉快的记忆。这些肯原谅的人,都是因为她们心中有着强烈的伴侣之爱。
伴侣之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2004年一部电影《恋恋笔记本》给我们作了最好的诠释。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患了老年痴呆症,她住在疗养院里,除了白大褂的医生她不能识别任何人。一个同样白发苍苍的老头,每天都拿着一个笔记本,给这个女人读着笔记本中的故事。虽然女人对他并没有什么感谢,他仍然无怨无悔,甚至不顾自己身体的不适。直到有一天,几个青年男女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到疗养院,他们对着老男人说“回家吧,妈妈都不认识你了”,男人深情地望着女人对他们的儿女说“有你们母亲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女人的记忆总是间歇性地恢复,可能她多少天中只有几分钟是认得男人的,可是男人已经知足了。直到他的身体再也撑不住,从抢救室出来,他走进女人的房间,两个人在病椅上相拥长眠,两人一生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褪色的笔记本上。
相对于激情之爱,伴侣之爱是平和的,也是长久的,是胜于亲情与爱情的岁月沉淀。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就让他先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田。老师问他为什么没摘,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其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往前走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到。”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又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的树。同样只能砍一次,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说的话去做了。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当我走过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相貌、财富、心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但唯有爱情,纯洁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在西方的婚礼上,神父对每一对新人都会问同样的一个问题:不管生老病死,你都愿意一生照顾她……这就是爱情的真正意义。当你遭受挫折,当你一无所有,当你白发苍苍的时候,看着陪在你身边不离不弃的人,你便知道了什么是爱情。
张爱玲说“每一个男子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但是,“在遇到更好的人之后,仍能和那个我们宣誓到老的人走下去”。这就是伟大的伴侣之爱。
很多人知道才女林徽因的故事,她有着深爱她的丈夫,两个人是建筑眷侣。作家金岳霖为这个有才情的女子着迷并深深地爱着她,他不打扰林徽因的生活,终其一生都是林徽因梁思成的好友,甚至连他们夫妻吵架时,都请他评判。在林徽因去世的几年后,他在北京饭店宴请朋友,当人们一头雾水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男人为了生命中的那份守护一生未娶。金岳霖虽然不是林徽因的丈夫,但是他对她的感情已经超过了亲情和爱情,也如同纯洁的伴侣之爱,经得起岁月的沉淀。
纷乱复杂的社会,何处是你最终的港湾,所有的激情最终都会归于平淡,而一段关系维持的时间越长,它所引发的情绪波动也就越少。人们最终还是需要平和。能有一份伴侣之爱。被人爱,爱别人。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