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快乐才是福:老爸老妈不生病的智慧
19768600000032

第32章 滋养心灵的八味“快乐养心丹”(3)

6.在倾听过程中能把重要的东西简单地复述一下,效果会更好。如果对方在描绘他的成功时说“我花了整整18个小时才把这篇文章写好”,你能很惊讶地重复一句“18个小时”,不但不会让人感觉有打断之感,反而让人感到你完全体会到了他的艰辛,必要的复述是表示对重要内容的关注和理解。

7.如果能较为简洁地把整个内容复述一下,那会让人感到你完全领会了整个意思,会把气氛推向高潮。

——聆听的艺术

七味奉献养心丹

付出总有回报

某报纸报道,上海崇明岛上有一对年逾百岁的老夫妇,他们道德高尚、乐善好施。三年困难时期,他们自己生活很清贫,却常想着别人,宁肯自己少吃些,也要把省下的粮食和食品分给贫困的邻居。河南有个108岁的老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平时自己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钱,可是为了办学或支援灾区,为他人克服困难时,他毫不吝啬,还总是鼓励儿子慷慨解囊。

乐善好施的人,能激发众人对他的感激、友爱之情,赢得人们的好感与信任,从而获得内心的温暖和满足。人自然很愉快,焉有不长寿之理?

要想赢得别人的好感与信任就必须先付出,然后才能得到。因此,绝对不要错过任何可以付出的机会。我们能付出的东西多的是,即使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有能力付出。老年人常抱怨自己是“老朽”之人,有什么可以付出和奉献的呢?其实,给他人以安慰和鼓励,给家人以温馨与体贴,这是每个老年人都能够做到的。尽管我们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但自然规律告诉我们,付出一般都会得到回报。尽己所有供人分享,待人仁慈,乐于助人,帮助别人克服困难,从中得到乐趣。

当我们觉得自己对别人还有用处时,内心的自卑和无用感就荡然无存了,精神的富有增加了我们的自信,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抛弃“付出就是牺牲”的传统看法,感谢别人给我们付出的机会,当我们付出时,我们自己也是受益者,因为只有通过无私奉献和帮助别人,才能使我们的内心得到真正的满足。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从人的生命价值角度看,人应该活得潇洒些,活得健康些,活得幸福些。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巴金老年得了帕金森,手脚不能活动,握笔困难,有时写一个字都要花几分钟时间。顽强的他在晚年还坚持校完了10卷本《巴金译文集》,每卷都写了《代跋》,还写完了《告别读者》一文。他经常讲:“人的生命意义在于奉献。”巴金给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26卷本著作和10卷译著,全部捐赠给了国家。

对于我们退休后个人价值的体现,问题就在于我们是否还在劳作,是否还在追求自己的梦想。

人生,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名望和钱财,而在于付出爱,在于奉献,在于创造,在于给别人带去快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去为千千万万的大众服务。虽然,奉献有时会成为一种牺牲,但它是一种快乐。老年人奉献爱心时会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有益于健康长寿。

奉献着,快乐着

为创造而刻苦钻研,为奉献而勤奋工作,从中去体现人生的价值,从中去感受最高境界的快乐。

一个人,如果没有创造的欲望,没有事业的追求,没有奉献出劳动的成果,即便整天大笑,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只有那些热爱事业、努力创造、乐于奉献的人,才能时时刻刻品味人生的快乐。他们从创造性工作中看到重大的社会意义,干起工作来就会感到由衷的高兴,生活的色彩才会更加鲜艳,生活的气氛也才能更加活跃。即使最平凡的工作,也能使人兴趣盎然,快乐无比;即使是很艰苦的工作,也会感受到苦中有乐,苦后更乐。

有位教小学的张老师,执教27年,用自己的心血浇灌祖国的花朵,他从中深深体验到园丁的快乐:“为了给孩子们熬制一点启蒙之羹,生产一点精神营养品,曾使我遇到很多困难,产生过不少苦恼。但随着一个又一个精神产品的脱颖而出,我深深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著名小麦专家金玉善教授,新中国成立前因推广小麦新品种而被拘留。精神的压力,胃病的折磨,使他未老先衰,40出头就已经拄起拐杖,不到50岁,头发完全变白了,成为当时中央大学的“四老”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辛辛苦苦培育的小麦品种终于在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这使他心花怒放,多年的胃病也痊愈了,不但扔掉了拐杖,而且比同龄人更精神、更健康。1982年,他已86岁高龄,却毫无龙钟之态,反而思维敏捷、动作利索。金老之所以老而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感受到创造与奉献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具有爱心的人,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赏,这种良性反馈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更充分发挥自我的才能,因而走向更大的成功。中老年朋友如果能够更多地奉献自己,那么,将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快乐。

八味热情养心丹

有热情,就年轻

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情就损伤了灵魂。

热情是一种能够鼓舞、激励人对手中的工作产生兴趣,采取行动的状态。它就如同给奔跑的火车头供给动力的蒸气,有了它,我们就有无穷的动力,就可以永不知疲倦地向前奔跑;没有它,我们就会对一切失去兴趣,工作、同事、家庭,一切都毫无生趣,我们就会变得无精打采。

热情并不是一个冷冷的名词,而是一种确实存在的重要力量,你若获得了它,那么它将带给你实实在在的好处。没有了它,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热情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了它,你的精力将无限,且有助于你形成一种坚韧的性格。有些人天生就拥有热情,但有些人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得到。培养热情的过程十分简单。首先,你所从事的工作,一定要是你所喜欢的。但如果你因某些特殊情况无法选择你所喜欢的工作,那么你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培养,这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你所喜欢的工作作为你的奋斗目标。

暮年生活也需要热情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许多人都感觉自己身心疲惫,都希望能够放下繁忙的工作,彻底让自己轻松下来。但是,许多退休后特别清闲的老年人也没能感受到生活的轻松和快乐。其实,人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极端:繁忙劳累过度,可以让一个人的身心衰竭;过度的清闲散漫,也可以让一个人的身心衰退。在生活中,适度的紧张情况,可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保持其朝气蓬勃的活力,也会让其充满对生活的热情。

人们常说,热情能驱散倦怠和忧愁,热情能鼓起进取的风帆。热情是一种持久、稳定的情感,有内在的驱动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充满热情,那么埋在心头的阴霾就能被驱散。当我们不悦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就会感到其乐无穷,就会感到自己没有被人遗忘。生活将会重新赋予我们勃勃的生机。老年人保持积极的热情,就能老有所为,实现老年人的价值。

让热情更持久

如果你需要得到对方的帮助,如果你需要得到对方的支持,或者你需要对方的合作,那你就必须富有饱满的热情。美国好莱坞知名明星代理人克拉伦斯·戴说:“如果你不能使自己心潮澎湃的话,你就不能使别人心动神摇。”你听过或看过美国四年一度的总统竞选吗?听到那极富煽动性的演说以及观众如潮般的掌声,你就会明白热情的感染力量了。如何让热情更持久呢?你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离退休的老年人应培养自己良好的兴趣爱好,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再学习,至少掌握一门适合自己体力的新技能,这样可以给老年人以精神寄托,增加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乐趣。坚持适量劳动,就能保持自己耳不聋、眼不花、精力旺盛,有益身心健康。

2.热爱事业,工作适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能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老年人应看到人的这种生存价值。老年人在几十年的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有的甚至是独创性技能,老年人要利用各种机会贡献社会,要根据自己所长,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工作也不能太紧张,应张弛有度,紧张会造成一种精神压力,导致不平衡的心理状态。老年人要正视现实,要实事求是,养成劳逸结合的良好习惯。

3.热爱集体,友善待人

老年人应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睦的家庭,这样才能使人感受到人际间的温暖。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能没有朋友和伙伴,人有了知心朋友,就可以与其共享快乐,分担忧愁,可增加生活乐趣,增强承受心理压力的动能。和睦的家庭可以使老年人享受到天伦之乐,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另外,老年人还应当热爱集体,与人和睦相处,互助互学,取长补短,融入集体之中,就会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孝心叮咛

热情会感染上帝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是很多的,而居于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热忱。没有热忱,不论你有什么能力,都发挥不出来。

——拿破仑·希尔

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张秉贵以服务热情著称。有一次,有个上级领导想了解一下实情,他来到柜台前,张秉贵主动问:“请问,您要点什么?”领导面露不悦状,回答说:“我要的东西多了,你能给吗?”张秉贵仍然满面笑容,接着问:“您买点什么?”领导又假装不高兴地回答:“我不买东西,看看不行吗?”张秉贵一看自己问话有漏洞,又改口道:“请问您看点什么?”领导满意地露出笑容。

——天使也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