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大国医:30位国宝级“国医大师”的养生绝活
19768400000022

第22章 唐由之:走近护眼大家,换得明亮双眸

唐由之,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中医眼科专家。1926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42年拜眼科名家陆南山为师,5年后在杭州开设眼科诊所,1951年加入联合诊所。1952年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57年毕业,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从事眼科的研究、临床、教学和科技管理工作至今。

唐由之教授从事眼科工作60余年,经验丰富,曾多次为国内外著名人士诊治眼病,特别是曾为毛泽东做过内眼手术。他善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其研究发明的“白内障针拨术和套出术”,开创了从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做内眼手术的途径;近年,又创造性地设计出新术式——睫状平坦部滤过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此外,他还在视神经病变、各种视网膜血管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病毒性角膜炎等眼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勤做眼保健操,防近视于未然

大师手记

我们熟悉的眼保健操是根据中医学眼科推拿、经络理论,结合体育医疗综合而成的自我按摩法。它通过对眼部周围太阳穴、风池穴等穴位的按摩,使眼部气血通畅,改善眼肌、视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或痉挛的目的。实践表明,常做眼保健操,平时注意用眼卫生,可以预防、控制近视眼的新发病例与发展,起到保护视力、防治近视的作用。

——摘自《科技日报》

国医释读

眼保健操作为中国校园文化的传统,早已融入几代人的生活,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针对前不久社会上对“眼保健操科学性”的质疑,唐由之教授指出:“眼保健操是有科学性的,长期做可以起到缓解视疲劳,预防青少年近视的作用。”

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问世。它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对原来的两个章节进行修改,又对其中一个章节进行替换,总时长仍为5分钟。在保证效果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不仅使学生全身得到放松,而且新颖的方式也使学生们感到“很有意思”。其方法如下: 第一节:闭目入静

动作要求:坐姿或站姿。双脚分开与肩等宽,双臂自然下垂,身体挺直,全身放松,两眼轻闭。

动作要点:两眼轻闭,切勿睁眼。

第二节:按压睛明

动作要求: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双侧睛明穴,其余手指呈握拳状,每拍按压一次。

动作要点:由于睛明穴离眼球很近,做操前要保证手部卫生,同时力度要适宜。

第三节:按揉太阳、攒竹,抹刮眉弓

动作要求:第一、二个八拍,双手拇指按揉太阳穴,食指按揉攒竹穴,每拍按揉1次。第三、四个八拍,双手食指弯曲,余指握拳,由眉毛内端向外抹刮,每2拍抹刮1次。

动作要点:对太阳穴和攒竹穴采取按揉手法,而不是挤压。抹刮眉弓时,采取由内向外的方式进行。

第四节:按压四白

动作要求:每拍按压四白穴1次。

动作要点:取准穴位,采取按压手法,而不是按揉手法,因为按揉穴位不易准确。

第五节:捻压耳垂,转动眼球

动作要求: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夹住耳垂,每拍捻压1次。转动眼球,第一、二个八拍眼球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其转动顺序为上、左、下、右。第三、四个八拍眼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其转动顺序为上、右、下、左。每拍转动一个方向。

动作要点:耳垂采取捻压手法,而不是挤压和按压手法。转动眼球时,头部不动。

第六节:揉捻合谷,眺望景物

动作要求:第一、二个八拍右手拇指压于左手合谷穴,食指垫于掌面与拇指呈对应位置,每拍揉捻1次。第三、四个八拍,左右手互换,每拍揉捻1次。与此同时双眼远眺景物。

动作要点:合谷穴采用揉捻手法。远眺景物与揉捻合谷穴同时进行,但须注意,远眺时应背向阳光,尽力眺望远处目标。如在教室内做眼保健操,应起立通过窗户注视远处目标。

健康回音壁

近视眼大多是由不良的用眼习惯引起的,但也与饮食偏好有关,由于经常偏食或挑食,造成营养不能供给身体和眼睛生长之需要,导致近视眼发生。已经患了近视眼的青少年,要少食酸性和甜性的食品,因为食糖过多,会使血中产生大量的酸,阻碍食物中钙离子的吸收,这对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另外,近视眼患者除补充蛋白质、钙质和磷质、维生素等,还需补充锌、铬等元素。黄豆、杏仁、紫菜、海带、羊肉、黄鱼、奶粉、茶叶等食物中锌的含量较高;牛肉、谷物、肉类、肝类等物品中含铬较为丰富。

专家妙方,让你摆脱沙眼的苦恼

大师手记

中医对于沙眼的治疗,一般可分为药物、手术、针灸三大类。药物一类,又有内服药与外用药之分,而外用药中又有点眼药与洗眼药的不同。

——摘自《沙眼和沙眼并发症中医疗法》

国医释读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青少年时期的常见眼病。孩子说眼睛不舒服,眼睛内像有沙子的感觉,有强光刺激还会流泪。出现这种情况,多半是患了沙眼。

所谓的沙眼,并不是沙子真的进入眼内,而是因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现,形似沙粒而得名。沙眼急性发作时,眼睛发红,有异物感,怕光,眼部分泌物增多,迎风流泪,眼结膜上可见滤泡及乳头增生。孩子患了沙眼,如果在急性期得不到及时治疗,会逐渐进入慢性期,早上起床时出现眼屎粘住眼睫毛的情况,继续发展成重症,则会出现合并症,如眼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且眼球干燥等症状更加明显,甚至会影响视力。

关于沙眼的治疗,中医分为药物、手术、针灸三大类,其中,手术与针灸都需要专门的医师操作。这里我们只向大家介绍唐老用药物治疗沙眼的几种方法:

1.内服药

中医认为,沙眼是因“脾土湿热或风热”而发生,因此在治疗上也就采用以“清利脾土湿热”或“清除脾土风湿”为主的方法。在此,唐教授为大家推荐了除风清脾饮和归芍红花散。

(1)除风清脾饮

【组成】陈皮、连翘、防风、知母、玄明粉、黄芩、玄参、川连、荆芥穗、大黄、桔梗、生地各10克。

【用法】研末,煎汤去渣,食远服。

本方适合治粟疮症,症状为沙涩而痒,眼内好像有米粒一般,症状重的患者畏光流泪,翻开眼睑能看到形似粟米、红黄而软的颗粒。

(2)归芍红花散

【组成】当归、大黄、山栀、黄芩、红花(以上各药用酒洗微炒)、赤芍、甘草、白芷、防风、生地、连翘各等份。

【用法】研末,每服9克,食远服,白水煎服。

本方适合治椒疮,症状为眨眼睛时磨眼而多泪,或觉干燥痒痛,睡醒之后眼屎多,眼睑略有肿硬,不易睁开,翻转睑皮可见血滞而红,丝脉不清,有红而坚的颗粒,严重的疙瘩高低不平,并且以上眼睑为多。

2.外用药

(1)清凉丸——洗药

【组成】当归尾、石菖蒲、赤芍药各6克,川连、地肤子、杏仁各3克,羌活1.5克,胆矾0.6克。

【用法】共研细末,用大红绸布包好,如樱桃般大,然后用甜滚水浸泡,趁热蘸洗,勿见尘土。

(2)胆矾——点药

胆矾的用法有两种,一种是将胆矾配成百分之一的溶液点眼,每天点5次,每2小时点1次;第二种方法是,将胆矾配成百分之五到十的油膏点眼,每天点三四次。制法为:先将胆矾在乳钵中研极细,调入制过的白色凡士林油中,必须研匀。

健康回音壁

沙眼是少年儿童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眼病。全世界约有4.5亿沙眼患者,约占世界人口的1/10。一般,儿童沙眼大多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传染。有关资料表明,无沙眼母亲的子女沙眼患病率为37.7%;有沙眼母亲的子女,其沙眼患病率则高达82.5%。

沙眼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凡是被沙眼衣原体污染了的手、毛巾、手帕、脸盆、水及其他公用物品都可以传播沙眼。因此,要想有效预防沙眼,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手揉眼,毛巾、手帕要勤洗、晒干;托儿所、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应分盆分巾或流水洗脸;加强理发室、浴室、旅馆等服务行业的卫生管理,严格毛巾、脸盆等消毒制度,注意水源清洁。

小贴士

食远服,即指在距离正常吃饭时间较远的时间服药,即不要在吃饭前后服药,一般离开吃饭一到两个小时就可以了。

草药治疗黄斑病,还老年人一个清晰世界

大师手记

淤和痰皆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眼部而引起疾患,故凡黄斑病变经久不愈,其内之淤血斑不易消散吸收者,常出现渗出、结缔组织增生、新生血管形成等。此乃痰淤互阻的结果,是标证……治疗上应化痰淤、活血并举。

——摘自《名师与高徒(二)》

国医释读

黄斑是眼睛视网膜的一个重要区域,位于眼后底部,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人眼的视力检查,就是查黄斑区的视觉能力。因此,一旦黄斑区出现病变,常常会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

黄斑病可由遗传性病变、老年性病变、炎症性病变引起,也可受其他眼底病变累及。其中,老年性黄斑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多见于45岁以下患者,临床表现为黄斑部色素紊乱、出血等。目前,西医对老年性黄斑病还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而以唐由之教授为代表的中医,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黄斑病变治疗上,唐教授十分重视气血的作用,他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而为之睛”,必然与气血关系紧密。另外,淤和痰皆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眼部而引起疾患,因此凡是黄斑病变经久不愈,主要是因为其内淤血斑不易消散吸收,故而在治疗上应化痰淤、活血并举。

对于黄斑病的诊治,唐教授根据不同的症状推断出不同的病因,从而进行辨证施治。

1.肝肾不足,淤热内阻型

【症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暗影,眼底检查,黄斑部渗出、出血,视野呈中央或旁中央暗影,眼底荧光造影黄斑部出现渗漏和遮蔽荧光。舌红苔黄,脉数或弦细涩。

【治法】补益肝肾,益气活血,清热散结。

【方药】川芎5克,三棱10克,白及12克,法半夏12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12克,黄芪15克,牛膝12克,连翘12克。

2.肝肾不足,脾气虚弱型

【症状】眼部见症,大便稀溏,舌淡红或淡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肝肾,益气活血,健脾渗湿。

【方药】川芎5克,三棱10克,法半夏12克,车前子12克,泽泻12克,枸杞子12克,菟丝子12克,黄芪15克,牛膝12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

3.肝肾阴虚型

【症状】眼部见症,大便干,夜尿频多,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散结明目。

【方药】赤芍15克,三棱10克,白及12克,法半夏12克,枸杞子12克,菟丝子12克,黄芪15克,牛膝12克,熟地15克,桑葚子15克,楮实子15克,太子参30克,水牛角12克。

健康回音壁

中医认为,老年黄斑病多与肝肾不足、气虚血弱有关,适宜的食疗方法可以起到补益肝肾、益气养血、明目增视的作用。下面介绍一些食疗方:

1.枸杞15克,鸡蛋2枚,大枣6枚。同煮,蛋熟去壳,再煮片刻,吃蛋饮汤。可以明目、提高视力。

2.猪肝100~200克,枸杞50~100克,加水共煮。勿过煮,宜淡食,食肝饮汤。补肝肾、益精血,可增强视力,改善视功能。

3.羊肝60克,去膜切片,加生葱3根切碎,油锅炒片刻。另用大米100克,加水煮至大米开花,再放入羊肝煮熟,早晚餐服用。可以补肝明目,辅助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物昏花模糊。

4.女贞子12克,桑葚子15克,制首乌12克,旱莲草10克。加水适量,水煎,去渣取汁,分3次服,加入适量白糖调味更佳。可以滋补肝肾、养血明目。

早期白内障,找出病根,对症下药

大师手记

凡内障病之起,初觉眼前似有点条状,似蚊蝇飞舞之状,目力缓慢下降,如在烟雾中看物。经历年久,渐至失明,双目可同时起病,亦可先后发生,间隔之长短,各人不同。此症除视力昏蒙外,无任何头疼眼痛、痒、涩等不适之症。眼外轮廓亦与常人相似,当金井内障翳发展成淡白色,目力已降至不辨人物,但对日、月、火“三光”仍能感觉,瞳神依然圆整,阴阳开合,展缩如常。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国医释读

人眼中有一个组织叫做晶状体,正常情况下它是透明的,光线通过它及一些屈光间质到达视网膜,人才能清晰地看到外界物体。一旦晶状体由于某些原因发生混浊,就会影响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使人看不清东西,便是发生了白内障。也就是说,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就是白内障。

白内障是致盲和视力损伤的首要原因,多见于50岁以上老人,并且多为双眼发病,但两眼可有先后。在发病初期,常有固定不飘动的眼前黑点,亦可有单眼复视或多视。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会感到视力模糊、怕光,所看到的物体变暗、变形,乃至失明。

虽然中医在古代没有白内障这一病名,但是有圆翳内障、如银内障等相关的记载,并且在治疗上取得了相当的发展。唐由之教授研究白内障多年,参考了大量中医古籍文献,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白内障的晚期必须经过手术治疗,而在发病初期是可以通过药物治愈的。不过,要根据不同的病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证属肝肾不足,阴虚血少,目失涵养

【症状】前见有点条状阴影飘浮,视物昏花,或伴有耳鸣耳聋、腰酸足软等。脉搏细数,舌质红、少苔,治宜平补肝肾、滋阴明目。

【方药】制首乌15克,黄精15克,熟地黄15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2克,蕤仁10克,磁石15克,神曲12克,凤凰衣6克,枳壳10克。

【加减】如兼有眼睑启闭无力,久视易乏者,酌加白术12克、炙黄芪12克、升麻7克。

【用法】水煎服。

2.证属脾肾阳虚

【症状】双目昏糊,视远不清,眼前蝇飞蝶舞,瞳神内黄精有少许淡淡纹理,可见脸色发白,神疲体乏,形寒肢冷,溺清便溏,或夜尿次频,舌质淡嫩,脉沉细。

【方药】磁石(煅,醋淬)、龙齿(煅)、苁蓉(酒浸)、茯苓各60克,人参、麦门冬(去心)、远志(去心)、续断、赤石脂(煅,醋淬)、鹿茸(酥炙)各45克,地黄(干者)90克,韭子(炒)、柏子仁、丹参各37.5克。

【加减】酌加白术、炙黄芪、升麻等。

【用法】上药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3.证属肝虚血少,肝阴不足,阴不潜阳,阴虚阳亢

【症状】见头眩耳鸣,腰膝酸软无力,眼干,烦躁不眠,唇红颧赤,津少口干,口苦舌红,脉弦。治以滋阴降火、育阴潜阳、养血明目。

【方药】泽泻、茯苓各7.5克,生地黄(酒洗,晒干)、牡丹皮、山茱萸、当归梢(酒洗)、五味子、干山药、柴胡各15克,熟地黄60克。

【用法】上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5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

白内障早期,除了用药之外,还可以用针刺疗法,但必须由专业医生进针,取穴风池、睛明、承泣、瞳子髎、丝竹空、临泣、肝腧、脾腧等,每日取1~2穴,一般隔日行针一次。如果白内障已积久年深,针药已难见效,则必须进行手术治疗。

健康回音壁

民间有一些治疗白内障的食疗偏方,有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红枣7枚,枸杞子15克,加适量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续服用。红枣含蛋白质、维生素C及钙、磷、铁等,可补血明目、提高视力。

2.猪肝150克,鲜枸杞叶100克,先将猪肝洗净切条,与枸杞叶共同煎煮,饮汤吃肝,每日2次,可明目清肝,改善视功能。

3.枸杞子20克,龙眼20枚,水煎煮连续服用有效。枸杞子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龙眼肉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蛋白质。这些营养素均能益精养血、滋补明目。

4.黑芝麻炒熟研成粉,每次以一汤匙冲入牛奶或豆浆中服用,并可加入一汤匙蜂蜜。黑芝麻富含维生素E、铁和蛋白质,可延缓机体衰老,改善眼球代谢,能维护和增强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

唐老年轻20岁的养生秘诀:规律生活与平常心

大师手记

初次见到我的人都说我才60多岁,可我已经走过人生的80多个寒暑了。很多人问我怎样做才能健康长寿,其实我平常也没有什么健康的秘诀,也没有刻意锻炼身体的习惯。因为我诊务繁忙,加上平时琐事很多,所以也没有机会去锻炼。我认为到现在我身体还很硬朗,主要是因为我有一颗平常心以及保持相对规律的生活。

——摘自大众医药网

国医释读

唐由之教授已经80多岁了,看上去只有60多岁,在一次采访中,他谈起了自己的养生之道:“其实我平常也没有什么健康的秘诀,也没有刻意锻炼身体的习惯。因为我诊务繁忙,加上平时琐事很多,所以也没有机会去锻炼。我认为到现在我身体还很硬朗,主要是因为我有一颗平常心以及保持相对规律的生活。”结合唐教授的日常生活,我们将他的养生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点:

1.睡眠务必规律

唐教授平时非常注意睡眠,每天要保证7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他把睡眠当做精力的加油站,从不要求自己早睡晚起或晚睡早起,有时半夜有病人求诊,之后他也会抽空把睡眠时间补过来。上了年纪之后,他每天中午会休息半小时或一小时,以保证下午的精神。

2.规划自己的运动

唐教授主张运动要因人而异。他给眼病患者做手术,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他把这当做锻炼身体的好机会。后来,他的心脏出了问题,就开始做扩胸运动,因为这样可以保持血液运行通畅。同时,他还扭动自己的颈部,因为颈部以上包括大脑是人的生命中枢,而颈部则是这一中枢的关键部位。由于他的心脏不好,不能快步走,也不能上高楼,所以主要是散散步。

3.饮食要搭配合理

唐教授对饮食没有特殊要求,从不挑食,也不嗜食,荤素均可,但要求搭配合理。年轻的时候,由于身材比较高大,饮食量也很大,有什么就吃什么。上了年纪之后,渐渐出现了一些老年性疾病,于是开始控制饮食,平常吃素食偏多一些。另外,他对一日三餐的要求是:早餐一定吃饱,中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

4.做人要有平常心

唐教授说,他出生在旧社会,经历过社会的动荡和生活的窘迫,所以是一个非常容易满足的人。虽然他曾经为毛主席等许多国家高层领导看过病,但他从来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时刻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医生。他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会心平气和地应对,从而使生活中的不愉快比别人少了很多,心胸也开阔很多。

5.勤学习,多动脑

唐教授认为,人的大脑就像机器的轮子—样,需要不时地运动,虽然运动会使轮子出现磨损,但一旦停运时间过长就容易“死机”。虽然已经过了80岁,唐教授依然坚持每周出两次门诊,每次要处理十多个病人,他说这样可以使他永葆青春。

健康回音壁

养心可从“五心”做起:

1.信心

面对生活中的失意与坎坷,不灰心、不气馁,对生活抱有十足的信心,坚信通过努力,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就能渡过难关。

2.静心

就是要心绪宁静,心静如水,不为名利所困扰,不为金钱、地位钩心斗角,更不能为之而寝食不安。

3.善心

要有一颗善良之心,时时处处事事都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好善乐施,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自己的心灵也会得到慰藉。

4.定心

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事在人为,要善于自我调整心态,踏实度日,莫为琐事所烦忧。豁达乐观,喜乐无愁。纵有不快,也一笑了之,岂非惬意?

5.宽心

要心胸开阔,“宰相肚里能撑船,心底无私天地宽”,让宽松、随和、宁静的心境陪伴您,自然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