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唐诗精品鉴赏
19763700000023

第23章 李颀(2)

鉴赏:这也是一首边塞题材的诗,诗的主题明显有两个层次,一是歌颂少年的英勇,二是抒写少年的乡愁。前三联,写少年战士英勇果敢的品质。“长征”一词暗示着远离家乡。“少小”寓示战事频繁,军士不足,所以征未成年男子入伍。“幽燕”在唐代即指条件艰苦的边塞。第一联所提供的事件和环境本是铺写伤感之情的序幕,但是此诗并没有直接那样写。第二联是一转折,在苦寒环境中,这些少年却有着令人敬畏的豪气和勇猛的品质。在战马边一掷千金,竟然能胜出,对金钱和生命全不看重。第三联是说他们在战场上的勇猛无敌,这两句的意思是,少年杀起敌人来的英武之气,使敌人不敢靠前,他就像刺猬一样全身长满了可怕的刺,锋利无比。将战士的不可见的勇敢比喻成可见的锋芒,这是一个妙喻。第四联是全诗的转折,也是第一层主题向第二层主题的转折,它有两层意思,一是点明少年在边关骑马飞驰,征战关外,其动力其实是对朝廷恩荫的报答,而不是被动的。其二是少年有思乡之情。最后两联描写的是第二层主题。第五联写边塞之地擅长歌舞的歌女之笛声恰恰成了少年思乡的契机。歌女与歌声本是为了取乐,但结果使战士乡情大发,悲痛异常。

诗题所谓“古意”,是指拟古乐府主题而写的,它与乐府古题《少年行》、《从军行》、《游侠篇》、《轻薄篇》在主题上都有相关联的地方。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少年形象”,它是古乐府诗中一类著名的角色,他们少年勇猛、轻生重义、一诺千金、杀人报仇、赌博宿妓、轻薄放荡,是诗人们崇拜和歌颂的对象,是古典时期人们浪漫理想的寄托。所以这个文学史背景是更好地理解此诗的前提。但是,传统的乐府诗所写到的少年除了他们的潇洒和英勇之外,他们并没有什么忧愁,因为绝大多数少年游侠都活动在京城都会和州郡县乡之间,诗歌从不写他们悲观的一面。因而,可见此诗的好处在于,它将少年置身于艰苦的边塞环境中,一方面可以考验他们轻生重义的“少年品质”,另一方面又别出心裁,将笔触引向他们的内心世界,将他们的乡愁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少年内心的复杂情感,也可以证明边塞的苦寒的恶劣。

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1]。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2]。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槭[3]。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4]。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5]。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进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6]。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7]。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释:[1]蔡女:蔡琰(文姬)。拍:乐曲的段落。[2]沉沉:一作“阴沉”。[3]商弦、角羽:古以宫、商、角、徵、羽为五音。摵摵:叶落声,喻琴声。[4]深山:一作“深松”。[5]乌孙:古国名。逻娑:今四藏拉萨。[6]野鹿呦呦:用典。《诗经·小雅·鹿鸣》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句。[7]东掖垣:房任给事中,属门下省。凤凰池:凤池,因接近皇帝之故而得此名。

鉴赏:此诗是一首用文字刻画音乐效果的诗。音乐是由抽象的音符和节奏组成,此诗通过语言选择恰当的意象试图准确地描画出音乐的效果,并且取得了成功。

全诗分两大部分,正与诗题相合,前一部分是写乐师董大演奏《胡笳十八拍》的高超技巧和美妙的效果。后一部分写房给事高雅脱俗的情趣。前三联写当年蔡琰弹奏《胡笳》曲的背景和效果。接下来的三联写董大弹奏的技巧高超,有如神助。七至十二联写董大之曲所能营造的意境与情感。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最后两联则笔锋一转,从乐师转到房给事身上。房给事本是朝廷命官,在宫衙内办公,这里是名利之场,是非之地,房给事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对名利都很淡漠,虽然在天子身边的宫禁之侧,但他每天期望的只是董乐师来为他弹上一首曲子呢这首诗优秀的地方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用语言描绘音乐效果的成功,作者使用了两类意象来完成这种比拟的,一是边塞胡风景象,它与蔡琰当时的处境与心情相切合,表明董大所奏之曲内容的准确性;二是自然风物、天籁之声,表达了董大乐曲技巧的音声效果方面的成功。第二,诗送两人,而所送之人又是一对真正的知音,所以这种联结结构是此诗成功的一个亮点。第三,借他人申述自己怀抱。诗人用极大的热情和准确的语言描摹了董大之曲的音乐效果,恰恰暗示了作者自己与他们构成知音的关系,不言而胜似有言,否则他又怎能那样陶醉其中、心领神会呢!另一方面,他对房给事的欣赏又何尝不是对自己品质的高扬和自己赏音识人的自我的肯定!

送魏万之京[1]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2]。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3]。

注释:[1]之:往;到……去。[2]关城:函谷关。御苑:君王居住的宫室,这里指京城。砧:捣衣石。[3]蹉跎:《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送陈章甫》是送人由于不得志从京城归乡,此诗是友人为了自身发展而去京城,两种背景,两种期盼,两种心情。

第一联是倒装句,昨天晚上寒霜从北边已经渡过了边地的那条河,天气一下子变得寒冷了,我的心情也跟着变得有些寒意。简直就像是天意,今天早上我刚好就要送你离去,与你分别也是让我感到很失落的,就像这刚刚听到的离歌之声。第二联写分别之情,因为别愁太浓,所以随着天气变冷而南迁的大雁的哀鸣声听起来多伤感!而我们正是这千山万水之间的过客,就如同那高飞的大雁一样。第三联的第一句写送别之地的秋景令人伤感,第二句写长安城里也有许多悲怨之声。砧声是指宫中妇女夜晚捣衣的声音,每到夜晚来临,那些孤寂的女子就要去捣衣了,那种声音听起来也让人很伤感。意思是说,现在送你离去之时,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本来会感到温暖的,但是因为你的离去,却让我感到更加寒冷。你到长安去,那本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可是长安城里也有许多失意之人!尾联是对魏万的劝慰和期望。长安城是一个繁华行乐之地,你去了之后,可要努力奋斗呀,不要让大好时光白白流逝,不要让享乐之事迷住了你的心。否则,你听吧,从御苑中都会传出失意的砧声呢这首诗有两层对比,一层是紧紧扣住天气与心情的关系,秋天与离别在感情色调上具有相似的特征;二是边地与京城的对比,在边地的人自然是不得志,但是长安城里也有失意的人。两层对比的运用就使诗中包含的期望之情显得更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诗中包含了古典诗人的几种情结:一是“悲秋情结”,二是“别离情结”,三是“薄暮情结”,四是“悲怨情结”。

琴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1]。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2]。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3]。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4]。

注释:[1]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2]万树:一作“万木”。[3]《渌水》、《楚妃》:琴曲名。[4]清淮:地近淮水。

鉴赏:此诗是一首言志诗,表明自己与主人的相知甚深,表达自己对主人的忠诚。《琴歌》本是乐府旧题。此诗写作者奉命出使千里之外的清淮之前,主人设宴送别作者。在宴会上,主人请高手弹奏乐曲以砺作者之志。广陵客是用典,意在点出古琴曲《广陵散》,魏嵇康临刑前,请奏自己最擅长的名曲《广陵散》,一曲终了,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用在这首诗中,是指音乐高手。二、三两联构成强烈的结比,第二联写室外夜晚的景致,秋风瑟瑟,寒月凄凄,一派肃杀景象。第三联写室内华灯高照,其乐融融,高雅名曲,连篇不辍。所谓“渌水白雪”,是用古代曲名来暗示此曲雅正。室外的秋气与室内的暖融气息形成鲜明对比,也寓示作者四处碰壁的处境和主人对他的知遇之恩。第四联写弹奏琴歌的音乐效果,它的魅力能使物与人都受到强烈的感染,甚至能让月亮受到了熏陶,“星欲稀”是拟人的手法,它衬托的是月亮因为听到高雅之曲,也会清辉流溢,产生了“月明星稀”的效果。尾联是说,当作者听完如此美妙感人的乐曲之后,有一种寻到知音的了悟:这次我奉命千里出使,责任重大,请主人放心,有你对我如此的信任,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在这多事之秋,千里之任,水远山长,云雾茫茫,今晚,此时此地就是我的出发点,我任务一定能顺利地完成。

这首诗有一点很难理解,那就是音乐在古代具有一种独特的意义,在朋友之间,重任之下,它并不是单纯用来娱乐的,而是启迪知音的。这在中国古代是一贯的传统。主人令作者完成一项重任,临别之时,千言万语敌不过一曲令人感动激发的音乐效果强。而作者也正能领会主人之用意,所以最后一联的明志恰是此诗立意的地方。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善于用音乐产生的效果来反衬音乐之美,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同时通过音乐,诗人也含蓄地暗示了审美主客体双方的高尚人格,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