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19763000000043

第43章 损

学会放弃,在利益面前克制自己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已”是竟、止,“遄”是速的意思,“尚”与“上”同。

“初九”已当损下益上的时刻,与上卦的“六四”相应。“初九”本身,刚健有余,“六四”则阴柔不足,于是,“初九”停止自己的工作,急速去协助“六四”。这是舍己为人的善行,不会有灾难。不过,在损益之间,应当斟酌量力,使其适度。

“象传”说,这是由于上方的“六四”与“初九”相应,志同道合的缘故。

这一爻说明应损则损,但必须量力、适度。

损,即减损,此卦上艮下兑,六爻各自阴阳有应,故可损此益彼,相得益彰。损卦谈的是减损自己的卦,但是这种减损,并不意味着损伤自己一部分利益去援助别人,也不是一般的损人利己;而是如何在不使自己一方受到丝毫损伤的情况下,去获得相当的利益,和如何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适当减损或放弃一部分利益,而去追求更大更多的利益。

《易经》指出:损之为道,重在以诚正之心适度地损下益上,损小益大,损有余以益不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适当减损或放弃一部分利益,而去追求更大更多的利益,正是《损》卦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这也是历代仁人志士曾经苦苦探寻的问题之一。秉持正道,不贪财,注重个人品德的修炼就是“损小益大”的一种成功经验。

诗人泰戈尔说过:当鸟翼系上黄金时,就飞不远了。

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放弃是生活时时面对的清醒选择。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转机,渡过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如果让你放弃某一件到手的东西,你可能干般不舍。事实上,放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件痛苦不堪的事情。然而,在适当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写过一则短篇故事:有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但收成很少。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断往前跑,他跑过的所有地方,不管多大,那些土地就全部归他。

于是,农夫兴奋地向前跑,一直跑,一直不停地跑!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和儿女,都需要更大的土地来耕作、来赚钱,所以,又拼命地再往前跑!真的累了,农夫上气不接下气,实在跑不动了!

可是,农夫又想到将来年纪大,可能乏人照顾、需要钱,就再打起精神,不顾气喘不已的身子,再奋力向前跑!

最后,他体力不支,“咚”地倒躺在地上,死了!

假如这位农夫舍得放弃,就能与家人一起享受幸福的生活而不会因贪而失去生命了。

在生活中,我们像这位农夫一样,时刻都面临着取与舍。遗憾的是,也有人像农夫一样,总是渴望着取,渴望着占有,而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面——放弃。事实上,只有懂得了放弃的真意,才能理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一个懂得适时地有所放弃的人,才能获得内心的平衡,才能获得快乐的生活。

一个老人在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弄掉了一只,周围的人都为他惋惜。不料那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从窗口扔了出去,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道:“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来说也没有用了,如果有谁捡到一双鞋,说不定还能穿呢!”

显然,老人的行为已有了价值判断: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断然放弃。我们都不免有过失去重要东西的经历,且大都在心理上投下了阴影。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并没有调整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上承认失去,总是沉湎于已经不存在的东西。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有时,失去不一定是忧伤,反而会成为一种美丽;失去不一定是损失,反倒是一种奉献。只要我们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失去也会变得可爱。

一只狐狸被猎人用套套住了一只爪子,它毫不迟疑地咬断了那只小腿,然后逃命。放弃一只腿而保全生命,这是狐狸的哲学。人生亦应如此,当生活强迫我们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前,主动放弃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智者云:“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趋利避害,这也正是放弃的实质。

在欧洲,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谚:为了得到一根铁钉,我们失去了一块马蹄铁;为了得到一块马蹄铁,我们失去了一匹骏马;为了得到一匹骏马,我们失去了一名骑手;为了得到一名骑手,我们失去了一场战争的胜利。

为了一根铁钉而输掉一场战争,这正是不懂得及早放弃的恶果。

生活中,有时不好的境遇会不期而至,使我们猝不及防,这时我们更要学会放弃。放弃焦躁性急的心理,争取活得洒脱一些。

人之一生,需要我们放弃的东西很多。比如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失恋带来的痛楚,放弃浪费精力的争吵,放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弃没完没了的解释;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名利的争夺……一切恶意的念头,一切源于自私的欲望,一切固执的观念都应该放弃。

然而,放弃并非易事,需要非凡的勇气。面对诸多不可为之事,勇于放弃,是明智的选择。只有毫不犹豫地放弃,才能重新轻松投入新生活,才会有新的发现和转机。当我们学会了放弃,就会拥有一份安然祥和的心态,就会活得充实、坦然和轻松。

生活中,有些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不惜铤而走险,最终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因此,在利益面前要懂得克制,要戒除自己的贪欲,才能活得快乐,长久。

在寒冷的北极冰原上,一位因纽特人在坚硬的冰上凿了一个洞,然后把随身携带的一把锋利的刀的刀柄埋进洞里,让刀刃露出洞口,并在刀刃上涂抹一层鲜血,最后用冰块把刀子埋好。

不一会儿,寒冷的天气就把这个小雪堆冻成了一个冰疙瘩。因纽特人满意地看看冰疙瘩,并往上面洒了一点雪,便转身回家了。

因纽特人走后不久,一只饥饿的狼闻到了血腥味,它很快就找到了冰疙瘩,狼以为冰疙瘩里是一只因受伤而死去的小动物,于是便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舌头舔冰堆上的血迹,它希望将冰堆舔开,刨出埋在里面的食物。

一会儿,狼就舔到了刀尖,但这时,它的舌头因为舔了冰块的原因。已经被冻得麻木了,没有了知觉,但狼的嗅觉并没有受到干扰,它闻到的血腥味越来越浓。狼欣喜若狂,它认为美味的食物就要到嘴了,于是舔食冰块的速度越来越快。

饿狼的舌头在刀尖上舔来舔去,它自己的血越流越多,血腥味又刺激着它更加疯狂地卖力地舔下去。

最后,失血过多的狼倒在了冰雪里,就在狼奄奄一息时,因纽特人来到了狼的身边。

“你太残忍、太卑鄙了!竟然用如此下流的手段来对付我。”饿狼挣扎着,用最后一丝力气对因纽特人说。

“不,不是我残忍,而是你太愚蠢,你是死在你自己的贪欲下的。”因纽特人说完,把剩下最后一口气的狼扔到了狗拉的雪橇上。

贪婪是一颗“毒瘤”,不知足的人只想着怎样去拥有更多,却没有想到在得到的同时也会失去。如果在利益面前不知道克制自己,而是一味疯狂地索取,那么最终会为自己的贪婪付出沉重的代价。

贪婪是一枚“苦果”,谁采摘了它,谁就会受到惩罚。

在生活中,没有人永远是“得”,“失”的时候也不在少数,面对得失,有的人往往得而怨失。而从本质上来说,得与失是互相交替的,有失就会有得,有得必有所失。

一个年轻人靠捕鱼为生。一天中午,他照常到溪边,正准备撒网时,却发现溪里全是碎石头,原来溪上游的碎石因为昨天的暴雨而被冲到下游来了,碎石在溪里纵横交错,不能捕鱼了,年轻人伤心地大哭起来。

溪旁的山坡上有间小庙,庙里的住持听见他的哭声,便下山坡来问:“年轻人,你哭什么呢?”

“溪里全是碎石,我怎么下网捕鱼啊?不能捕鱼,我一家的生计怎么办?”

“不能下网捕,可以用手抓呀!你没看见鱼儿全在碎石上、石缝间跳跃吗?”

年轻人俯下身子看去,果然,鱼儿全在碎石上、石缝间跳跃,随手可得,刚才自己怎么没发现呢?

如果我们遇事以“有失必有得”的正面意念、积极心态看待,就不会有失落感,也就少了几分不必要的烦恼。

比如,恋人移情别恋,在失去恋情的同时,也庆幸婚前就发现对象不可靠;失意于没有买股票,钱赚得比别人少,却可得意于不用为了股市疲软而烦心;没有获得理想的职位,晋升比别人慢,却有更多的时间陪在家人身边,享受家的温馨而不必在外为了工作业绩疲于奔命。

然而,“得”还是成为了很多人奋斗不止的目的,但是,有些东西却是应该不得不学会放弃的,比如功名、利禄……学会了放弃的同时,我们也会收获很多意外的东西。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懂得放弃的人,会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没有得到的东西,他们每天都有快乐和愉悦的心情伴随左右;而不懂得放弃的人,只会盲目地追求,他们不仅最终未能达到目标,而且每天都陷于得与失的苦恼之中。

山上,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生长在一颗高大的松树底下。小花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大松树就像是它的保护伞,能为它遮风挡雨。因此。小花每天都高枕无忧,快乐地享受着大松树的庇护。

一天,山上来了一群伐木工人,他们把那棵大松树锯倒后,很快就运下了山。

失去了保护伞的小花,为自己的未来而担心起来。于是它痛苦地说道:

“上帝啊!人们夺去了我的保护伞,从此那些嚣张的狂风会吹弯我的腰,倾盆大雨会把我的花瓣打碎,枝叶打散,我再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哦!孩子,你的好日子恰恰还在后头呢!”远处的另一棵树对小花说:

“只要你换个角度想想,就会发现没有了大松树的阻挡,阳光会照耀着你,雨水会滋润着你;你弱小的身躯将会长得更加茁壮,你盛开的花瓣将一一呈现在灿烂的阳光下。当人们看到你时,会因你的可爱而称赞你,难道这样的日子,你不想过吗?”

在生活中,当你于突然之间失去了一些以为可以长久依靠的东西时,痛苦和伤心是难免的。但只要你换一种思维方式,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发现,在失去的同时,你也能获得许多。

得与失,必有平衡点。我们不能总看见失落而痛苦,应该学会看见获得而欢欣。得与失的概率是大致相等的,只是看我们自己怎么去体会。如果你常感觉失落,那是你心眼太小;如果你常体验获得,那是你的心态正确。因此,我们不能把眼光总是盯在失落的事情上,也要看到你获得的事情。得与失是事情的两方面,它们都真实地存在着,我们不能总看见一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