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社区资源利用对保护区影响评估研究
19761200000006

第6章 影响评估的模型(2)

综合上面的论述,可以定义成本模型。当评估某测试集E时,对每个e属于E,分别标记为正常事件或某种影响行为,定义累积成本(Cumulative Cost)即成本模型公式如下:

Cumulative cost(E)=∑(C Cost(e)+OpCost(e))(1)

我们可以根据累积成本值来判定保护区资源保护运作的实际成本,同时以之为依据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累积成本。从公式中可以看到,减少累积成本可以通过减少结果成本和运作成本来进行。

四、价值评估

价值评估的目的是得到成本矩阵。价值评估采用 OC-TAVE(Operationally Critical Threat,Asset,and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方法。该方法用于评估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分为两种:用于大型组织的OCATV方法和用于小型组织的0CA1E—S方法。

OCATV方法是一个有效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应该考虑组织结构和技术两方面。OCATV与其它评估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用户而不是专家负责设置安全策略。同时,它不仅仅致力于技术风险的评估,更注重组织结构风险的评估。OCATVE是一种可适用于大多数组织的灵活评估方法。

第二节 收益评估模型

一、剂量—反应法

该方法是市场价值法的一种具体的评价方法。市场价值法又叫市场价格法,是用市场价格度量环境和环境价值的环境价值评价方法。基本原理是将环境质量看成一个生产要素,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导致产品价格和产出水平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观察、度量,并可用货币价格测算。

该方法通过一定的手段评估环境变化对受影响者造成影响的物理效果,为用货币价格计算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如酸雨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获取有关数据的渠道主要有:实验室或实地研究、受控实验、统计回归分析、建立关系模型。剂量—反应法的目的在于建立环境损害和造成损害的原因之间的关系,评价在一定的污染水平下,产品或服务产出的变化,并进而通过市场价格(或影子价格)对这种产出经济价值进行评估。

剂量—反应法比较直观,是评价生态系统价值量最基本、最直接也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只考察了生态系统及其产品的直接经济效益,而没有考虑到其他生态收益和生态服务价值。

二、享乐价格法

享乐价格法又称为内涵资产定价法(Hedonic Property Pricing)或内涵价格法(Hedonic Price Method),此方法的原理主要是人们赋予环境质量的价值可以通过他们为优质环境物品享受所支付的价格来推断,是用资产价格的变化来评价环境价值。

三、规避行为与防护费用法

该方法又称为防护支出法(Preventive Expenditure ApProach)、防务支出法(Defensive Expenditure Approach)或防务行为法(Preventive Behavior Approach),是指通过观察人们为防止实际或潜在的环境质量退化所愿意花费的钱来获得信息。

第三节 生态价值评估模型

一、条件价值评估模型

条件价值评估评估模型是从主观满意度出发,利用效用最大化原理,让被调查者在假想的市场环境中回答对某物品的最大支付意愿,或者是最小接受补偿意愿,采用一定数学方法评估其价值。

二、WRP与WTA

WRP和WTA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衡量环境的价值,从严格的经济学上讲, WTP与WTA是衡量两类消费者剩余的,补偿剩余和等价剩余。原则上,在衡量人们对某个环境一定变化的偏好时,这两者可以互换。对于环境改善,可以通过询问人们的WRP,也可以问如果环境不改善,人们的WTA,环境恶化同样如此。从经济理论上讲,同一环境变化,不管是用WRP来衡量,还是WTA来衡量,结果应该是一样的。但在实际CVM应用中,两者差异非常大,WTA通常是 WTP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也是CVM备受争议的原因之一。

造成WTA与WTP之间的差异的原因有很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随着消费品数量的增加,个人从单个消费品中获得的效用会越来越低。WTP 衡量的是增加环境物品消费的效用,WTA衡量的是减少环境物品消费的效用,所以,对于生态系统服务和环境商品,WTP<WTA。另一种解释是收入的影响。WTP受收入的直接限制,而WTA则没有这种限制。个人对生态系统服务和环境物品的价值不确定,做决策时有一定风险,所以个人会要求得到补偿,表现为低的WTP和高的WTA。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对估值对象的描述越准确可靠、越清晰全面,WTA与WTP之间的差距就有可能越小,经过多次反复的试验,两者的差距也会缩小。

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造成WTP与WTA的差异,比如替代效应、禀赋效应、交易成本、获利的动机、引导方式等等。虽然对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小有不同意见,但是在CVM研究中,WTP与WTA之间有差异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承认WTP与WTA存在差异,那么就出现两个问题:第一,两者的差异多大是合理的;第二,在研究中,什么时候使用WTP 或WTA。对于前一个问题,Hanemann认为WTA是WTP的5倍比较合理。但很多实际研究表明,两者的差异范围更大,对于后一个问题,Carson指出,使用WTP还是WTA取决于待估值环境物品的财产权(Property Right),如果消费者当前没有得到该环境物品,而且对该环境物品没有法定的权力,那么应该使用WTP;反之,如果消费者对该环境物品拥有法定权力,让他放弃这种权力,则应该采用WTA进行衡量。

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研究者倾向于支持使用WTP,这是因为:首先,WTA数值太大显得不够真实;第二,WTA变化很大,而WTP 相对稳定;第三,WTA更容易引起一些策略行为。NOAA经过研究也支持使用WTP 。在我国,CVM研究一般也都是采用WTP。由于WTP与WTA的主观性是比较强,在不同的文化和习俗背景下,表现出的差异不同。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WTP与WTA差异方面的研究。

三、条件价值模型

个人的效用受市场商品X、环境物品或服务q以及个人偏好S的影响,假定个人偏好S不变,则个人效用函数可表示为U(X,q )。在收入Y和市场商品价格P的约束下,个人消费效用(U)最大化可以通过求解方程(1)实现:

MaxU(x,q)(1)

s.t∑pixi≤y,i=1,2,3,…,n.

为市场商品的种类。

通过方程(1)可求得一组需求函数:xi=hi(p,q,y),在此基础上可定义间接效用函数v(p,q,y)=u(h(p,q,y),q)。假设p不变,环境物品和服务q从q0变为q1,如果这种变化是环境的改进,则个人的效用会提高,即u1=v(p,q,y)≥u0=v(p,q0,y)。可以用间接效用函数来表示这种效用的提高:

v(p,q1,y-C)= v(p,q0,y)(2)

式(2)中的收入补偿变化量C就是指:当环境改善,由q0变化到q1( 假设是一种环境改善),个人为保持效用不变所愿支付的金钱数量。CVM方法就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引导出被调查者的补偿变化C,C表示的就是个人的WTP。则总价值(T)为:

N

T=∑WTPi=N·E(WTP)(3)

i=1

其中N是假想市场的大小(人口数、家庭数量等),E(WTP )是被调查者WTP的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