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文化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19760700000050

第50章 历史宗教之谜(1)

观音是男是女?

观音在内地向来是端庄美丽的女相,然而,在印度和西藏,它则是男相,这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异化的呢?

观音最初乃是南印度的一个男性神祗,于公元3至7世纪期间被佛教的大乘教派——尤其是中印度摩揭陀国的大乘教派——所采用,和文殊菩萨一起,备受各地的崇拜。普通大众视观音菩萨为彻底的慈悲怜悯之心的化身,他在这方面甚至超过了佛祖释迦牟尼。有关观音的一个传说云,他出于对天下一切众生的怜悯,故发重誓放弃成佛和达到最终寂灭,以便持续广布佛教教义,直至最后一个生物得以觉悟,脱出轮回之苦。观音就这样无限期地滞留在世上,自己却失去了最高佛果。不过他在普通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却上升至无限高度。信徒凡遇急难之事,大多频颂观音名号,以期脱离灾厄。

在中国西藏的佛教中,观音也作男相,他被说成为藏族的创始者,是西藏的保护神,称做“持莲者”。传说中,这位慈悲之神控制着诸道轮回,其形象通常为11个头(分成三层)和8只手,并如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的主神之一混婆那样佩戴着髑髅项链。

在中原地区的佛教中,观音菩萨的状貌则迥然不同,无论是大悲观音,千手观音、白衣观音还是过海观音、送子观音或紫竹观音,都毫无例外地呈女相,稍后的汉文佛教典籍中也多将观音描绘成女身。据云,妙庄王久无后嗣,50岁后仅得三女。但其小女儿妙善公主却颇具善良,不受宫廷的荣华富贵,一心向往出家修行,志在超度众生。最后竟致断然拒绝了父王要她结婚的命令。妙庄王在百计无效的情况下便下令处死妙善公主。但是,行刑的剑砍到公主身上便断裂为二,矛刺上去也变得粉碎。后来公主又被勒死,然而其灵魂一入地狱,地狱立即化做天堂。冥国之君阎罗为了保全地狱,只得将她送回人世。于是,妙善公主转生在普陀山的一朵莲花上,并在那里生活了9年,治病、拯溺,救苦救难,妙庄王因其恶业而遭到恶报。他病得痛苦不堪,百药无效。唯一的药方是:别人自愿献出一手、一眼。合成药膏。但是无人肯做这类牺牲,即使他的长、次二女亦然如此。于是,妙善公主遂发大慈大悲之心,舍身献出一手一眼,治愈了父亲的脑疾。妙庄王为表示感激之情,便令工匠塑妙善公主之像,旌表其善迹。妙庄王的原话是令工匠塑造“全手全眼”之像,但却被误听成“千手千眼”,从而塑成了千手千眼的观音像,也就出现了后世“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的称呼。

白衣观音,又称白衣大士、自处观音,其形象更具有女子的特色。《大日经疏》卷五云:“半罗缚悉宁,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花中,故以为名。亦戴天发髻冠,袭纯素衣,左手持开敷莲花。以此最白净处生出普眼,故此三味为莲花部母也。”有时候,白衣观音足边站一男孩,或者手中抱一婴孩,遂又成求子心切者崇拜之至的“送子观音”或“送子娘娘”。

既然观音在印度及我国藏传佛教中是作男相,那为什么在我国汉族及日本等东亚地区又尊观音为女相呢?有人认为在8世纪前后,唐朝吴道子等画家笔下的观音像垂珠带钏,显出女相,也有人认为唐朝初期,传人大唐的圣母玛丽亚的形象影响了中国人,而视观音为女神,为“东方的玛丽亚”。这些说法各持一端,各陈力具,但又无法排除导论,独树己说。

菩萨落泪之谜

湖北省公安县陡湖堤原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二圣寺”。寺中所供二圣为天上的两条护法龙,青叶髻如来和卢至德如来。相传,二圣遇到心诚的香客能“显灵”,还会流下诚挚的泪水。多少年来,“二圣寺”香火盛旺。

近年来,世界上又发现两处神像流泪的奇事。一处发生在日本文化古都奈良。在一座尼姑庵中宫寺里,有一尊由整棵桧木雕刻而成高6米的观音菩萨,被日本人视为国宝。

以上都有不少虔诚的佛教徒前往烧香磕头。1987年的秋天,几位信徒突然发现观音菩萨的双眼流出泪来,并沿脸颊一直流到嘴角。

经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轰动越来越大。有人认为这是“菩萨显灵”,“外星人所示”。倾刻问,奈良城游人猛增,尼姑庵内更是挤得水泄不通。政府不得不派警察维持秩序。

游客纷纷向庵内住持打听观音落泪的奥秘。住持拿出庵内记载说,这尊观音像在当年开眼典礼时也曾流过眼泪。至于为什么会流泪呢?住持也嘟囔不清。

佛学界认为此事实属蹊跷。可是一些科学工作者却大感兴趣,他们要实地考察,去揭示千年菩萨落泪之谜。

原来,1987年大秋以来,奈良地区的天气异常,气候湿润,阴雨绵绵。而观音菩萨是由整棵桧木雕刻而成,吸水力较强,无法将水蒸气凝成水珠在体外排除。

考察人员发现,这尊观音的双眼并非桧木所制,是由天然水晶制成,折射率大,当大气湿度增大时,水蒸气便附着在观音菩萨的眼球上,凝结成水。当眶内水贮存过多时,“泪水”便夺眶而出,泪流满面,并非佛心所致。

揭开了奈良城观音菩萨流泪之谜,也解释了公安二圣流泪的真情。由于“二圣寺”依堤伴江,湿度大。特别是在黄梅季节,空气中的湿度加大。

阴雨绵绵的日子里,由沉香木雕刻的青叶髻如来和卢至德如来也不知不觉浸在水气之中,假定二圣的眼睛是由水晶材料所制,那么,在一年之中除了冬季,二圣都可能流泪。

另外发现的一处佛像流泪是在越南著名寺院塔瓦寺内,时间也是1987年夏天。一位丧失儿子的老妇在烧香磕头求愿时,抬头发现屈膝盘坐的一尊种佛竟流出了一串串的眼泪。

与此同时,有人对这尊神佛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更令人震惊,原来这尊佛像是个真身。经过X光透视证实,它不仅有完整的骨酪,而且皮肤、五脏俱全。不过是一具凡夫俗子的尸身。

世界上发现的木乃伊都是空腔内填防腐剂,或者全身放置在于燥地方保存。而这尊佛像却没有抽空腹腔,供放在普通的寺院内。人们只是将此尸体加灌石灰,外部涂以厚漆,化妆制成神佛,供人瞻仰。由于天长日久,尸体的防腐措施失去效力,脑髓和内脏开始腐烂,腐水从眼眶流出,人们误以为是神像流泪。

人?神?

基督教围绕耶稣身世及定位已展开了千年辩论,结论则殊异,三位一体更是你说我说,令人无所尊从。因而,是“耶稣创立了基督教,还是基督教产生了耶稣”的悖论再次显示魅力。

持肯定观点的人认为,这位被现今数以亿计基督教徒信奉的“救世主”耶稣是一位凡人,而不是神明,基督教是公元前1世纪时,由一位生长在巴勒斯坦的拿撒勒族人耶稣创立的。他本人也被后来基督徒崇奉为“上帝”,尊称为“基督”。

持否定观点的学者提出:耶稣在历史上并无其人其事,而是一个人为的“救世主”,耶稣只是基督教会塑造出来的“一个没有生命的偶像”而已。不是耶稣创建了基督教,而是基督徒们臆造了“神明的耶稣”。

多年来的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圣经》中关于耶稣的传说多半属于虚构,迄今发现的所有历史资料都难以证明耶稣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在耶稣创建基督教的时代,各种史籍著作很少提到耶稣本人的生平事迹和创建基督教的详细资料。同时,记载耶稣故事的各种福音书是在基督教产生以后很久才陆续问世的。由于宗派斗争的需要,各教派纷纷根据各自的需要来编写福音书,按照各自的教派观点来描绘“救世主”耶稣的形象。所以,《路加福音》中的耶稣家谱同《马太福音》中的耶稣家谱不大一样,即使在同一本《马太福音》之中,关于耶稣的描写也是前后矛盾的,一会儿说耶稣是上帝耶和华的独生儿子,一会儿又说耶稣是大卫的子孙,足可见耶稣是一位基督教人为描绘出来的“神明的救世主”,在《新约全书》中,作者描绘的耶稣更是一位“天神”的形象,而与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毫不相干。

基督教本是犹太教的一个新宗派,最早的基督教徒大部分是犹太人,因而各类福音书的记载自然受到犹太教的影响。《马太福音》中把耶稣说成是犹太国的子孙,从而使这位神明的“救世主”具合法的外衣。后来,随着基督教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必须把耶稣说成是全世界各地民众的“救世主”。基督教既然已经接受了犹太教信奉上帝耶和华的“一神论”,所以基督教徒只得把耶稣说成是上帝耶和华的独生儿子。然而又产生了新的矛盾:广大教徒心目中的上帝是威严神圣:而高尚纯洁的,不许与凡间女子生儿育女。于是,福音书的作者不得不绞尽脑汁编造出“圣女玛丽亚尚未出嫁便受圣灵感应而怀孕”的说法。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既然福音书的全部内容几乎绝对没有一件事情是历史事实,那就可以说明连耶稣在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人也成问题。”耶稣是人还是神?至今难以弄清。

圣母泪

圣母玛丽亚是人类之母亲,每个苦痛的心灵都会受到她的关爱,然而,这个慈祥的圣灵,其画像竟会悄悄流泪。

1953年,安托万内特结婚,收到一个圣母像,婚后不久,安托万内特怀孕了,并开始受到头痛和阵发性失明的折磨。8月29日,在发病的时候,安托万内特双目注视着圣母像,看见圣母的脸上淌着泪水。

“真令人难以置信。有好一会儿我都以为自己的神经出了毛病。她就像小孩子一样地哭泣着。后来我便开始大声喊起来:‘小圣母像哭了!’”安托万内特的母亲和堂姐以为她是由于疼痛而歇斯底里发作起来,于是便去抚慰她。此时她们二人也看到了圣母像流出的泪水。她刚一开始流泪,安抚万内特的歇斯底里发作就停止了。

一连四天,都有大批的人前来兰怒索的公寓观看。有一位参观者从墙上把圣像取下,拿到眼前仔细查看,圣像后边的墙壁是干燥的。他追述说:“我把圣像从底版上取下,把它擦干净。然而,立刻便又有两滴泪水,就像两颗珍珠,出现在圣母像的眼眶中。”

即使在把圣母像送到警察局的时候,流泪也还在继续——泪水把手执圣像的那位警察的制服湿透。对圣像的泪水进行的化验表明其化学成分同人的泪水极为相似。如果谁患有无望治愈的疾病,只要用浸透泪水的布条擦拭其身体,他(她)的病患就会痊愈:一位49岁的男人用此方法使他的左臂恢复功能,另一位失音的18岁少女也藉此重新获得说话的能力。

流泪持续了一个月之后,小圣母像被抬在3万人组成的行列的排头送上…火车车厢,并被置放在玻璃做成的龛内。

在5年的时间里有数万名香客来瞻仰神龛,其中有72位主教和大主教以及3位红衣主教。大量的被丢弃的拐杖便是许多跛者被其治愈的物证。

佛教的生死轮回观

佛教宣扬生死轮回,重视业之经修,所以要修德善度,惠泽众生,这恰于许多NDE体验不谋而合。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出身于武士统治者阶层的刹帝利种姓。他被人们称为佛陀,即智慧,被认为是佛陀的转世再生。

与印度教的一元宇宙精神不同,佛教宣示的是“无我”的信条。不过它也同样相信轮回,认为死亡不过是生命存在的链条上的一环。

尽管释迦牟尼曾多次与耆那教及婆罗门教的僧侣辩论,但他的灵魂观仍可看出受这些宗教影响的痕迹。他反对普通人那种直指自身的“我识”,而把“我”视作一种更高权力的代名词。

在与信徒关于教义的对话中,佛陀多次声言,“身体不是灵魂,如果身体是灵魂,那它就应不会受疾病之苦;感情也非灵魂;意识、知觉、冲动,皆非灵魂。”虽这五种元素构成了概念上的人,但从根本上说,真正的“人”是无法被了解的。

对于“世界是否是永恒?人的灵魂是否与肉体一样?死后灵魂是否到达智慧?”这类问题,佛陀的回答总是不可知论的。这问题的答案于你无益。它与真理无关,也不会引向智慧、真知或涅。

甚至对于佛陀的存在及性质这样的问题,佛教中的问答都是神秘莫测的。高僧们说,佛陀存在,但其存在是无法指认的。或者“佛已获得最终的涅,因此没有任何东西留下来可以用在指示他的存在。”“佛已归宿,所以我们不能在芸芸众生中将他指出,不能说他在这儿或那儿。但是在他的教示中,我们可以找到他。”

涅的概念在佛教里是抽象和无法描述的。“它就好比风,没有人能看见它的形状,但却能感知它的存在。”按佛教的解释,佛陀不是神,因为他不像神那样需要经过轮回,他是“众神与众生的老师。”高于一切。

与耆那教,印度教一样,佛教视死亡为生命轮回的一个阶段,生生死死,直到人从轮回的链条上解脱,达到涅永恒的极乐。

佛教是印度出现的第一个影响广泛的群众性宗教。它宣扬众生平等,抹去了人与人之间种族等界线,传遍了整个亚洲。至今在中国西藏、东南亚、朝鲜、日本仍有无数教徒,并且已传播到欧美国家,对无数人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如果你对一个中国的藏族人说,没有死的人哪里有资格谈论死亡?既然不曾有过死而复活的人,又哪会有人知道死亡是什么以及死后的情形如何?那么他一定会回答你:虽然确切地说,世上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生物,曾经死而复活时;但我们每一个人在转生此世之前,已不知死过多少次。人的所谓出生,只不过是死亡的反面而已,正如一道大门一样,从门外看是入口,从门内看是出口。西藏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民族中对死亡认识最深刻,也最为洒脱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