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未解知识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19760600000029

第29章 世间奇人异事(4)

有些双胞胎是连体婴。最著名的是美国的丽莎和伊莉莎,她们脸蛋上部头顶骨相连,一个人顶着两个头。两人身心完全正常,只是脑血管相通。犹他州医学中心组织脑科、整形、麻醉等各科专家对她俩进行了为时16小时的手术。手术以后,这对17个月的女婴能各自活动了。更有趣的是墨西哥的巴斯卡,生下来就有两个头,被人们当成妖怪。他曾要求医生为他切除那个多余的小头。因有生命危险,被医生拒绝。巴斯卡终日沉默寡言,精神不振。后来小头日渐长大,有一天,居然开口说了话:“哥哥,侧过左边来睡吧!我右耳疼。”

1984年1月9日,在法国巴黎一家医院,诞生了一胎3婴的试管受精婴儿,为1男2女,体重分别是2.003公斤,2.02公斤和2.2公斤。母子健康情况都很好。

去年上半年,美国报纸和电台大肆报道了加利福尼亚奥兰治县一位叫帕蒂的妇女一胎生了7个婴儿的消息。孕妇从进医院到剖腹产为止,8个星期的医院护理费就达23700美元,不包括治疗费在内。婴儿的护理费则更是惊人:70万美元。

一胎生9个孩子的纪录仅有1例,是1971年6月13日澳大利亚悉尼一位29岁的产妇热拉尔丁娜·布罗杰里克。她生了5男4女,其中2个男婴生下来就已死亡。一胎生10个孩子的,20世纪以来有过3例。1924年西班牙有1例,1934年中国有1例,1946年巴西有1例。这算是多胞胎中最高的世界记录了。

法国的一位生物学家埃伦曾提出一个多胞胎有趣的规律:平均每87次单胞胎中会出现1例双胞胎,平均每87例双胞胎中会有1例3胞胎。平均每87例3胞胎中会出现一个4胞胎……依次类推,这项规律已被统计数字所证实。

多胞胎是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多胞胎之谜吸引着许多专家学者包括生物学家、人类学家、医学家等对它进行探索。

科学家们认为,多胞胎可以由2粒或2粒以上的受精卵同时长成,也可以由单独1粒受精卵分裂成2个或2个以上的略相同的部分形成。前者成长的孩子不尽相同,而后者则成长为相肖的孪生子,他们的性情、体格、容貌,甚至连他们的指纹、血型、智力、举止行动、爱好和经历都相似。有的还能感知远方孪生兄弟姐妹的痛苦或疾病。

目前,生物学界对多胞胎的这些奇特的现象还没有弄清楚,研究正在不断的深入。

不少科学家认为多胎有遗传性,例如:巴西那位生了10对孪生子的玛丽亚·莫雷拉,本人也是孪生子,她母亲也生了10对双胞胎。而她的两个大女儿也都生了双胞胎。

有的科学家则指出,多胞胎现象与环境及饮食有关。英国著名的双胞胎之乡“莱姆斯特村”,以种植果树、蔬菜为主,村里生产的苹果酒远近享有盛名。这里气候温和,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村民身体健康,而且男女多饮村里酿造的苹果酒。

日本帝国大学医学部的卫生学讲师中村泉在研究了季节与生殖现象的关系之后,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认为孪生现象是病毒等感染性因子引起的,就像感冒和麻疹一样,孪生也是一种“病”。

大量的资料表明,孪生现象是一种随年代、季节和地区而发生的流行性现象,孪生子出生率高低变化周期为50年到100年,一年四季的出生率也不尽相同。中村说:地区不同,孪生子的出生率也大不相同。这种差别是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引起的。中村讲师查阅了1912年到1960年出生的大量孪生子资料,发现孪生子多数出生于秋天。她最后认为有一种病毒在起作用,引起妊娠中起重要作用的黄体酮分泌不正常,促使某一时期排卵增多。

她的这个结论很新鲜,但立论是否正确、站得住脚,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研究证实。

同性恋的成因之谜

世界著名时装设计大师范思哲死于同性恋朋友的枪下,使世人震惊之余,也对同性恋这个奇特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迄今为止,判断人的性别,是以其性器官的构造型式为唯一标准的;判断一种性行为的常态或变态,是以是否以异性为对象作为标准的。由于同性恋行为违背了性行为的常态标准,所以长期以来难以被多数人理解。但是,同性恋现象仍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的过去和现在的上至伟大人物、下至市井平民的社会各阶层中。

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同性恋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国家的法律承认了同性恋,丹麦已成为全球第一个同性恋婚姻享有法律权利的国家。

所谓同性恋者,是指性兴奋指向为同一生理性别的人。而同性恋,则为同性恋者发生的生理上的性行为。美国性科学家金西通过广泛的抽样调查,把人类的性爱分为六类:异性恋35%;主导异性恋偶尔的同性恋35%;主导异性恋稍多些的同性恋20%;几乎两者相等2%;主导同性恋偶尔的异性恋2%;同性恋4%。根据这个分析可知,人群中的4%是绝对的同性恋者,也称素质性同性恋者,他们是同性恋队伍中的“中坚分子”,在男性同性恋活动中充当“妻子”,在女性同性恋活动中充当“丈夫”。尽管近年有学者指出,金西调查有哗众取宠与伪造虚假成分,其数据并不准确,但它毕竟揭示了人类性生活多样性的一个侧面。

素质性同性恋形成的原因究竟什么呢?我国有的学者认为,许多国内外同性恋研究资料表明,各种背景不同的同性恋者都强烈地感到自己身体上长着一个异性的脑袋。也就是说,同性恋者的大脑性欲求(大脑性别或心理性别)和性器官性别形式是相悖的。同性恋者那个异性的脑袋驱使他(她)们去寻求自己心理上的异性。事情在他(她)们那里被颠倒了,即生理上的异性是他(她)们心理上的同性,而生理上的同性却是他(她)们心理上的异性。

可以设想,大脑中一定存在着性神经,那么大脑性神经支配性心理,性心理支配性行为。一个人的性神经性别形式是先天生就的,这也意味着一个人的性兴奋指向是生来就被固定了的。同性恋产生的原因在于个体的大脑性神经结构呈异性型,即素质性男性同性恋者的大脑性神经呈女性型,而素质性女性同性恋者的大脑性神经呈男性型。我们可以把从男性脑神经型到女性脑神经型看成一个连续流。当个体大脑性神经结构的性别和性器官的性别一致时,个体是绝对的异性恋者。一旦个体大脑性神经结构形式向异性方向变化,个体便或多或少表现出身心的异性倾向。当其变化不超过连续流的中界时,个体表现为主导异性恋偶尔的同性恋;当其变化到达中界时,个体表现为两性恋者;当其变化越过中界时,个体表现为主导同性恋偶尔的异性恋;当其变化到达连续流的终端一与异性生殖器官性别吻合时,个体便是绝对的同性恋者。

有些学者则认为,同性恋的成因在于个体染色体和内分泌指标异常;其他同性恋者的诱惑;特定时尚、思潮影响;

母强父弱,家庭教育失当等等。今天,世界科学界尚未揭示同性恋产生的原因。因此,上述有关同性恋成因的各种观点仍有待于科学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冲绳人长寿之谜

在被誉为“世界长寿之冠”的日本,没有哪个地方的人比冲绳岛上居民的平均寿命更长,他们的平均寿命高达81.2岁,其中女性平均寿命为86岁,男性为75岁。

冲绳因此成为世界上百岁老人数量最多的地方,每10万人中就有34位百岁老人,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为10万比10。在这个被珊瑚礁环抱、整日沐浴在阳光下的小岛上,老人们的生活简直比神仙还舒服。他们不会像其他地方的老人那样被“关”在家中或者干脆被遗忘,而是一直活跃在社会的舞台上,工作到八、九十岁的老人比比皆是。冲绳人的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病率极低,心脏病的发病率比北美国家要低80%。即使患有心脏病,他们的存活也比北美人高出2倍。中风、癌症和痴呆症的发病率更少,就连肥胖的人也不多见。老年人的健康程度超出许多人的想象。

知念二美是冲绳岛上许许多多长寿老人中的一员。知念二美再过几个月就要迎来她的百岁诞辰了,尽管她的步态已略显龙钟,听力也大不如前,可她仍照看着家人开在公共市场里的服装店,对于何时退休她很少去想。“我讨厌整天坐在家里无所事事。”知念二美总是这样告诉别人。

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冲绳人羡慕不已,他们千方百计打探冲绳人长寿的秘诀。

现在,其他地方的人再也用不着羡慕冲绳人的健康长寿了,因为三位科学家已将冲绳人的养生之道写进一本叫做《冲绳计划》的书中。该书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韩国等地一出版就大获成功。2001年11月,该书还在日本出版发行,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云集冲绳岛的那霸,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首届冲绳国际长寿大会。

《冲绳计划》的作者之一、冲绳国际大学心脏病学家铃木真人说:“人们可以从冲绳人那里学到许多东西,比如饮食、锻炼方法和生活方式。”三位作者认为,尽管基因也是长寿的因素之一,但显然不那么重要,因为居住在巴西或是其他地方的冲绳人的平均寿命就没有那么高。所以冲绳人长寿最主要还是得益于饮食习惯,他们的饮食清淡,水果、蔬菜和鱼类占很大比例,这点对健康大有裨益。此外,老年人在生活中承受的压力较低,强大的社会网络使老年人可以积极地投身于各项社区活动,比如说通过练习瑜办来永葆青春。冲绳人,尤其是居住在村庄里的老年人一般都互相照应,尽管生活节奏放慢了,他们每天还是可以在所在的社区四处走动。此外,《冲绳计划》还介绍了100多种冲绳人的菜谱和健康小常识。

在离知念二美照看的服装店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有名的健康食品店,里面除了出售像红糖、姜黄根茶和海藻这样的健康食品,还出售各种稀奇古怪的食品,比如一种叫做habu的浸泡着毒蛇的烈酒。店主说,许多老年人和游客常来店里买东西,但她并不认为这些东西是冲绳人长寿的真正原因。在她看来,缓慢的生活节奏、温暖适宜的气候才是冲绳人长寿的秘诀所在。

比电脑还快的心算专家之谜

当今,人类对高速度、高容量、高度可靠的计算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地研究,而对于那些具有“人脑计算机”之称的人,往往研究得不够,使人们对那些心算天才的非凡能力一直迷惑不解。

1981年5月,在西欧核子研究中心,上百名科学家亲眼目睹当代心算天才克莱因的心算表演,观众随意出了一道题:12345÷85,他不假思索地写下了得数:145.235294117647058……随后,人们请他算51256,克莱因随手写下4.1667546……的正确得数。有人又评价他完成百位数开13次方演算,他仅用了1分30秒就写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这样的演算,即使当今的一般电脑尚且不能马上完成。这不能不使在场的数百名科学家目瞪口呆。其实,这还不是克莱因的最快纪录。据日本东京大学发给他的一份证书证明,克莱因曾在1分28秒的时间内完成了开一个任意百位数的13次方,得到与大型计算机同样正确的结果。

威·克莱因1912年诞生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父亲是医生。克莱因从小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数学天才。儿童时代,小学老师就发现,克莱因“离开了数学,就要生病”,阿拉伯数字几乎成为了他的一种必需品。克莱因首次成名是1954年在日内瓦电子计算机展览会上。当时,许多观众围着一台新型计算机惊叹不已。克莱因钻进人群里,让大家给他一个数,他可以算一下,检验检验这台电子计算机算得对不对。起初,人们对这个相貌平常的荷兰人并没有怎么在意,可是,当克莱因已报出计算结果,而电子计算机还在轰隆轰隆地运算时,人们马上对他刮目相看了。克莱因的脑子超过了眼前正在展出的新型计算机,整个展览馆轰动了!

从此,克莱因成了比较新型电子计算机理使人感兴趣的国际科学界的新闻人物。

1958年,克莱因受聘于日内瓦西欧核子研究中心。在当时计算机还不够发达和普及的年代里,他作为一部“人脑计算机”坐在办公室里,随时回答携带数据请他计算的科学家们。

同时,克莱因也经常受电视台邀请去做心算表演的实况转播。1981年4月23日下午,克莱因在巴黎一家剧院向电视观众表演。一位观众请克莱因算一算38×22×37的得数,克莱因马上写出30932,面且直摇头,说给他的题目过于简单了。当他心算另一观众出的4529÷29这道题时,他把得数156.17241393103414827……一直写到黑板边沿、观众的掌声把他打断为止,总共才用了20秒钟。

许多在常人们看来相当复杂的运算,例如计算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任意百位数开13次方的演算等,对克莱因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有人曾劝他写一本书,解释一下他是怎样运算的,他说:“要写书解释,确非易事。有些题目的算法,你可以弄明白,但有些算法,我给你讲了,你还是不能运算。”

“西域天使”飞临中国之谜

举世瞩目的米兰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化中心城市之一,它那灿烂优雅的艺术光芒辉耀亚平宁半岛。而在中国的新疆,也曾有个辉煌的米兰古城,可惜它在沙漠中只留下一些让人唏嘘不已的残垣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