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景岳全书
19759700000033

第33章

一、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入,形体不仁,乍静乍乱,此命绝也。汗出发润,喘而不休,此肺绝也。形如烟煤,直视摇头,此心绝也。唇吻色青,四肢振动,此肝绝也。环口黎黑,冷汗发黄,此脾绝也。溲便遗失,狂言,反目直视,此肾绝也。

一、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少阴病,吐痢躁烦,四逆者死。少阴病,四逆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少阴病,至五六日,自利,烦躁不得卧寐者死。少阴病,下痢,厥逆无脉,服药后,脉微续者生,脉暴出者死。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一、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脉纯弦者死。脉阴阳俱虚,热不止者死。脉阴阳俱盛,大汗出,热不解者死。手足逆冷,脉沉细,谵言妄语者死。脉证俱虚,而见谵妄者死。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寸脉上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下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伤寒下痢,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一、伤寒,病胁下素有痞气,连于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发热,下痢厥逆,躁不得卧者死。发热,下痢至甚,厥不止者死。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痢者,亦死。下痢发热者亦死。发热而厥,七日,下痢者难治。伤寒六七日,发热而利,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阳气前绝,阴气后绝者,阴证也,其人死后,身色必青。阴气前绝,阳气后绝者,阳证也,其人死后,身色必赤,腋下温,心下热也。

《金匮要略》曰: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下不禁。盖伤寒发热,为邪气独甚,若下痢至甚,厥不止,此以邪未解,而腑脏之气先绝,故死。

《灵枢·热病篇》曰:热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哕者死。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五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热者死。九曰热而痉者死,腰折螈 齿噤 也。

伤寒逆证赋(五十七)

伤寒难疗,逆证须知。阳病怕逢阴脉,谵语阴证非宜。乍疏乍数脉之忌,口张目陷舌如煤。干呕出气,骨节痛而呃逆弗已;发斑发黄,大便利而先赤后灰。霍乱躁烦,心下闷而喘胀;腹膨呃逆,下泄利而难溲。四肢厥逆,眼定腹疼如石;内外关格,头汗阳脱溲迟。头连胸痛四肢冷,声哑唇疮狐惑悲。七日已过复大热,喘逆上气脉散危。阴阳易,脉离经而外肾肿,手足挛拳加腹痛。阴阳交,大汗后而热愈甚,躁急狂言食更稀。厥利无脉,灸而不至者肾殆;唇青舌卷,耳聋囊缩者肝离。赤斑黑斑,救五而救一;寻衣撮空,两感者何疑。凡诸汗证,仍当备言:只在头面不遍身,鼻衄不止;口噤肉战多喘促,如油汗圆。当汗无汗,麻黄数剂不能通,尤嫌脉躁;汗后呕吐,水药不入证反剧,言乱目眩。湿家大汗必成痉,风湿与疸皆谵言。

犯湿温,则身青面变,耳聋不语名重 ;发少阴,必九窍出血,下厥上竭奚能痊。动气脉迟弱皆忌,风湿和中湿不堪。其诸下痢,尤宜细参:热厥利而汗难止,冷厥利而躁不眠;少阳阳明合病,脉弦者负;少阴吐泻无脉,拳厥躁烦。谵语直视而喘满,下痢频数而脉坚。脏结者脐痛引阴,白胎下利;除中则厥逆而利,反能食焉。误下湿家之头汗,溲难便利喘加添。体如熏而摇头直视,心神已绝;唇吻青而四肢多汗,肝气不全。肾绝者,直视狂言而遗尿反目;肺绝者,喘无休歇而汗润发颠。虚汗发黄环口黑,非脾经之吉兆;孤阳偏胜脉暴出,知阴绝之在先。此伤寒之逆候,勿侥幸以图全。

伤寒治例(五十八)

温散诸方麻黄汤(散一) 大温 凡太阳阳明伤寒,而阴邪甚者宜此。

桂枝汤(散九) 大温 凡太阳中风兼寒有汗者宜此。

麻桂饮(新散七) 大温 凡伤寒初感,邪盛气实者,无论诸经四季,先宜用此。

二柴胡饮(新散二) 微温 凡邪感三阳,及三阳并病,寒胜者宜此主之。三阴初感者亦可用。

葛根汤(散二九) 大温 治冬月太阳经伤寒,项背强,无汗恶风者宜此。

五积散(散三九) 微温 凡感寒邪而阴胜于阳,外有表证,内有呕吐腹痛,及寒湿客于经络,筋骨酸疼等证宜此。

十神汤(散四十) 微温 凡时气、风寒、瘟疫,发热憎寒,头疼咳嗽无汗,当温散者宜此。

麻黄附子细辛汤(散三) 大温 少阴伤寒,脉沉发热者宜此。

小青龙汤(散八) 大温 凡伤寒阴胜,表邪不解,及心下有水气,呕哕,咳嗽,发热,小腹满者宜此。

消风百解散(散四六) 微温 凡四时伤寒,头疼发热,及风寒咳嗽,鼻塞声重者宜此。

柴胡桂枝干姜汤(散百十四) 微温伤寒汗下后,但头汗出,寒热往来,邪不解者宜此。

桂枝加黄 汤(散十) 大温 黄疽脉浮,当以汗解者宜此。

凉散诸方一柴胡饮(新散一) 微凉 凡六经初感,内外俱有热者宜此。

小柴胡汤(散十九) 微凉 凡邪在少阳,及三阳并病,但属半表半里,往来寒热兼呕者宜此。

九味羌活汤(散四四) 微凉 凡四时不正之气,风寒感冒,憎寒壮热,头疼身痛者宜此。

柴葛解肌汤(散三一) 微凉 凡足阳明证,发热脉洪者宜此。

升麻葛根汤(散三十) 微凉 阳明证具,及小儿疫疠疮疹等证宜此。

归葛饮(新散十三) 次凉 凡阳明温暑,大热大渴,津枯不能作汗者宜此,六神通解散(寒十五) 大凉 凡发热头痛,脉洪无汗,三阳伏火,而表邪不解者宜此。

柴胡白虎煎(新散十二) 大寒 凡温病热极,表里不解者宜此。

柴平汤(和二三三) 微凉 凡温疟身痛,手足沉重,寒热者宜此。

柴芩煎(新散十) 大凉 凡表邪未解,内外俱热,泄泻不止者宜此。

大青龙汤(散七) 微寒 凡太阳中风,发热无汗而躁烦者宜此。

升麻汤(散百十三) 大寒 凡无汗而喘,烦渴发斑者宜此。

四逆散(散二八) 微凉 凡阳邪亢极,四肢厥逆者宜此。

平散诸方三柴胡饮(新散三) 凡肝脾阴虚血少,而偶感风寒者宜此。

正柴胡饮(新散六) 凡气血本无亏损,而感冒寒邪者宜此。

柴陈煎(新散九) 凡感冒风寒,发热而兼咳嗽、呕恶者宜此。

参苏饮(散三四) 凡四时感冒伤寒,头疼发热无汗,及咳嗽声重,往来潮热者宜此。

败毒散(散三六) 凡四时瘟疫、寒热,身体疼痛,及烟瘴之气,或处卑湿香港脚者宜此。

升阳散火汤(散四一) 凡胃虚血虚,因寒邪冷物抑遏阳气,以致发热者,宜此发之。

加减小柴胡汤(散二二) 凡少阳经寒热往来,脉弦腹痛者宜此。

兼补兼散诸方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凡劳倦伤脾,中气不足,以致外感发热者宜此。

补阴益气煎(新补十六) 凡邪陷阴中,阴虚不能作汗,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者宜此。

三柴胡饮(新散三) 凡肝脾血分微虚,而感外邪者宜此。

四柴胡饮(新散四) 凡脾肺气虚,或劳倦感寒发热者宜此。

五柴胡饮(新散五) 凡睥肾血气不足,而感外邪发热者宜此。

理阴煎(新热三) 大温 凡真阴不足,或因劳倦感寒,阴虚假热,寒邪不解者,速宜用此。

大温中饮(新散八) 大温 凡中气虚寒感邪,发热无汗,表不能解者,速宜用此。

调中益气汤(补三一) 凡风寒湿热所伤,食少体重者宜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