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集·古方八阵
攻阵
(仲景)大承气汤 治阳明太阴伤寒,谵语,五六日不大便,腹满烦渴,并少阴舌干口燥,潮热脉实者。刘河间加甘草,名三一承气汤。
大黄(四两) 浓朴(半斤) 枳实(五枚) 芒硝(三合)上以水一斗,先煮浓、枳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仲景)小承气汤 治病在太阴,无表证,汗后潮热狂言,腹胀脉实,六七日不大便,喘满者。
即前大承汤减去芒硝。
(仲景)调胃承气汤 治太阳、阳明不恶寒,反恶热,大便秘结,日晡潮热者。凡阳明病有一证在经者,当解肌;入腑者,当攻下。
大黄 芒硝 甘草(各五钱,此从近法)每服三、五钱,水一大盏,煎七分,温服。
(仲景)桃仁承气汤 治伤寒蓄血,小腹急,大便黑而不通。
桃仁(十二枚,去皮尖) 官桂 甘草(各一钱) 芒硝(三钱) 大黄(半两或一两,此从近法)上 咀,作一服或分二服。水一大盏,煎七分,温服。
《良方》桃仁承气汤 治瘀血小腹作痛,大便不利,或谵语口干,漱水不咽,遍身黄色,小便自利,或血结胸中硬满,心下手不可近,或寒热昏迷,其人如狂。
桃仁(半两,去皮尖) 大黄(炒,一两) 甘草(二钱) 肉桂(一钱)上姜、水煎,发日五更服。
当归承气汤 治燥热里热,火郁为病,或皮肤枯燥,或咽干鼻干,或便溺结 ,通宜此方。
当归 大黄(各四钱) 甘草 芒硝(各二钱)上 咀。入姜煎服。
(仲景)大柴胡汤 表证未除,里证又急,汗下兼行用此。
柴胡(半斤) 半夏(半升) 黄芩 芍药(各三两)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 大黄(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陶氏)六一顺气汤 以代大小承气、大柴胡、大陷胸等汤之神药也。此汤治伤寒热邪传里,大便结实,口燥咽干,怕热谵语,揭衣狂走,斑黄阳厥,潮热自汗,胸胁满硬,脐腹疼痛等证,效不尽述。
大黄 枳实 黄芩 浓朴 柴胡 甘草 芍药 芒硝水煎服。欲峻者,大黄后入。凡伤寒过经,及老弱或血气两虚之人,或妇人产后,有下证,或有下后不解,或表证尚未除而里证又急,不得不下者,用此汤去芒硝下之则吉。盖恐硝性峻急,故有此戒。经云:转药孰紧?有芒硝者紧也。今之庸医,不分当急下、可少与、宜微和胃气之论,一概用大黄、芒硝乱投汤剂下之,因兹枉死者多矣。仲景云:荡涤伤寒热积皆用汤液,切禁丸药,不可不知也。
(仲景)大陷胸汤 治大结胸手不可按。
大黄(四钱) 芒硝(三钱) 甘遂末(二分,此从近数)用水一钟半,先煎大黄至一钟,纳芒硝,煎一二沸去 ,纳甘遂末和匀服,得利则止。此药极峻,必不得已而用之。原方用大黄六两、芒硝一升、甘遂末一钱,水六升,如前法煮二升,分二服。得快利,止后服。
小陷胸汤 方在寒阵。
治小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河间)大黄汤 治泻痢湿热邪盛,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者。
大黄(一两)上细锉,好酒二大盏浸半日。煎至一盏半,去大黄,分二服,顿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服芍药汤以和之。痢止,再服黄芩汤和之,以撤其毒。
《外科》大黄汤 方在外科。
治肠痈小腹坚肿。
《金匮》大黄甘草汤 治食已即吐。按此汤必下焦胀实,大便秘结不通,而格拒吐食者方可用之。若因胃虚而食已即吐者,此则大非所宜,用者不可误认。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金匮》大黄硝石汤 治黄胆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表和里实者宜用之。
大黄 黄柏 硝石(各四两) 栀子(十五枚)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金匮》栀子大黄汤 治酒疸心中懊 ,或热痛。
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上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河间)防风通圣散 治诸风潮搐,手足螈 ,小儿急惊便结,邪热暴甚,肌肉蠕动,一切风热疥痢等疾。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麻黄 连翘 蒲荷叶 大黄 芒硝(各五钱) 石膏 黄芩 桔梗(各一两) 滑石(三两) 甘草(二两) 荆芥 白术 栀子(各二钱半)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钟,生姜三片,煎六、七分,温服。《医统》方各五分,用水二钟煎服。痰嗽加半夏;闭结加大黄二钱;破伤风加羌活、全蝎各五分。此方有四:贾同知方无芒硝;崔宣武方无芒硝,有缩砂;《疠疡机要》有白芷、蒺藜、鼠粘子、甘草。
双解散 方在痘疹。治痘疹表里俱实。
牛黄双解散 方在外科。治便痈热毒,大小便秘。
《局方》凉膈散 泻三焦六经诸火。
大黄 朴硝 甘草(各一钱) 连翘(一钱半) 栀子 黄芩 蒲荷(各五分)水一钟半,加竹叶七片,煎八分,入蜜一匙,和匀服。
(东垣)凉膈散 方在痘疹。
解痘疹内热良方。
(陶氏)黄龙汤 治热邪传里,胃有燥粪结实,心下硬痛而下利纯清水,身热谵语发渴。
此非内寒而利,乃因汤药而利也,名曰积热利证,宜急下之。身有热者,宜用此汤;身无热者,宜六一顺气汤。医家有不识此证者,便呼为漏底伤寒,即用热药止之者,是犹抱薪救火也,误人多矣。
大黄 芒硝(老弱者去此) 浓朴 甘草 人参 当归水一钟半,生姜三片,枣二枚,煎服。
《良方》黄龙汤 方在妇人。治妊妇感冒风寒,热入胞宫,寒热如疟。
(钱氏)黄龙汤 方在小儿。治小儿感冒发热,或寒热往来。
(子和)玉烛散 治血虚有滞,或妇人经候不通,腹胀作痛。此四物汤对调胃承气汤也。
当归 川芎 芍药 地黄 大黄 芒硝 甘草(各等分)上 咀。水煎服。甚者倍用大黄。
四顺清凉饮子 治大人小儿血脉壅实,脏腑生热,面赤烦渴,睡卧不宁,大便秘结。
大黄 当归 芍药 甘草(各等分)上 咀。水煎服。
《元戎》四物汤 治脏结秘涩。
当归 熟地黄 川芎 白芍药 大黄(煨) 桃仁(各等分)上用水煎,或丸服亦可。
(仲景)抵当汤 治伤寒热在下焦,少腹硬满,其人发狂,小便自利,下血乃愈,以太阳病瘀热在里也。
水蛭(三十条,熬) 虻虫(三十个,熬,去翅尾)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浸)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又,抵当丸,亦即此四味。
(仲景)十枣汤 治悬饮内痛。
芫花(醋拌经宿,炒微黑勿焦) 大戟(长流水煮半时,晒干) 甘遂(面裹煨,各等分)上为细末。先以水一钟半,煮大枣十枚至八分,去枣纳药末,强人一钱,弱人五分,平旦服之,不下更加五分,快下,徐以糜粥补之。
(洁古)三化汤 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续命汤主之;内有便溺之阻格,此方主之。
浓朴(姜制) 大黄 枳实 羌活(各等分)上 咀。每服一两,水煎服。微利则止。
《选要》透膈汤 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胸膈满闷,噎塞不通,胁肋胀痛,痰涎呕逆,饮食不下。
木香 白豆蔻 砂仁 槟榔 枳壳(麸炒) 浓朴(姜汁炒) 半夏(制) 青皮 橘红 甘草大黄 朴硝(各一钱)水一钟半,姜三片,红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金匮》因陈蒿汤 治伤寒发黄,及谷疸。发热不食,大小便秘,或食即头眩,是为谷疸。
茵陈(九钱) 大黄(四钱半) 山栀(一钱半)上作二服,每服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温服。
《河间》芍药汤 下血调气。经曰:溲而便脓血,气行而血止,行血则便自愈,调气则后重除。
芍药(一两) 当归 黄连(各五钱) 木香 甘草(炙) 槟榔(各二钱) 大黄(三钱) 官桂(一钱半)黄芩(五钱)上咀。每服半两,水二钟,煎一盏,食后温服。如血痢,则渐加大黄;如汗后脏毒,加黄柏半两,根据前服。
愚按:此汤乃河间之心方,然惟真有实热者可用,若假热假实者,误服则死。
枳实大黄汤 治湿滞香港脚。
羌活(钱半) 当归(一钱) 枳实(五分) 大黄(酒煨,三钱)水一钟半,煎八分,食前空心温服,以利为度。
羌活导滞汤 治风湿实滞香港脚。
羌活 独活(各半两) 防己 当归(各三钱) 枳实(麸炒,二钱) 大黄(酒煨,一两)上每服五、七钱,水一钟半,煎至七分,温服,量虚实加减,微利则已。
牛黄泻心汤 治心经实热,狂言妄语,神志不安。
牛黄(另研,一两) 冰片(另研,一分) 朱砂(另研,二钱) 大黄(生,一两)上为细末,和匀。每服一、二钱,冷姜汤或蜜水调下。
《宣明》三棱散 治积聚、 瘕, 癖不散,坚满痞闷,食不下。
三棱 白术(炒,各二两) 蓬术 当归(各五钱) 木香 槟榔(各三钱)上为末。每服三钱,沸汤调下。
三棱丸 治血 血瘕,食积痰滞。
莪术(醋浸炒) 三棱(各三两) 青皮 麦芽(炒) 半夏(各一两)上共享好醋一钟,煮干焙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淡醋汤下。痰积,姜汤下。
三圣膏 贴积聚 块。
锻石(十两) 官桂(半两,为末) 大黄(一两,绵纹者,为末)上将锻石细筛过,炒红,急用好醋熬成膏,入大黄、官桂末搅匀,以瓷器收贮,用泊纸或柿漆纸摊贴患处,火烘熨之。
《良方》桃仁煎 治血瘕。
桃仁 大黄(炒,各一两) 虻虫(半两,炒黑) 朴硝(一两)上为末,以醇醋一钟,瓷器中煮三分,下前三味,不住手搅,煎至可丸,乃下朴硝,丸如桐子大。不吃晚食,五更初温酒下五丸,日午下秽物,如未见,再服。仍以调气血药补之。立齐曰:向在毗陵,一妇人小便不通,脐腹胀甚。予诊之曰:此血瘕也。用前药一服,腹痛,下瘀血血水即愈。此药猛烈大峻,气血虚者,斟酌与之。
穿山甲散 治 痞瘀血,心腹作痛。
穿山甲(炒焦) 鳖甲(醋炙) 赤芍药 大黄(炒) 干漆(炒烟尽) 桂心(各一两) 川芎芫花(醋炒) 归尾(各半两) 麝香(一钱)上为末。每服一钱,酒调下。
(子和)禹功散 泻水之剂。
黑丑(头末,四两) 茴香(一两,炒) 或加木香(一两)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调一、二钱,临卧服。
(子和)浚川散 治一切痰饮,十种水气。
甘遂(面裹煨) 芒硝(各二钱) 郁李仁(一钱) 大黄 牵牛末(各三钱)上为末,滴水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
稀涎散 吐顽痰。
牙皂(炙,去皮弦,一钱) 藜芦(五分)上为细末。每服五分或一、二钱,浆水调下。牙关不开者灌之。
大异香散 治积聚胀满。
三棱 蓬术 青皮 陈皮 枳壳(炒) 藿香 香附 半夏曲 桔梗 益智(各一钱半) 炙甘草(五分)上分二帖,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食远服。
《经验》流金膏 治一切火痰咳逆等证。
白石膏(微 研细) 大黄(锦纹者,捶碎,酒浸半日,蒸晒九次,各二两) 黄芩(酒洗)橘红(各两半) 连翘 川芎 桔梗 贝母(各一两) 胆星 苏州薄荷 香附(各五钱)上为极细末,炼蜜丸,弹子大。午后临卧细嚼一丸。忌酒面诸湿热物。按此方当去川芎、桔梗,效必更速。
(子和)通经散 治妇人气逆血闭。
陈皮(去白) 当归(各一两) 甘遂(以面包勿令透水,煮百余滚,取出用冷水浸过,去面焙干,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汤调下,临卧服。
《外台》苦楝汤 治蛔虫。
苦楝根东引不出土者,刮去皮土,取内白皮二两,水三碗,煎一碗半,去 ,以晚米三合煮糜粥。空心先以炙肉一片嚼之,引虫向上,次吃药粥一、二口,少顷又吃,渐渐加至一碗,其虫下尽而愈。
《宣明》三花神佑丸 治一切沉积痰饮,变生诸病,或气血壅滞,湿热郁结,走注疼痛,风痰胀满等证。子和神佑丸用黑丑一两,无轻粉。
黑丑(取头落末,二两) 大黄(一两) 芫花(醋浸炒) 大戟(醋浸炒) 甘遂(面裹煨,各五钱)轻粉(一钱)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温水下,日三服,以快利为度。欲速下者,宜八、九十丸或百余丸。凡痞满甚者,以痰涎壅盛,顿攻不开,则转加痛闷,须渐进之,初服止三丸,每加二丸,至快利即止。
木香槟榔丸 杀下诸虫。
槟榔(一两) 木香 鹤虱 贯众 锡灰 干漆(烧烟尽) 使君子(各五钱) 轻粉(一钱) 雷丸巴豆仁(各二钱半)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粥饮下,或煎菖蒲石榴汤下。
《宝鉴》木香槟榔丸 治一切气滞,心腹痞满,胁肋胀闷,大小便涩秘不通。
木香 槟榔 青皮(去瓤) 陈皮(去白) 枳壳(麸炒) 蓬术(煨切) 黄连(各一两) 黄柏(去皮) 香附(炒) 大黄(炒,各三两) 黑丑(取头落末,四两)滴水为丸,豌豆大。每服三、五十丸,食远姜汤送下,以微利为度。
遇仙丹 追虫逐积,消 利痰,万病可除。
黑丑(头末) 槟榔(各一斤) 大黄(半斤) 三棱 莪术(醋炙,各四两) 木香(二两)上为末,用大皂角去子打碎,煎浓汤去滓,煮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以强弱为加减,五更茶清下,如未通,再饮温茶助之。下虫积恶物尽了,白粥补之。
备急丸 治胃中停滞寒冷之物,心腹作痛如锥,及胀满下气,并卒暴百病,中恶客忤,口噤卒死皆治之。易老名独行丸。《脾胃论》名备急大黄丸。
巴霜 大黄 干姜(俱为末)上等分,和匀炼蜜丸,石臼内杵千余下如泥,丸如小豆大。夜卧时温水下一丸,气实者加一、二丸,如卒病,不计时候服。如卒死口噤,即斡口折齿灌之。司空裴秀亦作散用,用其急也。孕妇忌用。
《和剂》神保丸 治心膈痛,腹痛,血痛,肾气胁下痛,大便不通,气噎,宿食不消。
木香 胡椒(各二钱半) 干蝎(七枚) 巴豆(十粒,去皮心研)上为末,汤浸蒸饼丸,麻子大,朱砂三钱为衣。每服五丸,用柿蒂汤,或姜、醋、茶、蜜、茴香、木香等汤,随宜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