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太平圣惠方
19664100000013

第13章

治心胸烦热,口干舌涩,心神壅闷,宜服含化玉液丸方。 寒水石(一两研) 石膏(一两研如粉) 葛根(一两) 栝蒌根(一两) 乌梅肉(半两炒)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 赤茯苓(一两) 龙脑(一钱研入)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薄棉裹,含化咽津。

治心胸烦热,不得安定,宜服甘露散方。 甘草(半斤) 不灰木(半斤)上件药,须是腊月内预办,修合取冰雪水浸过,阴干,又投入水中,如此三、二十度后,阴令极干,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新汲水调下一钱。

补心益智及治健忘诸方

夫心者,精神之本,意智之根,常欲清虚,不欲昏昧,昏昧则气浊,气浊则神乱,心神乱则血脉不荣,气血俱虚,精神离散,恒多忧虑,耳目不聪,故令心智不利而健忘也。

补心虚,治健忘,久服聪明益智,茯神散方。 茯神(三分) 熟干地黄(一两) 人参(三分去芦头) 龙骨(三分) 菖蒲(三分)远志(半两去心) 天门冬(一两去心)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三)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孔子大圣智补心虚健忘助神枕中方。 龟甲(涂酥炙令黄) 龙骨 远志 菖蒲(以上各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食前以温酒调下一钱。

补心定志,益智明目,远志散方。 远志(一两去心) 人参(一两去芦头) 菖蒲(一两) 白茯苓〔一(三)分〕 决明子(三分) 薯蓣(三分) 桂心(半两) 熟干地黄〔二(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食前,以温粥饮调下一钱。

补心益智,安神强记,薯蓣丸方。 薯蓣(一两) 牛膝(一两去心) 远志(三分去心) 人参(一两去芦头) 桔梗(三分去芦头)两炮裂,去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下三十丸。

补心益智,治健忘,除虚损,菖蒲丸方。 菖蒲(一两) 杜仲(三分去粗皮炙微黄锉) 熟干地黄(一两) 白茯苓(三分) 人参(三分志(三分去心)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以温粥饮下二十丸。

补心益智,强记助神,令身体光润,人参丸方。 人参(一两去芦头) 赤石脂(一两) 杜仲(一两去粗皮炙令微黄锉) 远志(一两去心) 黄 (三分锉) 白茯苓(二分) 菖蒲(一两) 桂心(三分) 柏子仁(三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以温粥下二十丸。

补心虚,治健忘,令耳目聪明,宜服此方。 菖蒲(二两) 磁石(二两烧醋淬七遍捣碎细研如粉) 人参(一两去芦头) 茯神(二两) 薯蓣(二两) 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远志(一两去心) 熟干地黄(二两) 赤石脂(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捣三、二百杵,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

又方 丁酉日,取远志一分,着衣中,常带,令人不忘。

又方 甲子日,取一寸九节菖蒲,捣细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一钱。

又方 麻勃(一升取七月七日者) 人参(二两去芦头)上件药,捣细罗为散,煎(蒸)一炊久。夜欲卧时,以温粥饮调下一钱。

又方 戊子日,取东引桃枝二七寸,入于枕中枕之,令人不忘。

又方 常以五月五日,日未出时,取东引桃枝三寸,刻作木人,着衣带中,令人不忘。

治小肠虚冷诸方

夫小肠合于心,手太阳是其经也,为受盛之府,主水液下行也。若虚则生寒,寒则肠中痛,惊跳,乍来乍去,小便数,此则小肠虚冷之候也。

治小肠虚冷,小腹如刀刺,或绕脐结痛,冷汗出,宜服吴茱萸散方。 吴茱萸(一分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浓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芎(一两) 干姜(半两炮裂,锉)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脐)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治小肠虚冷,脐下急痛,小便滑数,沉香散方。 沉香(一两) 桂心(一两)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白龙骨(一两) 木香(三分) 当归〔二(三)分锉,微炒〕 枳实〔三分(麸)炒微黄〕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治小肠虚,冷气,小腹卒痛如刺,胸胁气满闷乱。不忍,浓朴散方。 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高良姜(一两锉) 当归(三分锉,微炒)桂心(一两) 芎 (三分) 白芍药(三分)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用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治小肠虚,冷气,小腹疼痛不可忍,附子丸方。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脐) 川乌头(三分炮裂,去皮脐) 当归(半两锉,微炒) 桂心(一香(三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温酒下二十丸 治小肠虚冷,小便数多,鹿茸丸方。 鹿茸(二两去毛,涂酥,炙令微黄) 白龙骨(一两烧过) 桑螵蛸(三分微炒) 椒红(一两微炒) 附子(一两半炮裂,去皮脐) 山茱萸(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盐汤下二十丸。

治小肠实热诸方

夫小肠实则生热,热则心下急痹,口张,舌上生疮,身热来去,汗出,心烦身重,小腹胀急,小便赤涩不利,则是小肠实热之候也。

治小肠实热,则心下急痹,口舌生疮,宜服郁金散方。 郁金(一两) 白附子(三分炮裂) 羌活(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黄连(一两去须) 黄芩(三分) 川大黄(一两锉,微炒) 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 川升麻(三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食后煎,麦门冬汤。调下一钱。忌炙爆热面。

治小肠实热,小便黄赤,涩结不通,宜服黄连散方。 黄连(去须) 车前子 木通(锉) (以上各一两) 汉防己 瞿麦 犀角屑(以上各三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小肠实热,头面赤,汗多出,小腹不利,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 麦门冬(去心) 赤芍药 槟榔 生干地黄 木通(锉) 黄芩(以上各三分)甘草〔二(一)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小肠实热,心烦,满口生疮,小便赤涩,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 瞿麦(三分) 麦门冬(一两去心) 栀子(三分) 赤茯苓(三分)木通(三分锉)浸,去皮尖、双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竹叶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小肠实热,心胸烦闷,小便涩,小腹中急痛,宜服木通散方。 木通(一两锉) 槟榔 羚羊角屑 赤芍药 黄芩 当归(锉,微炒) 车前子(以上各三分)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治小肠实热,口干舌燥,心胞(胸)烦闷,小便不利,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 黄柏(锉)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犀角屑 栝蒌根 葵子桑根白皮(锉) 木通(锉) 葳蕤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三分) 甘草(半两炮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治小肠实热,心中烦闷,小便出血,宜服此方。 生地黄(一两) 葱白(五茎) 白茅根(一两)上件药,细切。以水一大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分温二服。

治小肠实热,小腹胀满,小便赤涩,宜服海蛤丸方。 海蛤(三分) 汉防己(半两) 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香熟) 槟榔(半两) 木通(半两锉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冬葵根汤,下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