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名片已经成为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在一定意义上又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互赠名片是一种礼节、一种文化时尚,也是促进交往的手段。用名片可以自我介绍、结交朋友、维持联系、开展业务,还可以通知变更、拜会他人、简短留言、用做短信、用做礼单等。领导者交际活动中更是离不开名片。作为领导者,不可不懂下述名片礼仪。
一、设计名片的礼仪
1信息简明
即用简洁明晰的语言传递个人的信息,达到便于交际、便于联系的目的,因为名片的容量有限,所载内容又比较全面,不能说明问题的文字都要删去。当然也不能过于简单而影响交际。
2内容真实
即名片上的内容应当是真实可靠、准确可信的,要做到实事求是,有一说一,不能为了图名利而弄虚作假,同时不能罗列太多的头衔,以免给人炫耀之嫌,更不能虚构某种头衔,甚至夸大其词。
3文面新颖
即名片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设计得新颖别致,避免千篇一律、呆板,同时可以借助图画、符号等非语言手段辅助传情达意,也包括名片材料、着色、字体等的选择,与自己的职业、职务相协调。
小贴士
名片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姓名、单位名称、职衔、地址、联系方式等。此外,从公关交际的角度来看,名片还可以印上企业口号、徽标、业务项目等内容,有的片主还在名片上印上祝福语或格言等。出于涉外交往的需要,名片一般正面以中文印制,后面以英文印制同样的内容。
前车之鉴
涂改名片的后果
一位外经贸委的处长王女士奉命随团出访,前去欧洲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因为出国之前她忙于做准备,忘记重新印制一套名片,所以,每到送名片的时候,为了能让对方找到自己最新的电话和住址,赶紧在名片上临时用钢笔加注了几个有用的电话号码和地址。半个月跑下来王女士累得筋疲力尽,却未见有外商与其有实质性接触,后来经人指点,才明白问题出在哪儿。
原来她自己送给外商的名片不合规范。为了图方便省事,王女士临时用钢笔在自己的名片上加注了几个有用的号码,本想这样联系起来更方便,可是在外商看来,名片犹如一个人的“脸面”,对其内容任意涂涂改改,加加减减,只能表明她为人处世时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资料包
名片的由来
中国是名片的故乡,名片的出现据记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名片最早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纸张尚未发明,人们就削竹、木并刻上姓名,主要起着拜谒通名的作用。西汉时,称之为“谒”,东汉则称之为“刺”。汉以后,纸张逐渐用得多了,就开始改用纸做,叫“名”、“名纸”等。名片唐朝时称“榜子”,宋朝谓之“门状”,元朝叫“名”,明朝称“名帖”,清朝时称“名刺”,也称作“名片”。明清时期又有一种叫“手本”的名帖,是下属见上司以及学生见老师时用的。名片在早期,只用于少数特权阶层的交往,到近代才开始走向平民化。
二、递送名片的礼仪
1注意递送名片的时机
【1】适合递送名片的时机。一般来讲,适合递送名片的时机有:希望认识对方的时候;被介绍给对方的时候;对方向自己索要名片的时候;对方提议交换名片的时候;打算获得对方的名片的时候;初次登门拜访对方的时候等等。
【2】不需递送名片的情况。遇到以下几种情况,不需要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对方,或与对方交换名片:对方是陌生人而且不需要以后交往;不想认识或与对方深交;对方对自己并无兴趣;双方之间地位、身份、年龄差别悬殊。
礼仪趣话
于右任遇难得救
名片在中国古代一直被使用,时至明清,使用更为广泛,每临春节,商人们都要制作大量的红纸名片,上书商号,除夕之夜,派人广为散发,不管认识与否,有无来往,见门就塞,以示恭贺新春。这里面当然有“多多光临”的意思,收到名片的人就把它贴到墙上,以烘托喜庆的气氛。就因为如此,才有了于右任遇难得救的故事。
1905年时于右任因为写了一本《半哭半笑楼诗草》,抨击时政,陕甘总督升允见后,认为“逆竖昌言大逆不道”而密奏清政府,慈禧阅后批复就地处决。此时于右任在开封,他的同学李合甫的父亲李丙田探知消息后,雇人日夜兼程送信。于右任获信后,当即转移,临行时,他随手揭下了旅馆墙上的20多张名片,沿途每遇人盘查,便拿出一张,以名片中的姓名应付,蒙过重重关卡,结果名片用完了,他也逃出了虎口。
2把握递送名片的方法
【1】方便取用。领导者事先要将名片放在容易拿出的地方,以便需要时迅速取出。如果忘记放在了什么地方,东翻西找,显得不够礼貌,也给人一种忙乱、被动的感觉。男性领导者一般将名片放在上衣口袋里或公文包里,女性领导者可以将名片放在手提包内。
【2】讲究顺序。领导者递送名片应当遵守“尊者为后”的原则,即男士先递给女士,晚辈先递给长辈,下级先递给上级,主人先递给客人。当与多人交换名片时,应当按照职位高低的顺序,或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进行,而不要以跳跃式进行。如果“尊者”先拿出了名片,自己也不必谦让,应当大方收下,再拿出自己的名片来回递给对方。
【3】态度谦恭。领导者递送名片时应当起身站立,走上前去,上身呈15°角鞠躬状,表情亲切谦恭,面带微笑,双手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名片上端的两角,其余手指托住名片反面,文字要朝向对方,便于对方观看。将名片递给他人时,应当说“多多关照”、“常联系”等话语,或是先做一下自我介绍。若对方是外宾,最好将名片印有英文的那一面对着对方。
小贴士
递送名片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不要用左手递交名片;
●不要将名片背面对着对方或是颠倒着面对对方;
●不要将名片举得高于胸部;
●不要以手指夹着名片给人。
领导者礼仪成功案例分享
“递名片的行为就像是农民在播种”
小张是一位职业经理人,社会交际非常广,在各种应酬时他总会大量地派发名片。“递名片的行为就像是农民在播种,播完种后,农民就会收获他所付出的劳动。”小张对乔·吉拉德的销售方法深信不疑,他认为成功者就是逢人就大量地派发名片,10张名片可能给你带来50位潜在客户,你如果想让更多的人认识你,那你必须去认识更多的人,发更多的名片。这也为他的销售工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某公司新建的办公大楼需要添置一系列的办公家具,价值数百万元。公司的总经理在名片盒中看到了小张的名片,决定向小张的公司购买这批办公用具……
小张每年总要立下志愿,与100个人交换名片,而且还要跟其中的50个人成为朋友。他还利用网络在全国十五六个城市结交了20多位知心的朋友,此举大大促进了他业务的开展,人脉资源的延伸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三、接受名片的礼仪
1认真接受
在接受他人名片时态度是否认真,往往会与是否尊重对方直接联系在一起。领导者在接受他人名片时,要表现出自己的认真友好之意:应当起身站立,面含微笑,目视对方,双手捧接,以不低于胸部的位置收下。
2默读致谢
领导者接过名片后,要从头至尾把名片文字默读一遍,并点头以示敬仰对方,表示对对方的重视,也可以及时了解对方的具体情况,包括如有不清楚的地方方便当面请教。同时要做到口头致谢,或告诉对方“非常荣幸”,特别是当对方首先递上自己的名片时。
3妥善保存
领导者接过他人递送的名片并默读致谢后,即应当将其收入名片盒、名片包、名片夹、办公桌抽屉中或上衣的衣兜,切忌当着客人的面随意乱放,或是随手插入裤袋、裙袋、钱夹等处。接过名片如果一时没有合适的地方放,若站着讲话,应当用右手拿着名片举到胸口处;若坐着可以放在桌上可及的地方。
经验速递
接过他人递送的名片后,应当立即回递上自己的名片,做到有来有往。倘若无名片的话,则可以直言相告,或告诉对方“改日再补”。
前车之鉴
名片之失
两位商界的老总,经中间人介绍,相聚谈一笔合作生意,这是一笔双赢的生意,而且做得好还会大赢。看到合作的美好前景,双方的积极性都很高。老总A首先拿出友好的姿态,恭恭敬敬地递上了自己的名片;老总B单手把名片接过来,一眼没看就放在了茶几上。接着,他拿起了茶杯喝了几口水,随手又把茶杯压在名片上。老总A看在眼里,明在心里,随口谈了几句话,起身告辞。事后,他郑重地告诉中间人,这笔生意他不做了。
当中间人将这个消息告诉老总B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拍桌子说:“不可能!哪儿有见钱不赚的人?”老总B立即打通老总A的电话,一定要他讲出个所以然来。老总A道出了实情:“从你接我名片的动作中,我看到了我们之间的差距,并且预见到了未来的合作还会有很多的不愉快,因此,还是早放弃的好。”闻听此言,老总B放下电话痛惜失掉了生意,更为自己的失礼感到羞愧。
四、索取名片的礼仪
根据交换名片的礼仪,索取他人的名片,大体上有以下四种方法:一是主动递上本人名片。二是向对方提议交换名片。三是向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或长辈索取名片。这时,可以这样询问:“今后如何向您请教?”四是向平辈或晚辈索要名片。这时,可以这样询问:“以后怎样与您联系?”四种方法中,前两种一般适合于携带名片之人,后两种一般适合于未带名片者。而当他人索取本人名片时,尽可能地不要回绝。
领导者礼仪故事汇
“这名片不就是介绍信嘛!”
据史料记载,1950年1月,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新中国外交队伍“另起炉灶”的指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亲自挑选了10位军队干部从事外交工作。5月8日,国家主席毛泽东发布了有关任命,彭明治被任命为驻波兰大使。
1950年6月28日,周总理陪同毛主席专门接见了彭明治等10位大使。说到外交工作,总理拿出一沓毛主席和他的名片对彭明治说:“外交无小事,带上它工作方便,需要找波兰领导人时就把我和毛主席的名片交给他们。”彭明治郑重地接过那些米黄色的布纹纸名片,看得格外仔细。这时,身边的一位同志冒出一句:“这名片不就是介绍信嘛!”引得大家笑起来。
资料包
有趣的名片
“棋圣”聂卫平的名片:上部是漫画肖像,中部用钢笔签字,下部是围棋局部。图文并茂,看名片如见其人。
舞蹈家杨丽萍的名片:印着“孔雀头”手形剪影的特有标志,让人一见就想到她那优美独特的孔雀舞姿。
画家刘旦宅的名片:名字自己手写,独特、潇洒,名下嵌有一方红红的印章,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意韵。
剧作家沙叶新的名片:左下方是自己的漫画肖像,一副略微变形的眼镜,写着:“我,沙叶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暂时的;剧作家--永久的。某某委员、某某理事、某某教授、某某顾问都是挂名的。”透出片主的幽默个性和艺术追求,也反映一种淡然的学者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