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稀见地方志提要
19550000000079

第79章

长兴陈光贻学

○河南

河南总志十九卷明成化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胡谧纂修。谧纂修《山西通志》已著录。河南之名,宋代惟属洛阳一郡,故宋敏求作《河南志》仅记西都典故,而不及他州。自明初设河南布政司,所属八府,实跨河以北,封疆于古异殊,故郡邑虽各有偏记,而未有统为一书者。明天顺间提学副使刘昌创修通志,其后十余年成化乙巳,谧又为芟润而成此书,是为河南有通志之始。按此志传本久已稀见,修《四库全书》时,馆臣以为通志于嘉靖中始创为之,犹未知成化时已有通志矣。故此书稀世之珍本也。北京图书馆藏有全帙,而各卷内皆有嘉靖初补版,非成化时原本也。

河南通志四十五卷明嘉靖三十七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邹守愚修,李濂纂。守愚莆田县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守广州,升江西学政,调山东。嘉靖三十四年以副都御史巡抚河南,乙卯山、陕、河南地震,命往陕西帙祀河嶽,积劳病卒,赠右都御史,谥襄惠,著有《俟知堂集》。濂字川父,祥符县人,正德九年进士,授沔阳知州,历官山西佥事。濂少尝受知于李梦阳,嘉靖间里居四十余年,以诗文名,所著有《祥符乡贤传》《汴京遗迹志》《观政集》《嵩清集》诸书。《河南通志》自胡谧创修,后八十年守愚重修此志,又三年都御史潘恩始为付梓。统纪河南八府之志,条理粗备。其书体例,分图考、建置、沿革、星野、疆域、山川、风俗、封建、户口、田赋、物产、职官、城池、河防、公署、学校、科目、祠祀、陵墓、寺观、古迹、帝王、圣贤、名宦、人物、游寓、孝义、列女、隐逸、仙释、艺文、辨疑、备遗三十三门。沿革载:“河南古豫州之域,春秋时为东周畿内,环郑、宋、陈、蔡、许、虢、祭、刘、杞等四十余国,战国为韩、魏、楚三国之疆。秦置天下三十六郡,其在河南者有八;唐分天下为十道,有河南道。元置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明洪武初改为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开封、彰德、卫辉、怀庆、河南、南阳、汝宁七府,凡州十二,县八十二。嘉靖二十四年,升归德州为府。”此志修时领凡八府,而统记无遗,较胡谧通志,则事增义详。但《四库全书提要》谓此志“亦仅具崖略而已,征引未能赅洽,考证亦未精确”,谓此志犹未洽备也。清顺治间巡抚贾汉复修通志,乃始臻全备,然其志例亦大抵仍沿《嘉靖通志》体裁耳。康熙九年徐化成又为增补,三十四年顾洴再事重修,体例皆同以旧志。雍正八年田文镜修通志,始变前志体例,而涉及繁琐。厥后乾隆三十二年阿思哈续修之,道光、同治、光绪,皆历有增补。民国时曾重修,成舆地志、大事志、径政志、艺文志诸稿。自明以来,凡十有一修,其书至今皆存,亦为难得耳。此外又如朱云锦之《豫乘识小录》,近人王幼侨之《河南方舆人文志略》,亦为统记河南之书也。

开封府志三十五卷清顺治十六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钱纶修,冯樾纂。纶元城县人,拔贡,顺治十六年任开封府知府。樾字今臣,松江府娄县人,生员。开封为豫省首郡,按开封沿革战国时称大梁,魏所都焉。据《史记·魏世家》云:“惠王三十一年迁都大梁。”汉为陈留郡,隋唐称汴州,五代梁都于此,号东都,置开封府;宋、金因之。元改曰汴梁,明复为开封府,领三十六州县。此志修时,许、郑未升为直隶州,陈州未升为府,开封辖境犹仍明制。考开封地志,始有东汉圈称《陈留风俗传》,五代王权《大梁夷门记》,又有环中《汴都名实记》《京东路图经》《开封府图经》,而以宋敏求《东京记》叙故实最精博。修于元者无可考也,明有朱橚《开封郡志》(见《图书集成》引《明外史·周定王橚传》),及万历时周藩《开封府志》,而其未可考见者,当不止此数耳。此志为清修府志首创,据本书首列分巡大梁道按察司副使沈荃序云:“此志于顺治庚子奉巡抚贾汉复命所修,时钱纶守开封,请冯今臣就订而成。”按其书凡三十余篇,不脱宋人图经体例,又因以匆促复命,遂草率成编,故如沿革山川诸篇,间多疑谬,人物亦多遗误。其后华亭盛朝组复为增纂笺正,然终不免犹有遗憾焉。

祥符县志六卷清顺治十八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存卷三至卷五)

清李同亨纂修。同亨宜兴县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十八年任祥符知县。考《祥符县志》,创修于万历八年知县李伯仁,三十六年知县王鹤龄继修。此志乃继王鹤龄《志》重修,创修于知县张浚哲,嘱邑孝廉张壮行,茂才马士隲等所纂未成。同亨仕祥符时,重为编校而成书。其书考时制建置沿革、山川、风物、官制、人物、户籍、田赋甚详,惜此书仅存三卷,全编体例未考,查此书外,惟曰本内阁文库藏有全帙,乃为六卷。祥符开封府附郭县,豫省首邑;汉为陈留、浚仪县地,东魏于此置梁州,后周改为汴州,宋祥符中改今名,为开封府治。梁宋建都所在,其宫阙遗址,盖以明时曾遭河水之灌,不易复寻矣。

通许县志二卷明嘉靖三十二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陈正修,张瑶、刘崇儒纂。正字宗儒,陕西富平县人,嘉靖二十四年以举人任通许知县。瑶字公荐,通许县人,嘉靖举人,官山东临清知州。崇儒字五嵓,通许县人,贡生,官山西平阳府同知。《通许县志》,据本志陈正序云:“访得遗稿,乃正德间邑人韩玉所纂,而李崆峒先生所笔削者也;书未脱稿而韩君殁,事遂寝。”此志乃为瑶与崇儒依韩玉《志稿》,重加汇辑考证而成。其书总分天文志、山川志、封域志、城池志、沿革志、户口志、礼乐志、食货志、官迹志、人物志、忠节志、选举志、恩典志、古迹志、祥异志、词翰志十六门。沿革志云:“通许置县,始于宋咸平中,初名咸平县,金大定中改名通许。”按此志沿革浅短,引证古事,殊多附会。

尉氏县志五卷明嘉靖二十七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曾嘉诰修,汪心纂。嘉诰字时锡,湖广黄州府麻城县人,由举人初任四川顺庆府南充县儒学教谕,继任应天府溧水县儒学教谕,升汶阳知县。嘉靖十八年以供奉南巡事失慎,谪广东连州判官,二十一年升尉氏知县。心字谦之,直隶徽州府婺源县人,由选贡初任杭州府于潜县学训导,嘉靖二十三年任尉氏县儒学教谕。此志为嘉诰仕尉氏时,悯旧志阙略,乃嘱属学官汪心与乡进士傅宗鲁、马载道,庠生孙宗瑞等辑录,书将成适嘉诰致官去,岁戊申继任知县李德光为之锓梓。凡例谓其书体裁,傚章懋修《兰溪县志》例,凡五类,卷一风土,分建置沿革、分野、县名、疆域、形胜、山川、田土、城郭、坊巷、户口、保分、水利、桥渡、岁时、市集、风俗、民业、物产十八目。卷二官政,分设官、公署、庙学、坛壝、贡赋、盐法、役法、仁政、军政、游寓十目。卷三人物,凡二十六日,分条殊若冗杂。卷四杂志,分古迹、宅墓、寺观、遗事、遗书、祥异、传疑七目。卷五词翰,分制命、碑碣、序述、诗词四目。其中最典实者,为风土类,邑之史实建设山川民俗物产悉以括之,大旨立而体裁备,并古今巨细事宜,一以贯之。如山川附及井泉,邑之蓬池下有温泉出焉,则比及名胜矣。又如水利,引旧志详载三十七陂之制。物产陶类有郭公砖,为郭氏所制,尝得之于古塚,砖中空外方,长可三四尺,或五尺至一丈者,江南用之为琴桌,其音响亮。又如瓷桶瓷瓶诸器,皆古有而今无。官政类,叙设官、历官以外,又附诸属官一条,有驿丞,为洪武初所设;阴阳官,元设学正一员,今设训术一员;医官,今设训科一员,医生五名;僧官、道官,洪武十五年所设,僧会一员,道会一员,如此之类,他志少见纪载。然观其全帙,盖惟以考稽故籍,衷于雅训见长,其于综核传信,殊未能备。

尉氏县志四卷清顺治十五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高桂修,马羲则纂。桂字月宾,保定府祁州人,拔贡,顺治十四年任尉氏县知县。羲则尉氏县人,贡生,官归德府宁陵县儒学训导。《尉氏县志》初本,修于明永乐己酉知县齐勉,成化甲辰知县刘绍重修,嘉靖戊申知县曾嘉诰三修。《嘉靖志》为教谕汪心所纂,体例最推详备;迄清顺治丁亥知县卫绍芳,又增纂时事一条。此志为桂仕尉氏时延羲则重纂,其书体例,总分治地志、治官志、人物志、艺文志四类,子目四十有七,中有封建、典礼、金石诸目,为前志所无。其艺文志列御制及纶诰,后修《尉志》者议为不当。又其祥异一目,缺南北朝及隋、唐、五代、宋初之纪载。按沿革谓:“尉氏县为春秋时郑大夫尉氏封邑,秦、汉有尉氏县,属陈留郡。《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古狱官曰尉氏,郑之别狱也。”尉氏官名,用以名县,县于五代及宋为畿内地,志于五代及宋时纪载颇缺略,岂无文献可征耶?明以来县为开封府属邑,志内纪载则较详矣。

洧川县志八卷清康熙三十一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张世绶修,杨笃生纂。世绶字瞿父,直隶大兴县籍,江南华亭县人,康熙间以举人任洧川知县,凡十四年。笃生字子培,洧川县人,康熙二十年进士,授湘潭知县,升户部江南司主事,历官四川司副郎,浙江司正郎,陕西道协理,山西道事,福建督学副使,年八十四卒,著有《闽海风谣》《八闽留谈》等书。按本志沿革谓:“洧川本为尉氏县之宋楼镇,于金兴定二年置洧川县,属开封府。”县志源流,据笃生此志序云:“万历年间,乡先生岫云范公著《御龙子集》,始有《淆乘》四册。《淆乘》一书简而该,详而有要,我朝顺治己亥岁,前令刘振声因以采辑而增修之,迄今又三十余载矣。按旧乘,志五、表三、考三、述四、列传九、记一、序一,亦犹《史记》之檃括经传,而帝纪、世家、书、表、列传诸体也。”按此志为笃生及邑人宫中、刘汇、傅文运、贾齐遇、张起等,共襄纂成,承《洧乘》以补刘振声增修之不足,以记天启、崇祯间之事甚详。其书体例,分方舆志、建置志、籍赋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杂志八门。以沿革城池等项,各以类附,靡不兼综条贯,巨细毕陈,可谓新创清代方志体裁,而不因明志之旧习也。据世绶序云:“葺凡四月,稿凡三易。”又何其勤而又速耶。

鄢陵县志八卷明嘉靖十六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刘讱纂。讱字思存,号春冈,鄢陵县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宁国府推官,摄芜湖县事。武宗(正德)南巡,中官因索贿不得,遂以事诬罪讱,系之狱。世宗(嘉靖)立,复其官,寻擢御史,迁南京通政参议,历转刑部尚书,著有《银台集》《春冈集》《怡春集》等书。按此志,前有杜枬及刘讱二序;清阮元撰《天一阁书目》,误以此志为杜枬纂,枬实仅为作序,书中未述一词。相协刘讱纂辑者,则陈三源、胡因考二人,枬亦未与焉。据讱序云:“《鄢陵志》成化间图编辑未果,正德间和大龄成有邑志。”按本志职官载大龄名春,正德四年创修县志。讱序又谓:“大龄之志有法例,而编辑者未用。”按此志参大龄之志体例,列为八志,分五十余门,列序以卷端,颇具体要。按沿革,鄢陵春秋时郑邑,《左传》曰:“郑伯克段于鄢。”即此地焉。汉置鄢陵县,属陈留郡,北齐废,隋置洧州,唐废州为县,属颖川郡。五代以来为开封属县。

鄢署杂钞十二卷首一卷清康熙五十八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汪为熹纂。为熹字若本,号紫山人,康熙五十二年任鄢陵知县。是编为熹官鄢陵时,辑录诸书有纪载鄢陵事物,计七百十四条,编为十二卷,分古迹、水利、人物、杂事、物器五门,各门又分细目,编纂成书,邑人周秉彝、张引川为之缮写梓板。其卷首曰《万寿覃恩纶音》,为为熹请裒其母及妻之勒命焉,其何可附载官辑之地志耶。

中牟县志十卷清顺治十六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吴彦芳修,徐延寿纂。彦芳字友圣,号香篇,福建闽县人,顺治十六年以举人任中牟知县。延寿闽县人,事迹未详。考牟志,据彦芳序云:“考牟志一修于明正德九年,再修于陈幼学前辈,为万历二十三年,三修于天启之四年。”今按本志名宦,正德间知县韩思忠修县志七卷。天启间知县段耀然修县志五卷,张民表所纂焉。此志为彦芳官中牟时,与同乡友徐延寿继天启《段志》重修。其书体裁,分舆地、建置、礼乐、田赋、职官、选举、名宦、人物、艺文、杂志诸类。据建置云:“今县则始置于汉,隶河南郡,《左传》所谓:郑之原圃也。”按中牟在开封西,黄河自郑州而来,在牟境者,曲折緜亘九十余里,沿河筑堤防溃,盖自北宋而已然。本志舆地志纪之特详,因此志为彦芳修于洪流劫灭之后,故除纪河患河防外,遗事则极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