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稀见地方志提要
19550000000032

第32章

秦州志二卷清康熙二十六年修,抄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赵世德纂修。世德辽阳人,康熙间秦州知州。按秦州为今天水县,天水古郡名;唐时分上邽置天水县,未几即废。五代复置,在今天水县西南。宋金时分置南北天水县,自元至清,无天水县名,民国初始改秦州为天水县。此志分门,自户口徭役迄赈卹艺文,凡二十一门,志无沿革疆域山川,及学校田赋,恐非全书矣。

礼县志不分卷清康熙二十六年修,抄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王榆善纂修。榆善费县人,康熙间礼县知县。按礼县建县于明,而志书阙如;万历四十一年知县刘泽远,单骑往访穷山深谷,采纳断碑残碣,询之故老耆儒,抄录古迹旧踪,始成邑志二册,已久佚不传。是志为官辑应征之书,体例简约。沿革谓:“礼县秦为天嘉郡,汉武帝置汉阳郡,三国因之,于祁山西十里置长道县。”考秦置四十郡,未有天嘉郡,汉武帝时亦未有置郡之制,不知此志何据也。流寓传载诸葛亮,谓其出师所经;是亦可谓之流寓乎,其编纂者之荒妄,而欲借以夸耀县事耶。

徽郡志八卷明嘉靖四十二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郭从道纂。从道字省亭,州人,举人出身,仕至贵州按察司佥事。家居时创修郡志,是编与邑贡生张鹤年所同纂。按沿革徽州郡为汉河池县地,元时于此置南凤州,后改名徽州,明时属陕西省巩昌府。徽郡有志始于何时,未可考也。据嘉靖二十一年修《陕西通志·风俗》引有《徽州新志》,则此志之前郡志已经数修。此志凡八门,叙沿革,纪故实,颇为简核。

两当县志四卷清乾隆三十二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秦武域纂修。武域字紫峰,曲沃县人,举人出身,乾隆三十一年任两当知县。两当之有志,清康熙二十六年知县武国栋始创志稿,仅十二页,未经发刻。武域为之增续,而成一邑之志。书凡四纲,曰志地、曰志事、曰志人、曰志言,分目共二十有九,随其类附焉。观其编次,颇见审慎,文藻则文省事详,每篇少则数十字,多则数百字,全书仅二万余言,一邑之故实略备而不缺漏。当时襄助参订者,有屠文焯,采访者,有罗暲、周才美,校阅者,有高仲。书无纂修姓氏表,而以纂辑诸人登于例言。志后附《拾遗》一卷,则为志成后续辑者也。

肃镇志四卷清顺治十四年重刊明万历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李应魁纂修。应魁万历四十四年任肃镇兵备副使。是志修成于万历丙辰,原本久佚,此书为顺治重锓本。据乾隆《肃州新志》黄文炜序谓此志误谬颇多,如酒泉太守竺曾,讹为竺会。张奂渊泉人,讹为酒泉人。大禹治水合黎,而致疑龙门积石,不在于此。字形近而讹误者,重锓本已为改正。按此书书口题名《肃镇华夷志》,卷一第一行仍名《肃镇志》。据张维《陇右方志录》谓:“万历原本称《肃镇志》,华夷二字为重锓时所加焉。”按重锓本,惟版口加华夷二字,原文实无更换。

玉门县志不分卷旧抄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是志不著纂修人姓氏,无序跋,莫知为何时何人所纂也。按其建置沿革,则止于清乾隆二十四年。书凡二十类,曰建置沿革、曰疆域形势、曰城垣、曰水利、曰田赋、曰汛防、曰驿递、曰山川、曰古迹、曰学校、曰士习、曰风俗、曰土产、曰坛庙、曰仓廒监狱、曰职官、曰科第、曰营制、曰义民、曰节妇;视其编次,殊欠体裁。土产志载:“石脂水在县之赤金东南一百五十里白杨河西,有石油泉,土人取以燃灯。”又引博物志云:“延寿县南有山石出泉,县人谓之石漆。”《元和志》云:“玉门县东一百八十里泉中有苔,燃之极明。”《一统志》云:“石油出肃州南山。”《肃镇志》云:“嘉峪关西有石漆。”所引诸说,以证玉门之有石油,发见已久矣。参张维《陇右方志录》著录《玉门县志》写本谓:“乾隆二十四年西域事定,改安西为府,沙州卫为敦煌县,靖逆、赤金二卫为玉门县。此志摘录《肃志》《靖逆赤金卫册》,间附新事。仓廒载有四十一年建筑仓库,去《肃志》之修,又四十年矣。而目类史实,多仍《肃志》旧文,盖与《敦煌志》同为抄撮呈送之书,非特自修辑也。”维叙此志编纂始末甚详,故录附之。

敦煌杂钞二卷随笔二卷清乾隆七年清润斋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常钧纂。钧字和亭,叶河人,官安西观察副使。是书为钧观察安西时所纂,其序略云:“安西古荒服地,羌戎所居,秦汉以前遐哉邈矣。自汉设敦煌置属县,通西域,闢地数千里,屯戍相望,民物殷富,极一时之盛。晋魏六朝,中原多故,未遑远略。泊乎隋唐駮駮复振,肃代而后,相继沈沦,及宋元明世,弃为异域。我朝统自康熙五十四年,挞伐嘉峪关外,古酒泉西鄙,以及敦煌、玉门之境;渐以经理更置卫所,运而哈密悉隶板图。雍正间设镇开屯筹饷,钧首成此篇,亦安西之嚆矢。”此序略述安西沿革,因安西为汉敦煌县地,故曰《敦煌杂抄》。是篇纂时安西观察领有河西四部,关西七卫,及安西、柳沟、沙州、靖逆、赤金、哈密、玉门、赤斤、蒙古、阳关、罕东、安定、阿端、曲先等厅、卫、县,及嘉峪关、赤金山、冒马疏勒、观音寺、苦峪、三危、鸣沙、白龙堆、流沙渥、洼水、氐置、古长城、雷春寺、南山、天山、瀚海、巴里坤、土鲁番等城关河山寺庙地方。是篇编例,卷上叙地名地情。卷下记形势、户口、田亩、积粮、屯田、开渠,及党河源流,安西东关护墙,建盖民房、添设腰站、引墩,皆司政备防之事也。附《随笔》二卷,记其地情,闻见之笔录也。

环县志十卷首一卷清乾隆十七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高观鲤纂修。观鲤字禹门,仁和县人;乾隆十三年进士,授环县知县。《环县志》创于何时,未可考,《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引有旧《环州志》。按环州于明洪武初降为县,此则为宋元时旧志欤。观鲤修此志时,而旧志皆佚,故无一言涉及。此志分沿革、祠祀、学校、田赋、兵防、职官、仕籍、人物、艺文、纪事十门,子目三十九,体例简约。按沿革谓:“环建置自秦始,汉为马岭县地,泊魏晋以迄北朝,没入戎翟。至唐始复,城方渠、马岭,五代晋始置威州,周改环州,明初改州为县。”张维《陇右方志录》谓:“汉之方渠在今宁夏;西魏、北周之会州,在今中卫之鸣沙。唐之环州改威州,则又为鸣沙、会州之所改,皆与今环县无关。”此志沿革混而为一,误矣。

新修打拉池县丞志不分卷清光绪三十四年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廖炳文修,陈希魁纂。炳文光绪间以县丞布理打拉池县事。希魁打拉池人,贡生。按本志炳文序谓:“打拉池县设自光绪元年,前无旧志。此志为奉文修纂,乃嘱贡生陈希魁、训导谢文俊、廪生杨希贤为编次,附生赵子绅、魏崇文、杨文舒为采访,附生陈德俊、陈祖虞、陈重德、董元辅为謄腊录,共掇而成。”其书分建置、疆域、山川、关梁、水利、盐法、物产、贡赋、祀典、职官、塜墓、风俗、貤封、恩荫、选举、贡生、武举、节妇、星现、星殒、日月蚀、恤典、方言、户口、仓储、学堂、度支、厘税、农商、矿产、巡警、忠烈、碑文凡三十三门,物产、疆域、山川三门,均有小序,余篇则无。按此志分门则多,而纪述则简约,惟纪星现、星殒、日月蚀,为其他方志中所少载焉。

○宁 夏

宁夏新志八卷明嘉靖间刊本(天一阁藏)

明管律纂。律宁夏卫人,正德十六年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宁夏当陕右西北之边,西据贺兰之雄,东临黄河之险,历代为西北重镇。按本志沿革谓:“春秋时乃羌戎所居,秦始置上郡,汉为匈奴所据,武帝元朔二年命卫青取河南为朔方郡。晋因之,晋乱,为赫连夏据于为都。西魏置弘化郡,后周改为怀远,隋开皇初降为县,大业间复为朔方郡。唐为怀远县隶灵州,宋为兴州,元为宁夏路总管府。明洪武初立宁夏府,寻改为卫,命耿炳忠为指挥驻之,隶陕西都司,二十五年封第十六子朱梅于此。”按栴于永乐间修有《宁夏志》,是为志乘之始,嗣后卫人胡汝砺,于弘治十四年又纂《宁夏新志》。是志为杨守礼巡抚宁夏时命督粮道佥事孟霦所修,遂聘管律重纂,律为汝砺弟子,律谓其师郡志,已经人点窜,遂失其真,故纲领不振,视匪良志,故重辑成于嘉靖庚子。增续更改《弘治志》之所不足者甚多。其书采摭浩繁,体例庞博,卷一宁夏总镇、建置沿革、郡名、形胜、风俗、山川、关隘、边防、水利、桥渡、卫防、物产、土贡、封建、王府、公署、五衢、南路守备、北路守备诸类。卷二坛壝、祠祀、官迹、人物、选举、武阶、忠孝、节义、技能、仙释、祥异、寺观、游观、景致、古迹、俘捷、陵墓诸类。卷三中路灵州、五马驿递、韦州西路中卫,广武营、鸣沙州、东路后卫、兴武营、铁柱泉诸类。卷四沿革考证。卷五赫连夏考证。卷六拓跋夏考证。卷七卷八宁夏文苑志。按其编次无纲领目,因事定类,尚合条贯。卷一之物产述贺兰山、麦垛山,出铅、礬、铁极丰。土贡述唐夏州贡氈角弓,齐灵州贡红蓝甘草、蓰蓉、代赭、白胶、青虫、鵰鹘、白羽、麝、野马。明时岁贡花马,均宁夏特产焉。卷二所纪人物、古迹、陵墓,亦颇具考证。卷三纪所领营卫之制度甚详。卷四至卷六所考沿革及赫连夏、拓跋夏,采摭尤博,考证定说,颇为详核。卷七卷八,文苑分诗文二门,文列《宁夏八景诗序》《汉寿平侯壮缪关公祠碑》《大明嘉靖平虏之碑》《观赤木口诗序》《筹边录》诸文,皆关宁夏文献之重要者也。

朔方广武志二卷清康熙五十六年刊本(甘肃省图书馆藏)

清俞益谟纂。益谟字嘉言,号澹庵,广武人,官至提督湖广全省军务左提督。康熙四十二年辰州红苗起事,益谟随尚书席尔达督征,红苗乞降事平,著有《辨苗纪略》八卷。按本志凡例云:“广武为营汛城堡,旧无专志,向附《朔镇志》志其大略。”按此志为录之《镇志》,或询诸故老,或考之碑碣。再三究核务得确实,凡一切虚诞无稽之语,概不敢录。观其例言以知其编著之审慎。卷前有武进士俞汝钦序,汝钦为益谟之子。其序谓此志尚未刊,而其父已逝世五载,始付梓人。又按所列修志姓氏表,俞益谟总裁,廪生李品囗〈香奇〉续笔。纂辑列举人高嶷、贡生贺遇隆、生学雷起潜、俞汝钦、李元臣等。校阅列贺士康、陈三恪。监刻列张继程。故此志当非出于益谟一人之手也。其书上卷首列城池边埻图、天文星宿分野图,次为志,自地理迄物产凡三十六门。下卷为艺文,编排类目,颇见凌乱。书中记载,亦缺漏甚多。然此志未有见于藏书著录,为甘肃省图书馆独有之秘籍。

朔方新志不分卷明万历四十五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杨寿纂。寿宁夏卫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官户部山西清吏司主事。朔方即宁夏卫,汉为朔方郡,此志从其古名也。宁夏自嘉靖间管律纂新志后,万历五年石茂华又修《宁夏志》四卷,七年罗凤翱又修《朔方志》,十七年杨锦又修《朔方边纪》,及是志凡四修矣。今惟是志独传,按是志为寿主笔,有黄机明、时儒相协编辑,万历四十五年巡抚杨应聘为之刻行。书分图考、建置、沿革、天文、地理、山川、食货、内治、外威、文学、武阶、忠孝、节义、窃据、叛乱、坛祠、寺观、陵墓、古迹、祥异、方伎、词翰、遗事二十三门。张维《陇右方志录》谓:“此志文词清简,雅有翦裁,惜其纲目凌乱。内治、外威、文学、武阶诸名,语非通行,名实亦间不相附。”兹阅此志,惟序论诸篇文笔较纯,书中纪述则辞多重沓,亦不足称雅有翦裁,至于篇名乖异,尤为不伦。不过关中明志,今存者甚稀,此志乃为不易得之珍本也。

固原州志二卷明嘉靖十一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杨经纂。经宁夏人,嘉靖五年进士,仕大名府推官。按固原为元时之开州,后升为府,领开城、广安二县,为安西王行都所在焉。明初降为开城县,属平凉府,寻又为固原卫,景泰初筑固原城,弘治间升州。志乘始于元时,有《开成志》今佚,而见于乾隆《甘肃通志》所引载。明张治道又纂《固原州志》,万历《内阁书目》《千顷堂书目》均著录。是志成于嘉靖十一年,凡二卷,上卷为城池、疆界、山川、古迹、土产、风俗、文武衙门、人物、节妇九类,下卷为前代人物、前代名宦、艺文三类。卷前列《总制》一篇,及唐龙序。唐序谓:“此志事简而核,辞辨而经;其绪山川险易,地理迂直,皆秩秩然。”张维《陇右方志录》谓此志:“策议边防时事,有伟识。其论固原形势,艰于战守,一反方志夸陈之习。”兹阅此志体例,分门殊不免过约,以户口、税课、兵卫、军实、职官、名宦,尽入文武衙门一类。又如上卷既立人物一类,下卷又立前代人物。文武衙门类,已收名宦,下卷又有前代名宦一类;人物以今古朝代分段,则人寿有短长,非志书体裁之所宜也。然其叙论疆域山川之形势,及战守方略之详审;非熟地理,悉军情者所能言,是为志乘家焯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