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稀见地方志提要
19550000000019

第19章

定州志四卷明嘉靖元年刊本(天一阁藏,存卷二至四)

明倪玑纂修。玑字在公,咸宁县人,正德三年进士,十五年由谏垣给事中谪嘉善县县丞,三年擢任丘知县,再升定州知州。定州为汉时中山郡地,北朝始名定州。于明时领县二,曰新乐,曰曲阳。弘治癸亥官贤创修州志,倪玑继纂,成稿于正德间,嘉靖元年始刻成。今原本仅见此书,虫蠹漫漶,不可细读,无从窥其全帙。但据康熙《畿辅通志》,称倪玑尝作州志,论者以为得纪事体。又据康熙《定州志》,知州黄开运序云:“定自明末城陷,瓦庐学舍鞠为茂草,掌故之家其芜没于兵销戎践者久矣,志固无考也。”以知此志流传久少也。

深泽州志十二卷清雍正十三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赵宪修,王植纂。宪字无愆,山东博山县人,雍正三年进士,十一年任深泽知县。植邑人,康熙辛丑进士,历任广东和平、阳江、罗定等州县十余年。按沿革,深泽立县始于汉,宋以后属祁州,雍正十二年始改隶定州。又据凡例谓:“深泽前明无志,自康熙乙卯邑令许来音始为搜葺,于乡绅张靖之家得前教谕张劝所辑稿,复校阅郡志《祁志》,与邑士绅王鐄、袁斌等参互考订之,是为旧志。”是编承《许志》重编,分编年志、舆地志、建置志、职官志、礼仪志、食货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余志十门。编年志琐细具陈,殊同杂志;志书用编年例者,应从史籍中采撷关于本邑战伐大事实之为宜,非记邑事之琐碎焉。

四镇三关志十卷明万历四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刘效祖纂修。效祖武骧左卫人,嘉靖间进士,官至陕西按察使。四镇三关者,为蓟镇、昌镇、真保镇、辽镇四镇,居庸关,紫荆关、山海关三关,皆京兆左右辅地。其所防管之区,按本书所列总图,计有八府,十六州,一百十五县。故所述重在边防地理,尤于昌、蓟二镇为详,辖防区府州县,则纪载疏略。其书体例,分建置考、形胜考、军旅考、粮饷考、骑乘考、经略考、制疏考、职官考、才贤考、夷部考十类,子目凡三十,纪载简详有度,事核文雅。

西关志三十二卷明嘉靖二十七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王士翘纂。士翘字民瞻,安福县人,嘉靖十六年进士,官至巡按直隶监察御史。西关古时为冀幽营,汉唐均为重镇,明时为京西要枢,其塞有四,曰居庸关,曰紫荆关,曰倒马关,曰故关,皆屯集重兵。按此志体例,以四关分别汇辑,《居庸关志》十卷,《紫荆关志》八卷,《倒马关志》七卷,《故关志》七卷,凡三十二卷。四篇体例门类皆同,曰沿革、曰疆域、曰形胜、曰星野、曰山川、曰关隘、曰城池、曰军马、曰墩台、曰边情、曰摆拨、曰仓场、曰草场、曰库房、曰教场、曰屯堡、曰征徭、曰岁用,曰公廨、曰学校、曰官师、曰人物、曰风俗、曰物产、曰祠庙、曰坛璇、曰陵墓、曰驿传、曰巡司、曰铺舍、曰桥梁、曰窑治、曰牌坊、曰古迹、曰矿洞、曰章疏、曰艺文三十七类,又附条四,书端有总图一。按此志稽考史集,摭采案牍颇丰,其所纪祲祥之变,用以通险夷遇迂之途,察边情之审,则以定战守也,与府州县志叙述不同。

临漳县志十卷明正德元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景芳纂修。芳山东定陶县人,举人,弘治末任临漳知县,时漳水泛滥坏民田,芳于县西南筑堤防患,后人称景公堤。临漳为古邺都,汉置邺县,三国魏建为都,晋讳邺故名临漳,明时属河南省彰德府。邑境漳河过焉,河尝数徙,故历来多水患。此志纪河防及引漳溉田之事甚详,疆域载漳水凡四迁,沿革纪之以事实,灾祥述之以灾害。古迹载亶甲故都,故魏都,故赵都,前燕都,北齐都,皆在临漳。古时建筑之伟,若铜雀、金凤、冰井诸台,皆在其地,多胜迹也。艺文志载宋杨蒙撰《魏邺令西门豹庙碑记》,纪豹引漳溉邺,及沉巫以除河伯娶妇之害,亦在此地。艺文志又载南朝鲍照题《西门豹庙诗》,则庙之立由来已久矣。考西门豹引漳溉邺以富魏之事,据《史记·河渠书》言:“西门豹引漳溉邺,以富魏之河内。”而《汉书·沟洫志》纪史起之言曰:“漳水在旁,西门豹不知用。”二说则相矛盾,疑以当时西门之渠已湮废,史起修之,故民不歌豹而歌史起。班固不曲思史起之言,直笔书之,故与《史记》有违。

口北三厅志十六卷清乾隆二十三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金志章纂修,黄可润增校。志章浙江钱塘县人,雍正癸卯科举人,乾隆四年任分守口北道三厅理事同知。可润修有《无极县志》,已著录。口北三厅者,为张家口、独石口、多伦诺尔,于元时为上都兴和路及兴、松、云三州地。明为开平卫及兴和守御千户所地,清初为察哈尔东翼四旗,西翼正黄旗游牧地,雍正二年设三厅理事同知,隶口北道。此志为志章始创,乾隆二十三年可润为之增校,而梓行。其书分地舆、山川、古迹、职官、官署、坛庙、经费、地粮、村窑、户口、风俗、物产、台站、考牧、藩卫、人物、列女、世纪、艺文、杂志二十门。其中地舆、山川、古迹三门,引据诸史以疏证古今地名之同异颇多,尤注意于元开平之故迹。世纪一门,历举历代兵事,深为周备。艺文所载诗文,亦皆切于掌故,其校订之详,皆为可润所增补焉。查此志原本极稀,流行者有抄本、《满蒙丛书》本。

承德府志六十卷首二十六卷清道光十一年修稿。林从炯批校本(温州市图书馆藏)

清海忠修,林从炯纂。海忠字靖堂,长白人,道光六年任承德知府,历官热河兵备道等职。从炯浙江温州人,举人,侯选知县,事迹未详。按此志,实为林从炯据牛昌籙原本重加纂订而成,但以本志成格序谓:“纂修为出海忠一人。”从炯尝以此语不平,于此本成格序后批曰:“此文乃余同陆君代作采辑,俱不提及余一句,但谀海郡伯一人,殊不覆实。”又此本首页有道光辛卯十月从炯题记云:“此志创于道光七年冬十月,洎八年十一月副本告成。热河地处塞上,无人分纂,延牛君荻垞为草率八门(学校、庙坛、寺观、田赋、名宦、选举、人物、列女),无一字可用。于是旁搜远籍,近取见闻,一手纂订,穷日累月,甚矣其惫。而中间诋排如崔君廷诏,改易如陈君淦,至以凡例改为纲目,谬戾若此。幸正于朱虹舫(兰)阁学,原本始定,甚矣官书之难也。”此从炯所述此志之纂辑经过也。兹按本书体例,自图说迄杂志,凡三十四类,而无大纲,为卷六十。卷首二十六卷,分诏谕、天章、巡典、山庄、行宫、园场六目。又按修志衔名表,列鉴定为成格、那彦成、沈维鐈、英和、裕恩、琦善六人。但据从炯批语,鉴定实为英和一人,成格则惟进呈正本而已。衔名表列海忠为总纂,而从炯批语谓:“海忠只可称总理。”按此志之刻本,道光九年热河都统成格嘱知府海忠修,十一年书成,光绪十三年知府廷杰又为重订。而见于公私收藏目录著录,皆题海忠纂修,兹据此书从炯批语,其纂人可以考正也。光贻近得瑞安张宋廎先生检寄其乡人杨绍廉撰《记林监州承德府志》一文,谓得道光《承德府志》六十卷,卷耑有吾瑞安林监州从炯墨笔题记,当是林氏家藏本。又谓是书实林监州一手纂订,见《瑞安经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