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稀见地方志提要
19550000000108

第108章

宁州志不分卷抄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此志不著纂修人姓氏,无序目,有凡例十七则,其第一则云:“《宁州志》不知始自何年,并作者姓氏,亦无由表见。”但考《宁志》有康熙三十四年严敬之州志,此书系据张声永三影斋抄稿本誊抄,记载止于嘉庆四年,书中引录严敬旧志原文甚多。其定体例,为地域、山川、建置、祠祀、田赋、官师、人物、选举、古迹、灾祥十类,考《严志》则分十八类,与此志体例异,此本则系重纂,非依旧志续增。观其书中挂漏待补之处仍多,疑为未竟之稿,未见藏家著录。宁州之名甚古,暜析益州之建宁、兴古、云南及交州之永田郡置宁州,实兼今云南全省地也。此宁州为元黎县地,明于黎县置宁州,仍县为州治,属临安府。

续修河西县志四卷清乾隆五十三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董枢纂修。枢四川合州人,举人,乾隆五十二年任河西知县。河西土名休腊,唐始置西宗州;元改称河西州,明降州为县,清因之。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庚辰,清康熙三十二年邑人王芷重纂。二志体裁均佳,此志继王芷县志增纂,凡十五门,图考、天文、地理、职官、赋役、兵防、食货、学校、典礼、风俗、选举、士女、艺文、志外、志疑,各分子目。体例皆仍前志,序次井然,纪述亦简核,时称佳作焉。

蒙自县志六卷清乾隆五十六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李焜纂修。煜字培园,醴陵人,贡生,乾隆五十四年任蒙自知县。《蒙自县志》明万历癸卯知县李任宁延邑人尹廷俊始修,未竟稿而廷俊卒,其子绍臯继纂,卒成于万历甲寅。清康熙五十一年知县韩三畏重修,此志继《韩志》重修,其书体裁笔法皆胜《韩志》。按此志原本久稀,民国时有石印本。按本志沿革,为汉益州郡地,白族居之,土名目则,以目则山而名;后为蒙自,乃南诏时以赵氏镇守而名焉。至段氏则为阿囗〈僰,火代人〉所有,元置蒙自千户所,后改为蒙自县,明清属临安府。

续蒙自县志十二卷首一卷清宣统间修,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不著纂修人。据此志例言谓:“县志创始前明,邑绅冯豫、尹廷俊续修之,其子绍臯增订之。康熙十二年知县王元弼、邑人江濬修之,壬辰年知县韩三畏继修之,乾隆五十六年知县李焜续加修纂,订为六卷,此修为七次。”按此志续《李志》止于宣统三年九月。其编例分方舆,物产,社会、政治、学校、选举、人物、兵戎、外交、艺文、杂志十一类。其编例略云:“首以方舆,有方舆即有物产,故次之以物产。有物产则有民族,族聚则成社会,故次之以社会。有社会不可无政治,有政治不可无学校,故社会之后,次以政治,政治之后次以学校。学校既兴则有选举,选举行则有人物,故以人物次选举。”而此志兵戎、外交、艺文、杂文诸门,其编例则无言断限。

楚雄府志十卷首一卷清康熙五十五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张嘉颖纂修。嘉颖长洲县人,康熙五十二年任楚雄府知府。楚雄郡志修于明隆庆丁卯,再修于清康熙戊辰,是编开纂于康熙甲午,至丙申告竣。定例为十门,凡六十六目,书首列图考一卷,编次条贯,颇具体裁。按楚雄为南诏蒙氏地,属银生郡;宋时段氏置威楚郡,元为威楚路,明改置楚雄府。本志沿革谓:“楚雄唐时属大理国,置威楚郡,又改曰白鹿郡。宋时划大渡河为界,威楚属大理;至绍圣元年高升泰据威楚,僭号大中国,后仍还大理国。元世祖克大理,改置威州,后降为威楚县;明置楚雄府,清因之,领楚雄、定远、广通、大姚四县,及南安、镇南、姚州三州。”按其沿革考订仍未详确,唐时之南诏,至石晋时段氏始改称大理。元置威州,而非楚雄府地也。

威远所志八卷清道光十八年刊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清谢体仁纂修。体仁字云樵,东海人,道光六年进士,十六年署威远所同知,兼摄拖香井大使。按本志沿革,“威远自明洪武初始置土州,属楚雄府,清雍正二年改置威远所。”自建置以来数百余年而无志乘,道光五年署所同知夏鼎,始创志稿,及体仁官威远,又延李业清、宋渔等依夏鼎志稿重纂,规模详备,纪载核实。威远因以盐井所在,为云、贵要邑,此志前有云贵总督伊里布序,云南巡抚颜伯焘序,云南布政使伍长华序,云南按察使王惟诚序,云南盐法道王赠芳序,迤南兵备道胡望荣序,楚雄府知府裴骢序,普洱府知府楚中位序,及前陕西巡抚杨名飏序,体仁自序,序凡十。自总督以下诸属官皆题序也,可推方志书中题序之多者也。

镇南州志六卷清咸丰三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华国清修,刘阶纂。国清字鉴溪,四川泸州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咸丰元年任镇南州知州。阶字竹楼,楚雄府人,贡生。镇南旧名欠金,改置镇南州,明、清未更。据本志凡例,州志创于康熙四十三年,知州陈元所修,续修于乾隆中。此志纂成于咸丰二年,阅年刻成,时当兵戈扰攘之际,未几因兵燹频,志版皆焚尽(据光绪《镇南州志略序》)。海内未见传书,闻此书为天主教士采购于越南,今为孤本矣。其书体例,分天文志、地理志、建设志、赋役志、秩官志、艺文志六类,余以类附,计子目凡六十有三,类简目繁,殊欠体要,纪载亦简略草率。

南安州志六卷清康熙四十八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张伦至纂修。伦至字瀛斋,福建福清县人,由贡生擢知县用,康熙四十五年升南安知州。按此志据旧抄本州志稿参通志郡乘汇集而成,仅纪一州之大概而已。南安即今双柏县,元始置南安州,明清仍之,属楚雄府,民国改摩刍县。

云南黑盐井志八卷清康熙四十九年刊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清沈懋价修,杨璇纂。懋价字尔蕃,浙江山阴县人,贡生,康熙三十八年任黑盐井盐课司提举,璇黑井人,贡生,吏部候选训导。云南有盐井九,黑井为其一,相传为后周时阿育王太子所开;自元始设官治其地,明清置盐课司,设官曰提举,督理盐务,兼摄民政,官与知州同。清康熙间因纂修一统志,征直省府厅州县志书,懋价以黑井与州县同等,不可无志,遂延璇编纂。盐井之有志,实自此书肇端。按其书体例,分天文、地舆、疆域、山川、古迹、胜景、物产、风俗、气候、祥异、建设、衙署、秩官、名宦、关哨、兵防、桥梁、水道、学校、祀典、盐法、人物、贡选、乡贤,文行、孝义、列女、流寓、艺文二十九门,草创成书,终不免简略。

琅盐井志四卷首一卷清康熙五十一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沈鼐纂修。鼐字枚臣,苏州府长洲人,由贡生官云南琅盐井课提举。此志成于康熙壬辰,因旧志重为增辑而成。首列图考,次分天文、地理、建设、赋役、官师、学校、选举、祠庙、人物、艺文十门。《四库全书提要·存目》以浙江巡抚采进本著录,按此志以抄本流传,未见刻本,而今北京图书馆藏有刻本。琅井在云南盐兴县东,在定远县之宝泉乡,明初置琅井盐课司,分属安宁黑井二提举,寻截移安宁提举于此,改为琅井提举司,属楚雄府。清康熙时改直隶提举,民国以黑井置盐兴县,以琅井属之。

姚州志四卷清康熙五十二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管棆纂修。棆常州府武进县人,监生,康熙四十九年由江西新昌知县升任姚州知州。按此志编次,首列图考、州境图、州署图。卷一分星野、建置、沿革、疆域、形势、风俗、城池七门,又附气候于星野,附关哨、桥梁于山川。卷二分水利、户口、田赋、盐法、物产、兵防六门,又附课程经费于盐法。卷三分职官、公署、仓廒、学校、选举五门,又附土司于职官,书院义学于学校。卷四分祠祀、古迹、寺观、名宦、乡贤、孝义、列女、流寓、隐逸、医士、仙释、灾祥十二门,又附方技于仙释。凡三十门,又附目八。按其书体例,分门散乱,附目亦欠适当。姚州为盐井所在,经费所给,大抵皆仰给于白井,赋役所征则寥寥无几。此志成于白井直属行省之后,而记白井盐事特详,观其辞语,殊有惋惜分割之感也。姚州建置沿革,唐高祖武德元年置南宁等羁縻州九十二,隶戎、姚、泸、黔都督府。四年以古滇王国民多姚氏,因置姚州都督府,并置州十三,属姚州管隶。五代时为郑买嗣、赵善政、杨子贞所据,宋时为高隆政所据。迄元灭大理国复置姚州,明清因之。

白盐井志四卷清乾隆二十三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郭存庄修,赵淳纂。存庄山东汶上县人,举人,乾隆十九年由沾益州知州,调任白盐井盐课提举司提举。淳纂有《赵州志》已著录。按云南盐井,以黑、白、琅三井最著,而白井肇开于汉,盛于唐时,在黑、琅二井之先。井在姚安府大姚县,即今盐丰县地:元时始设官提举,专理盐务。明置提举司,属姚安军民府,提举兼理刑民政事,清康熙间始改直隶云南行省。井志据本志凡例,创于雍正庚戌,提举刘邦瑞与明经陈廷佐草创井志,为六志四卷。此志为存庄任提举时,延淳编纂,依旧志定例,扩为二十门。书前有盐井图、衙署图、文庙图。卷一,分星野、地舆、疆域、山川、建置、户口、风俗七门,卷二,分学校、盐赋、经费、祠祀四门;卷三,分官师、名宦、选举、乡贤、文行、列女、物产、祥异八门;卷四,艺文,凡二十篇,统标曰志。其书记载,乃倣州县志书例,而盐赋、物产两门皆记盐务,殊若重复。盐井法制,在明清时亦入职方官制,理盐务外,又领土行政,犹如今之工矿区也。

澂江府志十六卷清康熙五十八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柳正芳修,李应绶纂。正芳字真隅,河南太康县人,贡生,康熙五十六年任澂江府知府。应绶字在公,河阳县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改庶常,雍正元年选福建闽清知县,调知稿城、太和,及致仕归,著有《松鹤堂纪》。按澂江志书肇修于明弘治间,续修于嘉靖辛亥,再修于隆庆戊辰。清康熙二十一年知府张联重修府志六卷,此志又继《张志》重修,其书体例,分地图、星野、沿革、疆域、山川、城池,赋役、秩官、学校、风俗、选举、祠祀、名宦、人物、艺文、仙释十六门,系参通志及昆明、大理二志编例,颇臻完善。按沿革,澂江唐始置西宁州,南诏取其地置河阳县,元置澂江路,明为澂江府,清因之,治河阳县,领河阳、江川二县,新兴、路南二州。地濒抚仙湖东岸,为云南南面之屏障。

徵江府志十六卷清道光二十七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李熙龄纂修。熙龄字芸渠,江西南城县人,道光九年进士,历官吏科给事中,翰林院编修,道光二十五年任澂江知府。《澂江府志》自康熙五十八年柳正芳纂修后,百余年旷修。道光初知府萧炳椿尝集诸庠生采访事实,成《河阳志》二册,事多疏略,且仅纪郡治河阳境事。道光丙午熙龄依《柳志》体例十六门,逐条增纂,且增立前志子目,如沿革志增子目多至十数条;赋役志、兵防志,则删繁就约;职官志分土司目,另立人种一目。所列属邑序次,前志以河阳县、新兴州、路南州、江川县为次,此志则依一统志次,以河阳、江川、新兴、路南为次,体裁较柳正芳府志稍略,而大纲则同。

路南州志四卷传抄清乾隆二十二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存卷一至二)

清史进爵修,郭廷选纂。进爵修《什邡县志》已著录,乾隆十九年任路南州知州。廷选路南州儒学学正,事迹未详。路南沿革,唐为昆州,土名路甸;天宝末为黑爨族落蒙所据,号落蒙部。元初置落蒙万户府,后改为路南州,明属澂江府,清因之。州志创修于清康熙五十一年,知州金廷献成州志四卷,此志继《金志》重修,今传本甚少。此书据刻本传抄,仅存一二两卷,且讹字甚多,体裁文辞均简陋。但余仅见此残帙,故宫、天津二图书馆藏有刊本,未能一睹。

广南府志稿二卷清道光间修,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李熙龄纂修。熙龄修有《澂江府志》,已著录。此志为熙龄移官广南时所修,其书凡二卷,上卷分山川、建置、疆域、官署、仓库、气候、风俗七门,又附关梁、堰于山川,沿革于建置,形势、城池于疆域,部族于风俗,官署、仓库,则从略不录。下卷分书院、祀典、邮旅、铺递、人物、古迹、物产、艺文八门,又附考舍于书院,寺观于祀典,塘汛于邮旅,道里于铺递,胜景亭榭于古迹,人物则分流寓、乡贤、文学三目。按其书编次分门,殊若混淆,而实由于附目之按插不当,因而乱体例也。查此志未见有刻本,亦未见藏家著录,纂成年月无考,书中纪载,则止于道光十二年。广南府在云南之迤东,内接粤西,外控交阯。据本志沿革言,宋以前沿革漫无可考,宋初隶邕州,后为特磨道侬智高之裔居之。元置广南西路宣抚司,领富州、安宁州;后改来安路,领路城州、上林州、罗佐州。明改为广南府土同知,领土富州,安宁州、罗佐州,后废安、罗二州。清为广南府土同知,领宝宁县、土富州。广南山川,山以九龙山为主山,一名者鹞山,在郡城西一百六十里,山高时有冰雹飞击,人罕有蹑其巅者,每值久晴乍雨,有山市出现。九门山在底黑寨,产茶茗味绝美,有温泉在阿科。川以普梅河源流最长,西洋江为最大,赖以溉田。物产仅载物名,如都桶子、都威子、韶子、盐龙、竹砚等,他处所罕闻,但亦不知其为何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