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五灯严统
19548400000071

第71章

姓蔣氏。幼歲出家。三學精練。志探玄旨。乃南遊於閩越間。歷諸禪會。莫契本心。後至臨川謁法眼。師資道合。尋回鄞水大梅山庵居。吳越部內。禪學者雖盛。而以玄沙正宗置之閫外。師欲整而導之。一日有新到參。師問。近離甚處。曰都城。師曰。上座離都城到此山。則都城少上座。此間剩上座。剩則心外有法。少則心法不周。說得道理即住。不會即去。僧無對。僧問。如何是大梅主。師曰。闍黎今日離甚麼處。僧無對。師尋遷天台山白沙卓庵。有朋彥上座。愽學強記。來訪師敵論宗乘。師曰。言多去道轉遠。今有事借問。祇如從上諸聖。及諸先德。還有不悟者也無。彥曰。若是諸聖先德。豈有不悟者哉。師曰。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虗空悉皆消殞。今天台山嶷然。如何得消殞去。彥不知所措。自是他宗泛學來者皆服膺矣。漢乾祐中。忠懿王延入府中問法。命住資崇院。師盛談玄沙及地藏法眼宗旨臻極。王因命翠巖令參等諸禪匠。及城下名公。定其勝負。天龍禪師問曰。一切諸佛。及諸佛法。皆從此經出。未審此經從何而出。師曰。道甚麼。天龍擬進語。師曰。過也。資嚴長老問。如何是現前三昧。師曰。還聞麼。嚴曰。某甲不患聾。師曰。果然患聾。師復舉雪峰塔銘。問諸老宿。夫從緣有者。始終而成壞。非從緣有者。歷劫而長堅。堅之與壞。即且置。雪峰即今在甚麼處。(法眼別云。祇今是成是壞)宿無對。設有對者。亦不能當。其徵詰時羣彥弭伏。王大喜悅。署圓通普照禪師。上堂。諸人還委悉麼。莫道語默動靜。無非佛事好。且莫錯會。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汝還見香臺麼。曰某甲未會。乞師指示。師曰。香臺也不識。問離却目前機。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汝何不問。曰恁麼則委是去也。師曰。也是虗施。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我見燈明佛。本光瑞如此。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特地伸問是甚麼意。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十萬八千真跋涉。直下西來不到東。問如何是第二月。師曰。揑目看花花數朵。見精明樹幾枝枝。

金陵報慈行言玄覺導師

泉州人也。上堂。凡行脚人。參善知識。到一叢林。放下瓶鉢。可謂行菩薩道能事畢矣。何用更來這裏。舉論真如涅槃。此是非時之說。然古人有言。譬如披沙識寶。沙礫若除。真金自現。便喚作常住世間具足僧寶。亦如一味之雨。一般之地。生長萬物。大小不同。甘辛有異。不可道地與雨有大小之名也。所以道。方即現方。圓即現圓。何以故爾。法無偏正。隨相應現。喚作對現色身。還見麼。若不見。也莫閑坐地。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此問不當。問坐却是非。如何合得本來人。師曰。汝作麼生坐。師聞鳩子呌問僧。甚麼聲。曰鳩子聲。師曰。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江南國主。建報慈院。命師大闡宗猷。海會三千餘眾。別署導師之號。上堂。此日英賢共會。海眾同臻。諒惟佛法之趣。無不備矣。若是英鑒之者。不須待言也。然言之本無。何以默矣。是以。森羅萬象。諸佛洪源。顯明則海印光澄。冥昧則情迷自惑。苟非通心上士。逸格高人。則何以於諸塵中。發揚妙極。卷舒物象。縱奪森羅。示生非生。應滅非滅。生滅洞已。乃曰真常。言假則影散千途。論真則一空絕跡。豈可以有無生滅而計之者哉。僧問。國王再請。特薦先朝。和尚今日如何舉唱。師曰。汝不是問再唱人。曰恁麼則天上人間無過此也。師曰。沒交涉。問遠遠投師。請垂一接。師曰。却依舊處去。

撫州崇壽院契稠禪師

泉州人也。上堂。僧問。四眾諦觀第一義。如何是第一義。師曰。何勞更問。乃曰。大眾。欲知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作麼生是時節因緣。上座如今便散去。且道有也未。若無。因甚麼便散去。若有。作麼生是第一義。上座。第一義現成。何勞更觀。恁麼顯明得。佛性常照。一切法常住。若見有法常住。猶未是法之真源。作麼生是法之真源。上座。不見古人道。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虗空悉皆消殞。還有一法為意解麼。古人有如是大事因緣。依而行之即是。何勞長老多說。眾中有未知者。便請相示。僧問。法眼之燈親然汝水。今日王侯請命。如何是法眼之燈。師曰。更請一問。問古人見不齊處。請師方便。師曰。古人見甚麼處不齊。問如何是佛。師曰。如何是佛。曰如何領解。師曰。領解即不是。問的的西來意。師當第幾人。師曰。年年八月半中秋。問如何是和尚為人一句。師曰。觀音舉。上藍舉。

金陵報恩院法安慧濟禪師

太和人也。初住曹山。上堂。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諸上座。且作麼生會。不作方便。又無漸次。古人意在甚麼處。若會得。諸佛常現前。若未會。莫向圓覺經裏討。夫佛法。亘古亘今。未甞不現前。諸上座。一切時中。咸承此威光。須具大信根。荷擔得起始得。不見佛讚猛利底人。堪為器用。亦不賞他向善。久修淨業者。要似他廣額兇屠。拋下操刀。便證阿羅漢果。直須恁麼始得。所以長者道。如將梵位直授凡庸。僧問。大眾既臨於法會。請師不吝句中玄。師曰。謾得大眾麼。曰恁麼則全因此問也。師曰。不用得。問古人有言。一切法以不生為宗。如何是不生宗。師曰。好箇問處。問佛法中。請師方便。師曰。方便了也。問如何是古佛心。師曰。何待問。江南國主請居報恩。署號攝眾。上堂。謂眾曰。此日奉命令住持當院。為眾演法。適來見維那白槌了。多少好。令教當觀第一義。且作麼生是第一義。若這裏參得。多少省要。如今別更說箇甚麼即得。然承恩旨。不可杜默去也。夫禪宗示要。法爾常規。圓明顯露。亘古亘今。至于達磨西來。也祇與諸人證明。亦無法可得與人。祇道直下是。便教立地搆取。古人雖則道立地搆取。如今坐地還搆得也無。有疑請問。僧問。三德奧樞從佛演。一音玄路請師明。師曰。汝道有也未。問如何是報恩境。師曰。大家見汝問。開寶中示滅於本院。

廬州長安院延規禪師

僧問。如何是庵中主。師曰。汝到諸方但道。從長安來。

南康軍雲居山清錫禪師

泉州人也。僧問。如何是雲居境。師曰。汝喚甚麼作境。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適來向汝道甚麼。後住泉州西明院。有廖天使。入院見供養法眼和尚真。乃問曰。真前是甚麼果子。師曰。假果子。天使曰。既是假果子。為甚麼將供養真。師曰。也祇要天使識假。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容顏甚奇妙。

常州正勤院希奉禪師

蘇州謝氏子。上堂。古聖道。圓同太虗。無欠無餘。又道。一一法一一宗。眾多法一法宗。又道。起唯法起。滅唯法滅。又道。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據此說話。屈滯久在叢林上座。若是初心兄弟。且須體道。人身難得。正法難聞。莫同等閑。施主衣食不易消遣。若不明道。箇箇盡須還他。上座。要會道麼。珍重。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甚麼處得這箇消息。問如何是諸法空相。師曰。山河大地。問僧眾雲集。請師舉唱宗乘。師曰。舉來久矣。問佛法付囑國王大臣。今日正勤將何付囑。師曰。萬歲萬歲。問古人有言。山河大地。是汝真善知識。如何得山河大地為善知識去。師曰。汝喚甚麼作山河大地。問如何是合道之言。師曰。汝問我答。問靈山會上迦葉親聞。未審。今日誰人得聞。師曰。迦葉親聞箇甚麼。問古佛道場。學人如何得到。師曰。汝今在甚麼處。問如何是和尚圓通。師敲禪牀三下。問如何是脫却根塵。師曰。莫妄想。問人王法王。是一是二。師曰。人王法王。問如何是諸法寂滅相。師曰。起唯法起。滅唯法滅。問如何是未曾生底法。師曰。汝爭得知。問無著見文殊。為甚麼不識。師曰。汝道文殊還識無著麼。問得意誰家新曲妙。正勤一句請師宣。師曰。道甚麼。曰豈無方便也。師曰。汝不會我語。

漳州羅漢智依宣法禪師

上堂。盡十方世界。無一微塵許法。與汝作見聞覺知。還信麼。然雖如此。也須悟始得。莫將為等閑。不見道。單明自己。不悟目前。此人祇具一隻眼。還會麼。僧問。纖塵不立。為甚麼好醜現前。師曰。分明記取。別處問人。問大眾雲集。誰是得者。師曰。還曾失麼。問如何是佛。師曰。汝是行脚僧。問如何是寶壽家風。師曰。一任觀看。曰恁麼則大眾有賴。師曰。汝作麼生。曰終不敢謾大眾。師曰。嫌少作麼。問僧。受業在甚麼處。曰在佛跡。師曰。佛在甚麼處。曰甚麼處不是。師舉起拳曰。作麼生。曰和尚收取。師曰。放闍黎七棒。問僧。今夏在甚麼處。僧曰。在無言上座處。師曰。還曾問訊他否。僧曰。也曾問訊。師曰。無言作麼生問得。僧曰。若得無言。甚麼處不問得。師喝曰。恰似問老兄。師與彥端長老喫餅餤。端曰。百種千般其體不二。師曰。作麼生是不二體。端拈起餅餤。師曰。祇守百種千般。端曰。也是和尚見處。師曰。汝也是羅公詠梳頭樣。師將示滅。乃謂眾曰。今晚四大不和暢。雲騰鳥飛。風動塵起。浩浩地還有人治得麼。若治得。永劫不相識。若治不得。時時常見我。言訖告寂。

金陵鍾山章義院道欽禪師

太原人也。初住廬山棲賢。上堂。道遠乎哉。觸事而真。聖遠乎哉。體之則神。我尋常示汝。何不向衣鉢下坐地。直下參取。須要上來討箇甚麼。既上來。我即事不獲已。便舉古德少許方便。抖擻些子龜毛兔角解落。向汝諸上座欲得省要。僧堂裏。三門下。寮舍裏。參取好。還有會處也未。若有會處試說看。與上座證明。僧問。如何是棲賢境。師曰棲賢有甚麼境。問古人拈椎竪拂。還當宗乘中事也無。師曰。古人道了也。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和尚指示。師曰。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後江南國主。請居章義道場。上堂。總來這裏立作甚麼。善知識如河沙數。常與汝為伴。行住坐外不相捨離。但長連牀上穩坐地。十方善知識自來參。上座何不信取。作得如許多難易他古聖。嗟見今時人不奈何。乃曰。傷夫人情之惑久矣。目對真而不覺。此乃嗟。汝諸人看却不知。且道看却甚麼不知。何不體察古人方便。祇為信之不及。致得如此。諸上座。但於佛法中留心。無不得者。無事體道去。便下座。僧問。百年暗室。一燈能破時如何。師曰。莫謾語。問佛法還受變異也無。師曰。上座是。僧問。大眾雲集。請師舉揚宗旨。師曰。久矣。問如何是玄旨。師曰。玄有甚麼旨。

金陵報恩匡逸禪師

明州人也。江南國主。請居上院。署凝密禪師。上堂。顧視大眾曰。依而行之即無累矣。還信麼。如太陽赫弈皎然地。更莫思量。思量不及。設爾思量得及。喚作分限智慧。不見先德云。人無心合道。道無心合人。人道既合。是名無事人。且自何而凡。自何而聖。於此若未會。可謂為迷情所覆。便去離不得。迷時即有窒礙。為對為待。種種不同。忽然惺去。亦無所得。譬如演若達多認影迷頭。豈不擔頭覓頭。然正迷之時。頭且不失。及乎悟去。亦不為得。何以故。人迷謂之失。人悟謂之得。得失在於人。何關於動靜。僧問。諸佛說法。普潤群機。和尚說法。甚麼人得聞。師曰。祇有汝不聞。問如何是報恩一句。師曰。道不是得麼。問十二時中思量不到處。如何行履。師曰。汝如今在甚麼處。問祖嗣西來。如何舉唱。師曰。不違所請。問如何是一句。師曰。我答爭似汝舉。問佛為一大事因緣出世。未審和尚出世如何。師曰。恰好。曰恁麼則大眾有賴。師曰。莫錯會。

金陵報慈文遂導師

杭州陸氏子。甞究首楞嚴。甄會真妄緣起。本末精博。於是節科注。釋文句交絡。厥功既就。謁於法眼述己所業。深符經旨。眼曰。楞嚴豈不是有八還義。師曰。是。曰明還甚麼。師曰。明還日輪。曰日還甚麼。師懵然無對。眼誡令焚其所注之文。師自此服膺。請益始忘知解。金陵國主。署雷音覺海大導師。上堂。天人羣生類。皆承此恩力。威權三界。德被四方。共稟靈光。咸稱妙義。十方諸佛常頂門。汝誰敢是非及乎。向這裏喚作開方便門。對根設教。便有如此如彼。流出無窮。若能依而奉行。有何不可。所以清涼先師道。佛是無事人。且如今覓箇無事人。也不可得。僧問。巔山巖崖。還有佛法也無。師曰。汝喚甚麼作巔山巖崖。問如何是道。師曰。妄想顛倒。乃曰。老僧平生百無所解。日日一般。雖住此間。隨緣任運。今日諸上座與本無異。珍重。僧問。如何是無異底事。師曰。千差萬別。僧再問。師曰。止止不須說。且會取千差萬別。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方丈板門扇。問如何是無相道場。師曰。四郎五郎廟。問如何是吹毛劒。師曰。簳麵杖。問如何是正直一路。師曰。遠遠近近。曰便恁麼去時如何。師曰。咄哉癡人。此是險路。問僧。從甚麼處來。曰曹山來。師曰。幾程到此曰七程。師曰。行却許多山林谿澗。何者是汝自己。曰總是。師曰眾生顛倒認物為己。曰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總是。乃曰。諸上座各在此經冬過夏。還有人悟自己也無。山僧與汝證明。令汝真見不被邪魔所惑。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好箇師僧。眼目甚分明。

漳州羅漢院守仁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