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五灯严统
19548400000045

第45章

郡之王氏子。母夢金像。覺而有娠。師幼習儒學。博通羣言。年二十七。忽厭浮幻。潛詣終南山。禮廣度禪師披削。唐天復中。南謁洛浦。浦器之。容其入室。乃典園。務力營眾事。一日有僧辭浦。浦曰。四面是山。闍黎向甚麼處去。僧無對。浦曰。限汝十日。下語得中。即從汝去。其僧經行冥搜。偶入園中。師問曰。上座既是辭去。今何在此。僧具陳所以。堅請代語。師曰。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那阻野雲飛。其僧喜踊。師囑之曰。不得道是某甲語。僧遂白。浦曰。誰語。曰某甲語。浦曰。非汝語。僧具言園頭見教。浦至晚上堂。謂眾曰。莫輕園頭。他日座下有五百人在。後住汞安。眾餘五百。果符洛浦之記。僧問。知有道不得時如何。師曰。知有箇甚麼。曰不可無去也。師曰。恁麼則合道得。曰。道即不無。爭奈語偏。師曰。水凍魚難躍。山寒花發遲。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木馬背斜陽。入草無蹤跡。問如何是一色。師曰。易分雪裏粉。難辯墨中煤。問如何是衲衣向上事。師曰。龍魚不出海。水月不吞光。問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時如何。師曰。鶴鷺竝頭踏雪睡。月明驚起兩遲疑。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異境靈松覩者皆羨。曰見後如何。師曰。葉落已枝摧。風來不得韻。問如何得生如來家。師曰。披衣望曉。論劫不明。曰明後如何。師曰。一句不可得。曰如何是不坐如來座。師曰。抱頭石女歸來晚。祇園會裡沒蹤由。師往遊[棘/火]道。避昭宗蒙塵之亂。以漢開運。丙午冬。鳴犍槌。集僧囑累。入方丈。東向右脇而化。諡淨悟禪師。

鄧州中度禪師

僧問。海內不逢師。如何是寰中主。師曰。金鷄常報曉。時人自不聞。問如何是暗中明鏡。師曰。昧不得。曰未審照何物。師曰。甚麼物不照。問如何是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佛事門中不捨一法。師曰。真常塵不染。海納百川流。曰請和尚離聲色外答。師曰。木人常對語。有性不能言。

嘉州洞谿戒定禪師

初問洛浦。月樹無枝長覆蔭。請師直指妙玄微。浦曰。森羅秀處。事不相依。淥水千波孤峯自異。師於是領旨。住後。僧問。蛇師為甚麼被蛇吞。師曰。幾度扣門招不出。將身直入裏頭看。有官人問。既是清淨伽藍。為甚打魚鼓。師曰。直須打出青霄外。免見龍門點額人。

京兆府臥龍禪師

僧問。杲日符天際。珠光照舊都。浦津通法海。今日意如何。師曰。寶劒揮時。豈該明暗。

逍遙忠禪師法嗣

泉州福清院師巍通玄禪師

僧問。枝分夾嶺。的紹逍遙。寶座既登。法雷請震。師曰。逍遙迥物外。物外霞不生。問如何是西來的的意。師曰。立雪未為勞。斷臂方為的。曰恁麼則一華開五葉。芬芳直至今。師曰。因圓三界外。果滿十方知。

京兆府白雲無休禪師

僧問。路逢猛虎如何降伏。師曰。歸依佛法僧。問如何是白雲境。師曰。月夜樓邊海客愁。

蟠龍文禪師法嗣

廬山永安淨悟禪師

僧問。如何是出家底事。師曰。萬丈懸崖撒手去。曰如何是不出家底事。師曰。迥殊雪嶺安巢節。有異許由挂一瓢。問六門不通。如何達信。師曰。闍黎外邊與誰相識。問脫籠頭卸角馱來時如何。師曰。換骨洗腸投紫塞。鴈門切忌更銜蘆。問從上諸聖將何示人。師曰。有異祖龍行化節。逈超棲鳳越揚塵。問如何是解作客底人。師曰。寶御珍裝猶尚棄。誰能歷劫傍他門。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海底泥牛吼。雲中木馬嘶。問眾手淘金誰是得者。師曰。黃帝不曾遊赤水。神珠罔象也虗然。問雪覆蘆華時如何。師曰。雖則沍凝呈瑞色。太陽暉後却迷人。

袁州木平山善道禪師

初謁洛浦問。一漚未發已前。如何辨其水脉。浦曰。移舟諳水脉。舉棹別波瀾。師不契。乃參蟠龍語同前問。龍曰。移舟不別水。舉棹即迷源。師從此悟入。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石羊頭子向東看。問如何是正法眼。師曰。拄杖孔。問如何是不動尊。師曰。浪浪蕩蕩。問如何是木平一句。師曰。畐塞虗空。曰畐塞虗空即不問。如何是一句。師便打。凡有新到。未許參禮。先令運土。三擔而示偈曰。南山路側東山低。新到莫辭三轉泥。嗟汝在途經日久。明明不曉却成迷。師肉髻螺紋。金陵李氏嚮其道譽。迎請供養。待以師禮。甞問。如何是木平。師曰。不勞斤斧。曰為甚麼不勞斤斧。師曰木平。法眼禪師有偈贈曰。木平山裏人。貌古言復少。相看陌路同。論心秋月皎。壞衲線非蠶。助歌聲有鳥。城闕今日來。一漚曾已曉。滅後門人建塔。諡真寂禪師。

崇福志禪師

僧問。供養百千諸佛。不如供養一無心道人。未審諸佛有何過。無心道人有何德。師曰。雪深宜近火。身煖覺春遲。問貧子獻珠時如何。師曰。甚麼處得來。問如何是道。師曰回車有分。

陝府龍溪禪師上堂

僧問。如何是無縫塔。師曰。百寶莊嚴今已了。四門開豁幾多時。師乃曰。直饒說似箇無縫塔。也不免老僧下箇橛。作麼生免得去。眾無對。師曰下去。

黃山輪禪師法嗣

郢州桐(或作潼)泉山禪師

參黃山。山問。天門一合。十方無路。有人道得。擺手出漳江。師曰。蟄戶不開。龍無龍句。山曰。是你恁麼道。師曰。是即直言是。不是直言不是。山曰。擺手出漳江。山復問。卞和到處荊山秀。玉印從他天子傳時如何。師曰。靈鶴不於林下憩。野老不重太平年。山深肯之。住後。僧問。如何是相傳底事。師曰。龍吐長生水。魚吞無盡漚。曰請師挑剔。師曰。擂鼓轉船頭。棹穿波裏月。

韶山普禪師法嗣

潭州文殊禪師

僧問。如何是祝融峰前事。師曰。巖前瑞草生。問仁王登位。萬姓霑恩。和尚出世有何祥瑞。師曰。萬里長沙駕鐵船。問如何是本爾莊嚴。師曰。菊花原上景。行人去路長。

耀州密行禪師

僧問。密室之言。請師垂示。師曰。南方水濶。北地風多。曰不會。乞師再指。師曰。鳥棲林麓易。人出是非難。

思明禪師法嗣

襄州鷲嶺善本禪師

浴次。僧問。和尚是離垢人。為甚麼却浴。師曰。定水湛然滿。浴此無垢人。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曰。鷲嶺峯上青草參天。鹿野苑中狐兔交橫。

青原下七世

藤霞禪師法嗣

澧州藥山禪師

上堂。夫學般若菩薩。不懼得失。有事近前。時有僧問。藥山祖裔請師舉唱。師曰。萬機挑不出。曰為甚麼萬機挑不出。師曰。他緣岸谷。問如何是藥山家風。師曰。葉落不如初。問法雷哮吼時如何。師曰。宇宙不曾震。曰為甚麼不曾震。師曰。徧地娑婆未甞哮吼。曰不哮吼底事如何。師曰。闔國無人知。

雲蓋景禪師法嗣

衡嶽南臺寺藏禪師

僧問。遠遠投師。請師一接。師曰。不隔戶。問如何是南臺境。師曰。松韻拂時石不點。孤峰山下壘難齊。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巖前栽野菓。接待往來賓。曰恁麼則謝師供養。師曰。怎生滋味。問如何是法堂。師曰。無壁落。問不顧諸緣時如何。師良久。

潭州雲蓋山證覺禪師

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四海不曾通。問如何是一塵含法界。師曰。通身體不圓。曰如何是九世剎那分。師曰。繁興不布彩。師如何是宗門中的的意。師曰。萬里胡僧不入波瀾。

烏牙賓禪師法嗣

安州大安山興古禪師

僧問。亡僧遷化向甚麼處去也。師曰。昨夜三更拜南郊。問維摩默然意旨如何。師曰。黯黑石牛兒。超然不出戶。問如何是那邊事。師曰。黑漆牧童不展手。銀籠鶴畔野雲飛。

蘄州烏牙山行朗禪師

僧問。未作人身已前。作甚麼來。師曰。海上石牛歌三拍。一條紅線掌間分。問迦葉上行衣。何人合得披。師曰。天然無相子。不挂出塵衣。

青峯楚禪師法嗣

西川靈龕禪師

僧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師曰。出處非干佛。春來草自青。問碌碌地時如何。師曰。試進一步看。

京兆府紫閣山端己禪師

僧問。四相俱盡立。甚麼為真。師曰。你甚麼處去來。問渭水正東流時如何。師曰。從來無間斷。

房州開山懷晝禪師

僧問。作何行業。即得不違於千聖。師曰。妙行無倫匹。情玄體自殊。問有耳不臨清水洗。無心誰為白雲幽時如何。師曰。無木挂千金。曰挂後如何。師曰。杳杳人難辯。問如何是塵中師。師曰。荊棘林中隨處到。旃檀林裡任縱橫。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月隱澄潭。金輝正午。

幽州傳法禪師

僧問。教意祖意是同是別。師曰。華開金線秀。古洞白雲深。問別人為甚麼徒弟多。師為甚麼無徒弟。師曰。海島龍多隱。茅茨鳳不棲。

益州淨眾寺歸信禪師

僧問。蓮華未出水時如何。師曰。菡萏滿池流。曰出水後如何。師曰。葉落不知秋。問不假浮囊。便登巨海時如何。師曰。紅觜飛超三界外。綠毛也解道煎茶。問如何是自在底人。師曰。劒樹霜林去便行。曰如何是不自在底人。師曰。釋迦在闍黎後。

青峰山清勉禪師

僧問。久醞蒲萄酒。今日為誰開。師曰。飲者方知。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耨池無一滴。四海自滔滔。

宋世玉音

宋太宗皇帝

一日幸相國寺。見僧看經問曰。是甚麼經。僧曰。仁王經。帝曰。既是寡人經。因甚却在卿手裏。僧無對。(雪竇代云。皇天無親。唯德是輔)幸開寶塔。問僧。卿是甚人。對曰塔主。帝曰。朕之塔為甚麼卿作主。僧無對。(雪竇代曰。合國咸知)一日因僧朝見。帝問。甚處來。對曰。廬山臥雲庵。帝曰。朕聞臥雲深處不朝天。為甚到此。僧無對。(雪竇代云。難逃至化)僧入對次奏曰。陛下還記得麼。帝曰。甚處相見來。奏曰。靈山一別直至如今。帝曰。卿以何為驗。僧無對。(雪竇代曰。貧道得得而來)京寺回祿。藏經悉為煨燼。僧欲乞宣賜。召問。昔日摩騰不燒。如今為甚却燒。僧無對。(雪竇代云。陛下不忘付囑)帝嘗夢神人。報曰。請陛下發菩提心。因早朝宣問左右街。菩提心作麼生發。街無對。(雪竇代云。實謂今古罕聞)智寂大師進三界圖。帝問。朕在那一界中。寂無對。(保寧勇代曰。陛下何處不稱尊)一日朝罷。帝擎鉢問丞相王隨曰。既是大庾嶺頭提不起。為甚麼却在朕手裏。隨無對。

徽宗皇帝政和三年

嘉州巡捕官奏。本部路傍。有大古樹。因風摧折。中有一僧禪定。鬚髮被體。指爪遶身。帝降旨令肩輿入京。命西天總持三藏。以金磬出其定。遂問。何代僧。曰。我乃東林遠法師之弟。名慧持。因遊峨嵋入定於樹。遠法師無恙否。藏曰。遠法師晉人也。化去七百年矣。持不復語。藏問。師既至此欲歸何所。持曰。陳留縣復入定。帝製三偈令繪像頒行。偈曰。七百年來老古錐。定中消息許誰知。爭如隻履西歸去。生死何勞木作皮。藏山於澤亦藏身。天下無藏道可親。寄語莊周休擬議。樹中不是負趍人。有情身不是無情。彼此人人定裏身。會得菩提本無樹。不須辛苦問盧能。

孝宗皇帝

宣問靈隱佛照光禪師曰。釋迦佛入山修道。六年而成。所成者何事。請師明說。對曰。將謂陛下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