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五灯严统
19548400000163

第163章

字天游。久參圓悟。暨往來大慧之門有日矣。紹興辛未。佛海補三衢光孝。公與超然居士趙公訪之。問曰。如何是善知識。海曰。燈籠露柱。貓兒狗子。公曰。為甚麼。贊即歡喜。毀即煩惱。海曰。侍郎曾見善知識否。公曰。某三十年參問。何言不見。海曰。向歡喜處見。煩惱處見。公擬議。海震聲便喝。公擬對。海曰。開囗底不是。公罔然。海召曰。侍郎向甚麼處去也。公猛省。遂點頭。說偈曰。咄哉瞎驢。叢林妖孽。震地一聲。天機漏泄。有人更問意如何。拈起拂子劈囗截。海曰。也祇得一橛。

知府葛郯居士

字謙問。號信齋。少擢上第。玩意禪悅。首謁無庵全禪師。求指南。庵令究即心即佛。久無所契。請曰。師有何方便。使某得入。庵曰。居士太無厭生。已而佛海來居劒池。公因從遊。乃舉無庵所示之語。請為眾普說。海發揮之曰。即心即佛眉拖地。非心非佛雙眼橫。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留旬日而後返。一日舉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豁然頓明。頌曰。非心非佛亦非物。五鳳樓前山突兀。艶陽影裏倒飜身。野狐跳入金毛窟。無庵肯之。即遣書頌呈佛海。海報曰。此事非紙筆可既。居士能過我。當有所聞矣。遂復至虎丘。海迎之曰。居士見處。止可入佛境界。入魔境界猶未得在。公加禮不已。海正容曰。何不道金毛跳入野狐窟。公乃痛領。甞問諸禪曰。夫婦二人相打。通兒子作證。且道。證父即是。證母即是。或庵體禪師著語曰。小出大遇。淳熙六年。守臨川。八年。感疾。一夕忽索筆書偈曰。大洋海裏打皷。須彌山上聞鐘。業鏡忽然撲破。飜身透出虗空。召僚屬示之曰。生之與死。如晝與夜。無足怪者。若以道論。安得生死。若作生死會。則去道遠矣。語畢端坐而化。

華藏民禪師法嗣

臨安府徑山別峯寶印禪師

嘉州李氏子。自幼通六經。而厭俗務。乃從德山清素得度。具戒後。聽華嚴起信。既盡其說。棄依密印於中峯。一日印舉。僧問巖頭。起滅不停時如何。巖叱曰。是誰起滅。師啟悟。即首肯。會圓悟歸昭覺。印遣師往省。因隨眾入室。悟問。從上諸聖以何接人。師竪拳。悟曰。此是老僧用底。作麼生是從上諸聖用底。師以拳揮之。悟亦舉拳相交。大笑而止。後至徑山謁大慧。慧問。甚處來。師曰。西川。慧曰。未出劒門關。與汝三十棒了也。師曰。不合起動和尚。慧忻然。掃室延之。慧南遷。師乃西還。連主數剎。後再出峽。住保寧金山雪竇徑山。開堂陞座曰。世尊初成正覺。於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憍陳如比丘。最初悟道。後來真淨禪師初住洞山。拈云。今日新豐洞裏祇轉箇拄杖子。遂拈拄杖著左邊云。還有最初悟道者麼。若無。丈夫自有衝天志。莫向如來行處行。遂喝一喝。下座。若是印上座。則不然。今日向鳳凰山裏。初無工夫。轉四諦法輪。亦無氣力。轉拄杖子。祇教諸人行。須緩步。語要低聲。何故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上堂。三世諸佛。以一句演百千萬億句。收百千萬億句。祇在一句。祖師門下。半句也無。祇恁麼合喫多少痛棒諸仁者。且諸佛是。祖師是。若道佛是祖不是。祖是佛不是。取捨未忘。若道佛祖一時是。佛祖一時不是。顢頇不少。且截斷葛藤。一句作麼生道。大蟲褁紙帽。好笑又驚人。復舉。僧問巖頭。浩浩塵中如何辨主。頭云。銅沙鑼裏滿盛油。師曰。大小巖頭打失鼻孔。忽有人問保寧。浩浩塵中如何辨主。祇對他道。天寒不及卸帽。上堂。六月初一燒空赤日。十字街頭雪深一尺。掃除不暇。回避不及。凍得東村廖胡子。半夜著靴水上立。上堂。將心除妄妄難除。即妄明心道轉迂。桶底趯穿無忌諱。等閑一步一芙蕖。師至徑山彌浹。孝宗皇帝召對選德殿。稱旨。入對日。賜肩輿於東華門內。十年二月。上注。圓覺經遣使馳賜命作序。師年邁。益厭住持。十五年冬。奏乞庵居得請。紹熈元年十一月。往見交承智策禪師。與之言別。策問行日。師曰。水到渠成。歸索紙書。十二月初七夜。鷄鳴時。九字。如期而化。奉蛻質返寺之法堂。留七日。顏色明潤。髮長頂溫。越七日葬于庵之西岡。諡慈辯禪師。塔曰智光。

昭覺元禪師法嗣

鳳棲慧觀禪師

上堂。前村落葉盡。深院桂華殘。此夜初冬節。從茲特地寒。所以道。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時節若至。其理自彰。喝一喝。恁麼說話。成人者少。敗人者多。

文殊道禪師法嗣

潭州楚安慧方禪師

本郡許氏子。參道禪師於大別。未幾。改寺為神霄宮。附商舟過湘南。舟中聞岸人操鄉音。厲聲云。叫那。由是有省。即說偈曰。沔水江心喚一聲。此時方得契平生。多年相別重相見。千聖同歸一路行。住後上堂。臨老方稱住持。全無些子玄機。開囗十字九乖。問東便乃答西。如斯出世討甚玄微。有時拈三放兩。有時就令而施。雖然如是。同道方知。且道知底事。作麼生。直須打飜鼻孔始得。上堂。達磨祖師在脚底。踏不著兮提不起。子細當頭放下看。病在當時誰手裏。張公會看脉。李公會使藥。兩箇競頭醫。一時用不著。藥不相投。錯錯。喫茶去。

常德府文殊思業禪師

世為屠宰。一日戮豬次。忽洞徹心源。即棄業為比丘。述偈曰。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薩面。菩薩與夜叉。不隔一條線。往見文殊。殊曰。你正殺豬時。見箇甚麼。便乃剃頭行脚。師遂作鼓刀勢。殊喝曰。這屠兒。參堂去。師便下參堂。住文殊日。上堂。舉趙州勘婆話。乃曰。勘破婆子。面青眼黑。趙州老漢。瞞我不得。

何山珣禪師法嗣

婺州義烏稠巖了贇禪師

上堂。舉趙州狗子無佛性話。乃曰。趙州狗子無佛性。萬疊青山藏古鏡。赤脚波斯入大唐。八臂那吒行正令。咄。

待制潘良貴居士

字義榮。年四十。回心祖闈。所至挂鉢。隨眾參扣。後依佛燈。久之不契。因訴曰。某祇欲死去時如何。燈曰。好箇封皮。且留著使用。而今不了不當。後去忽被他換却封皮。卒無整理處。公又以南泉斬貓兒話。問曰。某看此甚久。終未透徹。告和尚慈悲。燈曰。你祗管理會別人家貓兒。不知走却自家狗子。公於言下如醉醒。燈復曰。不易公進此一步。更須知有向上事始得。如今士大夫。說禪說道。祇依著義理便快活。大率似將錢買油餈。喫了便不饑。其餘便道。是瞞他。亦可笑也。公唯唯。

泐潭明禪師法嗣

漢州無為隨庵守緣禪師

本郡人。姓史氏。年十三病目。去依棲禪慧目能禪師。圓具出峽至寶峯。值峯上堂。舉。永嘉曰。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師聞釋然領悟。住後上堂。曰以一統萬。一月普現一切水。會萬歸一。一切水月一月攝。展則彌綸法界。收來毫髮不存。雖然收展殊途。此事本無異致。但能於根本上。著得一隻眼去。方見三世諸佛。歷代祖師。盡從此中示現。三藏十二部。一切脩多羅。盡從此中流出。天地日月。萬象森羅。盡從此中建立。三界九地。七趣四生。盡從此中出沒。百千法門。無量妙義。乃至世間工巧諸伎藝。盡現行此事。所以。世尊拈華。迦葉便乃微笑。達磨面壁。二祖於是安心。桃華盛開。靈雲疑情盡淨。擊竹作響。香嚴頓忘所知。以至。盤山於肉案頭悟道。彌勒向魚市裏接人。誠謂。造次顛沛必於是。經行坐臥在其中。既有如是奇特。更有如是光輝。既有如是廣大。又有如是周徧。你輩諸人。因甚麼却有迷有悟。要知麼。幸無偏照處。剛有不明時。

龍翔珪禪師法嗣

南康軍雲居頑庵德昇禪師

漢州何氏子。二十得度習講。久之棄謁文殊道禪師。問佛法省要。殊示偈曰。契丹打破波斯寨。奪得寶珠村裏賣。十字街頭窮乞兒。腰間挂箇風流袋。師擬對。殊曰。莫錯。師退參三年。方得旨趣。往見佛性。機不投。入閩至皷山禮覲。便問。國師不跨石門句。意旨如何。竹庵應聲喝曰。閑言語。師即領悟。住後。僧問。應真不借三界高超即不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師曰。聞時富貴。見後貧窮。曰擡頭須掩耳。側掌便飜身。師曰。無位真人。在甚麼處。曰老大宗師話頭也不識。師曰。放你三十棒。

通州狼山蘿庵慧溫禪師

福州人。姓鄭氏。徧參諸老。晚依竹庵於東林。未幾。庵謝事。復謁高庵悟。南華昺草堂清。皆蒙賞識。會竹庵徙閩之乾元。師歸省次。庵問。情生智隔。想變體殊。不用停囚長智。道將一句來。師乃釋然。述偈曰。拶出通身是囗。何妨罵雨訶風。昨夜前村猛虎。咬殺南山大蟲。庵首肯。住後。上堂。釋迦老子四十九年。坐籌帷幄。彌勒大士九十一劫。帶水拖泥。凡情聖量不能剗除。理照覺知猶存露布。佛意祖意。如將魚目作明珠。大乘小乘。似認橘皮為猛火。諸人須是豁開胷襟寶藏。運出自己家珍。向十字街頭普施貧乏。眾中忽有箇靈利漢。出來道。美食不中飽人喫。山僧只向他道。幽州猶自可。最苦是新羅。

雲居悟禪師法嗣

婺州雙林德用禪師

本郡戴氏子。上堂。拈槌竪拂。祖師門下將黃葉以止啼。說妙談玄。衲僧面前望梅林而止渴。際山今日去却之乎者也。更不指東畫西。向三世諸佛命脉中。六代祖師骨髓裏。盡情傾倒為諸人說破。良久曰。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囗過殘春。

台州萬年無著道閑禪師

本郡洪氏子。上堂。全機敵勝猶在半途。啐啄同時白雲萬里。纔生眹兆已落二三。不露鋒鋩成何道理。且道。從上來事合作麼生。誣人之罪。以罪加之。上堂。舉。乾峯示眾云。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雲門出眾云。昨日有人從天台來。却往徑山去。峯曰。典座來日不得普請。師曰。相見不須瞋。君窮我亦貧。謂言侵早起。更有夜行人。

福州中際善能禪師

嚴陵人。往來龍門雲居有年。未有所證。一日普請擇菜次。高庵忽以貓兒。擲師懷中。師擬議。庵攔胷踏倒。於是大事洞明。上堂。萬古長空。一朝風月。不可以一朝風月。味却萬古長空。不可以萬古長空。不明一朝風月。且如何是一朝風月。人皆畏炎熱。我愛夏日長。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會與不會。切忌承當。

南康軍雲居普雲自圓禪師

綿州雍氏子。年十九試經得度。留教苑五祝。出關南下。歷扣諸大尊宿。始詣龍門。一日於廊廡間。覩繪胡人有省。夜白高庵。庵舉法眼偈曰。頭戴貂鼠帽。腰懸羊角錐。語不令人會。須得人譯之。復筴火示之曰。我為汝譯了也。於是大法明了。呈偈曰。外國言音不可窮。起雲亭下一時通。囗門廣大無邊際。吞盡楊岐栗棘蓬。庵遣師依佛眼。眼謂曰。吾道東矣。上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透法身句。門曰。北斗裏藏身。師曰。南北東西萬萬千。乾坤上下兩無邊。相逢相見呵呵笑。屈指擡頭月半天。

烏巨行禪師法嗣

饒州薦福退庵休禪師

上堂。風動邪。幡動邪。風鳴邪。鈴鳴邪。非風鈴鳴。非風幡動。此土與西天。一隊黑漆桶。誑惑世間人。看看滅胡種。山僧不奈何。趂後也打閧。瓠子曲彎彎。冬瓜直儱侗。上堂。結夏時左眼半斤。解夏時右眼八兩。謾云九十日安居。嬴得一肚皮妄想。直饒七穴八穿。未免山僧拄杖。雖然如是。千鈞之弩。不為鼷鼠而發機。上堂。先師尋常用腦後一鎚。卸却學者胸中。許多屈曲。當年克賓維那。曾中興化此毒。往往天下叢林。喚作超宗異目。非唯孤負興化。亦乃克賓受辱。若是臨濟兒孫。終不依草附木。資福喜見同參。今日傾腸倒腹。遂卓拄杖。喝一喝曰。還知先師落處麼。伎死禪和如麻似粟。上堂。言發非聲。是箇甚麼。色前不物。莫亂針錐。透過禹門風波更險。咄。

信州龜峯晦庵慧光禪師

建寧人。上堂。數日暑氣如焚。一箇渾身無處安著。思量得也是煩惱人。這箇未是煩惱。更有己躬下事不明。便是煩惱。所以。達磨大師煩惱。要為諸人吞却。又被咽喉小。要為諸人吐却。又被牙齒礙。取不得捨不得。煩惱九年。若不得二祖不惜性命。往往轉身無路。煩惱教死。所謂。祖禰不了。殃及兒孫。後來蓮華峯庵主。到這裏煩惱不肯住。南嶽思大。到這裏煩惱不肯下山。更有臨濟德山用盡自己查棃。煩惱鉢盂無柄。龜峯今日為他閑事長無明。為你諸人從頭點破。卓拄杖一下。曰一人腦後露腮。一人當門無齒。更有數人鼻孔沒半邊。不勞再勘。你諸人休向這裏立地瞌睡。殊不知。家中飯籮鍋子。一時失却了也。你若不信。但歸家檢點看。

真州長蘆且庵守仁禪師

越之上虞人。依雪堂於烏巨。聞普說曰。今之兄弟做工夫。正如習射。先安其足。後習其法。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喝一喝云。只今箭發也。看看。師不覺倒身作避箭勢。忽大悟。上堂。百千三昧。無量妙門。今日且庵不惜窮性命。祇做一句子。說與諸人。乃卓拄杖。下座。甞頌臺山婆話云。開箇燈心皁角鋪。日求升合度朝昏。只因風雨連綿久。本利一空愁倚門。

白楊順禪師法嗣

吉州青原如禪師

僧問。達磨未來時如何。師曰。生鐵鑄崑崙。曰來後如何。師曰。五彩畫門神。

雲居如禪師法嗣

太平州隱靜圓極彥岑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