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开心抢答知识辞典
1949700000050

第50章 艺术娱乐卷 (3)

点评梅兰芳演青衣兼演刀马旦,他与荀慧生,尚小云,程砚秋被称为“四大名旦”。谭富英、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被称为“四大须生”。程长庚、余之胜、张二奎被称为“前三鼎甲”。孙菊仙、汪桂芬、谭鑫浩被称为“后三鼎甲”。

京剧服装中男性角色蟒袍上的动物是:

蛇B.凤C.龙D.豹

答案

点评蟒袍上的花纹与龙纹相似,只少一爪,所以把四爪龙称为“蟒”。纹样主要是龙及“蟒水”(海水江牙),陪衬纹样为“日、山、流云、八宝”、“八吉祥”等。

我们现在所说的“MTV”最早是什么的名字?

一首歌曲B.一个电视频道C.一部电影D.一位明星

答案

点评1981年8月1日在美国诞生了音乐电视(MTV)频道,是24小时全天候播出的有线电视台,创办者为罗伯特W皮特曼约翰赛克斯多;音乐电视(MTV)逐渐由一个电视(MTV)频道的名称演化成一种视听艺术的称谓,在港台,在中国内地,人们已习惯于将音乐电视(MTV)看成音乐录像带的代名词,看成是由电视音乐发展起来的一种品种。

乐队、合唱团指挥用的指挥棒最早是:

手杖B.钢丝C.铁棒D.纸卷

答案

点评大约在15世纪时,意大利的教堂合唱团,首创了一种指挥方法,即把部分总谱卷成纸卷,演唱时,挥动纸卷打拍子。

国产动画片《宝莲灯》当中的“二郎神”是主人公“沉香”的什么亲戚?

舅舅B.叔叔C.伯伯D.堂兄

答案

点评沉香的母亲是二郎神的妹妹,被二郎神囚于山下,后来沉香劈山救母,并最终战胜了二郎神。

号称旋律之王的作曲家是哪位音乐家?

巴赫B.斯卡拉蒂B.柴可夫斯基D.施特劳斯

答案

点评巴赫是世界知名音乐家,号称“音乐之父”;斯卡拉蒂被誉为“音乐之猫”;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知名作曲家,被称为“旋律之王”;施特劳斯是世界著名的圆舞曲创作家,被称为“圆舞曲之父”。

能量知识库

音乐家的美誉

巴赫(德国)——音乐之父

亨德尔(德国)——音乐神灵

卡拉扬(德国)——指挥之王

贝多芬(德国)——乐圣

斯卡拉蒂(意大利)——音乐之猫

柴可夫斯基(俄国)——旋律之王

舒伯特(奥地利)——音乐魔王

海顿(奥地利)——交响乐之父

李斯特(匈牙利)——钢琴之王

肖邦(波兰)——钢琴诗人

施特劳斯(奥地利)——圆舞曲之父

帕格尼尼(意大利)——小提琴之王

漫画起源于哪国

漫画源于我国,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方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以讽刺与幽默的形式出现。我国漫画最晚在南宋就已出现,而且是政治讽刺画。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戊集“满朝都是贼”条载:“韩(侂胄)用事岁久,人不能平。又所引率多非类,天下大计不复白于上。有市井小人,以片纸摹印乌贼出地没于潮,一钱一本,以售儿童。且诵言云:‘满潮都是贼!满潮都是贼!’京尹廉而杖之。”以“满潮”谐音“满朝”,借“乌贼”为“贼”,完全符合漫画的创作手法。

乌贼有很多触手,也很形象地刻画出满朝都是韩的爪牙。它是“摹印”(刻版印刷)的,可以广为宣传。正因如此,京尹竟对作者进行迫害。在我国,“漫画”一词源于20世纪30年代。漫画虽源于我国,但开始不叫漫画,只叫讽画、讽刺画、讽喻画、讽字谐画等。1925年,画家丰子恺创作了有独特风格的画,此事不久即被当时的著名刊物《文学周报》主编郑振铎知道,于是向丰子恺索稿,并为其作品辟一专栏《子恺漫画》。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连环画

连环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深受读者特别是少年读者的喜爱。连环画的发展及其得名得怎样的呢?

我国早在汉代,就有单幅故事画了,像孟母教子的故事画《孟母断机》。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可以说是石壁上的大型彩色连环画。此外,我国古代还有许多宗教故事画。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刻图连环故事画便产生了。

我国早期的连环画多数是通过石刻才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在,在山东曲阜孔庙内的圣迹殿石刻,被认为是我国最早有完整故事的连环画古刻。“圣迹图”共有120幅,记述孔子生平的主要活动,刻工精细。画面上,孔子画像清晰,故事结构完整,使人可以从头至尾窥览孔子一生活动的全貌,堪称珍贵的艺术精品。

我国第一次把图画故事书叫作连环画,是从1925年开始的。当时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一本《西游记》,定名为“连环图画”。虽然有人把以后出版的这类书,称为“公仔公”、“牙牙书”、“小人书”,但统一的叫法还是“连环画”。

目前发现的最早剪纸是哪一朝代的

剪纸,是用镂空透雕来创造美的一种艺术形式。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人民已经有了美的观念,并且产生了对镂空透雕美的追求。例如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釜,它的圈足就是镂空的花纹。

真正用纸剪成的剪纸,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北朝时期的作品。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古墓葬中,先后出土了5幅剪纸。其中有八角形团花、忍花纹团花、菊花形团花3幅,层次交错、变化繁复、颇有韵律感。另两幅更为复杂,在几何形内圈之外分别剪出一圈对马和一对猴,将动物很巧妙地组合在图形的画面中,给人一种清新之感,其艺术表现之成熟,绝非萌芽原始状态。

中国剪纸发展到宋代,已经在民间普及,并出现了专业剪纸艺人。明代剪纸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到清代,剪纸走出民间,进入宫廷,初登大雅之堂。

“中国画”是什么样的画

如果从战国帛画算起,我国的绘画至少有两千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把我国的绘画叫做“中国画”,则是近几百年内的事。这个词的产生是在“西洋画”出现之后,泛指一切非西洋画的中国绘画。“国画”一词晚于“中国画”,20年代使用。

我国的绘画,最早叫“丹青”(丹,指一种红色;青,是一种蓝色)。据《汉书苏武传》说:“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从此,“丹青”便指绘画。但到了五代、北宋时期,由于绘画的发展,又改叫“图画”。自从苏东坡提出“诗画结合”的主张后,有些人又把它称为“无声诗”。其意思是说,画是一种不能吟咏的诗歌,到了清代,又有人把国画称为“绘事”。新中国建立后,继续使用“国画”一词,曾一度把国画改名为“彩墨画”,但遭到一些人的反对。

年经周总理建议,才改称“中国画”,这是为了避免形成只此一家,别的都不是国画的误解。

交响曲

源于希腊语“一齐响”,是大型器乐曲体裁,亦称“交响乐”,系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套曲。交响曲的产生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意大利歌剧的序曲以及当时流行于各国的管弦乐组曲、大型协奏曲等体裁有直接的联系。交响曲的结构,一般分四个乐章(也有只用两个乐章或五个乐章以上的),各乐章的特点如下: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结构,其音乐特点是快速、活泼,主调具有戏剧性,表现人们的斗争和创造性的活动。它强调不同形象的对比和戏剧性的发展,是全曲的思想核心。乐章前常见概括全曲基本形象的慢速序奏。

第二乐章:曲调缓慢、如歌,是交响曲的抒情中心。采用大调的下属调或小调的关系大调。它的曲式常为奏鸣曲式(可省略展开部),单、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等,具有抒情性。第二乐章往往表现哲学思想,人道主义精神,爱情生活,自然风光等,其内容与深刻的内心感受及哲学思考有联系。这里突出人们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第三乐章:中速、快速,可回到主调,常以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为基础,采用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式等,具有舞蹈性。在古典交响曲的这一乐章中,往往描写,人们闲暇、休息、娱乐和嬉戏等日常生活的景象,以及活泼幽默的情绪。

第四乐章:非常快速,主调多采用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奏鸣曲式的结构,它常常表现出生活的光辉和乐观情绪,也往往表现出生活、风俗和斗争的胜利,节日狂欢场面等。它是全曲的结局,具有肯定的性质。

因此,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思想内容最深刻、结构最完美、写作技术最全面而艰深的大型器乐体裁,它以表现社会重大事件、历史英雄人物、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富于哲理的思维以及人们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等为见长;它总带是有一定程度的戏剧性。

交响曲虽在十六、十七世纪已形成了规范的基本格局,但十八到十九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为交响曲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而使欧洲的器乐创作发展到了一个重要阶段,成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前驱。海顿确立了四个乐章的交响曲的规范形式,采用了编制理想的乐队组合方式,展示了多样的主题发展方法,使小步舞曲洋溢着民间的气息。他一生写了104部交响曲,被誉为“交响曲之父”。

莫扎特的交响曲,清丽流畅、结构工整,吸收了德奥歌剧的创作经验和民间素材,采用带有复调因素的主调风格和旋律化的展开手法,丰富了交响曲的表现力。他一生共创作交响曲49部,由于他创作的早熟,人们称他为“天才中的天才”。海顿、莫扎特的交响曲,被人们视为交响音乐创作中的珍品。贝多芬在他的交响曲中浸渗了法国大革命思想和热情。

他用广阔发展的动机,自己以富于动力性的和声,扩大了展开部的内容,给结束部以充分抒发的余地,使奏鸣曲式成为戏剧性的形式。他用诙谐(谐谑)曲代替了小步舞曲乐章,使终曲乐章成为全曲肯定性的结局,甚至在末乐章引入了合唱,这使他成为浪漫乐派的开路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技巧上,贝多芬都是一位巨人。他的九首交响曲被视为交响音乐创中的极品。

自十九世纪开始,经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后期浪漫乐派大师之手,交响曲又有了新的发展。

圆舞曲

圆舞曲,英文是Waltz,所以有时也音译为“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慢三拍子农民舞曲“连德勒”。18世纪~19世纪,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交响曲作品中出现了这种舞曲,随着古典音乐的发展,它的速度不断加快、和声色彩进一步丰富。

世纪初,圆舞曲还难登大雅之堂。后来由于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偏爱与推崇,得以同高雅的小步舞曲分庭抗礼,进而赢得大众欢迎进入浪漫音乐时期以后,著名作曲家竞相创作圆舞曲,推动了圆舞曲的发展。

韦伯的《邀舞》是第一部技巧细腻的圆舞曲,于1848年首次作为芭蕾音乐使用:舒伯特创作的钢琴圆舞曲蕴含“高贵”、“悲伤”、“多情善感”等情调,为圆舞曲体裁注入了新的表现内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创作了由序奏、尾声加数首小圆舞曲连缀而成的圆舞曲套曲结构、完善了这种体裁的形式结构和表现内涵,标志着圆舞曲达到雅俗共赏的最高水平。

小夜曲

一种音乐体裁,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最初,小夜曲由青年男子夜晚对着情人的窗口歌唱,倾诉爱情,旋律优美、委婉、缠绵,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式也有所发展。“中外著名歌曲”中登载的舒柏特、托西尼作曲的小夜曲,都在世界上流传甚广。

进行曲

进行曲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最初它产生于军队的战斗生活,用以鼓舞战士的斗争意志,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后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常采用这种体裁来表达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雄劲刚健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进行曲也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乐曲或器乐乐曲。

它起源于16世纪西方的战乐;从17世纪起,由通常伴随队伍行进或用于世俗性的礼仪活动,逐渐进入音乐会演奏以及歌剧、舞剧音乐中,最终成为一种特定的音乐体裁。按内容可分为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进行曲的代表作主要有:《义勇军进行曲》、《婚礼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等。这些进行曲被广为传播。

流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