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永乐大典残卷
19496400000727

第727章

【陆游渭南集】《久疾》三首:久疾无时已,残年莫更论。流离魂未返,穷困舌空存。耕垅关心事,祠官荷主恩。但愁垂老眼,不见定中原。

残年仍卧疾,窗户夜音音。一日且复过,久生非所钦。暗尘侵药笥,微月伴衣砧。万里怀良友,前盟可得寻。

幽屏元无事,沉绵自解欢。胫长犹可截,冠挂岂容弹。捣药香尘细,寻书蜜炬残。脱来差觉健,风月小庭宽。

锢疾

【西汉书】《贾谊传》:必为锢疾。师古曰,锢疾,坚久之疾。

【袁斋集】:当众淆乱之时,发正大之论,如指迷途,如药锢疾。

【杨内翰谈苑】:公尝言《春秋传》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言其高燥。予往年守郡江表。地气卑湿,得痔漏下血之疾,垂二十年不愈,未尝经日不发。景德中,从驾幸洛。前年,从祀汾阴。往还皆无恙。今年退卧颖演,嵩少之麓,井水深数丈而绝甘,此疹遂已。都城土薄水浅,城南穿土尺余,已沙湿。盖自武牢已西,接秦晋之地,皆水土深厚,罕发锢疾。

极疾

【西汉书】《五行志》:奥则冬温,春夏不和,伤病民人,故极疾也。

笑疾

【群书类对事苑】:晋陆云与兄机诣张华,华问云何在。机曰,云有笑疾,未敢自见。饿而云至,华为人多姿制,又好帛缠须,云见大笑,不能自已。常衰上船,水中见影,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窃疾

【类说】:墨子见楚王曰,有人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也?王曰,必有窃疾矣。

洁疾

【事文类聚】:宋吏部尚书庾仲文好洁,士大夫造之者,未及出户,辄令人拂席洗床,以此见讥。齐王思远为侍中,性简洁。客有诘己者,觇知衣服垢秽,乃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席。及去,犹令二人交帚,埽其坐处。梁何终之,性好洁。一日之中,洗涤者十余过,人称为水淫。齐遂安令刘澄,为性弥洁。在县扫拂郭邑,路无横草剪虫秽,人不堪命,坐免官。

【萍洲可谈】:舒王吴夫人有洁疾,其意不独恐污已,亦恐污人。长女之出,省之于江宁。夫人欣然裂绮制衣,将赠其甥,皆珍异也,忽有猫卧衣笥中,夫人即叱婢揭衣置浴室下,终不肯与人。竟腐败,无敢收者。王舒王妻越国吴夫人,性好洁成疾。王任真率,每不相合。自江宁乞骸归,私第有官藤床。吴假用未还,吏来索,左右莫敢言。王一旦足光而登床,偃仰良久,吴望见,即命送还。

劳疾

【册府元龟】:何尚之为临津令,高祖令征南将军补府主簿从政长安,以公事免。还都,因患劳疾,积年饮妇人乳,乃得差。

奇疾

【华佗中藏经】《论病有灾怪》:病者有灾怪,如何也?病者应寒而反热,应热而反寒,应吐而不吐,应泻而不泻,应汗而不汗,应语而不语,应寒而不寒,应水而不水,皆属灾怪也。此乃五脏之气不相随从而致之。以四逆者不治。四逆,谓主客运气俱不得时也。

【巢元方病源】《腹内有人声候》:夫有人腹内忽有人声,或学人语而相答,此乃不幸,致生灾变,非关经络府藏冷热虚实所为也。治验:

【张杲医说】:檐溜盥手,龙伏藏指爪中。

石藏用,近世良医也。一士人尝因承檐溜盥手,觉为物触入指爪中,初若丝发然,既数日稍长如线,伸缩不能如常,始悟其为龙伏藏也。乃见石藏用,扣其治疗之方。藏用曰,此方书所不载也。当以意去之。归可末蜣螂涂指,庶不深入胸膜,冀他日免震厄之患。士人如其言,后因迅雷,见火遍身,士人惧,急以针穴指,果见一物,自针穴所跃出,不能为灾。

妇人异疾。

陈子直主簿妻有异疾,每腹胀则腹中有声如击鼓,远闻于外,行人过门者,皆疑其家作乐。腹胀消则鼓声亦止。一月一作,经十余医,皆莫能名其疾。

呕物如舌。

镇阳有士人嗜酒,日尝数斗。至午夜饮兴一发,则不可遏,家业残破。一夕大醉。呕出一物如舌,初视无痕窍,至欲饮时,眼偏其上,矗然而起。家人沃之,以酒,立尽,至常日所饮之数而止。遂投之猛火,急爆烈为十数片,士人自此恶酒。消食笼。《齐谐记》云,江夏郡安陆县隆安中,有人姓郭名坦,兄弟三人。大儿得天行病,后遂大能食,一日食斛米。其家给可五年,贫罄。后乞至一家门前,已得饭,又复乞于其后门。此家出语之:汝已就前门食了,那得复从后门来。其人答曰:实不知君家有两门,腹大饥不可忍。后门有三畦薤,而一畦大蒜。因啖至两畦,便大闷极卧地。须臾大吐,吐一物似笼,因出地渐渐小。主人持饭出,不复食,遂撮饭著所吐物上,即消成水,此病寻差。东坡《物类相感志》。

孕妇腹内钟鸣。

有一贫士于市卖处,买得一药方册子。其间有一方能治妇人腹内钟鸣。用鼠窟前畚土研罗为末,每服二钱麝香汤调,其疾立愈。体疮儿出。《异苑》曰,晋时,长山赵宣母任身如常而髀上痒,搔之成疮。儿从疮出,母子平安。《太平御览》。

人面疮。

江左有商人,左膊上有疮如人面,亦无他苦。商人戏滴酒口中,其面亦赤色。以物食之,亦能食。食多则觉膊内肉胀起,或不食之,则一臂有痹。善医者教其历试诸药,又以草木之类悉试之,无苦。至贝母,其疮乃聚眉闭口,商人喜曰,此药可治也。因以小苇筒毁其口,灌之,数日成痂,遂愈。然不知何疾也。《本事方。》

啖物不知饱。

江南逆旅中一老妇,啖物不知饱。徐德占过逆旅,老妇诉以饥。其子耻之,对德占以蒸饼啖之,尽一竹篑,约百饼,犹称饥不已。日饭一石米,随则利之,饥复如故。

京兆醴泉主簿蔡绳,予友人也,亦得饥疾。每立须啖物,稍迟则顿仆闷绝。怀中常置饼饵,虽对贵官,遇饥则便啖。绳有美行,博学有文,为时闻人。终以此殁。不幸无人识其疾,每为之哀伤。《笔谈》。

肠痒疾。

传舍人忽得肠痒之疾,至剧时往往对众失笑,吃吃不止。此疾古人所未有。

王氏异疾。

汾州王氏得病,右胁有声如虾蟆,常欲手按之,不则声声相接,群医弗能辨。闻晋阳山人赵峦善诊,峦曰,此因惊气入于脏腑,不治而成疾,故常作声。王氏曰,因边水行次,有大虾蟆,跃高数尺,蓦作一声。王氏忽惊叫,便觉右胁牵痛,自后作声,尚似虾蟆也。峦乃与六神丹服之,来日取下青涎,类虾蟆之衣,遂差。峦言诊王氏脉,右关伏结积病也,故止作积病治,用六神丹泄之而愈。《名医录》

疗饥虫。

从政郎陈扑,富沙人,母高氏,年六十余,得饥疾。每作时,如虫啮心,即急索食,食罢乃解,如是三四年。畜一猫极爱之,常置于傍,猫叫则取鱼肉和饭以饲。一日猫适叫,命取鹿脯,自嚼而啖猫,至于再,觉一物上触喉间,引手探得之,如拇指大,坠于地。头尖匾,类塌沙鱼。身如虾壳,长八寸,渐大侔两指。其中盈实,剖之,肠肚亦与鱼同,有八子胎生,蠕蠕若小鳅,人皆莫能识为何物。盖闻脯香而出,高氏疾即愈。《类编》小儿魃病《千金论》:凡小儿有魃病者,是娠妇被恶神导其腹中,令儿病也。魃,小鬼也。其病证微微下利,寒热往来,毫毛鬓发仓髟宁髟不悦者是也。宜服龙胆汤。凡妇人先有小儿未能行,而母更有娠,使儿饮此乳,亦作魃也。令儿黄瘦骨立,发落壮热也。《保生方》

足面奇疮。

赵先生,字子固,母刘氏,年几八十,左足面一疮,下连大指,上延外踝,以至月兼骨,每岁辄数发,必兼旬累月,昏暮痒甚。爬搔移时,出血如泉。呻吟痛楚,殆不可忍。夜分即渐已,明日复然。每一更药,则疮转大而剧,百试不验;如是二十余年。淳熙甲辰仲冬之末,先生为太府丞。一夕母病大作,相对悲泣无计,困极就睡,梦四神僧默坐一室,旁有长榻,先生亦坐,因而发叹。一僧问其故,先生答之以实,僧云,可服牛黄金虎丹。又一僧云,朱砂亦好。既觉颇惊异,试取药半粒强服之,良久,腹大痛,举家且悔。俄而下物,如铁石者数升。是夕疮但微痒,不痛而无血。数日成痂,自此遂愈。朱砂之说,竟不复试。先生因图僧像如所梦者,而记其事。金虎丹方出和剂本,治中风痰涎壅塞。所用牛黄龙脑腻粉金箔之类,皆非老人所宜服,今乃取奇效。意此疾积热脏腑,而发于皮肤,岁久根深,未易荡涤。故假凉剂以攻之,不可以常疮论也。神僧之梦,盖诚孝所感。《百一选方》

产后肠痒。

针线袋,主妇人产后肠中痒不可忍,以袋安所卧褥下,无令知之。《本草》

甑气薰面肿。

张德俊云,顷年有,余杭人将赴官,因蒸降真木犀香,自开甑面什甑,面上为热气所薰,面即浮肿,口眼皆为之闭,更数医不能治。最后一医云,古无此证,请以意疗之。于是取僧寺久用炊布,烧灰存性,随傅随消,不半月而愈。盖以炊布受汤上气多,反用以出汤毒,亦犹以盐水取卤味尔,医者之智亦可喜。《百一方》

蛟龙病。

古有患者,饮食如故,发则如癫,面色青黄,小腹胀满,状如妊孕。医者诊其脉与证,皆异而难明主疗。忽有一山叟曰:闻开皇六年,灞桥有人患此病,盖因三月八日边水食芹菜得之。有识者曰,此蛟龙病也。为龙游于芹菜之上,不幸食之而病也。遂以寒食饧每剂五合,服之数剂,吐出一物,虽小,但似蛟龙状,而有两头。其病者依而治之,获愈。《名医录》

疑病。

何解元,陈留人也。一日会饮于赵修武宅,酒至数杯,忽见盏底有似一小蛇,咽入口,亦不觉有物。但每每思而疑之,日久觉心疼,自思小蛇长大,食其五脏。明年又因旧会赵宅,恰才执杯,又见小蛇,乃放下盏,细看时,赵宅屋梁上挂一张弓,却是弓稍影在盏中。因此解疑,其心疾遂无,乃是致疑而成病也。产妇腹中痒。

箭竿及镞,主妇人产后腹中痒,安所卧席下,勿令妇人知。《本草》

食吐虾蟆。

永徽中,崔爽者,每食生鱼三斗乃足。于后饥,作未成,爽忍饥不禁,遂吐一物,如虾蟆。自此之后,不复能食矣。《宣室志》。

疮破雀飞。

金州防御使崔尧封,有亲外甥李言吉者,左目上脸忽痒而生一小疮,渐大长如鸭卵,其根如弦。怕压其目不能开,尧封每患之。他日饮之酒,令大醉,遂剖去之,言吉不知觉也。赘既破,中有黄雀,鸣噪而去。《闻奇录》。

蛇在皮中。

《华佗别传》曰,琊有女子,右股上有疮,痒而不痛,愈而复作。佗曰,当得稻糠色犬系马顿,走出五十里,断头向痒。乃从之,须臾有蛇在皮中动,以铁横贯引出,长三尺许,七日便愈。《东汉注》。又《独异志》所载,与此相类。怪石镜。

在日南国之西南,有石镜,方数百里光明莹彻,可鉴五脏六腑,亦名仙人镜。国人若有疾,辄照其形,遂知病起某脏,采药饵之,无不差者。

冷疾。

直阁将军房伯玉患冷疾,夏日常复衣。张嗣伯为诊之曰,卿热须以水发之,非冬月不可。至十一月,令二人夹捉伯玉,解衣在石上,取冷水从头浇之,尽二十斛。伯玉口噤,家人哭请止,不可。又尽水百斛,伯玉始能动。见背上彭彭有气,俄而起。伯玉曰,热不可忍,乞冷饮。嗣伯以水与之,一饮一斗,病遂差。《史记》

人渐缩小。

世有奇疾者。吕缙叔以制诰知颖州,忽得疾,但缩小,临终仅如小儿。古人不曾有此疾,终无人识。

视直如曲。

有一人家妾,视直物如曲弓弦,界尺之类,视之皆如钩。医僧奉真亲见之。《二说笔谈》

寒热注病。

又有妇人长病经年,世谓之寒热注病。冬月中,华佗令坐石槽中。平旦,用冷水汲灌,云当满百。始七十灌,冷战欲死。佗令满数。至八十灌,热气乃蒸出,嚣嚣然高二三尺。满百灌,佗乃使燃火温床,厚覆衣。良久,汗洽出,着粉燥便愈。

刳腹视脾。

又有人病,腹中攻痛十余日,须发堕落,华佗曰,是脾半腐,可刳腹治之。使饮药令卧,破腹,就视脾,果半腐坏。以刀断之,割去恶肉,以膏傅之即差。魏太祖闻而异之,召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作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愈。《三说史记》

蒸之得汗。

《晋书曰》,张苗雅好医术,善消息诊处。陈禀丘得病,连服药发汗,汗不出。众医云,发汗不出者死。自思可蒸之,如中风法,温气于外迎之,必得汗也。复以问。苗云,鲁有人疲拯汗出。卧簟中,冷得病苦增寒,诸医与散。四日凡八过发汗,汗不出。苗乃烧地,布桃叶于上蒸之,即得大汗。便于被下传粉,身极燥乃起,即愈。禀丘如其言,果差。视胎已死。《魏志》曰,甘陵相夫人有娠,腹痛不安。方得六月,佗视脉曰,胎已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右则女,在左则男。人云在左,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则愈。

死枕愈病。

《齐书》曰,徐嗣伯,常有人伛患滞冷,积年不差。嗣伯为诊之曰,尸注也。当得死人枕,煮服之乃愈。于是往古冢中取枕,枕已一边腐阙,服之即差。后秣陵人张景,年十五,腹胀面黄,众医不能疗。以问嗣伯,此石蛔尔,极难疗。当得死人枕,煮服之。依语煮枕,以汤投之,得大利,并蛔虫头坚如石者五升,病即差。

后沈僧翼患眼痛,又多见鬼物,以问嗣伯。嗣伯曰,邪气入肝,可觅死人枕煮服之。服竟,可埋枕于故处。如其言,又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