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永乐大典残卷
19496400000689

第689章

一屋沐

汤 沐

【公羊传】

隐公八年三月,郑伯使宛来归邴。宛者何?郑之微者也。邴者何?郑汤沐之邑也。天子有事于泰山,诸侯皆从。泰山之下,诸侯皆有汤沐之邑焉。注:有事者,巡狩祭天告至之礼也。当沐浴洁斋以致其敬,故谓之汤沐邑也。

【三字蒙求】

《战国策》:秦王有爱女而美,质之金玉宝器,奉以上庸六县为汤沐。

【史记】

《高祖本纪》:高祖谓沛父兄曰: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师古曰:凡言汤沐邑者,谓以其赋税供汤沐之具也。《吕后本纪》:齐悼惠王来朝,舆惠帝燕饮太后前,惠帝以齐王兄置上坐。太后怒,酌雨卮,令齐王起为寿。齐王起,惠帝亦起,太后恐,自起泛孝惠卮。齐王犭羊醉去,问,知其.齐王恐,自以不得脱长安尤。齐内史士说王曰:太后独有孝惠与鲁元公主,今王有七十馀城,而公主乃食数城。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必无尤上城阳郡,尊公主为王太后。吕后喜,许之。《平准书》:孝惠时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皆各为私奉养焉,不领於天下之经费。

【西汉书】

文帝三王传有司奏代王年幼淫乱,坐废为庶人,徙房陵,舆汤沐邑百户。

【陕西志】

西安府富平县,汉文帝母薄太后之汤沐邑。故殿遗址存。

【西汉书】

《昭帝纪》: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帝姊鄂邑公主,益汤沐邑为长公主。注:师古曰:帝之姊妹。则称长公主,仪比诸王,又以供养天子,故益邑也。《平帝纪》:元始元年秋九月,赦天下,徒以中苦陉县,为中山孝王后汤沐邑。师古曰,陉音形。

【汉制丛隶】

太子食汤沐邑十县。

班彪传

【北史】

谯国夫人洗氏传,时番州总管赵讷贪虐,诸俚獠多有亡叛。夫人遣长史张融上封事,论安抚之。委夫人招慰亡叛。夫人亲载诏书谕诸蛮僚,所至皆降,丈帝赐夫人临振县汤沐邑千五百户。

【有官龟钅监】

丙申秋七月,忽睹虎以户口来上,议割裂诸州郡,分赐诸王贵族,以为汤沐邑。公曰:尾大不掉,易以生隙,不如多舆金帛,足以为恩。

【宋景文公笔录】

凡诸侯述职之礼,其在周典,则皆邑以具汤沐。

详邸

【太公六韬】

文王闻杀崇侯虎,归至邦,令具汤沐。

【准南子】

汤沐具而虮风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

栉沐

【稽神异苑】

北海任诩,字彦期,从军十年乃归,临还,携粟出。卜师云:非屋莫宿,非食时莫沐。诩结伴数十,暮遇雷,相庇於岩下窃忆非屋莫宿之戒,遂负檐栉沐。岩崩,压停者悉死。至家妻先舆外通情,谋兵杀之,请以湿发为识。妇宵则劝诩令沐。复忆非食时莫沐之忌,收发而止。妇惭,愧负作,乃自沐焉。散发同寝。通者夜来,不知妇也,斩首而去。

【南史】

《宋蔡廓传》:廓遭母尤,性至孝,三年不栉沐,殆不胜丧,

【北史】

《辛绍先传》:绍先,陇西狄道人。有至性。丁父尤,三年口不甘味。头不栉沐。发遂尽落。

【旧唐书】

《吐蕃传》:其俗不栉沐。

【五代史】

《梁家人传》:梁太祖母曰:丈惠皇后王氏,单州单父人也。其生三子,长曰广王全昱,次曰朗王存,其次太祖。后少寡,携其三子佣食萧县人刘崇家。太祖壮而无赖,县中皆厌,苦之。崇患太祖慵堕。不作业,数加笞责。独崇母怜之,时时自为栉沐。

【宋史】

《郑穆传》:穆,字闳中。福州候官人。性醇谨,好读书,至忌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门人千数,舆陈襄陈烈、周希孟友,号四先生。奉进士,四寇乡书,遂登第。

膏沐

【诗】

《伯号篇》:自伯之东,首如飞逢。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注:膏,所以泽发者。沐涤首,去垢也。

【新唐书】

《义阳王琮传》:纪王慎女东光县主,始八岁,闻慎有疾,不食。父哀之,绐云已愈。主察颜色未平,终不肯御。内外称之。及王死,号恸呕血数升,免丧,绝膏沐者二十年。

【吕原明杂记】

近世儒者,有戒妇人不油发、不涂面者。诗曰:其无膏沐?自古而然。又有戒妇人不穿耳者。庄子曰:天子之侍御,不蚤,不穿耳。则穿耳,自古而然。但不至於悉耳。

【杨铁崖集】

《金盆沐发踏莎行》:宝钅监凝膏温泉流,腻玖纤一把纟系坠。冰肤浅渍麝煤春,花香石髓和云洗。玉女峰前咸池月,底险风细把犀梳理,阳台行雨乍归来,罗巾犹带潇湘水。

薰沐

【唐辑昌黎集】

方将坐足下,三薰而三沐之。

【宋华镇云溪居士集】

《上宰相书》:方今资盛德称积累之后,陶神化薰沐之成,协气声,充塞四表。《上蔡大资书》:武衙文教,震叠薰沐,出於其中者。至于日月之所照,霜露之所隧而后已。

潘沐

【左传】

哀公十四年,陈氏方睦使病而遗潘沐。潘,米汁也,以沐头,潘,芳袁切。

将沐

【韩子】

僖侯将沐,汤中有砾。问之曰:当有人欲代汤者?

【左传】

《僖下》曰:卫叔武将沐。闻君至而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知其无罪,枕股而哭之。

【程子训蒙新书】

谢见程子子留语,因请曰:今日将沐。子曰:岂无他日?曰:今日吉也。子曰:岂为士而惑此耶?曰:固无疑矣。在已庸何恤?弟云不利父母。子曰:有人呼於市者曰,毁瓦画墁,则利父母也,否则不利父母。子亦将毁瓦画墁乎?曰:狂人之言也,何可信?曰:然则子所信者,亦狂言尔。

一沐

【通钅监】

外纪】

夏禹一馈而十起,一沐三握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

【史记】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弟成王之叔,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孔子家语】

周公下白屋之士,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其圣贤也。

新沐

【庄子】

孔子见老聃,聃新沐被发,似非人。孔子曰:先生体若槁木,似遗物乎?老子曰:吾游物之初。孔子出告颜渊曰:丘之道,其犹醯奚。司马班彪曰:醯,奚酒上飞蚋。

【楚醉】

《渔父》曰:吾闻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

【赵德麟侯鲭录】

几头酒,山东风俗,新沐讫饮酒谓之几头酒。颜师古云:字当为,音讥,谓福祥也。按礼云:沐而馈梁,发希用象栉进羞,工乃升歌。郑康成注云:沐必进作乐,盈气也,此谓新沐体虚,故更进食饮而加乐,以自辅助,致福禄也。此古之遗法乎?

【三元延寿参替书】

新沐发,勿令当风,勿湿萦髻,勿湿头卧,今人头风眩闷,及生白屑,发秃而黑,齿痛耳聋。

【蒙隐诗】

《新沐有感》:我发日已疏,尚喜鬓未斑。晴朝试一沐,但觉盆水宽。千梳发清快,凛凛肌骨寒。脱落等秋箨,光润如春峦。譬彼雨露滋,下泽枯蓬根。鸟云犹半湿,霜叶不加繁。我生嗜疏懒,肯事形骸间。一月半不理,垢腻何由删。今辰新沐罢,快若沃狂澜。呼儿奉饮,为作椎结团。岁月浸相逼,欢娱心已阑。看镜想动灬业,森然欲冠。

【李流谦澹斋集】

性懒如嵇康,不沐已三岁。虮虱擅封域,污垢为之地。譬之大诸侯,父死辄子继。纳污固云久,用钺岂得已。朝来汤沐具,缟素雪危涕。决河巷尘泥,崩风刮氛翳。弛檐坐茂树,未足当快意。脱日沥馀润,寸栉导积气。逢根入风露,浮爽到肝肺。却尤见斑毛,引镜不敢对。弹冠一跌坐,茹连岂吾事。置之勿复道,我醉欲眠尔。

【李忠定公集】

五月晦,寓河源馆舍,雨凉新沐,偶成一绝:风雨潇潇作晚凉,山城松桂发天香。阑汤沐罢充清快,一枕江南归梦长。

出沐

【宋王华阳集】

《谢赐入伏早下表》:载矜敲郁之辰,甫降深纯之诲,奉汉家之令,特尤出沐之期,咏周人之诗,敢在公之节。

【宋元宪公集】

《岁晏出沐感事内讼一首》:山海有完士,希世无良筹。偶穿东郭履,遂别野人舟。不耻篆刻赋,来肩英俊游。私智甚凫短,尘容若鸱愁。备负太史氏,补属富人侯。姑学了官事,何尝分主尤。日贪斗食利,岁感星躔周。中都富才彦,方驾若龙蚪。茂先善史汉,平津治春秋。高丈用司马,格五宠虞丘。间阔路逢葛,缤纷人召邹。桑羊兴贾竖,安国出缧囚。汲郑贵交盛,徐陈英藻遒。况乃天下枢,雄雌来九州。衣冠径复道鼓吹出长楸。席上万钱箸,桥边八列驹。雍容缓鲁,意气拂吴钩。咨子良不韪,瓴甓厕琳。吹竽昔已滥,在梁今可尤。台阁魏舒被,风霜苏季裘。有志谢轩鹤,无机防海鸥,恭杜陵课,诛茅归故筹。《秋日出沐感怀》:落落穷阎静,萧萧晚岁昏。臣饥徒索米音小未应门。清世为尘诮,私家出沐息。斗回非揖酒,天远讵兼盆。腐烂翔鼠,青黄断水樽。容容谁觊福,栩栩自交魂。衰柳空烟穗,寒苔叠雨痕。鸣蛙沉故沼,噪雀恋空园。有客嘲黔突,无人赏负暄。终期六百石,初服卧丘樊。《清明出沐》:晓树阴岑客舍春,乡舆不访著书人。长楸有地金成埒,曲突无烟桂徙薪。自欠解兰抛北阜,更堪鸣磬是南邻。饧香酝冷沈欢绪,枉负山郎出沐辰。

【事物纪原】

《史记》:李园事春申君,谒归故失斯,则假告已见于战国。汉律吏得五日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邓通洗沐不出,张安世休沐未尝出门是也,《唐会要》:水徽三年二月十日,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然则休沐始子汉,其以旬休,则始子唐也。

【西汉会要】

孟康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汉律吏二千石有予告、有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其告。《薛宣传》:至日休吏。师古曰:冬夏之日至,不省官事,故休吏。《郑庄传》:五日洗休。

【西汉书】

《杨敞传》:敞第恽,迁中郎将,郎官故事,令郎出钱市财用,给丈书。得出名曰山郎。张晏曰:山,财用之所出,故取名为焉。移病尽一日,辄偿一沐。晋灼曰:五日一洗沐也。师古曰:言出财用者,虽非休沐,常得出外也,贫者实病,皆以沐假偿之也。或至岁馀不得沐,其豪富即日出游戏,或行钱得善部。师古曰:郎官之职,各有主部,故行钱财而择其善,以招权也。货赂流行,传相放效。恽为中郎将罢山郎,移长度大司农,以给财用,其疾病、休谒、洗休皆以法从事。详本传。

【东汉会要】

张禹为大传录尚书,五日一归府。窦氏败韩典案其事,深竟党与,数月不休沐,韩传。

【汉书】

孔光典枢机十馀年,守法度,条故事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

【唐会要】

永徽三年二月,高宗以天下无虞,每至旬假许不视事。开元二十二年六月十七日,敕诸州千秋节今后宜听五日一辰,尽其欢宴,馀两日但休暇而已。宝应元年八月三日,敕八月五日是千秋节,旧给假三日,其前后一日假权停,至九月天平地成节准,乾元元年九月一日,敕休暇三日。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至大历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日。天宝五年五月九日。敕顷自宴赏已放入朝节假常参未闻申命,公私协庆千载一时自今已后每至旬假休假,中书门下,及百官并不须入朝亦不须衙集。

【宋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