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永乐大典残卷
19496400000648

第648章

建武二十四年,遣中郎将郴迎单于於五原塞也。

【容斋三笔】

汉更始除官冗滥时,人语日灶下养中郎将。

【续后汉书】

皇甫规以西羌之叛为中郎将,讨纳叛羌。

【东汉书】

《段传》:永寿二年桓帝诏公卿选将有文武者,司徒尹讼荐类,乃拜为中郎将。皇甫规字威明,以先零陆梁上疏,自陈乃以规为中郎将,讨降之,亲入巡视,将士三军感悦。董卓以吕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迁至中郎将。

【蜀志】

霍峻字仲邈,南郡支江人也。兄笃於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将。张飞字益德氵豕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还许昌。曹公拜羽飞为中郎将。

【晋书】

《职官志》:护匈奴羌戎蛮夷越中郎将。案武帝置四中郎将,或领剌史,或持节为之。武帝又置平越中郎将,居广州主护南越。

【通志略】

贞观末,升平既久,郡士多慕省阁,不乐外任,其折卫果毅有才力者,先入为中郎将,以补郡守其轻也,如是。

【册府元龟】

裴行方武德初为右亲卫中郎将,从征辽东,授右五步军总管,破驻跸阵攻安市城有功,授右卫将军,又奉诏讨茂州叛羌董郎弄,大破之。穷贼余党西至乞习山临弱水而归。窦怀哲为岱州都督,调露二年,突厥余众围云州,怀哲与右领军中郎将程务挺,率兵击破之。

五官中郎将

【数类】

《汉表》曰: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比二千石。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比千石。主车,曰车郎。主户卫,曰户郎。汉仪郎中今,主郎中左右。车将,主左右车郎。左右户将,主左右户郎。中郎将说见三署郎。

【续后汉书】

曰: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主五官郎也。五官中郎,比六百石。无员。五官侍郎,比三百石。无员。凡官皆主更直,执战宿卫诸殿门。张纯,字伯仁,迁五官中郎将,纯在朝历世,明习故事。建武初,旧章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自郊庙婚,冠丧纪礼仪,多所正定,帝甚重之。一日或数四引见。

【南史】

《宋孝武帝纪》:大明六年,春正月乙未,置五官中郎将。

【唐六典】

亲府,勋一府勋二府,翊一府,翊二府,凡五府中郎将各一,一人正四品下,左右郎将各一人正五品上。汉平帝置虎贲中郎将,后汉因之。宋、齐、梁、陈、后魏、北齐,并有左右中郎将各五人。隋氏亲勋翊卫,各置开府一人统之。唐武德七年,改开府亲勋翊五府,各置中郎将一人,左右郎将各一人,谓之左右亲勋翊卫中郎将府,

【文献通考】

五官左右中郎将皆秦官,汉因之,并领三署郎从后汉之制,郡国典孝廉以补之。三署郎年五十以上,属五官,后汉黄琬,字子琰,为五官中郎将。时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每与议事。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功高久,次才德尢异者,为茂才四行。时权富子第,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见遗京师。谣曰:欲得不能,光禄茂才,於是蕃琬同心,显用志士,故蕃琬皆为权富郎所中伤也。其次分属左右署。左右郎将各领左右署郎,二署皆有中郎、侍郎、郎中、三郎并属光禄勋。魏无三署郎,犹置左右中郎将。晋武帝省左右中郎将官。宋孝武大武大明中,复置银章青绶武冠绛,朝服佩水苍玉。齐左右中郎将,属西省。梁代并分司丹禁。今中郎将,四十四员。郎将,六十四员。各附诸军诸卫篇。唐亦置诸卫中郎将。永徽三年八月,避太子名,改中郎将为旅贲郎将,又改为翊军郎将。寻复旧。

【太平御览】

《谢沈汉书》:樊英,字秀齐,顺帝备礼徵拜五官中郎将,数月以病逊位归。《东观汉记》:魏应,字君伯,迁五官中郎将。诸儒於白虎观讲论经,应专掌问,难也。马严,字威卿,为五官中郎将,边境每有事,辄下严处便宜。江革,字次翁,拜五官中郎将。每朝会天子,使虎贲扶持帝自礼之,有疾不会,辄遣太官送餐醪,恩宠莫比。《应劭汉官仪》:魏武令曰:告子文沙等,悉为侯。而子桓,独不封。而为五官郎将,此是太子可知矣。《魏志》建安十五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者也。魏志建安十六年,魏太子平为五官中郎将,署属副丞相,位在诸侯王上。

【一统志】

郭淮,建安中举孝廉,除平原府丞。魏文帝为五官中郎将。汉灵帝以侍中杨彪为京兆尹。光和中,黄门令王甫使门生於郡界,辜权官物七千余万。彪发其奸,言之司隶校尉阳球,球因此奏诛甫。天下快之,徵还为侍中五官中郎将。

【文选】

刘公干赠五官中郎将四首。济曰:魏文帝初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文帝来视祯疾。去后,指赋诗以赠之。谓未即帝位时也。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乡。善曰:元后,谓曹操也。至南乡,谓征刘表也。《尚书》曰:众非元后何戴。《张衡思玄赋》曰:爱整驾而国行。《毛诗》曰:维汝荆楚,居亟南乡。良曰:元,太后君也。谓武帝南乡谯国,帝之旧乡。过彼沛都,与君共翱翔。善曰:豆曲,汉高祖所居以俞谦也。君,谓五官也。《毛诗》曰:将翱将翔向曰。与武帝至旧乡,如汉高过故国,丰沛之都翱翔游也。言如鸟,翼之同飞。四节相推斥,季冬风且凉。善曰:潘安仁倬仁。《诗》曰: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周易》曰:寒署相推,而岁成鸟。《广雅》曰:斥推也。翰曰:四节,四时之节,推斥相推逐也。言岁月促而易往也。众宾会广座,善作坐。明镫五臣作灯。炎光。善曰《史记》侯羸曰:公子自是,迎羸群众广坐之中。《楚词》曰:兰膏明烛华镫错镫,与灯音义同。《广雅》曰:灯,也。灯。大明儿。《铣》曰:盛貌。清歌制妙声万舞在中堂。善曰:《毛诗》曰:公庭万舞。郑玄曰:万舞于舞也。济曰:制作万大也。金鲁回切。含甘醴,羽觞行无方。善曰:《毛诗》曰:我姑酌彼金。《楚辞》曰:瑶浆密勺实羽觞,向曰将也。羽觞酒杯为雀形也,无方,犹无算也。长夜忘归来,聊且为太康。善曰:《毛诗》曰:无己太康,职思其居。翰曰:言醉乐忘归也。于时戎马稍息,故云。太康,康安也。四牲向路驰,欢悦诚未央。善曰:四牡,谓骊车也。《汉书王式》曰:闻之於师,客歌骊驹,主人歌无妇。《音义》曰:逸诗,篇名也。良曰:四牡,四马也。诚志央,罢也。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善曰:《礼记》曰:身胡痼疾。《说文》曰:痼,久也。《汉书》曰:魏郡武始县,漳水至邯郸入漳。《山海经》曰:少山清漳水出焉。东流于浊漳之水。翰曰:前篇叙昔游从此述,沉疾在邺都也。婴,缠也。沉痼疾,皆病也。窜,居也。清漳水,名滨畔也。自夏涉玄冬,弥旷十余旬。善曰:杨雄为腊赋曰:玄冬季月,天地隆烈。社预《左氏传》注曰:弥远也。《苍颉篇》曰:旷疏,旷也。翰曰:冬日其神玄宴故云,玄冬言卧疾。从夏至冬,相与远疏,已十余自也弥远,旷疏也。常恐游岱宗,不复见故人。善曰: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孙也,主召人魂。《尚书》曰:至于岱宗,太山为四岳宗也。翰曰:岱宗,太山也。人命属之,卧疾恐死,故云游岱宗也。故人,则文帝也。所亲一何笃,步趾慰我身。善曰:《左传》远启。强曰:今君亲步玉趾。良曰:所亲谓文帝也,笃厚也。趾,足也,言能行步车足,来看我疾,以慰我身也。清谈同日夕,情眄叙忧勤。善曰:《毛诗》曰:朝夕思念至於忧勤也。济曰:言来看疾,与之谈说,同至于夜。情相顾眄,叙述忧恤勤劳也。便复别别辞,游车归西阝会。素叶随风起,广路扬埃尘。善曰:西邻邺都。济曰:清谈至於日夕,文帝便归洛阳,故云西麟。游车则帝所乘也。素叶,本落叶也。逝者如流水,哀此遂离分。喜曰:《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铣》曰:人命将逝如水之流,况此卧疾。遂哀分离,恐不复相见也。追问何时会,要我以阳春。善曰:《楚词》曰:无衣裘以御冬,恐死不得见乎阳春,向日谓别时相问:何时为会期,我春时,要期也。望慕结不解,贻尔新诗文。善曰:蔡巴合师赋曰:咏新诗以悲歌。翰曰:望慕相思,愁结而不解,故贻尔此诗也。新诗文则此诗也。勉哉修令德,此面自宠珍。善曰:《左氏传》曰:忠为今德,北面臣位也。《礼记》曰:君子南乡,答阳之义也;臣之北面,答君之义也。良曰:戎文帝自最勉,勤修令德,北面事君,以保宠贵。是时汉帝尚在。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平声。善曰:《毛苌诗传》曰:秩士忠也。良曰:慨谓感观也。终夜不遑寐,叙意於濡翰。善曰:《毛诗》曰:不遑暇寐。《楚词》曰:魂兮不遑寐。韦昭汉书生曰:翰,笔也。向曰:遑暇寐卧濡沾翰笔也。叙意沾笔,谓作文也。明镫曜闺中,清风凄已寒。向曰:凄,急也。白露涂前庭,应门重其关。善曰:《楚词》曰:白露纷以涂。《毛诗》曰:乃立应门。《尔雅》曰:正门谓之应门。《铣》曰:应门正南门。四节相推斥,岁月忽欲殚。善曰:《礼记》曰:岁既殚矣。良曰:殚,尽也。壮士远出征,戎事将独难。善曰:壮士,谓五官也。《汉书高祖》曰:壮士行何畏:出征谓在孟津也。《魏志》曰:一安十六年,文帝立为五官中郎将。《典略》曰:建安二十二年,魏郡大疫,徐干刘祯等俱逝,然其间唯有镇孟津及黎杨而无所征伐,故疑出征,谓在孟津也。以在邺,故曰:出征以有兵卫。故曰:戎事也。翰曰:谓文帝将出征,戎马之事,将为难也。征,行也。涕泣洒衣常,能不怀所欢。善曰:涕泣干自谓也。济曰:言别后思怀常日所为欢会也。凉风吹沙砾,霜气何皑皑。五来切。善曰:易通卦验曰:异气不至则大风杨沙砾,小石也。《说文》曰:皑皑,霜雪儿。《刘青欠遂初赋》曰:漂积雪之皑皑。向曰:豫思文帝在军之时也。砾,小石也。皑皑,白貌。明月昭缇幕,华镫散炎辉。五臣作晖。善曰:晖,丹色也。《楚辞》曰:辞膏明烛华镫错镫奥灯同。《铣》曰:缇,丹黄色。赋诗连篇章,极夜不知归。善曰:《论衡》曰:兴论立说,结连篇章者,文人鸿儒也。良曰:连篇章谓与诸文人连诗,不知归谓,不知疲也。君侯多壮思,文雅纵横飞。善曰:《汉仪》注曰:列侯为丞相称君侯。大戴礼曰:天子不知文雅之辞,少师之任。翰曰:君侯文帝也。文雅之志纵横如飞。小臣信祯鲁,亻黾亻免安能追。善曰:《仪礼》曰:小臣正辞。李尤《东观赋》曰:臣虽顽卤,慕小雅斯干欢咏之美。《毛诗》曰:从事,不敢告劳。《论语》曰:参也鲁。孔安国曰:鲁,纯也。鲁与卤同。向曰:鲁钝也。此自谦才不及文帝也。亻黾亻免,俯仰也。追,犹及也。

左右中郎将

【汉官仪】

五官左右中郎将秦官也,凡郎官皆以主更直,执战宿卫。

【续后汉书】

《百官志》左右中郎将,此二千石。左署郎属官有中郎,侍郎、郎中皆为员。右署郎属官有中郎、侍郎、郎中无员。武帝太和九年置。

【蜀志】

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掌谁宫殿城门,皆左入右出。中郎将各四人:长史一人,录事参军一人、兵曹参军事各一人,胃曹参军事各一人。改府郎将为将军,左右翊中郎、府郎将掌供奉,侍卫几十牛及备身左右,以御刀仗、升殿供替者,皆上将军领之。中郎将佐其职。有口:通事舍人承传声,不下闻者,中郎将宣告。

左中郎将

【汉官仪】

中郎、郎将主谒者。

【西汉书】

辛庆忌,字子贡,从光禄大夫迁左曹中郎将。

【职官分纪】

后汉钟兴,少从少府丁恭受《严氏春秋》,恭荐舆学行高明。光武召见,问以经义,应对甚明,拜郎中,稍迁左中郎将。

【东汉书】

会宗为金城太守,转左中郎将。

【续后汉书】

藏宫,字君公。时为左中郎将,击武陵贼,降凡所将兵。二十余年以信谨质朴,故常见用者也。皇甫嵩为左中郎将,击匈奴。杨秉,字叔节。以尚书侍讲。蔡雍,字伯喈。以侍中并为左中郎将。承宫迁左中郎将,数进谏论,议守一不希世偶,朝臣惮其节。名称闻於匈奴,单于遣使来贡,求见宫诏宫自整饬,宫曰:夷狄眩名,非诚实者也。闻臣虚称,故欲见臣,臣丑陋形浸,见必轻贼,不如选长大有威容者,乃以大鸿胪魏应示之。楼望,字次子。少习《严氏春秋》,后为左中郎将。教授不倦,世称儒宗。

右中郎将

【职官分纪】

汉旧仪,右中郎将主常侍郎。

【东汉书】

《百官志》注曰:主右著郎。朱隽为右中郎将,持节讨颖川、汝南、陈国诸贼。

【蜀志】

宗预为右中郎将,将命使吴。

四中郎将

【文献通考】

东、西、南、北四中郎将,并后汉置。江左弥重,或领剌史,或持节为之银印青绶,服同将军。后魏灵太后时,四中郎将兵数寡弱,不足以襟带京师。任城王澄奏宜以东中带荣阳郡,南中带鲁阳郡,西中带恒农郡,北中带河南郡。选二品,三品亲贤兼称者居之,配以强兵,则深根固本之计也。灵太后初促之,后复止。唐至德后节度都团练使,殆其遗职。

【实宾录】

后汉末,有四中郎将,皆帅师。征伐董卓,为东中郎将。蒋济,字子通。文帝即位,为东中郎将。

【东汉书】

《百官志》献帝以曹操为南中郎将。

【魏志】

陈思王植字子建。初为南中郎将欲遣救曹仁,呼有。植洪醉不能受命,於是太祖悔而罢之也。《武帝纪》以鄢陵侯曹彰为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伐胡。

【北堂书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