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永乐大典残卷
19496400000641

第641章

周,齐,太公吕尚,东海人,周文王师尚父;吴,孙子武齐人为吴王阖闾将;越,范蠡,越人,为越王勾践上将军;齐,孙膑,武之后,为齐齐王师;齐,田穰苴,为大司马,因号曰司马穰苴;魏,吴起,卫人,为魏武侯、西河守;秦,白起,上人,为秦武安君;秦王翦,频阳人,为始皇将,子贲孙离;燕乐毅,魏人,为燕昌国君;赵李牧,为赵大将军、武安君;赵,赵奢,为赵将,封为马服君,子括;赵廉颇,为赵相,封信平君;齐,田单,为齐安平君;汉,张良,韩人,封留侯;汉,韩信,淮阴侯;汉周亚夫,绛侯,勃子,文帝封亚夫条侯;汉李广,陇西成纪人,匈奴号汉飞将军;汉,卫青,字仲卿,为大将军,封长平侯;汉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封冠军侯;汉,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直人,为后将军;汉陈汤,字子公,瑕丘人;汉,冯奉世,字子明,上党人,为左将军;后汉,邓禹,字仲华,为大司徒、高密侯;后汉,寇恂,字子翼,为颖川太守、雍奴侯;后汉,冯异,字公孙,为阳夏侯,号大树将军;后汉,岑彭,字君然,为征南大将军、舞阴侯;后汉贾复,字君文,为执金吾冠军侯;后汉,吴汉,字子颜,为大司马广平侯;后汉,耿,字伯昭,封好侯;后汉,耿恭,字伯宗,为骑都尉;后汉,王霸,字元伯,封富波侯;后汉,臧宫,字君翁,为广汉太守、朗陵侯;后汉,祭遵,字弟孙,征虏将军,颖阳侯;后汉,马援,字文渊,为伏波将军,新息侯;后汉,班超,字仲升,为射声校尉、定远侯;后汉,虞诩,字升卿,为尚书令;后汉,皇甫规,字威明,为中山太守、度辽将军;后汉,张奂,字然明,为太司农;后汉,段颖,字纪明,为太尉、都乡侯;后汉,皇甫嵩,字义真,为翼州牧槐里侯;后汉,朱隽,字公伟,为右车骑将军、钱塘侯;魏,张辽,字文远,为征东将军;魏张,字隽义,为征西车骑将军;魏,徐晃,字公明;魏,李典,字曼成;魏,邓艾,字士载,为大尉;魏,司马懿,字仲达;晋国建,追尊宣王;蜀,诸葛亮,字孔明,为丞相、忠武侯;蜀,关羽,字云长,为前将军;蜀,张飞,字益德,为右将军;吴,周瑜,字公瑾,偏将军、南郡太守;吴,吕蒙,字子明,南郡太守、孱陵侯;吴,陆逊,字伯言,辅国将军、荆州牧;吴,陆抗,字幼节,大司马、荆州牧;晋,羊祜,字叔子,为太傅;晋杜预,字元凯,为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晋,王氵睿,字士治,为龙骧将军;晋,马隆,字孝兴,为东羌校尉;晋,周访,字士逵,南中郎将梁州刺史;晋,陶侃,字士行,为荆州刺史;晋,谢玄,字幼度,建武将军,都督徐衮等七州;燕,慕容恪,字元恭,封大原王;秦,王猛,字景略,为丞相;宋,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宋,王镇恶,征虏将军、安西司马;梁,韦睿,字怀文,为车骑将军;梁,王僧辩,字君才,征东将军、宜丰侯;陈,吴明彻,字通,车骑大将军、豫州刺史;魏,崔浩,字伯深;魏,长孙晟,字季晟;魏,于谨,柱国大将军;齐,斛律光,字明月,钜鹿公、右丞相;周,宇文宪,上柱国、齐王;周,韦孝宽,名叔裕,上柱国;隋,杨素,字处道,为尚书令;隋,韩擒虎,字子通,上柱国;隋,贺若弼,字辅伯,为上柱国;隋,史万岁;唐,李孝恭河间王;唐,李靖,字药师,卫国公;唐,尉迟敬德,名恭鄂国公;唐,李责力,字懋功,英国公;唐,苏定方,名列,邢国公;唐,薜仁贵;唐,裴行俭;唐,唐休,宋国公;唐,张仁愿,韩国公;唐,王睃,中山郡公;唐,郭元振,名震,朔方总管、代国公;唐,李嗣业,号为神通大将,封号国公;唐,李光弼,临淮郡王;唐,郭子仪,字子仪,尚父、汾阳王;唐,李抱真,字太元,洚路节度;唐,李晟,字良器,西平郡王;唐,李,字元直,为同平章事帅魏博;唐,马燧,字洵美,北平郡王;唐,军,咸宁郡王;唐,王忠嗣,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节度;梁,刘寻阝,都押牙;周,刘词,字好谦,永兴军节度使。

【十七史百将传】

东光张预集进臣谨昧死言:臣常读杜牧《注孙子序》,至其所谓盘中走走凡。凡之走盘横斜围直,系於临时,不可尽知,其必可知者,凡不能出於盘也。臣始谓此言非至论,及观代史书,上下千余载,间将兵者,所以成,所以败,莫不与武之书相符契,由是乃以牧之言为信然。臣因择古之所谓良将者得百人,以其传集成一书,分为十卷,以太公为首,而其次皆以年代,题曰百将传。凡史辞泛漫而不切於兵者,一去之,或非兵略而可以资人之智虑者,间亦存焉。虽期便於观阅,然亦全其始末传取数事,先以孙子兵法题其后,次以行事合之,以参校其得失。学者观此,不独简而易习,明而易晓,抑亦知孙子之书,不为空言。而古之贤将所以成立功名者,岂无法哉!臣编此书数年而后成,虽不足以备陛下教育武士之道,然臣之诚,勤亦至矣。惟陛下赦狂妄之死,臣谨昧死上进。

【诸葛武侯将苑】

夙兴夜寐,言语察察,此百人之将。

【宋欧阳公集】

《论军中选将子》:凡求将之法,先取近下禁军至厢军中年少有力者,不拘等级,因其伎同者,每百人专为一队而教之,较其伎精而最勇者,百人之中,必有一人矣。得之以为队将,此一人伎勇,实能服其百人矣。以为百人之将可也。

千人之将

【诸葛武侯将苑】

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人之将。

【欧阳公集】

《论军中选将子》:凡求将之法,每百人团为一隧,较其伎勇,必有一人,得之以为队将,合十队,将而又教之,较其伎精而最勇者,千人之中,必有一人矣。得之以为裨将,此一人之伎勇,实能服其千人矣。以为千人之将可也。

万人之将

【诸葛武侯将苑】

外貌茫茫,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饱,此万人之将。

【新唐书】

《吐蕃传》吐蕃令曩骨委书塞下,言论莽热,论泣热,皆万人将。

【欧阳公集】

《论军中选将子》凡求将之法,每百人团为一队,较其伎勇一人为队将;合十队之将而又教之,较其伎勇一人为裨将;合十裨将而又孝之,夫伎勇出千人之上,而难为胜矣。则当择其有识见知变通者,十人之中,必有一人矣,得之以为大将。此一人之伎勇,乃万人之选,而又粗知变通,因择知谋之佐以辅之,以为万人之将可也。

十万人之将

【诸葛武侯将苑】

近贤进能,日慎一日,诸信宽大,闲於治乱,此十万人之将。

一军之将

【宋秦观淮海集】

《将帅篇》:走及奔马,射中飞鸟,攻坚城,破强敌,所向无前,此有勇之士,一军之将也。

一国之将

【宋秦观淮海集】

《将帅篇》:出奇制胜,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攻辄破,击辄服,此有智之士,乃一国之将也。

天下之将

【孙子比事】

赵孝成王问为将之道於荀卿,曰:号令欲严以威赏罚欲必以信,处舍欲周以固,促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行吾所明,无行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无欲将而恶废,无怠胜而忘败,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利而不顾其害,凡虑事欲熟,而用财欲泰,夫是之谓五权。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战如守,行如战,有功如辛。慎行此六术五权、三至,而处之以恭敬无旷,夫是之谓天下之将。

【诸葛武侯将苑】

隐隐纷纷,邻国皆知,上晓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家室,此天下之将雄,不可敌也。

【晏元献公类要】

天下之将,则通於神明矣。言天下莫及之将也,战如守,不五步乃止,务越逐也。书曰:不十步乃止,齐焉有功如辛,不务骄矜。

【秦少游集】